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章节测试043硫的氧化物和硫酸.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1521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章节测试043硫的氧化物和硫酸.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章节测试043硫的氧化物和硫酸.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章节测试043硫的氧化物和硫酸.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章节测试043硫的氧化物和硫酸.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考章节测试043硫的氧化物和硫酸.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章节测试043硫的氧化物和硫酸.docx

《高考章节测试043硫的氧化物和硫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章节测试043硫的氧化物和硫酸.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章节测试043硫的氧化物和硫酸.docx

高考章节测试043硫的氧化物和硫酸

第三节 硫的氧化物和硫酸

1.下列物质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且褪色原理基本相同的是(  )

①活性炭 ②氯水 ③二氧化硫 ④臭氧 ⑤过氧化钠

⑥双氧水                                 

A.①②④B.②③⑤C.②④⑤⑥D.③④⑥

2.取某地酸雨水样进行分析,发现其p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pH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亚硫酸的电离程度增大B.亚硫酸缓慢被氧化

C.酸雨中的水分被蒸发D.测定的pH有误差

3.下列制取硫酸铜的实验设计中,能体现“经济、高效、环保”精神的最佳方案是(  )

A.铜与浓硫酸共热

B.用铜片为阳极,石墨为阴极,电解稀硫酸

C.先灼烧废铜屑生成氧化铜,然后再用浓硫酸溶解

D.适当温度下,使铜片在持续通入空气的稀硫酸中溶解

4.向50mL18mol/L的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加热使之反应。

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  )                                

A.小于0.45molB.等于0.45mol

C.在0.45mol和0.90mol之间D.大于0.90mol

5.甲、乙、丙三位同学各设计了一个实验,结果各自都认为自己的试样中含有SO

甲的实验为:

(1)乙认为甲的实验不严谨,因为试样A中若含有________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乙的实验为:

(2)丙认为乙的实验也不严谨,因为试样B中若含有________离子(仅填一种),也会有此现象。

丙的实验为:

若丙方案合理,则回答:

(3)其中试剂Ⅰ是________,现象Ⅰ是________;试剂Ⅱ是________,现象Ⅱ是________(若你认为丙方案不合理,以上四空可以不填)。

6.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SO2的制备及性质探究实验。

(1)根据反应Na2SO3(固)+H2SO4(浓)===Na2SO4+SO2↑+H2O,制备SO2气体。

①用简图(下图)在方框中画出制备并收集SO2的实验装置(含试剂)示意图。

②实验过程中,使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硫酸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SO2气体分别通入下列溶液中:

①品红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溴水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硫化钠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小组在实验中发现,SO2气体产生缓慢,以致后续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又不存在气密性问题。

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说明相应的验证方法(可以不填满)。

①原因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原因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因________________,验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析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原理,由制备二氧化硫所用试剂的状态、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由二氧化硫的性质(密度、水溶性、毒性等)确定其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在此基础上画出收集二氧化硫的实验装置图。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被溴水氧化,进而使溴水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与还原剂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而使溶液变浑浊。

(3)由题意可知制取二氧化硫过程中,气体产生缓慢,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不是气密性问题,所以只能与所用试剂有关,如Na2SO3变质,被氧化为Na2SO4或所用液体不是浓硫酸等。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

B.SO2和Cl2都有漂白作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

时,可增强漂白作用

C.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具有还原性,使有色物质发生还原反应

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2.下列实验报告记录的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无色

无色

无现象

无色沉淀

B

红色

无色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C

红色

无色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D

无色

无色

无色溶液

无色沉淀

3.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2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A.通过澄清石灰水

B.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C.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澄清石灰水

D.先通过酸性KMnO4溶液,再通过品红溶液,最后通过澄清石灰水

4.将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有沉淀,继续通入另一种气体X仍无沉淀,则X可能是(  )

A.NH3B.CO2C.H2SD.NO2

5.在如图的实验装置中,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后,对看到的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苹果块会干瘪B.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

C.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pH试纸变红

6.要检验某无色溶液是否含有SO

,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加入Ba(NO3)2溶液后再加稀HNO3酸化

B.加入BaCl2溶液后再加盐酸酸化

C.加入稀HNO3(酸化)后再加Ba(NO3)2溶液

D.加入盐酸酸化后再加BaCl2溶液

7.在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含有SO

B.含有SO

和Ag+

C.可能含有SO

或Ag+或SO

或同时含有SO

和SO

D.可能含有SO

或CO

8.将一定量的锌与100mL18.5mol·L-1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A16.8L(标准状况)。

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到1L,测得溶液的pH=0,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气体A为SO2和H2的混合物B.气体A中SO2和H2的体积比为4∶1

C.反应中共消耗锌95.5gD.反应中共转移电子1.5mol

9.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

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C.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4

D.此实验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10.单质X与浓H2SO4共热,反应中X与H2SO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X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可能为(  )

①+1 ②+2 ③+3 ④+4

A.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③

二、非选择题

11.小刚同学探究二氧化硫分别与BaCl2溶液、Ba(OH)2溶液反应的实验。

(1)少量SO2通入到Ba(O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量的SO2通入到Ba(OH)2溶液中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回答有关问题。

小刚同学将SO2通入到BaCl2溶液中,出现了异常现象,看到了明显的白色沉淀,为探究该白色沉淀的成分,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

则操作①的名称为________,试剂A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实验表明,小刚加入试剂A后,白色沉淀未见溶解,则该白色沉淀的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产生该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

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

取12.8g铜片和20mL18mol/L的浓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至反应完毕,最后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外,同时根据所学的知识认为还有较多的硫酸剩余。

(1)为什么较多的余酸不再与铜片继续反应?

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

可以证明有余酸的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填字母)。

a.再加入铁粉b.再滴入BaCl2溶液

c.再加入银d.再滴入Na2CO3溶液

(2)甲同学设计求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测定产生气体的量。

其方法有多种,请问下列方案中不可行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过预先称量的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结束反应后再次称量

b.将产生的气体缓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再加入足量BaCl2溶液,过滤、洗涤、

干燥、称量沉淀

c.用排水法测定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d.用排饱和NaHSO3溶液的方法测出其产生气体的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

(3)乙同学设计测定余酸浓度的实验方案是:

测定反应后的混合液中Cu2+的量。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蒸馏水稀释至100mL,加入足量Na2S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沉淀。

请写出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除测算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或反应掉的铜的物质的量外,尚缺少的测量数据是________。

(5)丙同学提出甲、乙两同学的实验方案较复杂,为此他设计了下列较为简易的实验方案:

取出反应后的铜片,进行洗涤、干燥、称量。

若称得剩余铜片的质量为Wg,测得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VmL,请计算剩余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mol/L(用含W、V的代数式表示)。

13.铁在冷的浓硫酸中能发生钝化。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将一定量的铁与浓硫酸加热时,观察到铁完全溶解,并产生大量气体。

实验室现有下列试剂:

0.01mol/L酸性KMnO4溶液、0.1mol/LKI溶液、3%H2O2溶液、淀粉溶液、蒸馏水。

请你协助他们探究所得溶液和气体的成分。

【提出猜想】

Ⅰ.所得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可能含有Fe2+和Fe3+中的一种或两种;

Ⅱ.所得气体中可能含有________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预期现象

结 论

验证猜

想Ⅰ

步骤①:

取少量0.01mol/L酸性KMnO4溶液,滴入所得溶液

________

________

步骤②:

__________

________

含有Fe3+

验证猜

想Ⅱ

将所得气体通入如下装置

________

含有两种气体

【问题讨论】

有同学提出,若另外选用KSCN溶液,则仅利用KSCN和H2O2两种溶液即可完成猜想Ⅰ的所有探究,请对该观点进行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原理,可以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原理迁移,其产物有硫酸铁和二氧化硫;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变稀,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猜想Ⅰ实际是Fe3+、Fe2+的检验,因为给出的结论中两种气体均有(猜想Ⅱ中的结论),所以一定含有Fe2+。

猜想Ⅱ是SO2、H2的检验,要注意试剂、操作和装置对检验方法的限制,例如H2的检验不能采用爆鸣实验。

教材中Fe2+的检验采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和氯水,但该方法在有Fe3+存在的条件下不能使用。

14.某学生为了测定部分变质的Na2SO3样品的纯度,设

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装置中玻璃仪器的名称:

酒精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后,写出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如图所示称取一定量的Na2SO3样品放入A装置的烧瓶中,滴入足量的H2SO4完全反应。

然后将B中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与足量的BaCl2溶液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得白色沉淀23.3g,则原样品中Na2SO3的纯度为。

 

1.

解析:

物质的漂白性主要有三种原理:

一是由于该物质具有强氧化性,如氯水、臭氧、过氧化钠、过氧化氢等;二是由于物质与有机色素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如SO2;三是由于物质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具有很强的吸附色素的能力,如活性炭。

所以选C。

答案:

C

2.

解析:

亚硫酸为弱酸可被空气中的氧气缓慢氧化成强酸硫酸,致使溶液pH减小,选项B正确。

答案:

B

3.

解析:

A项有SO2生成;B项耗能较多;C项也耗能过多。

答案:

D

4.

解析:

Cu与浓H2SO4在加热时的反应如下:

Cu+2H2SO4(浓)

CuSO4+2H2O+SO2↑

由上述化学方程式看出,作氧化剂(被还原)的H2SO4的物质的量是参加反应的总H2SO4的物质的量的1/2。

且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逐渐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变为稀硫酸后,不再与铜发生反应。

所以,在Cu足量时,被还原的硫酸的物质的量应小于H2SO4总物质的量的1/2,即n(被还原H2SO4)

50mL18mol/L的H2SO4溶液中,n(总H2SO4)=

L×18mol/L=0.90mol,所以,n(被还原H2SO4)

答案:

A

5.

解析:

甲的实验不能证明SO

存在,若有Ag+也会如此;乙的实验不能排除SO

的干扰,若有SO

,也会出现此现象;丙的实验中,可先加HCl,试探Ag+是否存在,还可以消除SO

的干扰,如加HCl无白色沉淀,证明无Ag+,然后再加BaCl2,若有白色沉淀,肯定不是Cl-所为,而是Ba+所为,而在酸性条件下,Ba2+只能与SO

结合成BaSO4。

答案:

①Ag+ ②SO

 ③盐酸 无明显变化 BaCl2溶液 白色沉淀

6.

解析:

(1)分析制备二氧化硫的反应原理,由制备二氧化硫所用试剂的状态、反应条件确定气体的发生装置;由二氧化硫的性质(密度、水溶性、毒性等)确定其收集装置和尾气吸收装置,在此基础上画出收集二氧化硫的实验装置图。

(2)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具有还原性,可被溴水氧化,进而使溴水褪色;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能与还原剂硫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而使溶液变浑浊。

(3)由题意可知制取二氧化硫过程中,气体产生缓慢,实验现象很不明显,但不是气密性问题,所以只能与所用试剂有关,如Na2SO3变质,被氧化为Na2SO4或所用液体不是浓硫酸等。

答案:

(1)①(如图)

②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活塞,旋开分液漏斗的旋塞,缓慢滴加

(2)①溶液褪色 ②溶液褪色 ③有浅黄色沉淀生成(或溶液变浑浊)

(3)①Na2SO3变质 取待测试样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配成溶液,先滴入足量稀盐酸,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该Na2SO3固体变质 ②所用硫酸不是浓硫酸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涂在白纸上,白纸不变黑,则证明该溶液不是浓硫酸

1.

解析:

SO2使溴水、KMnO4溶液褪色,这是利用SO2的还原性,而不是漂白性;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作用于湿润的有色物质时,它们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具有漂白性的物质:

Cl2+SO2+2H2O===2Cl-+4H++SO

;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它的物理性吸附,不是利用其还原性;SO2的漂白是一种暂时性漂白,SO2与品红生成的无色物质不稳定,加热后能够分解,使溶液重新变为红色。

答案:

D

2.

解析:

二氧化硫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但是不能使其褪色;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二氧化硫通入到Ba(NO3)2溶液中,被氧化成SO

,与Ba2+反应生成BaSO4白色沉淀;通入到NaOH和BaCl2的混合溶液中,先生成SO

,而后生成BaSO3白色沉淀。

答案:

B

3.

解析:

二氧化硫对二氧化碳的检验有干扰作用,因此,在检验二氧化碳之前必须先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答案:

D

4.

解析:

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未见沉淀,这是因为弱酸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强酸。

当通入NH3后,NH3与H+结合成NH

,溶液中则会有大量的SO

生成,产生BaSO3沉淀;通入H2S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H2S+SO2===3S↓+2H2O,故有沉淀生成;通入NO2时发生反应NO2+SO2+H2O===SO

+2H++NO,会产生BaSO4沉淀;通入CO2时,由于H2CO3弱于H2SO3故不能发生反应。

答案:

B

5.

解析:

浓H2SO4具有吸水性和脱水性,前三个实验中显示浓H2SO4的吸水性,现象均正确;最后一个实验主要体现浓H2SO4的酸性和脱水性,pH试纸应先变红后变黑。

答案:

D

6.

解析:

检验SO

时应注意Ag+、CO

、SO

、PO

等离子的干扰。

A、C项中稀HNO3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O

氧化为SO

,故不能排除SO

的干扰;B项中先加BaCl2而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盐酸,也不能确定含有SO

,它可能含有Ag+。

答案:

D

7.

解析:

该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生成的白色沉淀可能是BaSO4、AgCl或BaSO3,加稀硝酸后BaSO3可转化为BaSO4,故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可能是Ag+、SO

、SO

,但不含CO

答案:

C

8.

解析:

内容指向·联系分析

结论

A

浓H2SO4与Zn反应,开始产生SO2,后期产生H2

正确

B

本题涉及Zn+2H2SO4(浓)===ZnSO4+SO2↑+2H2O和Zn+H2SO4===ZnSO4+H2↑。

根据题意,反应后剩余的H+的物质的量为1mol,剩余H2SO40.5mol,消耗的H2SO4是1.85mol-0.5mol=1.35mol,生成的气体是0.75mol。

则有:

解得n(SO2)=0.6mol,n(H2)=0.15mol

正确

C

m(Zn)=0.75mol×65g/mol=48.75g

错误

D

转移电子0.75mol×2=1.5mol

正确

答案:

C

9.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

取少量溶液,

解析:

硝酸可以将+4价的硫氧化为+6价,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4,但加硝酸之前也有可能是BaSO3,所以该实验不能确定Na2SO3是否部分被氧化。

答案:

C

10.

解析:

若X为金属

X+2H2SO4

XSO4+SO2↑+2H2O

X为+2价

若X为非金属

X+2H2SO4

XO2+2SO2↑+2H2O

X为+4价。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

解析:

多元酸与碱的反应当酸过量时生成酸式盐,反之生成正盐。

SO2通入BaCl2溶液时,本不反应,可却反应生成了白色沉淀,由题意知生成了BaSO4。

答案:

(1)SO2+Ba2++2OH-===BaSO3↓+H2O

SO2+OH-===HSO

 

(2)过滤 HCl

(3)BaSO4 2SO2+2Ba2++O2+2H2O===2BaSO4↓+4H+

12.(

解析:

(1)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会逐渐变稀,浓硫酸有强氧化性,但稀硫酸没有强氧化性,不能氧化铜。

证明有余酸就是要证明溶液中有H+。

(2)碱石灰既能吸水,也能吸收SO2,无法确定生成SO2的量。

SO2在水中有较大的溶解度,用排水法无法测定产生气体的体积。

(3)S2-和Cu2+反应生成CuS沉淀。

(4)要测定余酸的浓度,必须知道反应后溶液的体积。

(5)反应掉Cu的质量为(12.8-W)g,n(Cu)=

mol。

根据反应方程式Cu+2H2SO4(浓)

CuSO4+2H2O+SO2↑,可知反应掉的硫酸为:

n(H2SO4)=2n(Cu)=

mol,所以剩余的硫酸为:

18mol/L×0.02L-

mol=

mol,其浓度为

mol/L。

答案:

(1)铜片过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逐渐变稀,氧化性减弱 ad 

(2)ac 

(3)Cu2++S2-===CuS↓

(4)反应后溶液的体积 (5)

13.

解析:

加热条件下铁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原理,可以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原理迁移,其产物有硫酸铁和二氧化硫;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硫酸的浓度变稀,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

猜想Ⅰ实际是Fe3+、Fe2+的检验,因为给出的结论中两种气体均有(猜想Ⅱ中的结论),所以一定含有Fe2+。

猜想Ⅱ是SO2、H2的检验,要注意试剂、操作和装置对检验方法的限制,例如H2的检验不能采用爆鸣实验。

教材中Fe2+的检验采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和氯水,但该方法在有Fe3+存在的条件下不能使用。

答案:

【提出猜想】SO2、H2

【实验探究】猜想Ⅰ 步骤①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含有Fe2+

步骤②另取少量所得溶液,滴加KI和淀粉溶液 溶液变为蓝色

猜想Ⅱ 甲中KMnO4溶液褪色,乙中KMnO4溶液颜色不变,试管中收集到气体

【问题讨论】不正确。

若溶液中含有Fe3+则无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

14.

解析:

测定原理为Na2SO3+H2SO4===Na2SO4+H2O+SO2↑、MnO2+4HCl(浓)

MnCl2+Cl2↑+2H2O、Cl2+SO2+2H2O===H2SO4+2HCl、BaCl2+H2SO4===BaSO4↓+2HCl,可得关系式为:

Na2SO3~BaSO4。

样品的质量为:

(10+10+5-0.2)g=24.8g,其中Na2SO3的质量为:

m=

×126g·mol-1=12.6g,故Na2SO3样品的纯度为

×100%=50.8%。

答案:

(1)圆底烧瓶、分液漏斗

(2)Cl2+SO2+2H2O===4H++2Cl-+SO

(3)红色鲜花褪色 吸收未反应的有毒气体,防止有毒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 (4)5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