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必修三综合训练.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25719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必修三综合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三必修三综合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三必修三综合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三必修三综合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三必修三综合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必修三综合训练.docx

《高三必修三综合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必修三综合训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必修三综合训练.docx

高三必修三综合训练

必修三期末冲刺综合训练

(1)

建议用时:

35分钟分值:

100

1.

某同学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神经细胞的神经突触结构,下图是某同学按电子显微镜扫描图像绘制的简图。

下列关于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神经兴奋从A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②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A细胞传导

③神经兴奋从B细胞向C细胞传导

④神经兴奋从C细胞向B细胞传导

⑤细胞的突触小泡中包含着神经递质

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⑤

2.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往往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3.春暖花开,植物开花需要的信息属于

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声信息

4.下列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作用(应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施放性引诱剂,诱捕害虫B.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D.喷洒保幼激素,提高蚕丝产量

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若黄雀的全部食物来自蝉和螳螂两种动物,且取食螳螂的比例占1/4,则在该食物网中,当绿色植物能量增加G千焦时,黄雀获得的能量最多增加

A.6G/125千焦B.3G/125千焦C.G/50千焦D.G/550千焦

6.合理密植、除草、除虫均可以增加作物的产量,这些措施依次影响了农田生物之间的(  )

A.种间关系、种内关系、种间关系B.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C.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内关系D.种内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

7.下列有关调查、实验的描述错误的一组是

内容

方法

实验要点

A

人群中遗传病的发病率

实际调查法

要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

种群密度调查

样方法

随机选取不同大小的样方,统计种群密度平均值

C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抽样检测计数

取样之前试管要轻轻震荡

D

研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

取样器取样法采集

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

8.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9.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A.胰岛素和胰蛋白酶B.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

C.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D.生长激素和淀粉酶

10.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

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D.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11.如图表示C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中循环流动的一部分,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CO2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

B.有机物中的碳只有通过呼吸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C.A、B是存在于不同组织中的同一类化合物,但转化形式不同

D.某种植食性动物体重若要增加1千克,则其消耗的植物至少为10千克

12.2008年1月8日,植物多样性保护、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吴征镒获得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技

奖。

他提出的建立“自然保护区”和“野生种质资源库”的建议为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资源可持续

利用做出了前瞻性的部署。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濒危物种,应当禁止采伐或捕杀

B.环境污染是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C.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各种关系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是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

D.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

13.长跑比赛中,运动员体内多种生理过程发生了改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过程中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强,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B.比赛结束后,运动员可适量补充淡的食盐水,烈维持细胞外液中渗透压的相对稳定

C.骨骼肌细胞的直接供能物质是葡萄糖,当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的分泌功能增强

D.运动过程中机体会大量出汗,因而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

14.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B.土壤动物种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

C.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15.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

 

16.(7分)人脚受到刺激,引起相关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和神经冲动检测装置图如下。

请回答有关问题。

 

(1)皮肤中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沿传入神经到达脊髓,使传出神经末稍释放,作用于肌肉细胞完成屈曲反射,同时,兴奋传到形成痛觉。

(2)当兴奋到达①处时,①处神经纤维膜外侧的电位变化为。

当兴奋到达②处时突触前膜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引起(Na+/C1-)内流,从而使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填“收缩”或“舒张”)。

(3)为探究某种药物的作用,实验组在②处施用药物,然后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肌肉无反射活动。

检测发现,实验组②处神经递质的量与对照组相同,说明该药物抑制了的功能。

17.(6分)如图实线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野兔净补充量(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与种群密度的关系,虚线

I、Ⅱ、Ⅲ、IV表示不同的捕猎强度下野兔收获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请据图回答:

 

(1)当种群密度为K/2时,在IV所示捕猎强度下种群数量变化趋势是。

若要获得野兔最大的持续产量,应维持的捕猎强度为图中的曲线,原因是。

(2)由于连年干早,该草原遭到破坏,随雨水增加,短时间内草原得以恢复。

此过程说明,草原生态系统较强。

当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此信息属于信息,其作用是。

18.(9分)下图表示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机制的模型,请回答相关问题:

 

 

(1)若该模型为人体内的神经调节过程,则完成该过程结构的名称为,其中在B、D结构中兴奋以形式传导,C中的结构决定了兴奋在人体中只能由A向E单向传递。

(2)若该模型为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过程,当人吃的食物过咸时,A代表人体内(填指标)上升,进而刺激人体内(填器官)中相应的感受器,产生的D激素所作用的靶细胞E是部位的细胞,通过减少尿量实现水平衡。

(3)若该模型表示人体内体液免疫中的部分过程,A表示抗原,C表示B淋巴细胞,则参与B过程的细胞是。

C经D过程形成E细胞,E细胞能分泌与A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则D过程为。

C除了能形成E细胞外,还能形成细胞。

19.(12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

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

(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群属于(填“不同”或“同一”)种群

(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

(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项圈,乙组同时抛出两个相同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一个项圈和一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

若丙组时间(“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

测试时要求甲、乙、丙3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该草原上的。

(4)若某年鹿种群的K值为1000只,且一只鹿和四只兔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兔的数量增加400只,则鹿种群的K值变为。

 

必修三期末冲刺综合训练

(1)答案

1-5CCADC6-10BCDBA11-15CABAD

16.(7分,每空1分)

(1)感受器神经递质大脑皮层

(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由正变负)Cl-舒张

(3)突触后膜(受体或受体蛋白给分,只答蛋白质不得分)

17.(6分,每空1分)

(1)增加Ⅲ此时净补充量与捕获量相等且最大

(2)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也可得分)物理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8.(9分)

(1)反射弧(1分)局部电流(1分)突触(1分)

(2)细胞外液渗透压(1分)下丘脑(1分)肾小管、集合管(1分)

(3)吞噬细胞和T细胞(1分)增殖、分化(1分)记忆(细胞)(1分)

19.

(1)同一

(2)群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4)900

 

必修三期末冲刺综合训练

(2)

1-10BDBACACDCB11-15DBDBC

16.(每空2分,共12分)

(1)内环境(细胞外液)

(2) 神经递质、胰岛素(缺一不得分,顺序不可颠倒) 神经—体液(反馈不得分) 效应器 (3)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与胰岛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4)自身免疫

17.(每空1分,共8分)

(1)大于

(2)垂直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缺一不得分)(3)③(4)标志重捕增长型(5)速度方向(顺序可颠倒)

18.(10分)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2分)

(2)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分)②甲状腺(1分)③等量且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1分)

(3)下降(1分)下降(1分上升(1分)下降(1分)

 

必修三期末冲刺综合训练

(2)

建议用时:

35分钟分值:

100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B.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D.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2.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击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3.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来源:

中教网]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4.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含碳化合物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循环往返。

②在“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中,对照组需要采用高温灭菌等方式除掉土壤中的微生物。

③利用昆虫信息素这种化学物质,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是要减小对生态系统的干扰,适度利用,避免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⑥对于种群数量接近于0的生物,需要采取异地保护措施,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⑦可持续发展需要牺牲我们这代人的需求,为未来几代人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A1项B2项C3项D4项

5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血浆渗透压降低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6.下表是生物科学史上一些经典实验的叙述,表中“方法与结果”和“结论或观点”能匹配的是

选项

方法与结果

结论或观点

A

观察到植物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观察到动物受精卵分裂产生新细胞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B

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

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C

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D

将活的R型肺炎双球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肺炎双球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小鼠体内出现活的S型菌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某山区坡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们对其进行了治理,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内,坡地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的演替过程,其对应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

度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决定典型物种①、②、③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是出生率

和死亡率

B.可采用样方法对典型物种①、②、③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C.物种①、②、③之间具有捕食关系,其形成的食物链是①一②一③

D.图中b—c段能说明物种②对灌木丛导致的弱光环境具有一定的耐受能力

8.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脸: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9.某农场面积约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前来捕食。

某实验小组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营养级含能量最少

10.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11.在两块条件相同的退化林地上进行森林人工恢复和自然恢复的研究,20年后两块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人工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恢复林植物种数为137种,无人工种植的自然恢复林植物种数为226种。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林地上植物的种群密度B.森林恢复提高了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C.人工恢复林比自然恢复林的植物丰富度低D.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初生演替

12.下列关于出生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某种群年初时的个体数为100,年末时为110,其中新生个体数为20,死亡个体数为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

B.若某动物的婚配制为一雌一雄,生殖期个体的雌雄比越接近1∶1,则出生率越高

C.若通过调控环境条件,使某动物的性成熟推迟,则出生率会更高

D.若比较三种年龄结构类型的种群,则稳定型的出生率最高

13.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家蝇种群来源

敏感性纯合子(%)

抗性杂合子(%)

抗性纯合子(%)

甲地区

78

20

2

乙地区

64

32

4

丙地区

84

15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

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

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

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4、右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细胞外液,箭头表示3种液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的蛋白质含量最高B.b中有的细胞不消耗氧气

C.c含有激素和消化酶D.a中细胞种类最多

15.右图甲、乙分别表示同一细胞的部分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是指①②之间的膜内电位差

B.兴奋由图甲部位传导至图乙部位时,不需要消耗能量

C.图乙的分泌物可能是某种激素

D.图甲传导的兴奋在图乙部位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

21.(12分)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如血糖的平衡是各种组织和器官正常工作的重要保障。

下图是血糖调节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是。

(2)图中物质A、B分别是,由此判断血糖调节过程属于

调节,其中胰岛B细胞属于(填反射弧中某一结构)。

(3)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弥散到内环境中,但仅作用于靶细胞,原因是

(4)经检测发现某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存在异常抗体(抗体1、抗体2),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病。

22.(8分)某水库中人工养殖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为了提高鱼类的产量,必须不断投放饵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水库的总能量(大于/等于/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2)水库中不同种类的鱼占据不同的水层,体现出群落的结构,形成这种结构的原因是造成的。

(3)

若不考虑食物因素,下图能表示同水层中不同种鱼的关系是。

(4)为确定青鱼数量是否达到捕捞标准,常采用法调查其数量。

把2千克以上的青鱼捕捞后,余下青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

(5)如果该水库由于经营不善而被废弃,则之后的群落演替将在和上与人工养殖时存在很大不同。

23.(10分)向小白鼠体内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使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

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假说:

假说一:

该现象是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假说二:

该现象是通过促进,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为了验证哪一假与实际情况相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材料与用具:

生理状态相同的A,B两组小白鼠、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手术器械等;

(2)实验步骤:

①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的的含量。

②切除A组小白鼠的,B组做相同的外科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③向两组小白鼠注射。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A,B两组小白鼠一段时间。

⑤测定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3)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含量____,则支持假说一。

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含量,则支持假说二。

 

必修三期末冲刺综合训练

(1)答案

1-5CCADC6-10BCDBA11-15CABAD

16.(7分,每空1分)

(1)感受器神经递质大脑皮层

(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由正变负)Cl-舒张

(3)突触后膜(受体或受体蛋白给分,只答蛋白质不得分)

17.(6分,每空1分)

(1)增加Ⅲ此时净补充量与捕获量相等且最大

(2)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也可得分)物理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18.(9分)

(1)反射弧(1分)局部电流(1分)突触(1分)

(2)细胞外液渗透压(1分)下丘脑(1分)肾小管、集合管(1分)

(3)吞噬细胞和T细胞(1分)增殖、分化(1分)记忆(细胞)(1分)

19.

(1)同一

(2)群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4)900

 

必修三期末冲刺综合训练

(2)

1-10BDBACACDCB11-15DBDBC

16.(每空2分,共12分)

(1)内环境(细胞外液)

(2) 神经递质、胰岛素(缺一不得分,顺序不可颠倒) 神经—体液(反馈不得分) 效应器 (3) 只有靶细胞上才有与胰岛素结合的特异性受体 (4)自身免疫

17.(每空1分,共8分)

(1)大于

(2)垂直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缺一不得分)(3)③(4)标志重捕增长型(5)速度方向(顺序可颠倒)

18.(10分)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2分)

(2)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分)②甲状腺(1分)③等量且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1分)

(3)下降(1分)下降(1分上升(1分)下降(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