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九讲:城乡协调发展.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20005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PPTX 页数:35 大小:1.7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九讲:城乡协调发展.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区域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九讲:城乡协调发展.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区域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九讲:城乡协调发展.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区域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九讲:城乡协调发展.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区域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九讲:城乡协调发展.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域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九讲:城乡协调发展.pptx

《区域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九讲:城乡协调发展.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域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九讲:城乡协调发展.ppt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域经济学教学课件-第九讲:城乡协调发展.pptx

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学石敏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内容提要,工业化进程与城乡二元经济李嘉图陷阱二元经济理论农业和农村政策从粮食问题到农业保护国际经验与中国面临的挑战农业产业组织农业产业化农村组织化统筹城乡与乡村振兴,城市化与城乡关系,城市化与城乡关系的影响劳动力就业转换产业转型:

现代农业,农村非农产业城市化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冲击农村人口比重下降,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村人口老龄化农业比较优势弱化,粮食生产激励不足,城乡收入差异扩大城郊区域农业用地被逐步蚕食,农业生产能力退化农业生产能力向边缘地区甚至生态脆弱区域转移,生态风险加剧,李嘉图陷阱,李嘉图vs马尔萨斯,李嘉图:

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强调市场开放李嘉图陷阱:

地主阶层不劳而获的级差地租削弱了资本家的利润,阻碍了经济发展马尔萨斯:

地主阶层的代表,强调农业保护反对取消谷物条例,反对市场开放李嘉图:

通过自由贸易跳出李嘉图陷阱,二元经济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二元经济理论,二元经济理论,劳动边际生产力:

零versus正,马尔萨斯人口论:

最低生存费均衡边际生产力递减法则,人口增加法则,最低生存费共同体原理与传统工资剩余劳动力与过剩劳动力舒尔茨:

工资与劳动边际生产力大体相等,是有效率的虽然贫困,但是有效率的(poorbutefficient)在给定的环境条件中,作出了最优选择。

农民行为合理性:

共同体versus经济人,Geertz(1963):

Involutionandsharedpoverty农民通过互利互惠的互助劳动,将经济成果无限细分,结果导致共同拥有贫困Scott(1973):

MoralEconomyofthePeasant互利互惠的互相扶助传统,作为一种patron=client关系,分成佃租制(share-cropping),风险共担,道德规范的存在与受容Popkin(1979):

合理的农民农民为经济人,追求利润最大化行为,应该鼓励和欢迎市场经济向农村渗透从bawon制度到tebasan制度,工业化进程中二元结构,从李嘉图陷阱到二元经济理论要跳出李嘉图陷阱,农业发展与工业化具有同等重要性,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平衡发展尤为必要,农业发展滞后将会制约工业化马尔萨斯陷阱的关键在于,吸纳劳动能力超过人口增长率二元经济理论忽视了技术进步和贸易的作用对发展中国家农村社会结构的判断是否存在共同体?

是否存在制度工资?

过剩劳动力是否存在?

对市场作用(看不见的手)的认识共同体社会:

相互扶助、成果共享的道德规范市场化社会:

追求利润,经济人,行为合理性市场不完全性:

市场不能正常发挥功能,难以达成最佳资源配置,需要政府干预和传统制度的补充,粮食问题的经济模型,粮食问题:

工业化进程中的疼痛,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政府为了推进工业化,经常会采取抑制农产品价格的政策,甚至为此采取农产品流通管制,使得工人可以消费廉价农产品,资本家可以向工人支付低工资,以降低工业化成本抑制农产品价格的政策会减少农民收入剪刀差抑制农产品价格的政策会损害农民生产积极性,导致粮食短缺的问题发生与二元经济模型里劳动力转移带来的粮食不足的成因不同,农业保护的理论:

需求约束,比较优势变化的影响(),比较优势变化的影响

(2),农业保护对经济福利的影响,农业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城乡关系:

从粮食问题到农业保护,发展中国家或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工业化是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牺牲农业和农民利益,发展工业化抑制农产品价格的政策,控制流通导致粮食短缺问题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需求约束带来城乡收入差异扩大农民要求保护农业的呼声趋高城市居民对农产品上涨的抵触趋弱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

负面效果城乡关系的新动向:

消费者主权的回归食品安全,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关系:

从粮食问题到农业保护日本和欧洲的经验日本:

50年代末,粮食问题得到解决,60年开始农业保护政策,90年代中期调整农业保护政策欧洲:

50年代末共同农业政策(CAP),90年代中期Agenda21中国的城乡关系新中国建立以来长期采用工业化优先战略21世纪:

工业支援农业,城市反哺乡村2004年:

取消农业税,农业补贴城市化加速的挑战土地市场农业竞争力,农业产业化与农村组织化,水平组织化与垂直组织化水平组织化:

生产者组织垂直组织化:

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纵向阶段的组织化(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国际经验中国农业产业化的概念内涵和动因农村组织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国农民需要组织化吗?

农业产业化的国际经验,ReardonandBarrett

(1)农产品加工流通及生产资材部门的增长

(2)以纵向协调为特征的Agribusiness企业与生产农户之间关系的制度上的组织上的变化(3)农业生产结构的变化,例如,作物种植结构,栽培技术,投入资材构成,中国农业产业化的理念,第,农业经营的市场化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市场导向型的农业生产。

第,生产加工流通的纵向协调农产品交易关系从一次性交易向纵向协调转换。

第,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强调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牛若峰1997:

农业的市场化,一体化,专业化万宝瑞2000:

农业的市场化,一体化陈吉元1997:

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集约化严瑞珍1997:

农业的市场化,社会化,一体化张照新1998:

农业的专业化,农业关联产业,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的理念:

中国与北美的比较,相同点:

以纵向协调为特征的农户与Agribusiness企业之间交易关系的组织的、制度的变化不同点中国:

强调市场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与区域化北美:

上游下游产业的增长与非农化,随着纵向协调的农业结构变化,农业产业化的动因,Agribusiness企业:

通过合同生产,确保原材料调配,削减交易成本市场收购:

无法对垂直链条中的原材料生产者行为进行控制,因而存在着不能按需求确保原材料品质规格以及供给数量供给时期的危险。

直营农场的内部生产:

由于将原材料生产过程完全内部化,除了全面负担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之外,难以避免生产过程监督成本的上升。

合同收购:

相比直营农场的直营生产,agribusiness企业可以回避原材料生产过程中的风险,同时可以节约监督成本。

与市场收购相比,可以通过合同对签订合同的农户的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从而使得确保原材料品质规格以及供给量供给时期等成为可能。

生产农户:

通过合同销售,确保产品销路,削减农产品销售的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

农业产业化普及的可能性,市场化流通的农产品粮食以外的、市场化流通的蔬菜水果畜产品等,由于市场变动较大,生产农户比较愿意与Agribusiness企业合作,利用Agribusiness企业的销售渠道,减轻市场变动的风险,对纵向协调的需求较大。

设施型农业初期投资较大,对于生产农户来说,利用Agribusiness企业的资金力量,弥补自身的资金实力不足,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并且,由于设施型农业专门化特殊资产比重较大,对于能够确保稳定的销售渠道的纵向协调需求较大。

新鲜程度要求较高的产品肉类,奶制品,蔬菜等对新鲜程度要求较高,渠道销路的稳定至关重要,生产农户对与Agribusiness企业合作推行纵向协调的需求较高。

需要进行加工的农产品农户希望通过与Agribusiness企业的合作,确保销售渠道,以稳定生产。

另一方面,Agribusiness企业为了稳定原材料稳定,并且按照市场需求确保原材料的品质规格供给数量供给时期,将生产农户纳入控制,推行纵向调的需求也较高。

生产者组织化,ReardonandBarrett2000合同农业将导致决策权从农户向下游企业转移,使农户成为准雇用者。

对于小规模农户来说并非制度的万能处方。

为消除流动性信息规模等制约给小农带来的进入壁垒,是合作社复活的需求背景。

万宝瑞2000为了节约龙头企业的交易成本和加强生产农户的市场交涉力,生产者组织等中介组织的培育已经成为政策课题。

合作经济组织的类型,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与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的长处与短处流通活动与金融活动相结合带来的优势但容易受到地域性约束专业性合作经济组织的长处与短处流通活动与金融活动分离导致的弱点可以跨区域,不受地域性约束,世界各国的合作经济组织,日本型农协委托代理销售农产品营农指导购销活动与金融保险活动兼营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农协会员实行人票的决策制理事会构成政府的代言人:

食物管制、补助金发放、生产结构调整欧美型合作经济组织企业化经营合作经济组织与会员之间是产品交易关系传统型合作经济组织:

人票为原则新生代合作经济组织:

考虑会员的贡献程度、引进外部资本,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经济组织,产生背景:

对抗商人资本流通活动与金融活动不能兼营主要是生产作业过程的互助合作组织生活过程的组织几乎没有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名无实的合作经济组织不少与加工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股份合作制,农户对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的意向,大多数农户对于参加农民合作组织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

有61%农户表示需要农业合作组织与当时浙江省农户只有2.1%的农民参加各种农民合作组织的现状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农户特别期望得到市场信息,销售和技术指导的服务。

超过60%的农户认为应该提供市场信息,产品销售,技术指导,信贷和肥料供应等服务表示需要生产过程中协助的只有少数农户,农民对组织化:

有意向无行动,农业商品化引发了小农对合作组织提供服务的需求半数以上的农户对加入农民合作组织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然而现实中还只有2%的农户加入了各种农民合作组织大多数农户在碰到信息,技术,季节性的劳力不足和生产资金不足等困难时还是求助于亲戚或者朋友,或花钱购买商品性的外部服务阻碍农户加入合作经济组织的因素兼业农户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单个农户形成合作组织有生产经验农户,如花卉种植农户,不愿意与别人分享集约种植技术也是阻碍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因素之一目前农民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在帮助农户开拓流通渠道、降低价格波动带来的市场风险方面尚难以有所作为,农民合作组织对于迫切需要减低市场风险的农户缺乏吸引力,城乡统筹发展与乡村振兴,城乡统筹发展以缩小城乡差距和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为目标,通过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带动农业,促进城乡资源共享和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城乡互动、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使农村和城市共享现代文明。

如何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未来的农村:

既要“产业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继续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入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强化农村公共品供给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小结城市化会带来城乡关系的变化,对农业和农村形成冲击。

农村共同体的解体和城乡二元结构崩塌工业化优先战略导致粮食问题城乡收入差异扩大,走向农业保护:

需求约束和比较优势变化农业和农村政策从粮食问题到农业保护,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规律和趋势。

发展中国家农村发展往往受到市场不完全性的制约。

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组织化都是为了应对市场不完全性而出现的创新农业产业组织的尝试。

农业和农村发展进入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乡村振兴的新阶段。

未来的乡村,既要“产业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也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