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5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0743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5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5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5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5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5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56.docx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5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56.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56.docx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施工总结56

丽江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第一合同段

 

主线K0+000~K13+740.924

辅道K0+000~K10+692.379

 

级配碎石底基层

试验路总结

 

云南第三公路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丽江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第一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O一一年四月九日

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段施工总结

一、工程概况

我合同段级配碎石底基层设计共有两种类型,厚度分别为辅道15cm,主线20cm,数量分别为79887m2和311464m2。

设计半幅路面宽度为10米,扣除路缘石宽度0.5米后铺筑宽度为10.84米。

主线横断面布置为0.5米(土路肩)+2.5米(硬路肩)+3.5米(行车道)+3.5米(超车道)+3.0米(中间带)+3.5米(超车道)+3.5米(行车道)+2.5米(硬路肩)+0.5米(土路肩)

三、试验段落选择:

由于目前指挥部仅提供了K3+870~K4+850段左幅路基,根据现场具体情况,我部拟在K4+600~+800段左侧进行级配碎石底基层试验路的施工。

全长200米,共计需要集料433.6m3,约1030吨。

四、试验目的

根据选定集料的配合比例,通过试验段施工,确定以下主要项目,在试验段完工后,进行施工技术总结,指导全线施工。

(1)、用于施工的集料配合比例(1#:

2#:

3#:

4#=33%:

25%:

12%:

30%)

(2)、材料的松铺系数(拟用1.25、1.30)

(3)、确定标准的施工方法:

①、集料的拌合机械及运输

②、集料的摊铺、整平和适用机具

③、集料施工含水率的增减方法

④、压实机械的选择和组合、压实的顺序、速度和遍数

⑤、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的协调和配合

(4)、确定每一作业段的合适长度

(5)、确定一次铺筑的合适厚度

五、材料及混合料组成设计

(1)集料采用大理州鹤庆县金海石料厂生产的机轧料,现已备料约20万立方米,碎石粒径0~31.5mm,碎石塑性指数、平均针片状含量、平均压碎值、颗粒组成满足级配要求。

(2)标准击实试验结果经总监办审批,最大干密度2.33g/cm3,最佳含水率3.1%。

六、工期安排

2011年3月25日~4月3日施工准备

2011年4月6日当天完成试验路铺筑

七、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

厂拌粒料拌合机1台型号WCB500

平地机1台型号徐工160

压路机1台型号柳工622

装载机3台型号夏工50L

自卸车10台自重20T

洒水车1台中型罐式洒水车

小型打夯机1台型号HCR90

八、试验段施工方法

1、施工工艺流程

级配碎石底基层的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备料

准备下承层

施工放样

混合料的拌和

整形

混合料的运输

碾压

混合料的摊铺

验收

2、施工准备

1)现场准备

准备下承层,各项指标合格后方能进行试验路的铺筑。

级配混合料采用厂拌法用粒料拌和机进行拌合,在正式拌合混合料前,根据试验室提供的已经总监办批复的配合比对拌和机进行调试标定,使混合料的颗粒组成、含水率满足设计及规范的要求。

2)技术准备

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和岗前培训。

施工前项目部召开了技术交底会议,培训的主要内容为:

岗位分工、职责范围、施工工艺、质量标准、安全操作规程等。

3)、组织准备

成立一个专业的底基层施工队伍组织施工,项目部设置由项目副经理负责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主要人员如下:

郝华兴现场施工总负责全面组织指挥现场施工

李雁现场技术负责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及时处理各种技术、质量问题

董雄标质检工程师负责现场自检、试验检测及申报各种自检资料

李立芳测量工程师现场施工放样、挂线等进行几何尺寸自检并申报相关资料

邹会生机械工程师现场机械调度调试等

李彭和利宏试验工程师前场压实度试验检测,后场各项指标测定等

邓家良安全负责人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工作

辅助人员负责前场缺陷处理、清扫、交通管制、平地机辅助人员共30人等。

交通协管员负责施工地段的车辆保通等

3、测量放样

现场技术员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边线,桩间距控制在10米,根据预先确定的松铺系数在桩顶上标定出级配层的松铺厚度,然后在桩上挂线,控制标高,根据含水率及运输车辆的实际吨位计算出每车料的堆放距离。

松铺厚度=设计厚度×松铺系数。

我项目部拟采用两种松铺系数摊铺,分别为1.25和1.3,各铺筑100米,K4+600~+700采用1.25,松铺厚度为:

级配设计厚度(20cm)×松铺系数(1.25)=25cm,K4+700~+800采用1.30,松铺厚度为:

级配设计厚度(20cm)×松铺系数(1.30)=26cm,

4、混合料的控制

底基层混合料的拌和采用型号WCB500型连续式稳定土拌和设备,根据项目部试验室提供的已经总监办批复的配合比,对拌和机转速进行调试,以满足配合比的要求,然后根据试验路段落的工程量及试验的干压密实度计算所用的干集料数量,进行拌合,焖料,焖好的级配料每天应补充水分,分别于早上和中午洒水,以保证级配料的含水率或略超最佳含水率0.5%进行焖料。

以减少运输过程中集料的离析现象。

经过试拌,级配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与设计级配基本一致。

筛分结果数据如下:

 

混合料筛分试验结果

取样地点

拌合场

筛孔尺寸

31.5

26.5

16

9.5

4.75

1.18

0.6

0.075

通过量%

100

96.3

73.5

55

37.8

16.3

14

6

施工级配

100

90~100

65~80

46~60

34~48

13~25

8~20

4~8

5、混合料的运输

运输车辆在每天开工前,检查其完好情况,装料前将车厢清洗干净,运输车辆较拌和机产量和摊铺速度略有富余。

为减少水分散失,车上的混合料用帆布覆盖。

集料装车时应使每车料数量基本相等,装车时应先装车箱前端,然后装后端,最后装中部,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减少离析现象。

6、摊铺

混合料运到现场后按现场技术员的要求按一定间距进行卸料,并及时进行摊铺。

摊铺时严格按控制桩上事先挂好的线用平地机进行摊铺,人工配合平地机进行找平,控制横坡,保证平整度,然后用压路机在已初平的级配层上快速静碾压一遍,以暴露出潜在的不平整,然后再用人工进行找平,并随时拉线检查标高及横坡,整平结束后,当含水率等于或略大于最佳含水率时立即用压路机进行小振碾压。

在平地机后面应设专人消除粗细集料离析现象,特别应铲除局部粗集料“窝”,并用新拌混合料填补。

7、碾压,确定压实遍数、松铺厚度

1)、混合料在摊铺前,分别在选定试验里程的横向1.5米、11米处测量原地面高程;混合料摊铺后,测量虚铺后高程;混合料碾压完毕,测量压实后的高程,计算混合料的松铺系数:

松铺系数=达到规定压实度的压实厚度\松铺厚度

试验时每百米取4处12点进行实测,计算取平均值作为施工松铺系数。

2)静压结束,人工整平,横坡满足设计要求后进行大振碾压,大振碾压一遍后测压实度、标高、松铺系数,以后每碾压一遍测压实度、标高、松铺系数,直至压实度达到设计规范要求、标高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最终确定松铺系数。

碾压采用先静压后振压的方式,碾压全过程应随碾压随洒水,使其保持最佳含水率。

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进行碾压,有超高的地段由内侧往外侧路肩进行碾压,碾压时必须重叠1/2轮宽,碾压完路面全宽即为1遍,以得出松铺系数和碾压遍数的指导数据。

碾压速度头两遍控制在1.5~1.7km/h,以后用2.0~2.5km/h为宜。

3)养生

碾压完成经项目部试验室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后,对试验路段级配层进行喷雾洒水养生,否则查找原因,直到试验路各项指标合格为止。

洒水时严格控制用水量,用水量过多容易造成细集料流失,粗集料裸露的现象,养护期间严格进行交通管制,禁止车辆通行,养护期一般为7天。

8、质量检测数据的收集、分析

现场技术员必须对铺筑地段进行质量数据的检测,包括厚度、平整度、标高、压实度、弯沉,并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的要求进行,同时拌合现场取样进行级配试验。

收集试验段施工过程中拌合、运输、摊铺和压实的有关各项数据,确认施工中各种机械设备的最佳组合,工艺流程和施工方法。

相关检测数据资料附后。

纵断高程控制成果表(松铺系数1.25)单位:

m

控制点

位置

松铺

静压一

振压二

振压三

振压四

振压五

振压六

振压七

K4+620

左1.5m

2265.813

2265.791

2265.781

2265.770

2265.769

2265.766

2265.763

2265.763

左8.5m

2265.672

2265.653

2265.640

2265.632

2265.630

2265.627

2265.623

2265.623

左11.0m

2265.618

2265.602

2265.581

2265.576

2265.572

2265.569

2265.567

2265.567

K4+640

左1.5m

2265.512

2265.487

2265.481

2265.479

2265.472

2265.464

2265.461

2265.461

左8.5m

2265.381

2265.360

2265.352

2265.342

2265.331

2265.321

2265.320

2265.320

左11.0m

2265.321

2265.305

2265.299

2265.293

2265.287

2265.279

2265.275

2265.275

K4+660

左1.5m

2265.215

2265.208

2265.192

2265.183

2265.178

2265.170

2265.161

2265.161

左8.5m

2265.071

2265.067

2265.043

2265.035

2265.030

2265.027

2265.023

2265.021

左11.0m

2265.023

2265.019

2265.001

2264.988

2264.984

2264.976

2264.973

2264.973

K4+680

左1.5m

2264.908

2264.902

2264.891

2264.882

2264.873

2264.864

2264.859

2264.859

左8.5m

2264.771

2264.768

2264.754

2264.747

2264.732

2264.728

2264.723

2264.721

左11.0m

2264.718

2264.713

2264.701

2264.689

2264.678

2264.676

2264.673

2264.673

松铺系数计算成果表(松铺系数1.25)单位:

m

控制点

位置

平均松铺

静压一

振压二

振压三

振压四

振压五

振压六

振压七

累计下沉

压实厚度

松铺系数

K4+620

左1.5m

0.253

0.022

0.010

0.009

0.003

0.003

0.003

0

0.050

0.203

1.246

左8.5m

0.253

0.019

0.013

0.008

0.002

0.003

0.003

0

0.049

0.203

1.241

左11.0m

0.248

0.016

0.021

0.005

0.004

0.003

0.002

0

0.051

0.197

1.258

K4+640

左1.5m

0.252

0.025

0.008

0.006

0.005

0.008

0.004

0

0.050

0.202

1.247

左8.5m

0.261

0.021

0.006

0.009

0.005

0.008

0.009

0

0.061

0.200

1.305

左11.0m

0.251

0.016

0.016

0.008

0.005

0.003

0.005

0.002

0.046

0.205

1.224

K4+660

左1.5m

0.255

0.007

0.024

0.009

0.005

0.008

0.009

0

0.054

0.201

1.268

左8.5m

0.251

0.004

0.018

0.008

0.005

0.003

0.004

0.002

0.050

0.201

1.248

左11.0m

0.253

0.004

0.011

0.013

0.004

0.008

0.003

0

0.050

0.203

1.246

K4+680

左1.5m

0.248

0.006

0.011

0.009

0.009

0.008

0.005

0

0.049

0.199

1.246

左8.5m

0.251

0.003

0.014

0.007

0.015

0.004

0.005

0.002

0.050

0.201

1.248

左11.0m

0.248

0.005

0.012

0.012

0.011

0.002

0.003

0

0.045

0.203

1.220

结果分析:

碾压至第七遍,高程数据与第六遍数据无变化,且与设计标高相吻合,说明碾压遍数应为7遍,经过计算平均松铺系数为:

1.25

纵断高程控制成果表(松铺系数1.30)单位:

m

控制点

位置

松铺

静压一

振压二

振压三

振压四

振压五

振压六

振压七

K4+720

左1.5m

2264.321

2264.312

2264.292

2264.286

2264.278

2264.269

2264.265

2264.265

左8.5m

2264.180

2264.168

2264.153

2264.141

2264.133

2264.129

2264.127

2264.073

左11.0m

1164.130

2264.124

2264.107

2264.092

2264.083

2264.076

2264.074

2264.074

K4+740

左1.5m

2264.020

2264.010

2263.992

2263.983

2263.977

2263.970

2263.968

2263.968

左8.5m

2263.819

2263.807

2263.792

2263.781

2263.770

2263.764

2263.762

2263.762

左11.0m

2263.762

2263.754

2263.741

2263.730

2263.720

2263.713

2263.709

2263.709

K4+760

左1.5m

2263.744

2263.739

2263.720

2263.709

2263.700

2263.694

2263.691

2263.690

左8.5m

2263.478

2263.471

2263.453

2263.440

2263.430

2263.424

2263.420

2263.420

左11.0m

2263.381

2263.374

2263.356

2263.342

2263.332

2263.329

2263.328

2263.328

K4+780

左1.5m

2263.560

2263.553

2263.537

2263.528

2263.523

2263.518

2263.516

2263.516

左8.5m

2263.286

2263.280

2263.261

2263.243

2263.237

2263.230

2263.228

2263.228

左11.0m

2263.184

2263.178

2263.159

2263.142

2263.134

2263.132

2263.130

2263.129

松铺系数计算成果表(松铺系数1.30)单位:

m

控制点

位置

平均松铺

静压一

振压二

振压三

振压四

振压五

振压六

振压七

累计下沉

压实厚度

松铺系数

K4+720

左1.5m

0.261

0.009

0.020

0.006

0.008

0.009

0.004

0

0.056

0.205

1.273

左8.5m

0.261

0.012

0.015

0.012

0.008

0.004

0.002

0

0.053

0.208

1.254

左11.0m

0.260

0.006

0.017

0.015

0.009

0.006

0.002

0.001

0.057

0.203

1.280

K4+740

左1.5m

0.260

0.012

0.018

0.009

0.006

0.007

0.002

0

0.052

0.208

1.250

左8.5m

0.261

0.008

0.015

0.011

0.011

0.006

0.002

0

0.057

0.204

1.279

左11.0m

0.259

0.005

0.013

0.011

0.010

0.007

0.004

0

0.053

0.206

1.257

K4+760

左1.5m

0.260

0.005

0.019

0.011

0.010

0.007

0.004

0

0.054

0.206

1.262

左8.5m

0.261

0.007

0.018

0.013

0.009

0.006

0.002

0.001

0.058

0.203

1.285

左11.0m

0.265

0.007

0.018

0.015

0.010

0.006

0.004

0

0.059

0.206

1.286

K4+780

左1.5m

0.256

0.007

0.016

0.009

0.005

0.005

0.002

0

0.044

0.212

1.207

左8.5m

0.262

0.006

0.020

0.007

0.006

0.007

0.002

0

0.058

0.203

1.290

左11.0m

0.260

0.006

0.018

0.017

0.008

0.002

0.002

0.001

0.056

0.204

1.275

结果分析:

碾压至第七遍,高程数据与第六遍数据无变化,但与设计标高相有误差,说明碾压遍数应为7遍,但松铺系数偏大,经过计算平均松铺系数为:

1.267

碾压遍数与压实度成果表

里程桩号

碾压遍数(n)

最佳含水率(%)

最大干密度(g/cm3)

压实度平均值(%)

代表值(%)

K4+600~+800

3

3.1

2.33

98.2

97

K4+600~+800

4

3.1

2.33

101

100.3

K4+600~+800

5

3.1

2.33

102.3

101.9

K4+600~+800

6

3.1

2.33

102.4

102.2

K4+600~+800

7

3.1

2.33

102.3

101.6

碾压遍数与干密度汇总表

碾压遍数

3

4

5

6

7

测点平均干密度(g/cm3)

2.288

2.355

2.384

2.387

2.383

测点平均含水率(%)

2.9

2.8

2.9

2.8

2.7

碾压遍数与干密度曲线图

 

(g/cm3)

 

碾压遍数

弯沉检测成果表

里程桩号

测点数

平均弯沉值(0.01mm)

标准差s

代表弯沉值(0.01mm)

设计弯沉值(0.01mm)

K4+600~+800

40

61.0

17.3

89.5

171.3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试验路压实度存在超百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实际施工所用的击实功比试验室击实功高,根据实际施工检测得到碾压到第6遍时干密度达到最大值2.387,第7遍已开始下降,所以,经过与指挥部和总监办统一后,以后施工现场控制用2.387的干密度和碾压遍数7进行控制,含水率仍然采用试验室含水率3.1%控制。

该段级配层试验路铺筑完毕经检测,平整度共检测20个点,合格20点,合格率100%,横坡共检测11点,合格11点,合格率100%,路面宽度共检测20点,合格20点,合格率100%。

六、结论

通过该段试验路的铺筑,我项目部就级配碎石底基层的铺筑取得了一定的施工数据,包括表面平整度、横坡、厚度、宽度、压实度、矿料级配等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相关检测资料附后,得出以下结论,可用于指导以后大面积施工。

结论:

松铺系数:

1.25

碾压遍数:

7遍(含静压)

机械组合:

平地机1台、压路机1台、洒水车1台

施工方法:

平地机摊铺,碾压段落为50~60m,碾压顺序静压(1遍)→弱振(1遍)→强振(4遍)→静压(1遍)

施工配合比:

1#:

2#:

3#:

4#=33%:

25%:

12%:

30%

最佳含水量:

3.1

最大干密度:

2.387

碾压长度:

50~60m

七、存在问题

1)厚度不均匀,主要是平地机摊铺,操作手不熟练,导致中部反复摊铺后无法下压,而两边的压实量较大,出现中间的厚度一般比两边的厚度小,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下承层的平整度较差,也导致厚度不均匀,今后要加强平地机手的操作熟练度的训练及下承层的检测工作;

2)运输车辆严重不足,在以后的大面积施工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运输车辆,以免造成机械闲置待料及摊铺成型的地段水分散失无法碾压密实;

3)压路机较少,导致摊铺完成的段落无法及时碾压完成,水分散失较快,无法压实;根据试验结果,压路机2台为宜;

4)质检、试验、测量检测工作人员不到位,导致工作不到位,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大质检、试验、测量人员数量,并加强培训学习;

5)现场管理工作混乱,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责任明确到人;

6)前、后场工作有脱节现象,在以后的施工过程中,加强前后场的协调工作;

7)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点管理监控混乱,无专人负责,应加强质量控制点的检测及管理工作。

总之,该段试验路的铺筑时成功的,但由于铺筑距离较短,有些细节问题还未暴露出来,同时也暴露出了我项目部管理的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施工过程中我项目部会总结试验路的施工经验,扬长避短,不断总结提高,使丽江机场高速公路路面第一合同段向精品工程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