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的逻辑关系.docx
《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的逻辑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的逻辑关系.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的逻辑关系
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的逻辑关系
一、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概念的界定“社会资本”(socialcapital)概念最早出现于经济学研究领域,是在资本内涵基础上提出的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相对应的概念。
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他指出:
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1]。
美国学者詹姆斯•科尔曼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论述,指出所谓社会资本,就是个人的拥有表现为社会结构资源的资本财产,它由构成社会结构的要素组成,主要存在于人际关系的结构之中,并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其主要表现形式为义务和期望、信息网络、规范和社会组织等[2]。
劳动就业是社会资本理论应用较早的领域,美国学者格拉诺维特在20世纪70年代就研究了社会网络关系在个人求职过程中的作用,发现有57%的人是通过亲属和社会关系获得有关信息的。
此后,1975年林南在对奥本尼的研究中重新验证了这一结论,表明即使在欧美等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较为完善的国家,人们在就业过程中还是会更多地依靠自己的社会资本和社会网络关系,通过这些来获得相关的信息和帮助,克服劳动力市场上信息流动的障碍,从而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3]。
随着我国社会资本本土化研究的深入以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出现,大学生就业与社会资本联系分析的框架自然跃入了研究的视野,为充分认识当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综上分析,所谓“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能够在社会网络中获取到的支持和帮助。
依据其供给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亲友的帮助、学校就业平台的支持、社会相关就业政策的保障等,其作用的发挥往往依托于社交过程中结成的信任、共识和规范。
二、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社会资本的运作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实质上就是指高校毕业生的社会职业地位的获得问题[4]。
在此过程中,除支毕业生自身的人力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的运作即是本次研究和探讨的核心所在。
围绕此研究目的,笔者慎重选择了豫北L高校作为调研基地,通过实证的方式探寻社会资本运作的路径。
L高校是省级重点院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深厚的办学资源,是一所具有相当规模、办学效益显著的综合性大学。
L高校作为该地区受到充分认可的高等院校,选其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显然具有极大的代表性,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推而广之”的可能性和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本次调研在充分考虑性别、专业、家庭所在地、父母职业、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学生干部身份、社会实践等多个因素的情况下,随机选取20名毕业生作为调研对象。
通过个案访谈,熟悉了他们的就业历程,为研究提供了生动、鲜活的一手资料。
(一)亲友供给的社会资本操作便利,但可能会影响就业秩序的公平公正案例1:
甲,男,25岁,硕士研究生,某大学老师。
毕业时间:
2012年6月我家不在这边,父母都在农村。
我来这边主要是因为女朋友和他的家人在这边,并且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两年了,女友家人都在这边的行政单位上班,可以给我提供就业方面的较大支持,所以我最终选择留在这边找工作。
我起初是自己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当时在各种人才网站上投递了很多简历,但多数都石沉大海,没有音信。
通知去面试的也只是一些小公司,心里又总觉得不甘心。
刚好这边的大学招老师,就通过我女友家人疏通了一下关系,拜访了几位学校领导,最后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
对于这份职业,我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感觉就业成本还是挺高的。
不难看出本案例中的甲同学利用女朋友的社会关系(准婚缘关系),动员女朋友家人的力量,获得了就业机会,实现了自己的职业追求。
甲同学求职的过程,典型地体现了亲友强关系(就亲缘关系的强弱而言)这一社会资本样式的具体运作形式。
这一运转形式显然有其天然的合情性,但这种模式在运转的过程中有可能会伴随所求职部门的权力寻租行为,甚至会滋生腐败,进而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整个就业秩序的公平公正。
(二)学校供给的社会资本受学历背景影响较大,容易出现就业马太效应案例2:
乙,女,23岁,本科,农村信用社职员。
毕业时间:
2012年6月我父母现在都在乡下,我是一个农村来的孩子,我的家庭在就业方面为我提供不了什么帮助。
因此,在大学期间,我十分重视自身能力的提高。
我们金融专业比较对口的工作就是进入银行系统工作,因此我们院系与一些银行、信用社都建立了比较好的关系,几乎每年都有学生进入其中。
这次能进入到农信社工作,很重要的原因是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就业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我才有可能发挥自己专业知识扎实、能力较强的优势,去争取难得的就业机会。
可以说,我就是在学校帮助加自身努力之下顺利找到工作的。
不过,我的老乡就比较惨了,她在读我们学校的三本,学的也是金融专业,但到现在工作还没有着落,但是我感觉她的综合能力还是挺强的,就是学历稍微差了点。
本案例中的乙同学,家庭的社会关系在其就业中几乎是空白,她的顺利就业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学校、院系为其搭建的就业信息共享平台,继而才能凭借其过硬的专业素养在岗位竞争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就业岗位。
社会资本在其就业过程中更多的体现为学校就业共享信息的支持。
但是,这种资本提供支持的多少往往取决于学历背景的好坏。
片面强调学历的重要性,而忽视人力资本,容易导致“依学历论英雄”。
学历背景好的就业层次更高,学历背景差的就业层次会稍低。
(三)社会供给的社会资本公信力有待提高,需加大考务公开力度案例3:
丙,女,24岁,本科,公务员。
毕业时间:
2012年6月当公务员一直是我理想中的职业,我也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现在公务员都必须通过国家的正式招考才能进去。
因此,我也参加了多次各个省份的公务员考试。
虽然在考试的过程中,也会听说一些托关系、跑门路的传言,但从我自己这几次的考试中,我觉得公务员考试毕竟是国家统一招录的,考试及审查程序相当严格,还是很公平公正的。
不过,我们年级考上公务员的人很少,而且很多同学去参加公务员考试,也笑称自己是去当“炮灰”的,根本不会用心备考。
该案例中的丙同学,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获得就业岗位,自然是与国家相关就业政策的支撑和保障分不开的。
但是,就业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考试仍然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涉及到的相关考务工作仍需要公开接受监督,提高各类就业政策、考务制度的公信力。
选取上述三个案例,分别从家庭社会关系、学校就业平台及国家就业政策的导向三个方面诠释了社会资本在当今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社会资本作为一种无形的资源,以不同的运作方式作用于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影响着大学生就业信息的获取以及就业机会的最终获得。
通过对调研结果的分析梳理发现,大学生就业社会资本的运作存在两种倾向:
一是倾向于利用亲朋关系。
在本次调研的20个样本中,利用亲朋关系落实工作岗位的占8个,比例高达40%;利用学校就业平台和国家就业政策落实工作岗位的分别只有6个、3个;而尚未落实工作岗位的仍有3人。
二是倾向于依靠单个供给主体。
三个供给主体的合作机会较少、频率较低,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资本的功效。
三、社会资本运作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正如科尔曼所指出的那样:
“社会资本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及生活质量的重要资源,它可以从功能上动员社会资本结构的各种要素,帮助大学生实现特定的就业目标。
”[5]本次访谈结论,也正有效验证了社会资本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资本的积极作用1.便于大学生收集和选择就业信息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往往苦于没有及时、有效、真实地获得某些招聘信息,以致错失良机,造成遗憾。
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校园内,与外界社会的接触相对较少,多数的就业招聘信息只能从网络上获得。
尽管当今社会,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但是网络的复杂性和虚拟性在某种程度上又给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困扰。
在此情况下,如果能够通过自己的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等社会关系,建立起一个可信度比较高的信息网络,将有助于分析、筛选相关的就业信息,从中择取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就业机会,减少不必要的精力花费。
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劳动力市场还不完善,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还没有形成,因此,用人单位和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缺乏公开性和易得性,大学生就业过程中还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6]。
在此情况下,社会资本就为双方提供了一种了解和熟识的渠道,大学生可以通过一些社会关系网络对用人单位进行全面的调查,用人单位也可以得知求职者的具体状况,提高求职成功的可能性。
2.增加大学生就业的成功率我国历来重视社会关系和人情远近,在如斯历史渊源之下,社会资本是大学生就业成功的一个重要筹码,在提高大学生就业成功率方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当今,就业信息纷繁复杂,大学生在对用人单位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去应聘,其中的不确定因素会很多,就业成功的把握较小。
相反,如果经过与供需双方都比较信赖的熟人引荐,彼此的心里都会觉得踏实,成功的几率自然会增加许多。
另外,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获得就业机会,如果得不到就业机会,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也会面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尴尬。
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骤增,从市场的角度看,当前就业形势已成为买方市场,就业机会的获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用人单位的意愿。
在此情况下,如果大学生的社会资本中包括某个用人单位,则其获得该单位录取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所以,社会资本对于大学生获得就业机会,提高就业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3.利于大学生降低就业成本大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无论是寻找就业信息、筛选就业渠道、获取就业机会,还是就业求职的过程,都需要花费大量的就业成本,其中包括搜罗就业信息和寻求就业机会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财力。
众所周知,如今的就业求职竞争激烈,一个岗位可能面临着成百上千的竞争者,如何在众多的求职者当中脱颖而出,着实需要花费不少的心思和财力。
在此次调查中,很多学生都认为就业过程中,外表的装束决定着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
要在外表上取得眼前一亮的感觉,资金的投入毋庸置疑。
同时,求职的过程是个反复的过程,就业机会难以一次性获取。
因此,大学毕业生穿梭在各大招聘会的现场是每个毕业季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这其中自然包含着心理上的压力、精力上的疲惫和财力上的拮据。
而拥有社会资本的大学生则可以直接从用人单位获取就业信息,减少信息传递的环节,避免求职的奔波,减轻就业的压力,精神成本、物力财力成本也减轻不少。
可见,社会资本在降低大学生就业成本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
(二)社会资本的消极影响尽管社会资本在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但在利用社会资本寻求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1.滋生社会不公平感社会资本作为一种稀缺型的虚拟资源,不可能每个人都具有,它在给予一些人方便和机会的同时,也必然会排斥、抑制另一部分人,使之不能以公平对等的身份进入就业市场。
由于人们社会资本拥有量的不同,在同样具有社会资本的人们当中,也会由于社会资本密度的不同而产生相异的结果。
因此,社会资本极易造成社会不公平感,严重的甚至会滋生社会不安定因素。
当前就业成为普遍性的难题,一些学生利用社会资本得到了相应的工作机会,而另一些或许更为优秀的学生却因没有社会关系被拒之门外,这难免会让大学生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和消极看法,从而对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产生潜在的“权力崇拜”或“关系崇拜”。
2.助长轻视学业的风气社会资本在给某些人带来收益的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会助长轻视学业的不良风气,使大学生对社会资本产生依赖心理,动不动就想着能不能通过一些社会关系达到目的。
当前的大学校园中,就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毕业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与毕业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技术等自身人力资本关系不大,就业竞争中拼的是关系和门路。
在此影响下,大学校园学习的氛围大为涣散,消极厌学情绪见长。
长此以往,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必将下降,势必难以担当社会赋予的重任。
因此,对社会资本的依赖,不利于当代人才的培养和锤炼。
四、优化社会资本运作秩序,推动大学生合理合情就业如前所述,社会资本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和选择相关就业信息,增加其就业的筹码,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