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00363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docx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docx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

对外汉语教学法教案课本内容开学

浙江传媒学院《对外汉语教学法》期终测试

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任课教师周婧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07对外汉语班 姓名洒荣荣学号20得分

总分

总体安排

15分

新课导入10分

课堂指令

20分

讲解与举例

25分

课堂练习与活动

30分

《开学》教学设计

一、课型:

汉语综合课

二、教材:

《中文听说读写2》

三、课文:

第一课《开学》

四、教学对象:

汉语初级班留学生(24个美国人,已学完《中文听说读写1》)

五、教学时间:

一个半小时

六、教学目标:

1.学生会用拆字法、组词法介绍自己的名字。

2.学生能够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3.学生能综合运用讲解过的句型、词语来说明一件事情的原因。

七、教学内容:

1.38个生词2.8个语法点3.课文1段

八、教学重点:

1.讲解“了”的两种用法,并让学生学会“了”字句的否定格式。

2.讲解“是……的”的用法,让学生能感性体会到它的强调作用。

3.讲解“觉得”在英语中的2个对应词条

4.讲解“再说”,并让学生能够熟练应用。

九、教学难点:

1.“除了……以外,还……”的用法

2.“不见得”的理解和运用。

十、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2分钟)

教师:

同学们,假期结束了,学校开学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家的汉语进步很大。

这个学期,我们要来学习《中文听说读写2》。

好,请大家打开课本第一课,《开学》。

(等学生翻完书)

大家还记得去年这个时候,你们开学时时怎么样的吗?

同学:

(回答略)

教师:

今年,你们是老生了,应该帮助新生,对吗?

同学:

(回答略)

教师:

那我们来看一下课文中老生柯林是怎么帮助新生张天明的。

(二)新课学习

1、请同学读课文第一段,并做出反馈,具体反馈情况如下:

(2分钟)

如果该同学读得流利,无错误,要及时地予以鼓励:

恩!

读得很好。

如果出现了错误,那一定要等到学生读完后再纠正,以防学生心理紧张,出现更多的语音错误。

如果学生只错了一两个,那就先在黑板上板书出来,问他,这里是这样读吗?

以期能让他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要是读出来还是错的,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若错的较多,就挑选几个比较严重的,不可全部纠正(纠正步骤同上),否则会影响学生信心,并注意在以后的学习中再纠正他。

对于比较典型的学生常犯的错误,教师示范读后,要全班一块跟读。

2、讲解第一段中的语法点(注,所有语法点都要板书)。

具体如下:

(19分钟)

(1)“了”的两种用法:

表示动作,或者状态已经完成:

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发生或情况即将出现(11分钟)

Ø“了”的第一种用法:

表示动作,或者状态已经完成。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讲解它的用法;

然后,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并引导学生尽量说完整的句子,在学生回答完后,让他用同样的问题问他旁边的同学,以期达到尽量多操练的目的。

你作业做完了吗?

第一课《开学》你读了吗?

第三,讲解“了”字句的否定用法。

以“这本书(指课本)你看完了吗?

”问同学。

此时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很可能会说,这本书我没看完了,即用否定形式。

但很明显,他用的不对。

所以此时正好借着这个机会讲解否定的用法。

很明显学生也知道怎样运用否定词否定,只是不知道否定的时候应该将“了”去掉,所以趁机讲掉。

这是个简单的语法点,提示学生就好了,然后让学生用完整的句子说一遍正确答案,

最后,稍微提高难度,请一个同学起来自己造一个带“了”的问句,并问班里的某个同学。

Ø“了”的第二种用法:

表示动作行为即将发生或情况即将出现。

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引导学生得出“了”的第二种用法。

教师:

学校就要开学了。

那学校开学了吗?

(此时学生很可能根据第一种用法说学校已经开学了,所以要接着引导)再想一下课文,他办完了注册手续,来到了新生宿舍,并没有说到上课的事情。

所以,学校还没开学。

这里的“了”表示的是动作行为即将发生或情况即将出现。

它经常跟”就要“”快要“一起”用。

其次,在第一张PPT的帮助下,操练这个语法点。

(具体见随教案发的PPT)

注:

1.在回答“球赛就要开始了”时,要用手指黑板上的“快要”以引导学生用快要来回答。

不过,如果之前学生已经用过了,这个引导可以省略。

2.学生答出每个答案后,正确答案会飞出。

(2)讲解“各”的用法和“各”跟“每”的区别,具体步骤如下:

(3分钟)

首先,引导学生对“各”有一个感性了解。

教师问同学来自美国哪个州,因为全班肯定不会来自美国每个州,所以教师问几个同学后,可说“你们来自美国各个州”,从而让学生了解了“各”的含义。

其次,讲解“各”跟“每”的区别。

在讲解之前,教师可说“那每跟各有什么不同呢?

”,不要求学生回答。

问完后要停顿一会儿,目的是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然后迅速转入讲课。

“各”,强调的是个体的不同,而且它表示的也不一定是全部,全体。

“每”强调的是全体,全部的个体,经常和“都”一起连用。

第三,回到刚才的例子,教师可说“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来自美国,而且来自美国的各个州”。

这句话最直接的说明了二者的区别。

但因为密集到一句话中了,为了让学生好理解,教师的语速要慢,并有手势引导,如,“每个同学”可用手势在空中画一个圈,表示全部。

(3)讲解“是……的”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

(5分钟)

首先,教师说明“是……的”的用法:

是汉语中表示强调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根据需要强调不同的内容。

其次,通过例子,让学生感性明白“是……的”可以强调的内容

注:

1.第二张PPT展示,内容加括号的表示可以有也可以没有

2.教师不能光读句子,还要做好引导,从而能让学生明白“是……的”可以根据需要强调不同的内容

第三,操练语法点。

(注意要让学生回答完整的句子,并让他就同样的问题问旁边的同学)

你是在哪儿读的小学啊?

你经常是怎么去物美超市的啊?

3、请同学从课文的开头读到“在美国长大的”,反馈同上。

(2分钟)

4、讲解此段对话中的语言点,祖籍。

(2分钟)

注:

1.“祖籍”,此语言点主要是理解,以他们熟知的奥巴马总统的祖籍来让他们明白祖籍的含义。

较简单,不需操练。

2.“张天明是在美国出生,在美国长大的”,这里有刚学过的语法点“是……的”,要提请学生注意。

5、请同学从“请问”读到“不见得方便”,反馈同上。

(2分钟)

6、讲解此段对话中的语言点。

(36分钟)

(1)介绍自己的姓名,具体步骤如下:

(4分钟)

首先,拆分一下“张”,因为已经有了一个学期的学习,所以,学生能很快理解。

其次,介绍一下中国人介绍自己名字时常用的几种方法:

1.汉字中有很多同音字,所以很多时候会用拆分汉字的方法来介绍自己的名字。

如“弓长张”和“立早章”

2.除了拆分介绍外,还会组词介绍。

比如江,长江的江。

第三,让学生实际运用。

1.张天明的“明”是“日月明”

2.请一个学生就自己的中文名字给全班做一下介绍。

(操作时要注意,首先得对学生中文名字清楚,其次选取时要选择容易拆分或组词时学生已经学过的词,否则学生会不知所措)

(2)讲解“有的……有的”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

(4分钟)

首先,根据课文中的句子来让学生明白“有的……有的”的意思

其次,教师说明其用途,给学生理性认识:

用来介绍整体中有共同特征的个体

最后,做简单操练。

用下面的词造句,要求要用上“有的……有的”

学生们踢足球打篮球

你们来自纽约来自华盛顿

(3)讲解“除了……以外……还”的用法,并区分“除了……以外……都”(12分钟)

Ø讲解“除了……以外……还”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教师讲解其意思。

它的意思是besides或inadditionto

其次,通过例子来说明其用法。

我除了学中文以外,还学日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学中文,也学日语)

我们班除了John外,还有Jack也去过中国。

(这句话的意思是John跟Jack都去过中国)

Ø讲解“除了……以外……都”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教师讲解其意思。

它的意思是except

其次,通过例子来说明其用法,并让学生感性理解。

除了John以外,大家的作业都做完了。

(这句话的意思是John没做完作业)

除了看书以外,晚上我什么事都愿意干。

(晚上我不愿意看书)

Ø比较二者的差异,主要通过在黑板上图形讲解的方法,具体如下:

首先,用图形讲解除了……以外……还:

先画一个圆,然后挨着这个圆再画一个圆。

最后将这两个圆都画上斜线。

表明,在原来的基础上加。

其次,用图形讲解除了……以外……都:

先画一个圆,然后将圆的一部分去掉,最后将剩余的部分画上斜线。

表明,排除一部分。

Ø根据每个题下面的意思,选择正确的句型,将下面的词组连成一句话。

(具体操作要结合PPT,展示第3张PPT)

(4)讲解“觉得”的另一种用法:

表达自己的看法。

具体步骤如下(这个很好理解,所以不用太耗时):

(5分钟)

首先,请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觉得”的用法:

表示一种感受。

如:

我觉得很热。

天快要下雨了,我觉得很闷。

(含有“快要……了”,之前讲过,在此做了回顾)

其次,讲解“觉得”在这里的用法:

表达自己的看法。

如:

觉得方便,觉得好看

再次,“觉得”的后面也可以跟句子。

如:

我觉得他是个好人。

他觉得房间太乱了。

(5)讲解“再说”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因为在这个句子中还有个语法点“不见得”,所以用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的方法可能不行,所以要直接把它讲掉):

(4分钟)

首先,讲解“再说”的用法:

inaddition,用来说明还有其他的原因。

其次,举例,给学生以感性的理解。

我不买这件衣服了,颜色不好看,再说,太贵了。

今年我不参加HSK考试了,题目我不会做,再说,错过报名时间了。

最后,操练,请同学起来造句。

(叫两个同学。

反馈:

如果造句过程中出现了其他的语法错误或用词不当,如若问题不大,则不予纠正,关键还是在练习“再说”。

如果问题较大,则要简单纠正<如用正确的句子重复他所说的话>,不可用时过长,影响正常进程)

(6)讲解“不见得”的用法,具体步骤如下:

(7分钟)

首先,引导学生得出“不见得”起否定作用。

教师:

柯林住在校外除了为了省钱、自由以外,还有什么原因呢?

(短暂停顿,提供思考时间)

教师:

我们来看课文,“我住在校外,除了为了省钱以外,还为了自由,再说,住在校内也不见得方便。

”刚才我们说,“再说”是在原来的原因上再加上一个原因。

这里柯林是在说他住在校外的原因。

所以,“住在校内也不见得方便”也是柯林住在校外的一个原因。

所以,在这里“不见得方便”是“方便”还是“不方便”呢?

学生:

不方便。

其次,要让学生区别“不方便”和“不见得方便”

教师:

嗯,它是有否定的意思,是对“方便”的否定。

那如果是否定的话,柯林为什么不直接说“住在校内也不方便”呢?

(短暂停顿,提供思考时间)

教师:

原因是“不见得”跟“不”是有区别的。

“不见得”是“notnecessarily”,而不是“not”。

除此以外,“不见得”表示的还是说话的人自己的看法。

比如:

物美离学校很远吗?

有的人说,物美离学校不见得很远。

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呢原来他们每次坐出租车去物美。

最后,举例,让学生有充分感性的了解。

汉字不见得难写,因为我们每天都在练习。

贵的东西不见得质量就好。

7、请同学读完剩下的课文。

(反馈同上,4分钟)(这一部分课文比较简单,所以串讲一下就好了)

(1)住在校外有这么多好处,张天明也想住在校外,柯林说:

(请同学回答问题,并做出反馈)

期待同学回答:

你刚来,在学校住对你有好处,可以适应一下大学生活

(2)柯林说,张天明如果想搬到校外住,可以找他帮忙。

这让张天明觉得妈妈说的哪句话很有道理?

(同上)

期待同学回答: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8、课后练习。

(21分钟)

Ø下面的说法对还是不对。

(通过这个题目来检验学生是否听懂了语法点和理解了课文内容,上课前发给同学)

1.学校开学了。

(提及“了”的用法。

2.学生从全国的各个地方回到了学校。

(“每”和“个”的区别)

3.张天明自己一个人来学校。

(“是……的”句型)

4.张天明的祖籍是美国。

(祖籍的意思)

5.所有的学生都住在校内。

(有的……有的)

6.柯林觉得住在校内方便。

(不见得)

7.柯林认为住在校内对张天明有好处。

(对……有好处)

8.张天明的妈妈说: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张天明觉得妈妈说的很对。

(有道理)

9.柯林和张天明开始往新生楼上搬行李。

(整体把握)

Ø课堂活动准备6个纸板,每个纸板上写着住在校内或住在校外的一个原因。

请6个同学上台抽取纸板,然后根据抽到的内容,分成“住在校内的原因”和“住在校外的原因”两组。

在黑板的左右两侧分别板书好小组的名称,请学生根据小组名称站到相应的位置。

(展示第4张PPT)请每一组同学尽可能地用到PPT上的重点词语或句型,将自己小组内纸板上的内容连接成一段话。

给你们两分钟的时间,两分钟后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组的句子说给大家听。

注意:

1.很可能在分组的时候,有些同学因为对课文不了解而站到别的组内去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让台下的同学参与进来,在台上同学分完组站到指定的位置后,教师可以让台下同学纠正同学的错误。

2.台上同学可能会偷懒,在造句时可能会尽可能少的用到提供的词。

为了鼓励大家的积极性,教师可对台下的同学说:

谁还可以用到更多的词语或者句型?

3.六个纸板的内容分别为:

方便、安全、省钱、自由、不见得方便、适应大学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