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书说药123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3307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书说药123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宝书说药123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宝书说药123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宝书说药123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宝书说药123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宝书说药1234.docx

《宝书说药123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书说药123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宝书说药1234.docx

宝书说药1234

宝书说药(1-234

宝书说药(234)

石决明

石决明清肝明目,多用于治眼病。

余治疗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明目地黄丸。

方用:

熟地黄160克,山地萸(制)、山药、石决明(煅)各80克,牡丹皮、茯苓、泽泻、枸杞子、菊花、当归、白芍、蒺藜各60克。

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一次服1丸,一日服2次。

本方有滋肾、养肝、明目的作用,治疗上述眼病,效果良好。

宝书说药(233)

合欢皮

合欢皮安和五脏,故能安神解郁,可治疗心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多梦、头晕、乏力,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夜宁糖浆。

方用:

合欢皮105克,灵芝50克,首乌藤105克,大枣75克,女贞子105克,甘草30克,浮小麦300克。

以上七味,加水煮沸后,于80℃~90℃温浸2次,每次2小时,合并温浸液;灵芝粉碎成粗粉,用适量的乙醇浸泡7天,压榨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备用;药渣与其余五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3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两种溶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830克与适量的防腐剂,煮沸使溶解,滤过,加水至1000毫升,搅匀,即得。

一次服40毫升,一日2次。

  本品有养血安神之功,用于神经衰弱见上述症状者疗效颇佳。

心火过旺引起的失眠者不宜服用。

宝书说药(232)

天麻

天麻,平肝熄风之良药,善除风痰而定眩晕,通经络而止疼痛。

余治疗痰厥头痛,咳痰稠黏,头眩烦闷,恶心吐逆,身重肢冷,不得安卧,舌苔白腻,脉弦滑者,常用《脾胃论》中的半夏白术天麻汤。

方用:

黄柏9克,干姜3克,天麻9克,苍术9克,白茯芩9克,黄芪9克,泽泻9克,人参9克,白术9克,炒曲9克,半夏(汤洗7次)9克,大麦糵面9克,橘皮9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本方温凉并济,补泻兼施,补脾燥湿,化痰息风,可用于美尼尔氏综合征见有上述症状者。

  《脾胃论》中说:

“此头痛苦甚,谓之足太阴痰厥头痛,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其苗为定风草,独不为风所动也;黄芪甘温,泻火补元气;人参甘温,泻火补中益气;二术俱苦温甘,除湿补中益气;泽、芩利小便导湿;橘皮苦温,益气调中升阳;曲消食,荡胃中滞气;大麦孽面,宽中助胃气;干姜辛热,以涤中寒;黄柏苦大寒,酒洗以主冬天少火在泉发燥也。

宝书说药(231)

珍珠母

高血压病的症状与中医的肝阳上亢相似,珍珠母有平肝潜阳之功,故用以降血压颇效。

余治疗肝阳上亢,血压偏高,头昏头晕,失眠健忘等症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清脑降压片方,改片为丸,有较好的作用。

方用:

黄芩、当归、决明子各100克,夏枯草、槐米、磁石(煅)、牛膝、钩藤各60克,地黄、丹参、珍珠母各40克,水蛭、地龙各20克。

研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宝书说药(230)

远志

远志与菖蒲相伍,长于宁心安神;与川贝相伍,最能化痰止咳。

  治疗惊恐不安,失眠健忘,梦中惊跳等症,余常用《医学心悟》中的安神定志丸。

方用:

石菖蒲、远志、茯苓、龙齿、茯神、党参各50克,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

每日服3次,每次服1丸。

  治疗肺热咳嗽,见咳嗽连连,昼夜不间断,黄痰。

余常用自拟远志止咳饮。

方用:

远志15克,百部、清半夏、杏仁、川贝、旋覆花、黄芩、桔梗、陈皮、紫苑、款冬、白前各10克,甘草各5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本方由《医学心悟》中的止嗽散加远志、半夏、杏仁、川贝、旋覆花、黄芩而成,增强了清肺化痰、宣肺止咳之力,疗效更好。

宝书说药(229)

琥珀

琥珀内服镇心安神,活血散瘀,通淋溶石,外用散血消瘀,生肌止痛,治疮疗癣。

治疗一切癣、疥、结核,疮疖初起已破,刀伤出血及腐烂者,余常用《急救经验良方》中的万应琥珀膏。

方用:

全当归15克,大黄12克,上血竭12克,川黄连12克,小生地24克,黄芩12克,真琥珀12克(另研极细末),生甘草12克,大风子肉12克,黄柏12克,枯矾12克。

  用好麻油500克,将药10味熬枯,油色紫红,去滓,入琥珀末并黄蜡60克,候化开离火,用槐枝1根搅匀,冷定成膏,不可太老,埋入土内,退去火毒,一月后取出。

  用时加黄色三仙丹(水银、牙硝、明矾)少许调匀,随时擦之,看疮轻重加之。

轻则以少为妙,重则稍多加,不可过多。

金刃伤则不必加三仙丹。

此膏愈陈愈妙。

宝书说药(228)

羊蹄

羊蹄,能杀虫疗癣。

余治疗诸癣疮湿痒,常用《医宗金鉴》中的羊蹄根散。

方用:

羊蹄根24克(末),枯白矾6克,共研细末,米醋调擦癣处。

该方有杀虫、渗湿、消毒的作用,涂抹之后,可立即止痒。

宝书说药(227)

朱砂

朱砂内服安神镇静,外用清热解毒。

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冰硼散治疗口疮。

方用:

冰片50克,硼砂(炒)500克,朱砂60克,玄明粉500克。

以上四味,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硼砂粉碎成细粉;将冰片研细,与上述粉末及玄明粉配研,过筛,混匀,即得。

吹敷患处,每次少量,一日数次。

用于热毒蕴结所致的咽喉疼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症,立见功效。

注意药液不可咽下。

宝书说药(227)

钩藤

钩藤,善清肝火,为治疗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的要药。

余治疗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等症,常用《杂病证治新义》中的天麻钩藤饮。

方用:

天麻9克,钩藤(后下)12克,生决明(先煎)18克,山栀、黄芩各9克,川牛膝12克,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克。

重症者,可易决明为羚羊角。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杂病证治新义》中说:

“本方以天麻、钩藤、生决明之平肝祛风降逆为主,辅以清降之山栀、黄芩,活血之牛膝,滋肝肾之桑寄生、杜仲等,滋肾以平肝之逆,并辅夜交藤、朱茯神,以安神安眠,缓解其失眠,故为用于肝厥头痛、晕眩之良剂。

若以现代之高血压头痛而论,本方所用黄芩、杜仲、益母草、桑寄生等,均经研究有降低血压之作用,故有镇静精神、降压缓痛之功。

  钩藤凉肝定惊,善治小儿夜啼。

治疗小儿脾虚,面青肢冷,大便清稀,神不安宁,时有夜啼,余常用《医宗金鉴》中的钩藤饮。

方用:

川芎、当归、茯神、茯苓、木香、钩藤、白芍、甘草各3~5克,红枣3枚。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以钩藤平肝,茯神宁心,茯苓祛湿,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木香、甘草、大枣温脾胃而和中气。

胃气得和,心神安宁,则夜卧安宁。

宝书说药(226)

牡蛎

煅牡蛎,软坚散结之尖兵。

治疗乳痹(乳腺小叶增生)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消瘰丸,每收良效。

方用:

煅牡蛎500克,生黄芪200克,三棱、莪术、龙胆草、浙贝母各100克,生乳香、生没药、血竭各50克,玄参150克。

共研细末,炼蜜为丸,10克重,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原本治疗瘰疬,余思之乳痹之形状与瘰疬相似,故移用之,果然有效。

方中重用牡蛎、浙贝母、三棱、莪术消痰软坚,黄芪、玄参补气养血,血竭、乳香、没药活血化瘀,龙胆草疏肝解郁,有补有攻,使攻邪而不伤正,故能建功。

使用时,配合外用消瘰膏,其效更彰。

方用:

生半夏50克,生马钱子20克,生山甲、生甘遂、皂角、血竭各15克。

前5味用香油炸枯,去渣,将黄丹收膏,火候到时,将血竭粉掺膏中融化,摊做膏药敷患处。

  常与龙骨相伍,有相辅相成之功。

汗为心液,龙、牡善敛心气,故能止汗。

治疗自汗、盗汗,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牡蛎散。

方用:

黄芪30克,麻黄根(洗)30克,牡蛎(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30克,浮小麦30克。

共研为粗末,水煎去渣服,每天1剂(15克),2次分服。

本方有敛汗固表的作用,不仅能止自汗盗汗,而且能补虚劳不足,止心悸,治遗精。

《成方便读》中说:

“黄芪固卫益气,以麻黄根领之达表而止汗;牡蛎咸寒,潜其虚阳,敛其津液;麦为心谷,其麸则凉,用以入心,退其虚热耳。

此治卫阳不固,心有虚热之自汗也。

宝书说药(225)

龙骨

龙骨常与牡蛎合用,有相得益彰之妙,善于摄敛正气,治疗痰喘;宁心安神,治疗失眠。

收敛固涩,可止崩止带。

  治疗外感痰喘服用小青龙汤病未痊愈或愈而复发者,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从龙汤治之。

方用:

生龙骨、生牡蛎各50克,生杭芍15克,清半夏12克,炒苏子12克,炒牛蒡子12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临床中余体会到,治外感痰喘小青龙汤疗效不菲,但从龙汤不可或缺,用之则疗效巩固,不用则病情易于反复发作。

  治疗失眠,余常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治之,每收良效。

方用:

柴胡12克,龙骨、牡蛎各50克,党参、茯苓、半夏、黄芩、酸枣仁、夜交藤、合欢花各12克,桂枝6克,大黄3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治疗崩漏,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固冲汤治之,方用:

白术30克,黄芪30克,煅龙骨、煅牡蛎各50克,山萸肉20克,白芍15克,海螵蛸15克,茜草15克,川断15克,棕炭10克,五倍子15克(冲服)。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本方还可用于治疗少女经血不止、中年妇女血崩、上避孕环后阴道出血不止等病症,均能获得可靠的疗效。

原书中方下记载:

偏热加生地15克;偏寒加附子10克;血多阳脱加人参30克,附子10克;大怒之后血崩加柴胡15克。

临床使用时可作参考。

  治疗白带(或黄带)过多,余常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清带汤(山药、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茜草),余常处方为:

山药15克,生龙骨、生牡蛎各50克,海螵蛸、土茯苓各30克,茜草、白术、黄柏、金银花、连翘、败酱草各15克,白果5枚。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一般连用5剂即可见效。

若病久难愈者,可将此方配制成丸药缓图之。

清带汤张锡纯谓之:

“此方用龙骨、牡蛎以固脱,用茜草、海螵蛸以化滞,更用生山药滋真阴固元气。

……汇集成方,其能开通者,兼能收涩;能收涩者,兼能开通。

相助为理,相得益彰。

”加入白果、白术,仿《傅青主女科》完带汤之意也。

再与清热燥湿的土茯苓、黄柏、金银花、连翘、败酱草合用,收效自然不同凡响。

宝书说药(224)

虎杖

虎杖,清热解毒之功甚著。

《小儿药证直诀》用虎杖散治小儿实热盗汗,乃善用虎杖者也。

虎杖,锉为散,水煎服,量多少与之,不拘时候。

  余思之,此方颇具深意,虎杖能清湿热,杜绝盗汗之源,故能收效。

宝书说药(223)

自然铜

自然铜,多用于接骨疗伤,外用有杀虫止痒之效。

治疗神经性皮炎余常用《中医皮肤病学简编》中的自然铜膏。

  方用:

自然铜(煅末)31克,硼砂末15克,凡士林156克。

调成软膏,外涂患处,每日2~3次。

宝书说药(222)

酸枣仁

酸枣仁宁神定志之良药也。

  治疗阳亢性失眠,余常用北京名医冉雪峰创立的卧佛汤治之,效果理想。

方用:

酸枣仁、麦门冬、石斛、杜仲、寄生、牛膝、丹参、槐米、钩藤各15克,生地、铁锈各30克,龟板50克。

血压高者加青木香10克;虚热上逆加龙胆草、黄柏各15克;胃纳少者加厚朴15克,广木香10克;大便干结加大黄5~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使用时,酸枣仁的用量可加大至30克。

本方治疗高血压患者之失眠,疗效更好。

  治疗因阴血不足所致失眠多梦、心悸不宁、五心烦热、盗汗耳鸣等症。

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安神胶囊方做丸治之,效果满意。

方用:

酸枣仁(炒)50克,川芎、制何首乌各50克,麦冬、五味子、丹参、茯苓、知母各100克。

粉碎成细粉,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

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有补血滋阴、养心安神的作用,用于治疗失眠,堪称良方。

宝书说药(221)

浮海石

浮海石,清肺化痰之功甚著。

余治疗小儿哮喘,一切风湿燥热,咳嗽痰喘,常用《医学从众录》中的海浮石滑石散。

方用海浮石12克,飞滑石12克,杏仁12克,薄荷6克。

研为极细末。

每服2钱,每天服3次,用百部煎汤调下。

此方虽简,用之颇灵。

宝书说药(220)

洋金花

洋金花又名曼陀罗花,具有定喘祛风、麻醉之痛功效。

《外科十三方考》载有立效止喘烟一方:

曼陀罗花75克,火硝5克,川贝50克,法夏40克,泽兰30克,冬花25克。

共研细末,用老姜500克,捣烂取汁,将药末合匀,以有盖茶盅一只盛储封固,隔水蒸一小时久,取出,以熟烟丝400克和匀,放通风处,吹至七、八成干(不可过于干燥,恐其易碎)时,贮于香烟罐中备用。

每日以旱烟筒或水烟袋,如寻常吸烟法吸之。

余常用此方治疗哮喘病急性发作,有一时之功。

宝书说药(219)

矮地茶

矮地茶为南方的一味草药,因其止咳化痰作用甚佳,近年来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成为中药的普及品种。

《湖南省中成药规范》载有复方矮地茶糖浆一方,可供参考。

方用:

矮地茶100克,铁包金100克,金樱子100克,岗梅50克,沙参50克。

将上药锉碎,煮提两次,过滤,滤液合并,浓缩至400毫升时,静置沉淀,取上清液过滤。

另取蔗糖90克制成糖浆,加入上清液中,继续浓缩至160毫升即得。

每次服25毫升,1日2次。

治疗慢性及急性气管炎,有祛痰止咳作用。

宝书说药(217)

枇杷叶

枇杷叶善清肺胃之热,既可清肺热而止咽痛,又能降胃气而止呃逆。

  治疗肺胃阴虚所致的口臭、咽痛、口舌生疮、牙宣龈肿,余常用《阎氏小儿方论》中的甘露饮。

方用:

枇杷叶、生地、熟地、天冬、麦冬、石斛、黄芩、枳壳、茵陈各15克,炙甘草10克。

水煎服,每天1剂,2次分服。

本方有滋阴清热之功效,可用于治疗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牙龈脓肿、口腔糜烂等病而见上述症状者,都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胃气不降所致的呃逆(膈肌痉挛),余常用名医沈仲圭《新编经验方》中的治噫气声声不绝方。

方用:

枇杷叶15克(去毛),旋覆花、代赭石、姜半夏、橘红、茯苓、西洋参、麦冬、砂仁各15克,沉香、甘草各5克。

水煎服,每天1剂,2次分服。

方中枇杷叶、沉香和二陈汤(姜半夏、橘红、茯苓、甘草)和胃降气,用旋覆花、代赭石重镇降逆,用西洋参、麦冬、砂仁补中气。

本方滋阴降逆,补中益气,用于止呃,每获佳效。

宝书说药(216)

桑白皮6-10

桑白皮,泻肺平喘,作用缓和,虚证实证皆宜。

余治疗小儿风寒外束、肺经痰热所致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黏稠、咽痛声哑,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儿童清肺丸。

  方用:

麻黄10克,苦杏仁(炒)20克,石膏40克,甘草10克,桑白皮(蜜炙)30克,瓜蒌皮30克,黄芩40克,板蓝根40克,橘红30克,法半夏30克,紫苏子(炒)20克,葶苈子10克,浙贝母40克,紫苏叶20克,细辛8克,薄荷30克,枇杷叶(蜜炙)40克,白前30克,前胡20克,石菖蒲30克,天花粉30克,青礞石(煅)10克。

  上药粉碎成细粉,炼蜜为蜜,每丸重3克。

一次服1丸,一日服2次;3岁以下每次服半丸。

本方有清肺、解表、化痰、止咳的功效,用于小儿肺热咳喘,疗效卓著。

宝书说药(215)

苏子

苏子润而能降,是止咳平喘之良药。

治疗上盛(痰涎壅盛)下虚(肾阳不足)的咳喘症,余常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苏子降气汤,收效甚良。

方用:

紫苏子、前胡、制半夏、厚朴、当归各15克,陈皮、甘草各10克,肉桂3克,生姜3片。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中用苏子、前胡平喘止咳,用厚朴、半夏燥湿化痰,用陈皮、生姜温化寒痰,用肉桂引火归元,用当归活血润燥,用甘草和中止咳。

诸药合用,既能降气化痰,又可散寒平冲,是临床用之有效的经验良方。

宝书说药(214)

款冬花

款冬花善治咳喘。

在咳喘发作时,余常用恩师孟广奇传授的咳喘灵丸。

方用:

炙麻黄、炙罂粟壳、杏仁、川贝各50克,炙紫菀、桔梗、甘草各40克,核桃仁、炙百部各100克,五味子、远志各30克。

炼蜜为丸,每丸9克重。

每天服3次,每次服1丸。

  本方除用止咳平喘药外,又用核桃仁补肾纳气,用五味子、远志敛肺宁神,收到良效。

宝书说药(213)

白果

白果之用有二,其一降气平喘,其二燥湿止带。

  白果治疗风寒外束、痰热内蕴的哮喘症,效果较好。

余常用《摄生众妙方》中的定喘汤。

方用:

白果(去壳炒黄捣碎)21枚,麻黄、款冬花、桑白皮、制半夏各9克,苏子、杏仁、黄芩各6克,甘草3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痰稠不利,加胆星、瓜蒌皮、沙参、前胡;胸膈闷甚者,加枳壳、厚朴;肺热重者,加生石膏、鱼腥草;顽痰胶结,饮食减少者,加莱菔子、白芥子;痰壅而呕吐者,加旋覆花、代赭石。

本方能散表寒、清膈热、降逆气、化痰涎,故治“寒包热哮”,效果良好。

  治疗妇人带下色黄,其气腥秽,因湿热下注所致者,余常用《傅青主女科》中的易黄汤。

方用:

山药(炒)30克,芡实(炒)30克,黄柏(盐水炒)6克,车前子(酒炒)6克,白果10枚。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本方具有健脾除湿、清热止带之功,脾虚湿盛,带下黄黏者最宜用之。

宝书说药(212)

葶苈子

葶苈子分为苦、甜二种,甜葶苈味淡甘而性缓;苦葶苈味苦而性峻,一般处方用苦葶苈。

葶苈子大寒,故用于实热性痰喘,有立竿见影之功。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有蠲哮丸一方,服之颇效,方用:

葶苈子、青皮、陈皮各50克,黄荆子、槟榔、大黄各30克,生姜10克。

蜜丸9克重,每次服1丸,每日服2~3次。

本方有泻肺除壅,涤痰祛瘀,利气平喘的功效,用于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热哮痰瘀伏肺证,症见气粗痰涌、痰鸣如吼、咳呛阵作、痰黄稠厚,有良好的效果。

孕妇及久病体虚、脾胃虚弱便溏者禁用。

服药后如出现大便偏稀、轻度腹痛,属正常现象,可继续用药或减少用量。

  甜葶苈子清泻肺气,祛痰定喘,治疗小儿百日咳有良效。

方用:

甜葶苈子120克,大枣500克,红糖30克。

先将甜葶苈子炒黄研为细面,另将大枣加水煮后去皮核,最后将方中药物和合调成糕即成。

将药糕分成4份,每天1份,分4天吃完。

大枣补脾和胃,温润心肺;红糖甘温,益气生津,诸药制糕,泻肺定喘之功甚佳且不伤正气,儿童亦乐于服用。

临床使用多年方便有效。

宝书说药(211)

紫菀

紫菀常与款冬相伍,有良好的止咳平喘作用。

余治疗老年哮喘,自拟一方名曰老年哮喘丸。

方用:

紫菀、款冬各75克,瓜蒌子50克,麻黄45克,鳖甲(醋制)50克,黄芩50克,甘草50克,麦冬50克,黄连30克,百合75克,紫苏子(炒)25克,石膏(生)25克,苦杏仁(炒)50克,石膏(煅)25克,紫河车、西洋参、五味子、山茱萸、山药各50克,炙罂粟壳30克,蛤蚧1对。

制成蜜丸,每丸重9克。

本方滋阴清肺,止咳平喘以治标,补气养血,补肾纳气以固本。

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久咳、老年哮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都有较好的疗效。

宝书说药(210)

百部

百部,止咳良药也。

余常用《冉氏经验方》中的红百煮散治疗小儿百日咳,每每获效。

方用:

百部、紫菀、红花、生地、杏仁、旋覆花、苦葶苈各15克,浙贝母10克。

共研细末,混合均匀,分为小包,每包5克,每日1包,水煎,分2~3次温服。

方中用百部、紫菀、杏仁宣肺止咳;用生地、红花、养血活血;用旋覆花、葶苈子、浙贝母降逆化痰。

采用煮散法,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之析出,更能发挥药效,值得推而广之。

  治疗小儿咳嗽,症见咳嗽连连,昼夜不间断,无痰,多日未愈,夜间睡卧不宁。

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小儿百部止咳糖浆方,加减投之,每获良效。

方用:

百部、杏仁、桔梗、桑白皮、麦冬、知母、黄芩、枳壳、陈皮、白前各10克,远志、甘草各5克。

每日1剂,2次分服。

原方去天南星,加白前、远志,止咳效果更好。

宝书说药(209)

杏仁

杏仁,止咳最良。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福州方)中有叭哒杏仁粉一方,用甜杏120克,白冰糖500克。

研和为粉,开水冲黏,当茶点服用,有润肺化痰、清金降火之功。

此方治疗肺热咳嗽,既好吃,又有效,乃食疗之佳品也,犹宜于小儿患者。

  杏仁有化湿作用,因其能宣利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

余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热互结,留恋三焦,及暑湿初起,头痛恶寒,身重疼痛,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口不渴或渴不欲饮之湿重于热者,常用《温病条辨》中的三仁汤。

方用:

杏仁15克,飞滑石18克,白通草6克,白蔻仁6克,竹叶6克,厚朴6克,生薏仁6克,半夏15克。

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本方有宣化畅中,清热利湿之功效。

《温病条辨》中说:

“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黏腻,非若寒邪之一汗而解,温热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

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

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

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宝书说药(208)

胖大海

胖大海,善清肺热,治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治疗风热外束、痰热内盛所致的急、慢性咽喉炎,症见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咽干灼热,咽中有痰,或寒热头痛,或便秘尿赤者,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黄氏响声丸。

方用:

薄荷、蝉蜕、儿茶、诃子肉、大黄(酒炙)各50克,浙贝母、连翘、胖大海、川芎、桔梗各100克,甘草20克,薄荷脑20克。

以上十二味,除薄荷脑外,取大黄、川芎、诃子肉、浙贝母、薄荷、儿茶粉碎成粗粉,其余连翘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静置沉淀,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与大黄等粗粉拌匀,干燥,粉碎成细粉,过筛(80目),加入薄荷脑,混匀。

制成糖衣丸,每丸重0.1克。

1次服20丸,1日3次,饭后服用;儿童减半。

本方有疏风清热,化痰散结,利咽开音的功效,治疗喑哑,见效甚速。

此药各大药店中有售,若买不到可用上方做成蜜丸服用,疗效相同。

宝书说药(207)

黄药子

黄药子,能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故今人用以治疗癌症。

治晚期胃癌、食道癌患者痰湿瘀阻及气滞血瘀证,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金蒲胶囊。

方用:

人工牛黄、蟾酥各5克,蜈蚣10克,金银花、蒲公英、半枝莲、山慈菇、莪术、白花蛇舌草、苦参、龙葵、延胡索、红花、半夏(姜炙)、党参各50克,穿山甲(烫)30克,珍珠10克,大黄、黄药子各20克,乳香(制)、没药各30克,黄芪、刺五加各100克,砂仁80克。

以上24味,金银花、蒲公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苦参、龙葵、黄药子、黄芪和刺五加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5小时,第三次1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至适量,乳香、没药加热溶化,用粗纱布滤液合并,加入上述清膏中,人工牛黄、珍珠研成细粉,其余蜈蚣等十一味粉碎成细粉,与上述极细混匀,加入清膏中,搅拌均匀,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匀,装入胶囊(每粒装0.3克,即得。

1次服3粒,1日3次,或遵医嘱。

42日为一疗程。

本方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益气化痰的功效,能缓解胃癌、食道癌之症状。

宝书说药(206)

昆布

昆布,有软坚散结、去瘀生新的作用。

治疗气虚血瘀所致的产后恶露不绝,症见产后出血过多,淋漓不断,神疲乏力,腰腿酸软,余常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的产复康颗粒。

方用:

益母草、熟地黄各150克,当归、人参、黄芪、何首乌各100克,桃仁、蒲黄、香附(醋制)、白术各80克,昆布、黑木耳各50克。

以上十二味,加水煎煮2次,每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28(50℃~60℃)的清膏。

取清膏与红糖和糊精适量,制成颗粒,干燥,制成600克(每袋装10克),即得。

开水冲服,1次服20克,1日3次;5~7天为一疗程。

本方有补气养血、祛瘀生新的功效,产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