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805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docx

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2014电大《儿科护理学》第十二章辅导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十二章 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一节 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一)解剖特点

  呼吸系统以环状软骨为界,划分为上、下呼吸道。

上呼吸道包括鼻、鼻窦、咽、咽鼓管、会厌及喉;下呼吸道包括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呼吸性毛细支气管、肺泡管及肺泡。

  1.上呼吸道

  

(1)鼻:

鼻腔相对小,无鼻毛,后鼻道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于感染;炎症时易充血肿胀出现鼻塞,导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而影响吮乳。

  

(2)鼻窦:

鼻腔黏膜与鼻窦黏膜相连续,且鼻窦口相对较大,故急性鼻炎时易导致鼻窦炎,婴儿出生后6个月即可患鼻窦炎,尤以上颌窦及筛窦最易发生感染。

  (3)咽鼓管:

较宽、短、直,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易侵及中耳而致中耳炎。

  (4)咽部:

咽部狭窄且垂直。

腭扁桃体在1岁末逐渐增大,至4~10岁时达高峰,14~15岁时逐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多见于年长儿,1岁以内少见。

  (5)喉部:

喉部较长、狭窄,呈漏斗型,黏膜柔嫩,血管丰富,易发生炎症肿胀,故喉炎时易发生梗阻而致窒息、痉挛及吸气性呼吸困难和声音嘶哑。

  2.下呼吸道

  

(1)气管及支气管:

管腔相对狭窄,缺乏弹力组织,纤毛运动差,所以不但易发生炎症,炎症时也易导致阻塞。

右侧支气管粗短,是由气管直接延伸,因此,异物易进入右侧支气管。

  

(2)肺:

肺组织尚未发育完善,弹力组织发育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肺泡数量较少,使其含血量相对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并易引起间质性肺炎、肺不张及肺气肿等。

  3.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且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横膈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胸腔较小而肺相对较大。

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运动不充分,肺的扩张受到限制,不能充分通气和换气;小儿纵隔相对较大,纵隔周围组织松软、富于弹性,胸腔积液或积气时易致纵隔移位。

  

(二)生理特点

  1.呼吸频率和节律小儿年龄越小,呼吸频率越快,各年龄呼吸频率(表5-7-1);婴幼儿由于呼吸中枢发育未成熟,易出现呼吸节律不齐,尤以早产儿、新生儿明显。

   

  2.呼吸形态婴幼儿呼吸肌发育差,呼吸时胸廓的活动范围小而膈肌活动明显,呈腹膈式呼吸;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肌逐渐发育和膈肌下降,肋骨由水平位逐渐倾斜,胸廓前后径和横径增大,出现胸腹式呼吸。

  3.呼吸功能小儿肺活量、潮气量、每分通气量和气体弥散量均较成人小,而呼吸道阻力较成人大,故各项呼吸功能的储备能力均较低,当患呼吸道疾病时,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

  4.血气分析婴幼儿的肺活量不易检查,但可通过血气分析了解氧饱和度水平及血液酸碱平衡状态。

小儿动脉血气分析正常值见表5-7-2。

   

  (三)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

婴幼儿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含量低,尤以分泌型IgA(sIgA)为低,且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数量和活性不足,故易患呼吸道感染。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指鼻、鼻咽和咽部的急性感染。

若上呼吸道某一局部炎症特别突出,即按该炎症处命名,如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用于上呼吸道局部感染部位不确切者。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见。

  一、病因

  90%以上由病毒引起,如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

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也可继发细菌感染,常见有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婴幼儿时期由于上呼吸道的解剖生理和免疫特点易患呼吸道感染,若有疾病影响(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营养不良、贫血、先天性心脏病等)、环境因素(如居室拥挤、通风不良、冷热失调)及护理不当则易发生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病程迁延。

  

  二、临床表现

  

(一)一般类型上感

  1.症状婴幼儿局部症状不明显而全身症状重;年长儿全身症状轻,以局部症状为主。

  

(1)局部症状:

流涕、鼻塞、喷嚏、咳嗽、咽部不适和咽痛等。

  

(2)全身症状:

发热、畏寒、头痛、烦躁不安、拒奶、乏力等,可伴有呕吐、腹泻、腹痛,甚至高热惊厥。

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可有脐周阵发性腹痛,无压痛,与发热所致肠痉挛或肠系膜淋巴结炎有关。

  2.体征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

肠道病毒感染者可出现不同形态皮疹。

肺部听诊一般正常。

  

(二)两种特殊类型上感

  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好发于夏秋季。

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拒食等。

体检可见咽充血,咽腭弓、腭垂、软腭等处黏膜上有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

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好发于春夏季,可在集体小儿机构中流行。

临床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畏光、流泪等。

体检可见咽充血,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可有球结膜充血,颈部及耳后淋巴结肿大。

病程1~2周。

  (三)并发症

  婴幼儿上感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

年长儿可因链球菌感染而并发急性肾炎及风湿热。

  

  三、辅助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

  

  四、治疗原则

  以支持疗法及对症治疗为主,注意预防并发症。

抗病毒药物常用利巴韦林,中药治疗有一定效果。

有继发细菌感染或发生并发症者可选用抗生素,如确诊为链球菌感染者应用青霉素,疗程10~14天。

  

  五、护理措施

  1.维持体温

  

(1)注意环境温度,预防闷热,保持室内温度18~22℃,湿度50%~60%,每日通风2次以上,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保证营养和水分的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清淡饮食,必要时按医嘱静脉补液。

  (3)松解衣被,衣服和被子不宜过多、过紧,以免影响散热,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

  (4)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当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或枕冰袋,腋下及腹股沟处置冰袋,温水擦浴或冷盐水灌肠等。

  (5)按医嘱给予退热剂,如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肌注柴胡注射液等。

  2.促进舒适

  

(1)及时清除鼻腔及咽喉部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

  

(2)鼻塞严重时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后用0.5%麻黄碱液滴鼻,每天2~3次,每次1~2滴,对因鼻塞而妨碍吮奶的婴儿,宜在哺乳前15分钟滴鼻,使鼻腔通畅,保证吸吮。

  (3)加强口腔护理,保证口腔清洁。

咽部不适或咽痛时可用温盐水或复方硼酸液漱口、含服润喉片或应用咽喉喷雾剂等。

  3.病情观察密切观察体温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

在护理患儿时应经常检查口腔黏膜及皮肤有无皮疹,注意咳嗽的性质及神经系统症状等,以便能早期发现麻疹、猩红热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急性传染病。

在疑有咽后壁脓肿时,应及时报告医师,同时要注意防止脓肿破溃后脓液流入气道引起窒息。

  4.健康指导居室要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在集体小儿机构中,应早期隔离患儿,如有流行趋势,可用食醋熏蒸法消毒;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合理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提倡母乳喂养,加强体格锻炼;多进行户外活动;按时预防接种。

  

第三节 急性感染性喉炎

  

  急性感染性喉炎为喉部黏膜急性弥漫性炎症,以犬吠样咳嗽、声音嘶哑、喉鸣、吸气性呼吸困难为特征,多发生在冬春季节,婴幼儿多见。

  

(一)病因

  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

有时可在麻疹或其他急性传染病的病程中并发。

  

(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症状重,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鸣和三凹征。

一般白天症状轻,夜间入睡后喉部肌肉松弛。

分泌物阻塞导致症状加重。

严重者迅速出现烦躁不安、吸气性呼吸困难、青紫、心率加快等缺氧症状。

体检可见咽部充血,间接喉镜检查可见喉部及声带充血、水肿。

  临床上按吸气性呼吸困难的轻重,将喉梗阻分为4度。

Ⅰ度:

安静时无症状,活动后出现吸气性喉鸣和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呼吸音清晰,心率无改变;Ⅱ度:

安静时有喉鸣和吸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听诊可闻喉传导音或管状呼吸音,心率增快(120~140次/分);Ⅲ度:

除上述喉梗阻症状外,患儿因缺氧而出现烦躁不安,口唇及指趾发绀,双眼圆瞪,惊恐万状,头部出汗,肺部听诊呼吸音明显减弱,心音低钝,心率快(140~160次/分);Ⅳ度:

患儿呈衰竭状态,昏迷或昏睡、抽搐,面色苍白,由于无力呼吸,三凹征不明显,肺部呼吸音几乎消失,仅有气管传导音,心音低钝,心律不齐。

  (三)治疗原则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雾化吸入,消除黏膜水肿。

  2.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或头孢菌素类等,有气急、呼吸困难时,及时静脉输入足量广谱抗生素。

  3.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抗生素同时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喉头水肿缓解症状,常用泼尼松,每日1~2mg/kg,分次口服;重症可用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每次2~5mg;继之每日1mg/kg静脉滴注,用2~3天,至症状缓解。

  4.对症治疗烦躁不安者给予镇静剂异丙嗪。

  5.气管切开有严重缺氧征象或有Ⅲ度喉梗阻者及时行气管切开。

  (四)护理措施

  1.改善呼吸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减轻呼吸困难。

置患儿舒适体位,及时吸氧,保持安静,用1%~3%的麻黄碱和肾上腺皮质激素超声雾化吸入,以迅速消除喉头水肿,恢复气道通畅。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激素治疗,以控制感染,减轻喉头水肿,缓解症状。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患儿三凹征、喉鸣、青紫及烦躁等的表现正确判断缺氧的程度,发生窒息后及时抢救,随时作好气管切开的准备,以免因吸气性呼吸困难而窒息致死。

  2.维持正常体温,促进舒适

  

(1)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给予物理降温。

  

(2)补充足量的水分和营养,喂饭、喝水时避免患儿发生呛咳。

  (3)保持患儿安静,尽可能将所需要的检查及治疗集中进行,以不打扰患儿的休息。

一般情况下不用镇静剂,若患儿过于烦躁不安,遵医嘱给予异丙嗪,以达到镇静和减轻喉头水肿的作用。

避免使用氯丙嗪,以免使喉头肌松弛,加重呼吸困难。

  3.健康教育指导家长正确护理患儿,如加强体格锻炼,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定期预防接种,积极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和各种传染病。

第四节 急性支气管炎

  

  急性支气管炎是指由于各种致病原引起的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气管常同时受累,故又称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婴幼儿多见。

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为一些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百日咳等)的一种临床表现。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原体常为各种病毒或细菌,或为混合感染。

凡能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均可引起支气管炎。

免疫功能低下、特异性体质、营养不良、佝偻病和支气管局部结构异常等均为本病的危险因素。

  

(二)临床表现

  大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为主要症状,初为干咳,以后有痰。

婴幼儿全身症状较明显,常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一般无气促和发绀。

体征随疾病时期而异,双肺呼吸音粗,或有不固定、散在的干、湿啰音。

  婴幼儿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称为哮喘性支气管炎,又称喘息性支气管炎,泛指一组以喘息为突出表现的婴幼儿急性支气管感染。

患儿除有上述临床表现外,主要特点有:

①多见于有湿疹或其他过敏史的婴幼儿;②有类似哮喘的临床表现,如呼气性呼吸困难,肺部叩诊呈鼓音,听诊两肺布满哮鸣音及少量粗湿啰音;③部分病例复发,大多与感染有关;④近期预后大多良好,3~4岁后发作次数减少渐趋康复,但少数可发展为支气管哮喘。

  (三)辅助检查

  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增高。

胸部X线检查多无异常改变,或有肺纹理增粗,肺门阴影加深。

  (四)治疗原则

  主要是控制感染和止咳、化痰、平喘等对症治疗。

常口服的祛痰剂如复方甘草合剂等以止咳祛痰,口服氨茶碱止喘,也可行超声雾化吸入。

一般不用镇咳剂或镇静剂,以免抑制咳嗽反射,影响痰液咳出。

  (五)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对流风,温湿度适宜,减少对支气管黏膜的刺激,以利于排痰。

  

(2)减少活动,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水分及营养的供给。

  (3)卧位时可抬高头胸部,并经常变换患儿体位,指导并鼓励患儿有效咳嗽,以利呼吸道通畅,易于排痰。

  (4)采用超声雾化吸入或蒸汽吸入,以湿化呼吸道,促进排痰。

  (5)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止咳祛痰及、平喘剂,并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6)哮喘性支气管炎的患儿,注意观察有无缺氧症状,必要时给予吸氧。

  2.维持体温正常密切观察体温变化,体温超过38.5℃时采取物理降温或按医嘱给予药物降温,以防发生惊厥。

  3.健康指导。

第五节 小儿肺炎

  

  肺炎是有不同致病原或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

临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及肺部固定湿啰音为特征。

肺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肺炎死亡占小儿死亡的第一位,被卫生部列为小儿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

  

(一)分类

  目前,小儿肺炎的分类尚未统一,常用的分类方法有:

  1.病理分类可分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等。

  2.病因分类可分为①感染性肺炎:

如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原虫性肺炎;②非感染性肺炎:

如吸入性肺炎、过敏性肺炎等。

  3.病程分类分为①急性肺炎:

病程<1个月;②迁延性肺炎:

病程1~3个月;③慢性肺炎:

病程>3个月。

  4.病情分类分为:

①轻症肺炎:

主要是呼吸系统受累,其他系统无或仅轻微受累,无全身中毒症状;②重症肺炎:

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5.临床表现典型与否分类分为①典型性肺炎:

只由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肺炎;②非典型肺炎:

指由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病毒等引起的肺炎。

2003年春季在我国发生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世界卫生组织(WH0)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初步认定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以肺间质病变为主,传染性强,病死率高。

  临床上若病原体明确,则以病因分类命名,否则常按病理分类命名。

支气管肺炎为小儿常见的肺炎,故本节重点介绍。

  

(二)病因

  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支原体、真菌等。

发达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病毒为主,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

发展中国家小儿肺炎病原以细菌为主,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肺炎有增多趋势。

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易患此病,且病情严重,易迁延不愈。

  (三)发病机制

  病原体常由呼吸道入侵,少数经血行入肺,引起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

炎症使肺泡壁充血水肿而增厚,支气管黏膜水肿,管腔狭窄,造成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从而造成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

  1.酸碱平衡失调与电解质紊乱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呼吸性酸中毒、呼吸衰竭;低氧血症、高热、进食少致代谢性酸中毒,所以重症肺炎常出现混合性酸中毒。

进食少、利尿及激素治疗又可致低血钾,导致低钾性碱中毒。

  2.循环系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右心负荷加重,加之病原体毒素作用于心肌,致中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

  3.神经系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致脑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引起脑水肿。

病原体毒素作用也可引起脑水肿、中毒性脑病。

  4.消化系统低氧血症和病原体毒素可致中毒性肠麻痹,胃肠道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可致消化道出血。

  (四)临床表现

  1.轻症肺炎仅表现为呼吸系统症状和相应的肺部体征。

  

(1)症状:

大多起病急,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和全身症状。

①发热:

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热,新生儿和重度营养不良儿可不发热,甚至体温不升;②咳嗽:

较频,初为刺激性干咳,以后咳嗽有痰,新生儿则表现为口吐白沫;③气促:

多发生在发热、咳嗽之后;④全身症状:

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2)体征:

呼吸加快,40~80次/分,可有鼻翼扇动、点头呼吸、三凹征、唇周发绀。

肺部可听到较固定的中、细湿啰音,以背部、两肺下方、脊柱两旁较易听到,深吸气末更为明显。

  2.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外,常有循环、神经和消化系统受累的表现。

  

(1)循环系统:

常见心肌炎、心力衰竭。

前者主要表现为面色苍白、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心律不齐、心电图显示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后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呼吸加快(>60次/分),烦躁不安,面色苍白或发绀,心率增快(婴儿>180次/分),幼儿>160次/分),心音低钝或出现奔马律,肝脏迅速增大等。

重症革兰氏阴性杆菌还可以发生微循环障碍、休克甚至DIC。

  

(2)神经系统:

发生脑水肿时出现烦躁或嗜睡、意识障碍、惊厥、前囟隆起、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节律不齐甚至停止等。

  (3)消化系统:

表现为食欲减退、呕吐或腹泻。

发生中毒性肠麻痹时出现明显的腹胀,呼吸困难加重,肠鸣音消失;发生消化道出血时出现呕吐咖啡样物,大便潜血试验阳性或柏油样便。

  若延误诊断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可引起并发症。

如在肺炎的治疗中,中毒症状及呼吸困难突然加重,体温持续不退或退而复升,应考虑脓胸、脓气胸、肺大疱等并发症的可能。

  3.几种不同病原体所致肺炎的特点

  

(1)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2岁以内,尤以2~6个月婴儿多见。

临床表现两种类型。

①喘憋性肺炎:

起病急骤、喘憋明显,很快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及缺氧症状,肺部体征以喘鸣为主,可听到细湿啰音,全身中毒症状明显;②毛细支气管炎:

表现上述症状,但全身中毒症状不严重。

肺部X线以肺间质病变为主,常伴有肺气肿和支气管周围炎。

  

(2)腺病毒肺炎:

以腺病毒为主要病原体,临床特点:

①本病多见6个月~2岁幼儿;②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体温达39℃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重症可持续2~3周;③肺部体征出现较晚,咳嗽频繁,可出现喘憋、呼吸困难、发绀;多在发热4~5日后开始出现肺部湿啰音,以后因肺部病变融合而出现肺实变体征;④胸片改变出现较肺部体征为早,特点为大小不等的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病灶,肺气肿多见,病灶吸收需数周至数月。

  (3)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特点是症状与体征不成比例。

起病多较缓慢,学龄期儿童多见,学龄前期儿童也可发生。

刺激性干咳为突出的表现,有的酷似百日咳样咳嗽,常有发热,热程1~3周。

而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中毒症状也不重。

部分患儿出现全身多系统的临床表现,如溶血性贫血、心肌炎、脑膜炎等。

肺部X线分为4种改变:

①肺门阴影增多;②支气管肺炎改变;③间质性肺炎改变;④均一的实变影。

  (4)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

本病多见于新生儿及婴幼儿。

临床起病急、病情重、发展快。

多呈弛张热,婴幼儿可呈稽留热。

中毒症状明显,面色苍白,咳嗽,呻吟,呼吸困难。

肺部体征出现早,双肺可闻及中、细湿啰音,易并发脓胸、脓气胸。

常合并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功能障碍。

  (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检查病毒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大多正常或降低;细菌性肺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并有核左移。

  2.病原学检查可做病毒分离或细菌培养,以明确病原体。

血清冷凝集试验在50%~70%的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可呈阳性。

  3.胸部X线检查早期肺纹理增粗,以后出现大小不等的斑片阴影,可融合成片,可伴有肺不张或肺气肿。

  (六)治疗原则

  主要为控制感染,改善通气功能,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

①根据不同病原体选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使用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重症患儿宜静脉给药;用药时间应持续至体温正常后5~7天,临床症状消失后3天。

抗病毒可选用利巴韦林等;②止咳、平喘、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改善低氧血症;③中毒症状明显或严重喘憋、脑水肿、感染性休克、呼吸衰竭者,可应用糖皮质激素,常用地塞米松,疗程3~5日;④发生感染性休克、心力衰竭、中毒性肠麻痹、脑水肿等,应及时处理。

脓胸和脓气胸者应及时进行穿刺引流。

  (七)护理措施

  1.保持呼吸道通畅

  

(1)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开窗通风,避免直吹或对流风。

室温维持在18~22℃,湿度60%为宜。

  

(2)饮食宜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半流质饮食,多喂水。

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影响呼吸。

喂哺时应耐心,哺母乳者应抱起喂,防止呛咳。

重症不能进食时,给予静脉输液,输液时应严格控制输液量及滴注速度,最好使用输液泵,保持均匀滴入。

  (3)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分泌物黏稠者应用超声雾化或蒸汽吸入;分泌物过多影响呼吸时,应用吸引器吸痰。

  (4)帮助患儿取合适的体位并经常更换,翻身拍背,帮助痰液排出,防止坠积性肺炎。

方法是五指并拢,稍向内合掌,由下向上、由外向内地轻拍背部。

  (5)指导和鼓励患儿进行有效地咳嗽。

  (6)根据病情或病变部位进行体位引流。

  (7)按医嘱给予祛痰剂。

  2.改善呼吸功能

  

(1)凡有缺氧症状,如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烦躁、面色灰白等情况时应立即给氧。

一般采用鼻导管给氧。

氧流量为0.5~5L/min,氧浓度不超过40%,氧气应湿化,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缺氧明显者可用面罩给氧,氧流量2~4L/min,氧浓度50%~60%。

若出现呼吸衰竭,则使用人工呼吸器。

  

(2)病室环境安静、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作好呼吸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不同病原引起的肺炎应分别收治。

  (3)护理操作应集中完成,以减少刺激,避免哭闹。

  (4)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治疗肺部炎症、改善通气,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3.维持体温正常发热者应注意体温的监测,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

  4.密切观察病情

  

(1)若患儿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呼吸加快(>60次/分)、心律增快(>160~180次/分)、出现心音低钝或奔马律、肝脏短期内迅速增大时,考虑肺炎合并心力衰竭,应及时报告医生,立即给予吸氧、并减慢输液速度。

若患儿突然口吐粉红色泡沫痰,应考虑肺水肿,可给患儿吸入经20%~30%乙醇湿化的氧气,间歇吸入,每次吸入不宜超过20分钟。

  

(2)若患儿出现烦躁、嗜睡、惊厥、昏迷、呼吸不规则等,应考虑脑水肿、中毒性脑病的可能,应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3)若患儿病情突然加重,体温持续不降或退而复升,咳嗽和呼吸困难加重,面色青紫,应考虑脓胸或脓气胸的可能,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5.健康指导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和防护知识。

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婴儿期提倡母乳喂养;多进行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避免着凉,一旦上感,及时治疗,以免继发肺炎;让家长了解所用药物名称、剂量、用法及副作用;指导患儿不随地吐痰、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嘴,尽量使痰飞沫不向周围喷射。

  

第六节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引起呼吸道高反应,导致可逆性呼吸道阻塞。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其发病率近年呈上升趋势,以1~6岁为多,大多3岁前发病。

  

  一、病因

  1.病因哮喘的病因较为复杂,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