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9400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docx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北京市顺义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

一、基础运用(15分)

本学期开始,某学校为宏扬中华文化,提升个人品质,组织开展了以“用文化自信塑造当代学子”为主题的系列班会活动。

请你跟随他们的活动完成题目。

1.对这项活动同学们拟写了宣传语,并对其中划线句加以修改,你认为修改方案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

一个国家的强盛,在国际的地位和话语权,②不是看其经济总量和军事力量的强弱,而是在于其文化是否源源不断地向海外输出,为世界所认同、接受。

③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多样的历史底蕴和新陈代谢的时代气息,是极具生命力和创造性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之根。

作为处于日新月异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有足够的文化自信,④圆满自己的中国梦,中华文化实现发扬光大。

A.①改为:

文化,是我们个人内心深处的后花园,是一个民族的中流砥柱。

B.②改为:

不是看其经济总量的多少和军事力量的强弱。

C.③改为:

我们的中华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蓬勃的时代气息

D.④改为:

构筑自己中国梦的坚固,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2.同学们在老师组织下观看了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请根据其中一段解说词回答下列问题。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与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关,它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3月21日春分节气,从惊(zhé)的桃始华、仓庚鸣,到春分的玄鸟至、雷发声,大自然逐渐结束“默片”时代,变得更加地有声有色。

  俗语说:

“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热”。

春分一到,气温回暖就驶入了“快车道”,从春分到清明,正是一年之中气温【甲】速度最快的时节,雨水明显增多,在温热阳光的催逼下,那些枯(zào)了一冬的繁枝之上,渐渐布满了层层叠叠的红及烟气淋漓的白,于是处处燃烧起来,到了一年中色调最绚烂的季节。

  过去的人们讲究:

春分祭日,秋分祭月。

此俗历代相传。

最早从周代就开始了。

《礼记》说:

“祭日于坛”。

过去,在老北京,皇帝在春分时祭日,要去日坛,虽然比不上祭天的典礼,但仪式也颇为隆重。

要行三跪九拜的大礼。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一般在公历4月5日前后来临。

“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则曰明”,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

二十四节气名称大多记【乙】,如谷雨、芒种、小(shǔ)、霜降、大寒等,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的一个。

  谷雨,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它的到来,意味着春寒皆去,天气渐暖。

  此时,残花即将落尽,春将告别。

在南方,“”,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丙】人们:

时至暮春了。

此去经年,谷雨之后便要开始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那即将迎来的夏天,定会是一场别致的体验,生活便要如此,总是对未来的美好充满着期待。

(注:

仓庚,亦作“仓鶊”,黄莺的别名。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对“年”字笔顺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惊蛰   枯燥 小暑   “年”字第3笔是横 

B.惊蜇   枯躁  小署   “年”字第3笔是竖 

C.惊蛰   枯燥  小署   “年”字第3笔是横  

D.惊蜇   枯藻  小暑   “年”字第3笔是竖 

(2)文中【甲】【乙】【丙】三处填写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A.甲:

高升    乙:

事物   丙:

播报

B.甲:

飞升    乙:

景物   丙:

喻示

C.甲:

升级    乙:

气候   丙:

点醒

D.甲:

攀升   乙:

物候   丙:

告示

(3)根据语境,在文中横线处,用正楷字体填写你认为恰当的古诗句。

(1分)

答:

                 

3.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在班会活动中,爱好书法的同学们给大家讲解了苏轼的书法《黄州寒食诗帖》,这幅作品书写的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

对这幅作品清高宗曾评价曰:

东坡书,豪宕秀逸。

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此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作者把情感流露作为重点,追求书法线条随心情而变化发展。

B.“年年欲惜春”中,作者将叠字“年”简省为一个点,这种写法体现了苏轼平素的婉约风格。

C.这幅字帖字形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变化万千。

D.此帖字迹饱满,一腔惆怅,溢于字里行间,如“破”字,映衬出苏轼当时的艰难境遇。

4.班会活动中,喜爱文学的同学朗读了经典散文《秋天的怀念》。

文中划线句有的标点有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2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哎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答:

                   

5.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丹麦

B.《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德国

C.《小石潭记》  ——韩 愈——唐朝

D.《过零丁洋》  ——文天祥——唐朝

(2)下列故事情节选自中国文学名著,对各选项中的“他”所指代的人物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他踏着那那瑞雪,迎着北风。

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

原来天理昭然,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他的性命: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此处的“他”是施耐庵著作的《水浒传》中的武松)

B.他自缚跪于帐前。

孔明变色曰:

“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

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

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

”(此处的“他”是陈寿著作的《三国演义》中的马谡)

C.“他今又在那里哄我。

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竿竖在后面的。

断是这畜生弄喧!

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

我怎肯进去?

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

(此处的“他”是吴承恩著作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D.脚好了之后,他敢跑了。

这使他非常的痛快,因为别的没有什么可怕的了:

地名他很熟习,即使有时候绕点远也没大关系,好在自己有的是力气。

(此处的“他”是舒乙著作的《骆驼祥子》中的祥子)

二、古诗文阅读(共18分)

6.下列古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2分)

A.沙欧翔集,锦鳞游泳。

B.斗折蛇行,明灭可现。

C.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7.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

(7分)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中的“岳”指五岳之首——东岳泰山,请你发挥想象,从划线句中任选两句,描绘出诗中作者所望到的景象。

(2分)

答:

                         

(2)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很有格调,令人百读不厌,请结合诗作谈谈你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获得的感悟。

(2分)

答:

                         

(3)古人在诗歌创作中,往往借山川景物抒写胸怀壮志,或者表达人生哲理,很多经典诗作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摧人奋进,如李白在《行路难》中的“  ①   ,直挂云帆济沧海。

”再比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 ②   ,只(自)缘身在最高层。

”除此以外,相关诗句还有“ ③  ”(3分)

8.阅读文言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9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必先苦其心志     天下苦秦久矣

B.曾益其所不能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家喻户晓

D.入则无法家拂士    参差披拂

(2)亩,本意“田垄”,指高起的土埂。

在古代,垄上叫亩,垄中叫畎。

“畎”字的异体字是,本意是田间水沟。

垄作可解决农耕排涝和灌溉问题,代表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畎亩”连用,意义得到发展。

“舜发于畎亩之中”这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可以是:

  ①   。

“士”字初形是“斧钺”,古代金文写作,象是有手柄的宽刃战斧。

在上古,斧钺是当时狱官施行大辟(砍头)这个最酷刑罚的刑具。

在本文中,“管夷吾举于士”的“士”字解释为 ② ,是借行刑之具来引申字的含义。

“士”的意思起初令人望而生畏,而随着时代发展,“士”字所指越来越美,体现的美意识也不断丰富,如“信士”、“义士”、“  ③  ”等。

(4分)

(3)下面【链接材料】是关于范仲淹经历的记述。

北宋范仲淹苦读及第,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

请联系【链接材料】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容,围绕“忧患磨难”这个主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获得的人生启迪。

(3分)

范公讳仲淹,字希文,世家苏州。

公生二岁而孤,母夫人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

既长,知其家世,感泣辞母去,之南都。

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其起居饮食,人所不堪,而公自刻益苦。

居五年,大通六经之旨,为文章,论说必本于仁义。

祥符八年,举进士,礼部选第一,为广德军司理参军,始归迎其母以养。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

“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取材于欧阳修《文正范公神道碑铭》)

【注】适:

女子出嫁。

之:

往、到。

戚:

忧伤。

答:

                                  

三、名著阅读(5分)

9.习主席曾说过,“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请从你读过的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0字左右)

四、现代文阅渎(共22分)

(一)某学校举办了关于射电望远镜的科普知识展览,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8分)

(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FAST实景)

(中国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一】

中国射电望远镜(FAST)简介

中国射电望远镜(FAST——FivehundredmetersApertureSphericalRadioTelescope,简称FAST),是高灵敏巨型射电望远镜,是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审议确定的九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

是采用独创设计,利用贵州四面环山、中间凹陷的天然喀斯特洼地的独特地形建设的500米口径球冠状反射面射电天文望远镜,其反射面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约30个足球场地大。

主要的用途是将我国空间测控范围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和观测脉冲星,搜索地外文明和生物等。

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阅读”到宇宙深处的信息就越多,从理论上来看,FAST能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接近于宇宙的边缘。

FAST能检测的信号频率为70兆赫~3千兆赫,这意味着几乎所有波段的射电波都逃不过FAST的眼睛。

FAST通过探测星际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的几率比现有设备提升了5至10倍。

FAST灵敏度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提高约10倍,比美国阿雷西博300米射电望远镜提高约2.25倍,巡天速度是它的10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