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2809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x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docx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

1、为什么子女有的地方长得像爸爸?

有的地方长得像妈妈?

有的地方既不像爸爸又不像妈妈?

答:

因为生物既有遗传又有变异。

长得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遗传,长得不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变异。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设置〈1〉个变量。

3、小麦的生长不仅受到〈阳光、水、空气、温度、肥料〉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

至少说四种。

答:

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

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

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

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

5、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6、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7、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8、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

9、物体之所以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10、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11、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12、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光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这个发明在〈医疗〉、〈通讯〉等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3、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焦到一个点上。

人们用它的这一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

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14、普通的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

比如,红色的花朵只能反射红色的光,蓝色的布料只能反射蓝色的光。

总之,我们看到它呈哪种颜色,就说明它反射哪种色光,而其他色光都被它〈吸收〉了。

15、若用三棱镜做分解太阳光实验,照在白墙上能看到〈七种颜色〉;照在绿墙上能看到〈绿色〉,照在蓝墙上能看到〈蓝色〉。

16、雨后的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

彩虹为什么只有七种颜色?

答:

因为雨后的天空中有许多小水滴,它们可以像三棱镜一样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于是就形成了彩虹。

彩虹只有七种颜色是因为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17、〈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

其他色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

〈彩电〉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18、有一种安装在屋顶的能自动调节房间采光的传导器,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安装在楼顶的〈阳光接收器〉,它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二是用来传输光的〈光导纤维〉;三是安装在室内天花板上的〈散射器〉。

这种装置不但能解决高层建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室内〈花卉栽培〉等。

19、我国古曲〈《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向外太空可能存在的高级生物传播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20、常见的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

并非所有的乐器都可以归入这三类乐器,如〈口琴〉和〈手风琴〉。

我们熟知的小鼓属于〈打击〉乐器,二胡属于〈弦〉乐器,笛子、唢呐属于〈管〉乐器,而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属于〈弦〉乐器。

自制的音乐瓶属于〈打击〉乐器。

21、大量的事实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有规律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

汽车喇叭声就是一种常见的〈噪音〉。

22、乐音有三个要素:

〈响度〉、〈音高〉和〈音色〉。

我们把乐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把乐音的高低叫做〈音高〉,而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

23、〈共鸣〉使得声音变大,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

24、判断:

音乐也可以用来治病。

〈√〉。

25、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音量〉。

〈0〉分贝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长期处在〈85〉分贝以上的声音之中,会对耳朵造成永久性的听力伤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26、落叶声为〈10〉分贝;耳语声为〈30〉分贝;图书馆中〈40〉分贝;正常谈话〈65〉分贝;吸尘器工作〈80〉分贝;摩托车发动〈95〉分贝;耳机的最大音量是〈100〉分贝;民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20〉分贝;军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40〉分贝。

27、笛子的音高与笛子内部的空气振动有什么关系?

答:

笛子内部的空气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反之,音高就越低。

28、人能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

⑴〈发出声音的物体〉即〈声源〉;⑵〈传播声音的物质〉即〈介质〉;⑶〈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29、判断:

真空不能传递声音,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通过无线电报话机交谈。

〈√〉。

30、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1400〉米,在钢铁中的速度是每秒〈5000〉米。

31、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

⑴〈在声源处控制〉,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⑵〈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如〈在公路边安装隔音板〉;⑶〈在接收处控制〉,如〈佩带耳塞〉。

32、下列控制噪声的方式属于哪种:

⑴用手掌捂住耳朵〈C〉;⑵在城市禁止鸣笛〈A〉;⑶在公路旁种树形成“绿色屏障”〈B〉。

A.在声源处控制B.在传声途径上控制C.在接收处控制

33、人在平静时和在剧烈运动后心脏的〈跳动频率〉有很大不同,另外,人在紧张时心脏的〈跳动频率〉也会加快。

34、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它包括〈脑〉、〈脊髓〉、〈神经〉。

〈脊髓〉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

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人体全身各处。

35、被誉为人体“司令部”的是〈大脑〉。

36、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身体〈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

青少年一般是从〈10〉~〈12〉岁进入青春期。

37、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的作用类似于一个“水泵”,使〈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38、课堂时精力难以集中时,可以轻轻活动〈脚趾〉。

进餐时尽量〈少说话〉。

39、你知道哪些“聪明食品”?

说出八种来。

答:

鱼、蛋黄、海带、瘦肉、动物内脏、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

40、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

高血压、哮喘、溃疡、癌症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

41、小明说他总觉得记不住知识,请你从行为习惯和食物方面给他些建议。

答:

行为习惯方面:

学习时集中精神,专心致志,难以集中时活动一下脚趾;食物方面:

多吃蔬菜水果、鱼、蛋黄、豆制品、海带等“聪明食品”。

42、青春期的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一性征是指与生俱来的〈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在〈胚胎〉时就已形成。

第二性征是区别男女两性差异的一些外部特征,它在〈青春〉期发育形成。

男孩的第二性征如〈噪音变粗〉和〈长出胡子〉,女孩的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和〈骨盆生长〉。

43、说一说哪些行为可以反映出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至少三种。

答:

⑴有时自我感觉良好,有时感到害羞和困惑;⑵有时会提出存在心中很久的问题,比如“我是谁”;⑶变得爱打扮,讲究穿戴。

44、青春期要注意补充哪五类营养?

它们各有哪些作用?

答:

⑴蛋白质,其作用是:

它是生长发育的基础,身体的细胞主要由它组成。

⑵糖类和脂肪,其作用是:

补充青春期所需的较多的能量。

⑶维生素,其作用是:

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⑷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作用是:

它们都是人体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

⑸水,其作用是:

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45、请你为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制定一个合理的食谱。

答:

⑴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牛奶、豆制品。

⑵饭菜中要含有足够的糖类和脂肪。

⑶多吃含维生素较多的食品,如鲜枣、西红柿、绿叶蔬菜。

⑷多吃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能补钙的奶类、豆类制品,能补铁的动物肝脏、蛋黄、黑木耳。

⑸每日摄入不少于2500毫升的水。

46、亚健康状态就有哪些表现?

答:

医学检查并无明确的疾病,但却经常头痛、头晕、心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47、如何减轻或消除亚健康状态,成为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答:

要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注意通过饮食、心理等方面来调养,也要注重环境的改善。

48、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它们最喜欢的土质是〈壤土〉。

49、在几年的科学课学习中,你最难忘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什么?

有什么收获?

答:

我最难忘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我的收获是:

对一个现象可以先进行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再通过分析、观察,排除明显不合理的,选出可能成立的,做进一步探究。

这样一步步做下去,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50、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5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现在存活着的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东南亚的〈猩猩〉以及我国南方的〈长臂猿〉,都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耳廓和四肢〉,〈脸部与手〉都无毛。

52、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发现了用火的遗迹。

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

53、人类怎样从古猿进化成人的?

说说你的猜想。

答:

距今大约1500万年前,非洲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很多古猿。

后来,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随之减少,其中一些古猿被迫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并用手使用石块、树枝等天然工具获取食物和防御敌人,慢慢进化成了人。

54、在北京西南郊的〈周口店镇〉,有一座〈龙骨山〉。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著名的“北京人”就生活在这里,所以,〈龙骨山〉被誊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193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开始负责这里的发掘工作,并且创造了〈“连中三元”〉的奇迹。

〈“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55、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的不同肤色可能与〈生存环境〉的差异有关。

许多科学家猜想,世界各地的人类最初来自〈非洲〉。

56、黑种人主要集中在〈非洲〉,那里的气候条件是〈靠近赤道,干燥炎热〉。

黄种人主要居住在〈亚洲〉,这里的气候条件是〈光照适中,气候温暖〉。

白种人主要居住在〈欧洲〉,那里的气候条件是〈光照较少,天气寒冷〉。

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黄〉种人,和亚洲的黄种人居住在地球相同的〈纬度〉上。

57、美洲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是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58、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和〈非洲猿类〉关系最近。

我国古生物学家经过多年研究发现了〈中华曙猿〉的化石,于是,很多人认为人类的祖先更可能起源于中国。

59、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

60、我国古生物学家1984年7月所发现的〈云南澄江〉生物化石群,证明了寒武纪时生物物种出现了〈爆炸性〉增长。

61、达尔文的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他写的科学巨著叫什么。

答: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有三点:

⑴现代生物有着共同的祖先,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由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⑵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⑶生物存在遗传和变异现象。

他的科学巨著是〈《物种起源》〉。

62、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63、我们做过的调查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三种方式。

〈访谈〉前要把问题准备好。

64、我们做调查活动时所采取的步骤有哪些?

答:

共七步:

⑴选择调查内容;⑵明确调查目的;⑶制订调查计划;⑷展开调查,搜集数据;⑸分析和整理数据;⑹得出结论,写出调查研究报告。

⑺展示调查研究的成果。

65、调查研究要做到:

〈团队合作、准备充分、文明礼貌、注意安全〉。

66、在我国目前的能源结构中,〈煤〉的比重过大,达到〈70〉%左右,废气中的烟尘和二氧化硫大多是由〈燃煤〉引起的。

67、某绿色社区要制定社区居民环保公约,请你帮忙拟几条吧。

至少六条。

答:

⑴节约用水,一水多用,随手关紧水龙头。

⑵选用无磷洗涤剂,减少水污染。

⑶节约用电,少开空调,使用节能灯。

⑷少用一次性制品,减少垃圾。

⑸垃圾分类回收,注重旧物利用。

⑹少开汽车,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

68、〈光照、温度、湿度、雨、雪、风〉等环境因素,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金鱼的生活。

〈水温〉对金鱼的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它的急剧升降,会引起金鱼的〈不适〉甚至〈死亡〉。

69、造成小金鱼死亡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答:

⑴水质太差。

⑵放养密度过大。

⑶食物不合适。

⑷喂食量过多。

⑸水中氧气不足。

⑹水温急剧变化。

⑺水中的氯没有去除干净。

70、请你为小金鱼安一个舒适的家。

答:

⑴水质方面:

用静置2~3天的自来水,每天少量换水。

⑵放养密度:

每升水不超过两条小金鱼,每升水放2株水草。

⑶喂食方面:

小虫,面条,蛋黄,米饭等均可,每日喂1~2次,每次喂总食量的三分之一。

⑷控制水温在0~34℃之间,避免温度急剧变化。

⑸每天保证不少于1小时的阳光照射。

⑹每天清除水中杂物,保持水质纯净。

71、举例说明什么叫食物链?

答: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和其他一定数量的生物之间发生着食物关系,这种关系叫做食物链。

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

72、举例说明生物会用各种方式适应环境的变化。

至少两例。

答:

⑴雷鸟,冬天时它的羽毛比较白,与雪地颜色接近,而夏天时它的羽毛色彩艳丽,与此时的环境色彩接近。

⑵变色龙,这种爬行动物会改变体表的颜色,与周围的环境相适应。

73、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遭到重大破坏时,就会造成大批生物〈死亡〉,甚至造成物种的〈灭绝〉。

74、造成环境重大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人类〉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生物类群。

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对环境的破坏,比其他任何生物类群造成的破坏都要〈严重〉。

75、〈雨伞〉、〈雨披〉、〈雨衣〉是我们常用的防雨工具。

请在下表填出它们各自的缺点。

雨伞

雨披

雨衣

面料方面

面料不透明,容易吸水

一些面料脱胶,导致漏水

一些面料太硬,易开裂

结构方面

铁骨架较软,风大无法用

下摆不容易固定

转头不方便,遮挡视线

功能方面

风大时看不到前面的车辆

晚上不易被看见,易出危险

裤脚容易淋湿

76、改进雨具的过程中,要用到很多材料,选择材料时,要考虑到它的〈反光性〉、〈透明性〉、〈导电性〉等。

77、常见的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天然材料如〈石块〉、〈木条〉、〈竹竿〉、〈羊毛〉、〈牛皮〉等;人造材料如〈反光漆〉、〈塑料〉、〈玻璃〉、〈金属线〉、〈水泥〉等。

在改进设计时,应尽量选择那些〈能够找到的材料〉。

78、设计改进方案时要注意:

⑴〈针对缺点,明确改进目的。

⑵具有改进和制作的条件。

⑶小组成员分工合理。

⑷做好器材准备。

⑸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灵活地调整设计思路。

79、多用连体雨衣由〈雨鞋〉、〈雨裤〉、〈雨衣〉、〈雨帽〉四部分连体组成。

80、用菜刀切肉、切菜时,肉、菜容易粘在刀面上,需要停下来拨掉再切,很不方便,你能设计一个方法改进一下吗?

说说道理。

答:

可以在刀面上和食品接触的地方均匀地做一些小孔。

道理:

⑴大大地减少了食品与刀面的接触面积,减少食品粘连。

⑵使刀面与食品之间不易形成近似真空的情况,避免食品吸附于刀面。

81、通过雨具的改进,你有什么收获?

答:

⑴懂得了一些以前不懂的声光电知识。

⑵提高了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⑶提高了动手能力。

⑷学会了与人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