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导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5689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囚绿记导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囚绿记导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囚绿记导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囚绿记导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囚绿记导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囚绿记导学教案.docx

《囚绿记导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囚绿记导学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囚绿记导学教案.docx

囚绿记导学教案

《囚绿记》导学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以“作者_____绿,因为它__________。

”的形式,概括文中绿的形象特点。

2、能够抓住文中直接抒情语句简要分析“囚绿”和“释绿”的原因。

3、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背景资料理解文章的主旨(即绿的象征含义以及作者借绿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语句分析作者的情感,探寻作者的内心世界。

2、结合作者人生经历及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自己解决生字词。

教师查找作者及时代背景资料。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绿色是自然之色,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绿的踪影。

看到一株小草,我们就会想到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旺盛生命力;看到一束橄榄枝,我们就会想到它象征着和平与安宁;望见一棵青松,我们又会想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坚韧与挺拔。

今天我们也来欣赏一种绿,是现代散文家陆蠡在烽烟四起,民族危亡的时刻写下的一篇散文《囚绿记》。

二、检测预习

1、正音:

瞥见piē涸辙hézhé揠苗助长yà淅沥xī

婆娑suō猗郁yī蕈菌xùn

2、请学生根据预习,回答:

题目中的“囚绿”具体指什么内容?

参考:

作者把一株常春藤从破损的圆窗外迁进来,把他囚禁在自己的房间内。

3、那这株常春藤被囚禁前和被囚禁后又与作者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请快速浏览课文,并在横线上填写一个动词。

__绿—__绿—囚绿—__绿—__绿

参考:

遇绿—赞绿(爱绿、赏绿)—囚绿—释绿(放绿)—怀绿(念绿、恋绿)

教师过渡语:

原来作者和这株常春藤之间发生了如此曲折的故事,那我们倒要来认识一下这株常春藤,看看它是怎样的一种绿?

作者又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三、解析课文

(一)捕捉“绿”之美

1、师: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种绿呢?

又对它倾注了怎样的情感?

请阅读课文,圈划文中具体语句,然后补写下面的句子。

句子:

作者_____绿,因为它__________。

(板书)

2、教师出示范例:

作者欣赏绿,因为它是自然的颜色。

参考示例:

作者了解绿,因为它是自然无声的语言。

作者了解绿,因为它是无声的歌唱。

作者赞美绿,因为它是葱茏的爱与幸福。

作者赞美绿,因为它是猗郁的年华。

作者赞美绿,因为它是爱和幸福。

作者喜爱绿,因为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作者喜爱绿,因为它是青苍的颜色。

作者喜爱绿,因为它是沙漠里的绿洲。

作者钦佩绿,因为它是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作者欣赏绿,因为它有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

(二)寻觅“绿”之情

教师过渡语:

1、师:

听了大家的回答,我们发现文中的绿原来这么美,有着丰富的含义,那作者为什么要“囚绿”呢?

要求:

请仔细阅读文章8至13节,并结合具体语句来分析原因。

分析参考:

“囚绿”的原因一:

作者喜欢绿,因为爱绿心切,所以“囚绿”。

他把绿看作是生命、希望和快乐的象征。

具体语句有“绿色是多宝贵的啊!

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等。

“囚绿”的原因二:

“绿”可以消除作者的孤独与陌生。

具体语句有“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囚绿”的原因三:

出于一种“私念”。

具体语句有“让绿色与我更接近…我要借这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2、师:

“囚绿”后,作者为什么又“释绿”?

要求:

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来分析其原因。

分析参考:

“放绿”原因之一:

绿被囚禁之后,它的尖端总朝着原来的方向,固执,具有追求光明的性格,永不屈服于黑暗,这使作者的心灵受到触动。

具体语句有“…都朝原来的方向”、“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

“放绿”原因之二:

“卢沟桥”事件发生,时局动荡被迫南归。

具体语句有“临行时我珍重的开释…愿它繁茂苍绿”。

师:

所以最后才会“珍重地开释”、“祝福”,这体现了作者对绿的“敬重之爱”。

(三)触摸“绿”之魂

1、师:

人居斗室为“囚”,木处方院为“困”,能不能把本文的题目《囚绿记》改成《困绿记》?

(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提供的资料讨论后回答)

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然后回答。

2、作者相关资料简介

注:

由教师介绍

资料一: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成为一座“孤岛”,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

作者陆蠡当时就是自告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

正由于这个原因,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日本兵抓捕,狱中他宁死不屈,被刑审数月,惨遭杀害,仅34岁。

资料二:

《囚绿记》写于抗战爆发后(1938年),当时中国大地烽烟四起,正遭受日本侵略者践踏,在这民族危亡的时刻,在上海坚持抗日文学创作的作者由此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株常春藤,于是满怀深情的写下了《囚绿记》。

分析参考:

不能换。

这里的“囚绿”是把绿拟人化了。

注: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找到“囚人”“绿友”来证明。

3、师:

那绿被作者拟成什么人,又想借它表达什么?

分析参考:

“绿”象征着多灾多难而又坚韧不拔的中华民族。

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作者从绿“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感受到了民族的顽强性格,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所以作者借这一株被囚的常春藤,不仅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光明的渴望和对困境中顽强抗争的精神的赞扬,更寄托了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附:

板书设计

蓬勃生命、希望

绿向阳向往光明、自由

固执坚贞不屈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

巴金曾用这样的话来评价陆蠡:

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在和崇高的灵魂在接触”。

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

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

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

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四、学习心得:

我们在阅读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时,应从品味语句入手,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五、拓展思维(课外思考)

关于“囚禁与自由”,你如何理解?

你读过哪些相关的作品?

这个话题让你想到现实中的哪些事情?

你的观点如何?

提示:

囚禁是不开放,专制的,扼杀生机和创造力。

囚禁更指思想,观念,情感。

自由是令人向往的,值得追求的。

冲破家庭的牢笼,走向广阔的天地。

打开传统的藩篱,拓展自由的思想空间。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用自己的双眼看世界。

冲破心灵的囚牢。

给孩子一双自由的翅膀,让他们自己去飞。

但求一份原始的自由——放开手脚驰骋。

我渴望被囚禁。

相关作品:

小说:

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电影:

詹姆斯·伊沃里《窗外有蓝天》。

戏剧:

易卜生《玩偶之家》;雷波德·杰西《蝴蝶小姐》。

传纪:

欧文·斯通《渴望生活——凡高传》。

诗歌:

《四月的纪念》。

流行歌曲:

杜德伟《束缚》;陈淑桦《温柔的束缚》。

六、教学反思:

本设计以简洁实用为目的,重点是对现代抒情散文鉴赏能力的培养、作品情感的深入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本设计有如下几个特色:

(1)教学内容体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针对学情,从品味关键句入手,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并注重语文应用与审美的培养。

(2)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其亮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圈点批注和问题探究的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教学环节可操作性强。

遵循学习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内容把握准确,重难点突出,问题设置富有层次感、启发性。

多个讨论问题的预设,能关注学情的变化,体现了教学的人文性与灵活性。

“拓展延伸”(美文片断欣赏)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多维能力的提高。

课后布置的鉴赏文字的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注重教学情境的设置。

教学方法的实施、诵读配乐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