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339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50【优选】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与元九书(节选)

白居易

   自足下谪江陵至于今,凡枉赠答诗仅百篇。

每诗来,或辱序,或辱书,冠于卷首,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且自叙为文因缘,与年月之远近也。

仆既受足下诗,又谕足下此意,常欲承答来旨,粗论歌诗大端,并自述为文之意,总为一书,致足下前。

累岁已来,牵故少暇,间有容隙,或欲为之;又自思所陈,亦无出足下之见;临纸复罢者数四,卒不能成就其志,以至于今。

   今俟罪浔阳,除盥栉食寝外无余事,因览足下去通州日所留新旧文二十六轴。

开卷得意,忽如会面,心所蓄者,便欲快言,往往自疑,不知相去万里也。

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夫文,尚矣,三才各有文。

天之文,三光首之;地之文,五材首之;人之文,《六经》首之。

就《六经》言,《诗》又首之。

何者?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上自圣贤,下至愚騃,微及豚鱼,幽及鬼神,群分而气同,形异而情一,未有声入而不应,情交而不感者。

圣人知其然,因其言,经之以六义;缘其声,纬之以五音。

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五帝三皇所以直道而行,垂拱而理者,揭此以为大柄,决此以为大宝也。

   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刓①矣。

“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

故仆所谓嘲风雪、弄花草而已。

唐兴二百年,其间诗人不可胜数。

所可举者,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感兴诗》十五篇。

又诗之豪者,世称李、杜。

李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索其风雅比兴,十无一焉。

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

至于贯穿古今,覙缕②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

然撮其《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之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句,亦不过三四十首。

杜尚如此,况不逮杜者乎?

(选自郭绍虞编《中国历代文论》,有删改)

【注释】①刓:

磨平,被削弱。

②覙缕:

愿意为“详尽地查看”,这里指“纯熟地运用”。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皆所以陈古今歌诗之义    陈:

陈述

B.心所蓄者                蓄:

积存

C.微及豚鱼                微:

D.尽工尽善                工:

擅长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信的开头,白居易陈述了自己久未回复元九的原因以及写这封信的目的。

B.白居易认为天、地、人皆各有其文,并将具有抒情性的《诗经》看作六经之首。

C.信中引用“余霞散成绮”等若干诗句,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

D.白居易认为李白合乎“风雅比兴”的作品不多,推崇杜甫的《新安吏》等名篇。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而愤悱之气思有所泄,遂追就前志,勉为此书,足下幸试为仆留意一省。

②于是乎孕大含深,贯微洞密,上下通而一气泰,忧乐合而百志熙。

(4)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

【答案】

(1)D

(2)C

(3)①没过多久,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

②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

(4)认为诗歌应感化人心,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解析】【分析】

(1)D项,尽工尽善,意思是,做到了尽善尽美。

“善”,好,完美。

故选D。

(2)C项,“意在赞美这些诗作缘情而发,用语新奇”错误。

根据原文“‘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归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之什,丽则丽矣,吾不知其所讽焉”意思是,“余霞散成,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

可见,不是原文赞美,而是否定和批判。

故选C。

(3)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①既而,没过多久;泄,发泄;足下,您;幸,希望;留意一省,用心看一看。

②孕大含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微洞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泰,顺畅;熙,和悦。

(4)本题要求概括白居易在诗歌创作方面的主张。

做法是,通读全文,抓住表明文学主张的语句: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概括出,诗歌应感化人心;“洎周衰秦兴,采诗官废,上不以诗补察时政,下不以歌泄导人情。

用至于谄成之风动,救失之道缺。

于时六义始刓矣”概括出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至于贯穿古今,覙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焉”概括出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故答案为:

⑴D;⑵C;

⑶①没过多久,我心里郁结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追想起此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希望有幸让您试着为我用心看一看。

②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博大精深的道理,贯穿隐密细微的事物,上下沟通而使气息顺畅,人们忧乐相同而心意和悦。

⑷认为诗歌应感化人心,强调诗歌的讽喻功能,倡导继承风雅比兴的传统,肯定对格律的遵循。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

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参考译文】

   自从足下被贬到江陵府到现在,你赠送和酬答我的诗已近一百首了。

每逢寄诗来,你还不辞辛苦,有时作序,有时写信,都冠在卷头。

这都是用来阐述古今诗歌的意义,并且说明自己做文章的缘由和年月的先后的。

我既然接受了你的诗,又理解了你这番意图,也就常常想要回答来信,概略地谈谈诗歌的基本道理,并陈述自己做文章的意图,总起来写一封信,送到足下面前。

但是,几年以来,为事故拖累,很少空睱。

偶然有了空闲,有时想做这件事,又想到我所说的并没有超出足下的见解,所以有好几次都是铺开信纸又做罢了的。

最终没能实现过去的心愿,直到如今。

   现在被贬调到浔阳任职,除去起居饮食之外,没有别的事可做,于是就浏览你到通州去时留下的二十六轴新旧文章,开卷阅读领会其中的含意,真好象和你会面谈心一样。

我长时蓄积于内心的想法,便想一吐为快,恍恍惚惚感觉你还在面前,竟忘记了你是在遥远的通州。

从而,我的郁积不平的感情想要有所发泄,于是就回忆起从前的心愿,勉力地写了这封信。

希望足下为我用心看一看,是很以为荣幸的。

   所谓文,起源真是太久远了。

三才都有自己的文:

上天的文,以三光为首;大地的文,以五材为首;人间的文,以六经为首。

就拿六经来说,《诗经》又是为首的。

为什么呢?

因为圣人就是用诗感化人心,而使天下和平的。

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的。

上自圣贤,下至愚人,微小如豚鱼,幽隐如鬼神,种类有别而气质相同,形体各异而感情一致。

接受声音的刺激而不产生反响,接触到情感的影响而内心不感应,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圣人懂得这个道理,就根据言语的状况,把它纳入六义,按照声音的形态,把它鎔入五音,使之合于规范。

这样一来,其中就包含着博大精深的道理,贯串着隐密细微的事物。

天子和平民就以上下沟通,天地之气就能彼此相交,人们的忧乐相同,人人的心意也就达到和乐。

三皇五帝所以按正确的道理去办事,垂衣拱手就把国家治理很好,原因就在于掌握了诗的义和音,把这作为主要权衡;也辩明了诗的义和言,把这作为主要的法宝。

   到了东周衰落秦国兴起的时候,采诗之官就废除了。

天子不以采诗观风的办法补救并考察政事的缺失,平民也不以诗歌宣泄疏导自己的感情。

于是颂扬成绩的风气兴起来,补救政事缺失的道理遭到破坏。

这时候,六义就不完整了。

“余霞散成,澄江静如练,”离花先委露,别叶乍辞风“这类篇章,辞确实华丽,我不知道它所讽谕的究竟是什么。

大唐已经兴盛两百年了,其间的诗人不可胜数。

值得一提的,陈子昂有《感遇诗》二十首,鲍防有《感兴诗》十五首。

还有诗中的豪杰,世人把他们并称称为“李杜”。

李白的作品,才华出群,不同凡响,普通人没办法与之相比!

但是,探索其中的六义,在十首之中连一首也不具备。

杜甫的作品最多,可以流传下来的有一千多首。

至于贯通古今,格律运用纯熟,做到了尽善尽美,又超过了李白。

但是举出《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塞芦子》、《留花门》这样的篇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的诗句,也不过三四十首。

杜甫尚且如此,何况不如杜甫的呢?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檀道济,少孤,居丧备礼。

奉姊事兄,以和谨致称。

高祖创义,道济从入京城,参高祖建武军事,讨平鲁山,禽桓振以建义勋,封吴兴县五等侯。

卢循寇逆,群盗互起,郭寄生等聚作唐,又从刘道规讨柏谦、荀林等,率厉文武,身先士卒,所向摧破。

及徐道覆来逼,道规亲出拒战,道济战功居多。

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以道济为前锋出淮、淝,所至诸城戍望风降服。

至成皋,伪兖州刺史韦华降。

径进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沈归顺。

凡拔城破垒,俘四千余人。

议者谓应悉戮以为京观。

道济曰:

“伐罪吊民,正在今日。

”皆释而遣之。

于是戎夷感悦,相率归之者甚众。

   景平元年,虏围青州刺史竺夔于东阳城,夔告急。

加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救东阳。

未及至,虏烧营,焚攻具遁走。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徐羡之将废庐陵王义真,以告道济,道济意不同,屡陈不可,不见纳。

羡之等谋欲废少帝,讽道济入朝。

既至,以谋告之。

将废之夜,道济入领军府就谢晦宿。

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太祖未至,道济入守朝堂。

上即位,进号征北将军。

道济立功前朝,威名甚重;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太祖寝疾累年,彭城王义康虑宫车晏驾,道济不可复制。

十二年,上疾笃,会北魏为边寇,召道济入朝。

十三年春,将遣道济还镇,已下船矣,会上疾动,召入祖道,收付廷尉。

薛彤、进之并道济腹心,有勇力,时以比张飞、关羽。

初,道济见收,脱帻投地曰:

“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

(选自《宋书·檀道济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B.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C.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D. 将追之城内/无食/乃开窖取久谷/窖深数丈/出谷作米/已经再宿/虏去/已远不复可追/乃止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祖,庙号,一般用于朝代开创者,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侍奉的名号。

B. 戎夷,文中泛指少数民族部落。

其中“戎”常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C. 景平,年号,古代皇帝用来纪年的名号。

年号纪年法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法。

D. 廷尉,古代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

掌刑狱的官吏,后改为大理。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檀道济守孝尽礼,尊奉兄姐。

檀道济在父亲丧事期间做到了守孝尽礼;他对待姐姐和兄长,十分恭敬和睦,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B. 檀道济追随高祖,累获战功。

高祖刚举义时,檀道济就随从他进入京城,其后多次参与讨伐之战,身先士卒,立下了许多显赫战功。

C. 檀道济力排众议,释放俘虏。

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总共俘获四千多人,有人建议将这些人全杀死并运回京城示众,但檀道济全部释放并让其回家。

D. 檀道济不附权臣,力拒废议。

徐羡之打算废黜庐陵王义真,檀道济反对徐羡之这样做;后来徐羡之想要废除少帝,并讥笑檀道济不敢入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晦其夕竦动不得眠,道济就寝便熟,晦以此服之。

②左右腹心,并经百战,诸子又有才气,朝廷疑畏之。

【答案】

(1)A

(2)B

(3)D

(4)①谢晦那天晚上恐惧不安,难以入睡,而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

②手下心腹将领,都曾身经百战,儿个儿子又都有才气,朝廷渐渐猜疑畏惧他。

【解析】【分析】

(1)这段话的大意是:

檀道济将要率军追击他们,但城内没有粮食,于是打开窖仓,取出陈年老谷;窖有几丈深,等到取出稻谷碾成米,已经过了两个晚上;敌寇已逃离很远了。

再不能追上,于是才停止了。

依据上文“虏烧营,焚攻具遁走”可知,敌人已经弃城逃跑,所以后文不可能是檀道济追赶他们到城内,即“将追之城内”,只能是檀道济“将追之”,而“城内无食”,排除BD;“虏去已远”,意思是敌人已经逃离很远了,“已远”是“去”的补语,“虏去已远”是后文“不复可追”的原因,排除B。

故选A。

(2)B项,“‘戎’常泛指东方的少数民族”说法错误;戎,泛指的是西部少数民族。

故选B。

(3)D项,“并讥笑檀道济不敢入朝”说法错误,文中“讽道济入朝”的意思是用委婉的言词奉劝檀道济入朝。

故选D。

(4)第一小题得分点:

竦动,恐惧不安;就寝,上床睡觉;熟,睡熟;以此,因此。

译文:

谢晦那天晚上恐惧不安,难以入睡,而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

第二小题得分点:

左右,身边的人,手下;并,都;疑畏,猜疑畏惧;之,他。

译文:

手下心腹将领,都曾身经百战,儿个儿子又都有才气,朝廷渐渐猜疑畏惧他。

故答案为:

⑴A;⑵B;⑶D;

⑷①谢晦那天晚上恐惧不安,难以入睡,而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

②手下心腹将领,都曾身经百战,儿个儿子又都有才气,朝廷渐渐猜疑畏惧他。

【点评】

(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

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

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

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

   檀道济,年幼时失去了父亲,处在丧事期间能守孝尽礼。

奉养姐姐,服侍兄长,由于他和睦恭敬而获得好的称誉。

宋高祖举义时,檀道济随从他进入京城,参与高祖建武军事,讨伐平定了鲁山,俘获了桓振,因参加起义有功劳,被封为吴兴县五等侯。

卢循叛乱时,众贼寇纷纷兴起,郭寄生等聚集在作唐作乱,他又跟随刘道规讨伐柏谦、荀林等人,他处处以身作则,来激励文武官员,冲锋陷阵必定走在士兵前头,所以大军所指向的地方,无不被攻破。

等到徐道覆来进逼,刘道规亲自出兵迎战,檀道济的战功最多。

义熙十二年,高祖北伐,任命檀道济为前锋,出兵淮水、淝水,军队所到之处,各城守敌纷纷投降。

军队到达成皋,伪充州刺史韦华降顺。

径直进攻洛阳,伪平南将军陈留公姚洗归服。

一路夺取城池,攻破军垒,共俘获四千多人。

有人提议说,应该把这些人全部杀掉,将其尸体运到京城向人们展示以壮军威。

檀道济说:

“讨伐罪人而安抚百姓,正在今天。

”便释放全部俘虏并让他们回家。

于是戎、夷等少数民族都很感激,相互率领其部族来归顺的很多。

   景平元年,敌军在东阳城围攻青州刺史竺夔,竺夔向朝廷告急。

皇帝加檀道济使持节、监征讨诸军事,与王仲德一起救援东阳。

还未到达,敌军就烧掉军营,焚毁攻城器械逃遁。

檀道济将要率军追击他们,但城内没有粮食,于是打开窖仓,取出陈年老谷;窖有几丈深,等到取出稻谷碾成米,已经过了两个晚上;敌寇已逃离很远了。

再不能追上,于是才停止了。

徐羡之打算废黜庐陵王刘义真,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檀道济,檀道济有不同的意见,多次向徐羡之陈说这样做不行,但均不被采纳。

徐羡之等人又密谋要废除少帝,用委婉的言词奉劝檀道济入朝。

檀道济来到以后,徐羡之把他们谋划的事告诉他。

在要废除少帝的这天晚上,檀道济进入领军府跟谢晦一同住宿。

谢晦那天晚上恐惧不安,难以入睡,檀道济一倒在床上就睡熟了,谢晦因此佩服他。

太祖还未进入京城时,檀道济进入朝堂守卫。

太祖登位后,进号檀道济为征北将军。

檀道济在前朝立有显赫的功劳,威望很高;手下心腹将领,都曾身经百战,几个儿子又都有才气,朝廷渐渐猜疑畏惧他。

太祖重病多年,彭城王刘义康担心皇帝一旦驾崩,檀道济就不能再控制。

元嘉十二年,皇帝病得很厉害,适逢北魏侵犯边境,便召檀道济入朝。

十三年春天,皇帝打算派遣檀道济回去镇守,檀道济已经动身下了船,恰好皇帝的病又发作。

刘义康于是召回檀道济,并以祭祀路神为他设宴送行之名,趁机将他逮捕。

薛彤、进之都是檀道济的心腹干将,有胆量和勇力,当时人们把他们比作张飞、关羽。

起初,檀道济被捕时,气得脱下头巾掷在地上说:

“竟然破坏国家的根基!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

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

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

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

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

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

项羽曰:

“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

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

项羽曰:

“能复饮乎?

”哙曰:

“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

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

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郤,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

”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

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

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

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

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

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

因击陈豯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

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

群臣绛、灌莫敢入。

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上独枕一宦者卧。

哙流涕曰:

“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

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

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

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

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

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太史公曰:

“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

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B.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C.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D.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臣”,最初指男性奴仆,后成为君主时代官吏和百姓的统称。

B. “禁中”,也称“禁省”、“禁内”、“宫禁”等,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由此称。

C. “黥布”的“黥”是姓。

黥布当初跟从项羽,后归顺刘邦。

D. 古代专用于指帝王、天子、太后之死为“崩”。

“卒”是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卒”则用作“死”的通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多次增加封邑,又凭借战功,官至左丞相。

后来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C.刘邦卧病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

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

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②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

【答案】

(1)C

(2)C

(3)D

(4)①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诛杀刘邦的想法。

这一天如果不是樊哙闯入营帐谴责项羽,沛公的事情就会危险了。

②况且您病得不轻,大臣们都惊慌失措,您又不肯接见我们这些人来讨论国家大事,难道您只想和一个宦官诀别吗?

【解析】【分析】

(1)这段话的大意是:

这时高帝病得很重,有人中伤说樊哙和吕氏勾结,假如皇上一旦驾崩,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

“人有恶哙党于吕氏”中,“恶”的宾语是“哙党于吕氏”,即“樊哙和吕氏勾结”,而不是“樊哙”;“即上一日晏驾”中,“即”表示假设,假设的是“上一日晏驾”,即“皇上一旦驾崩”;根据以上两点分析,排除AB;另外,“以兵”,是率领军队的意思,“尽诛戚氏赵王之属”,是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的意思,它们的主语都是“哙”,因此,“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连在一起,意思是“那么樊哙就会率领军队全部杀尽戚夫人和赵王这些人”,排除D。

故选C。

(2)C项,“黥布”的“黥”不是姓。

“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

即用刀刻犯人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

黥布是受过刑的人,所以司马迁这样称他,他本名为英布。

故选C。

(3)D项,“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说法错误;因为原文中“附骥之尾”的意思是“依附他人而成名”。

故选D。

(4)第一句得分点:

已,停止,作罢;微,假如没有,如果不是;谯让,谴责,责备;殆,危险。

译为:

项羽于是就作罢,不再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