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docx
《第4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4章药物的鉴别
学习目标
1.掌握鉴别试验的项目、原理,及物理常数的测定;
2.熟悉药物鉴别的意义、一般鉴别试验的方法、试验的条件和结果判断;
3.了解专属性鉴别试验的原理、鉴别试验的灵敏度和专属性对试验的意义。
药物的鉴别试验是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用规定的方法判断药物的真伪。
主要用以证实鉴别对象是否为标签所示的药物,不能鉴别未知药物。
第1节鉴别试验的项目
对于鉴别项下规定的实验方法,仅适用于鉴别药物的真伪,对于原料药,还应结合性状项下的外观和物理常数等进行确认。
一、性状
药物的性状主要反映药物特有的物理性质,如外观、臭、味、溶解度及其物理常数等。
1.外观是指药品的外表感观和色泽,包括药品的聚集状态、晶形、色泽、以及臭味等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药物的内在质量。
如链霉素片的性状描述为“本品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至微带黄绿色”。
2.溶解度溶解度是药物的一种物理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药品的纯度。
《中国药典》
采用“极易溶解、易溶、溶解、略溶、微溶、极微溶解、几乎不溶或不溶”来描述药品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
3.物理常数物理常数是评价药品的主要指标之一,其测定结果不仅对药品具有鉴别意
义,也反映了该药品的纯度。
《中国药典》收载的物理常数包括:
相对密度、馏程、熔点、凝点、比旋度、折光率、黏度、酸值、皂化值、羟值、碘傎、吸收系数等。
二、一般鉴别试验
一般鉴别试验是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一般鉴别试验只能证实某一类药物,而不能证实为哪一种药物,需进行专属鉴别试验,方可确认。
《中国药典》附录项下的一般鉴别试验包括的项目有:
丙二酰脲类、托烷生物碱类、芳香第一胺类、有机氟化物、无机金属盐类(钠盐、钾盐、锂盐、铵盐、镁盐、钙盐、钡盐、铁盐、铝盐、锌盐、铜盐、银盐、汞盐、铋盐、锑盐、亚锡盐)、有机酸盐(水杨酸盐、枸橼酸盐、乳酸盐、苯甲酸盐、酒石酸盐)、无机酸盐(亚硫酸盐或亚硫酸氢盐、硫酸盐、硝酸盐、硼酸盐、碳酸盐与碳酸氢盐、醋酸盐、磷酸盐、氯化物、溴化物、碘化物)。
三、专属鉴别试验
专属鉴别试验是证实某一种药物的依据,是根据药物间化学结构的差异及其理化性质的不同,选用某种药物特有的灵敏定性反应来鉴别药物的真伪。
如巴比妥类药物含有丙二酰脲母核,主要的区别在于5,5-位取代基和2-位取代基的不同:
苯巴比妥含有苯环、司可巴比妥含有双键,硫喷妥钠含有硫原子,可根据这些取代基的性质,采用各自的专属反应进行鉴别。
综上所述,一般鉴别试验是以某些类别药物的共同化学结构为依据,根据其相同的理化性质进行药物真伪的鉴别,以区别不同类别的药物;而专属鉴别试验是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各种药物的化学结构差异,来鉴别药物,以区别同类药物或具有相同化学结构部分的各种药物,达到全面确认药物真伪的目的。
第2节鉴别方法
药物的鉴别方法要求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操作快速简便等。
常用的鉴别方法有化学法、物理常数测定法、色谱法、光谱法和生物学法。
一、化学鉴别法
化学鉴别法是指供试品与规定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通过观察反应现象(如颜色、沉淀、产生气体、荧光等)或测定生成物的熔点,对药物进行的定性分析。
该法必须具有反应迅速、现象明显的特点,而反应是否完全不是主要的。
1.呈色法指供试品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易于观察的有色产物。
例如:
三氯化铁反应是鉴别含有酚羟基的或水解后能产生酚羟基的药物;重氮化-偶合反应是含芳香第一胺或潜在的芳香第一胺的药物所具有的反应。
2.沉淀法系指供试品溶液中加入适当的试剂,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不同颜色的沉淀。
如:
生物碱沉淀试剂的反应;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反应;银镜反应等。
3.焰色反应金属离子在无色火焰上燃烧,呈现特殊颜色的火焰。
二、光谱鉴别法
1.紫外-可见光谱法具有苯环或共轭体系的有机药物分子在紫外和可见光区有明显吸收,结构不同的药物会显示不同的吸收光谱,可作为鉴别的依据。
但吸收光谱只能反映药物结构中发色基团部分的特征,如其他部分的结构略有不同,对吸收光谱的影响不大。
所以此法作为鉴别的专属性不如红外光谱。
常用的鉴别方法有:
(1)最大吸收波长或最小吸收波长;
(2)吸收系数;
(3)规定一定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在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
(4)比较吸光度的比值;
(5)比较吸收光谱的一致性;如图4-1。
图4-1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紫外吸收光谱图
色氨酸在276nm处有最大吸收峰,A=1.23;苯丙氨酸在258nm处有最大吸收峰,A=0.72。
案例1.贝诺酯的鉴别: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无水乙醇溶解并定量稀释成每1ml中约含7.5u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在240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测定吸光度,按干燥品计算,吸收系数(E1%1cm)为730~760。
2.阿苯达唑的鉴别:
取本品约10mg,精密称定,置100ml量中,
加冰醋酸5ml溶解后,加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50ml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附录ⅣA)测定,在295nm的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在277nm的波长处有最小吸收。
2.红外光谱法该法是一种专属性很强、应用较广的鉴别方法。
主要用于组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原料药物,特别适合用其他方法不易区分的同类药物的鉴别。
红外光谱在用于药物的鉴别时,主要比较供试品光谱与对照光谱的一致性,来判定两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
(1)仪器及其校正:
可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或色散型红外分光光度计。
用聚苯乙烯薄膜(厚度约为0.04mm)校正仪器,绘制其光谱,用3027cm-1、2851cm-1、1601cm-1、1028cm-1、907cm-1处的吸收峰对仪器的波数进行校正。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3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5cm-1以内,在1000cm-1附近的波数误差应不大于±1cm-1。
仪器的分辨率要求在3110~2850cm-1范围内应能清晰地分辨出7个峰,2924cm-1与2851cm-1吸收带的分辨深度不小于18%透光率,1601cm-1与1583cm-1吸收带的分辨深度不小于12%透光率。
仪器的标称分辨率,除另有规定外,应不低于2cm-1。
(2)供试品的制备及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药品红外光谱集》各卷所收载的光谱图所规定的制备方法制备,一般采用溴化钾压片法,通过比较对照图谱与供试品图谱的一致性,来判断供试品的真伪。
三、色谱鉴别法
色谱鉴别法是利用不同组分在不同色谱条件下,具有各自的特征色谱行为(如比移值Rf或保留时间等)进行鉴别。
同一种药物在同样条件下的色谱行为是相同的,依此可以鉴别药物及其制剂的真伪。
常用方法如下。
1.薄层色谱鉴别法(TLC)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对照品比较法,即将供试品和对照品用同种溶剂配成同样浓度的溶液,在同一薄层板上点样,展开、显色,供试品所显主斑点的颜色、位置应与对照品的主斑点相同,斑点位置以比移值来表示。
薄层色谱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一般用于药品的鉴别或杂质检查。
(1)操作方法:
制备薄层板
点样
展开
显色与检视
(2)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检测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试验,使斑点的检测灵敏度、比移值(Rf)的分离效能符合规定。
检测灵敏度:
系指杂质检查时,采用对照溶液稀释若干倍的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和对照溶液在规定的色谱条件下,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样、展开、检视,前者应显示清晰的斑点。
比移值(Rf):
分离效能:
鉴别时,在对照品与结构相似药物的对照品制成混合对照溶液的色谱图中,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
杂质检查时,在杂质对照溶液用供试品自身稀释的色谱图中,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或待测成分与相邻的杂质斑点应清晰分离。
(3)应用
鉴别:
可采用与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在同一块薄层板上点样、展开与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或荧光)与位置(Rf)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一致,而且主斑点的大小与颜色的深浅也应大致相同;或采用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等体积混合,应显示单一、紧密的斑点;或选用与供试品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两者Rf应不同,或将上述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应显示两个清晰分离的斑点。
杂质检查:
可采用杂质对照品法、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或杂质对照品法与供试品溶液自身稀释对照法并用。
供试品溶液除主斑点外的其他斑点应与相应的杂质对照品溶液或系列杂质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比较,或与供试品溶液的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或系列自身稀释对照溶液的斑点比较,不得更深。
通常应规定杂质的斑点数和单一杂质量,当采用系列自身稀释对照溶液时,也可规定估计的杂质总量。
如图4-2。
图4-2薄层色谱图
2.高效液相色谱是采用高压输液泵将规定的流动相泵入装有填充剂的色谱柱中进行分离测定的色谱方法。
注入的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色谱柱内,各成分在柱内被分离,并依次进入检测器,由数据处理系统记录色谱信号。
此法专属性较强,但操作费时,故一般在“检查”或“含量测定”项下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情况下,才采用此法鉴别。
一般规定,按供试品“含量测定”项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条件进行试验,一般要求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的保留时间应一致,例如,《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头孢克洛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别试验为:
“取本品适量,照含量测定项下方法试验,供试品的主峰保留时间应与头孢克洛对照品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
图4-3HPLC法中香加皮中异香草醛、杠柳毒苷和4-甲氧基水杨醛的图谱
AB
对照品(A)色谱图样品(B)色谱图
a.异香草醛b.杠柳毒苷c.4-甲氧基水杨醛
第3节鉴别试验条件
鉴别试验的目的是判断药物的真伪,以理化反应产生的明显的易于观察的特征变化为依据,因此鉴别试验必须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否则影响结果的判定。
影响鉴别反应的因素主要有被测物的浓度、试剂的用量、溶液的温度、PH值、反应时间、干扰物质等。
1.溶液的浓度在鉴别试验中加入的各种试剂一般是过量的,溶液的浓度主要指被鉴别药物的浓度。
不同的药物浓度对某些鉴别试验的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使鉴别结果准确,被鉴别药物的浓度须限定在一定范围内。
2.溶液的温度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很大,一般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增加2~4倍。
但温度升高,也可使某些产物分解,导致颜色变化,使结果判断失误。
3.溶液的酸碱度许多鉴别反应都需要在一定酸碱度的条件下进行。
酸碱度的作用在于能使各反应物有足够的浓度处于反应活化状态,利于鉴别反应的进行,并使反应生成物处于稳定和易于观测的状态。
4.干扰成分在鉴别试验中,药物结构中的其它部分或药物制剂中的其它组分可能参加鉴别反应,对试验结果产生干扰。
这时须选择专属性更高的鉴别反应,或分离后再进行鉴别。
5.试验时间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速度一般较慢,反应条件也较多,使鉴别反应完成,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获得结果。
第4节鉴别试验的灵敏度和专属性
1.反应灵敏度和空白试验在实际工作中,鉴别试验要求用尽可能少的供试品,观测到更好的效果。
在阳性反应结果相同的条件下,供试品越少,说明反应越灵敏,它以最低检出量(又称检出限量)和最低检出浓度(又称界限浓度)来表示。
最低检出量,是应用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观测出供试品的最小量,其单位通常用微克表示。
最低检出浓度,是应用某一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检测出阳性结果的供试品的最低浓度。
一般可通过“空白试验”,来避免“假阳性”的结果,若“空白试验”不出现正反应,说明仪器、试剂对试验没有影响。
另外还可以用“对照试验”来证明试验条件是否正常。
“对照试验”是指用已知样品溶液代替供试品溶液,按同法操作所得的结果。
若“对照试验”出现正反应,说明试验条件正常,可以排除“假阴性”的结果。
2.鉴别试验的专属性是指在其他成分可能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的方法能正确测定出被测物的特性。
对于鉴别反应,应能与共存的物质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区分开,不含被测物的样品、或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均应呈负反应。
第5节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
一、熔点
熔点是指一种物质由固体熔化成液体时的温度,是物质的一个物理常数。
纯的固体物质
都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一般是指一个范围,即物质熔化时初熔至全熔时的一段温度,也称熔距。
物质的纯度越高,熔距越小。
因此检测药物的熔点,目的是鉴别药物的真伪和纯度。
依照待测药物的性质不同,《中国药典》2005年版测定熔点的方法有三种:
第一法用于测定易粉碎的固体药品;第二法用于测定不易粉碎的固体药品,如脂肪、脂肪酸、石蜡、羊毛脂等;第三法用于测定凡士林或其他类似物质。
当各品种项下未注明时,均系指第一法。
现主要介绍第一法。
1.测定方法
(1)取供试品适量,研成细粉,除另有规定外,应按照各药品项下干燥失重的条件进行干燥。
若该药品不检查干燥失重、熔点范围低限在135℃以上、受热不分解的供试品,采用105℃干燥;熔点在135℃以下或受热分解的供试品,可在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干燥过夜或用其他适宜的干燥方法干燥,如恒温减压干燥。
(2)测定时,分取供试品适量,置熔点测定用毛细管中,轻击管壁或借助长短适宜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将毛细管自上放入使自由落下,反复数次,使粉末紧密集结在毛细管的熔封端,装入供试品的高度为3mm。
另将温度计放人盛装传温液的容器中,使温度计汞球部的底端与容器的底部距离2.5mm以上;加入传温液使其受热后的液面恰好在温度计的分浸线处。
将传温液加热,待温度上升至较规定的熔点低限约低10℃时,将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浸入传温液,贴附在温度计上(可用橡皮圈或毛细管夹固定),位置须使毛细管的内容物恰好在温度计汞球中部。
继续加热,调节升温速率为每分钟上升1.0℃~1.5℃,加热时需不断搅拌,使传温液温度保持均匀。
供试品在毛细管内开始局部液化出现明显液滴时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供试品全部液化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时的温度。
记录供试品在初熔至全熔时的温度,重复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即得。
(3)测定熔融同时分解的供试品时,方法如上所述,但调节升温速率应使每分钟上升2.5℃~3.0℃;供试品开始局部液化时(出现明显液滴)的温度作为初熔温度;供试品固相消失全部液化(澄清)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
遇有固相消失不明显时,应以供试品分解物开始膨胀上升时的温度作为全熔温度。
某些样品无法分辨其初熔、全熔时,可以其发生突变时的温度作为熔点。
熔点测定装置如图4-4。
图4-4熔点测定装置
2.注意事项
(1)供试品应完全干燥后再测定,水分的存在,影响熔点的观察。
(2)毛细管内装入供试品的量应以高度为3mm为宜;并应研细装紧,无气泡,保证传热
均匀,熔点变化明显,易于观察。
(3)测定熔点所用的温度计应校正。
(4)供试品的熔点在80℃以下的,传温液用水;熔点在80℃以上的,传温液用硅油或
液体石蜡。
(5)熔点管底未封好会产生漏管。
(6)样品粉碎要细,填装要实,否则产生空隙,不易传热,造成熔程变大。
(7)熔点管必须洁净。
(8)熔点测定过程中遇到有“发毛”、“收缩”、“软化”、“出汗”等现象,不可做
初熔的判断。
链接:
1.“发毛”指内容物受热后膨胀发松、物面不平的现象;
2.“收缩”指内容物在“发毛”以后,向中心聚集紧缩或贴在某一边壁上的现象。
3.“软化”指内容物在收缩的同时或在收缩以后变软,形成软质柱状物,并向下弯塌的现象。
4.“出汗”指内容物收缩后在毛细管内壁出现细微液滴,但尚未出现局部液化的明显液滴和持续的熔融过程。
二、比旋度
1.原理具有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多具有旋光性,当平面偏振光通过其溶液时,使偏振
光的平面发生旋转的现象,称旋光现象,旋转的度数称为旋光度,用α表示,“+”表示右旋,“—”表示左旋。
比旋度:
当偏振光透过长1dm、每1ml中含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在一定波长与温度下测得的旋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比旋度,用
表示,比旋度是物质的物理常数。
测定比旋度(或旋光度)可以区别或检查某些药品的纯度,也可以测定含量。
2.测定方法旋光度的测定采用自动旋光仪。
除另有规定外本法系用钠光谱的D线(589.3nm)测定旋光度,测定管长度为1dm(如使用其他管长,应进行换算),测定温度为20℃。
用读数至0.01°并经过检定的旋光计。
操作步骤如下:
(1)将测定管用供试品所用的空白溶剂冲洗3~4遍,缓缓注入适量溶剂;
(2)测定管中若有气泡,应先将气泡浮在凸颈处,通光面两端的雾状液滴,应用擦镜纸揩干。
(3)测定管螺帽不宜旋得过紧,以免产生应力,影响读数。
(4)将测定管放入样品室,测定管安放时,应注意标记的位置和方向,盖上箱盖,校正仪器,使旋光示值为零。
(5)取出测定管,将空白溶液倒出,用供试品溶液冲洗3~4遍,将供试品溶液缓缓注入测定管,用擦镜纸擦净测定管,特别要擦净两端的通光面,按相同的位置和方向正确地放入样品室内,盖好箱盖,检测读数,即得供试液的旋光度。
用同法读取旋光度3次,取3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
按下式计算供试品的比旋度。
(6)测定完毕后,取出测定管,用纯化水洗净,晾干,防尘保存。
对固体供试品:
=
对液体供试品:
=
式中:
为比旋度;α为测得的旋光度;L为光路长度(即测定管长度,dm);
C为溶液的浓度g/100ml;d为液体的相对密度。
3.注意事项
(1)每次测定前应以溶剂作空白校正,测定后,再校正l次,以确定在测定时零点有无变动。
如第2次校正时发现零点有变动,则应重新测定旋光度。
(2)配制溶液及测定时,均应调节温度至20℃±0.5℃(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温度)。
(3)供试溶液应不显浑浊或含有混悬的小粒,如有应预先滤过,并弃去初滤液。
(4)测定供试品与空白校正,应按相同的位置和方向放置测定管于仪器样品室,并注意测定管内不应有气泡,否则影响测定的准确度。
(5)测定管使用后,尤其在盛放有机溶剂后,必须立即洗净,以免橡皮圈受损发粘。
测定管每次洗涤后,切不可置烘箱中干燥,以免发生变形。
(6)钠灯使用时间一般勿连续超过2小时,并不宜经常开关。
当关熄钠灯后,如果要继续使用,应等钠灯冷后再开。
4.应用
(1)药物的鉴别:
具有旋光性的药物,在“性状”项下,一般都收载“比旋度”的检验项目。
测定比旋度值可用来鉴别药物或判断药物的纯杂程度。
(2)杂质检查:
具有光学异构体的药物,一般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但其旋光性能不同,一般有左旋体、右旋体和消旋体之分,通过测定药物中杂质的旋光度,可以对药物的纯度进行检查。
(3)药物的含量测定:
具有旋光性的药物,特别是在无其他更好的方法测定其含量时,可采用旋光度法测定。
当比旋度已知时,精密称取一定量的供试品,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装入测定管中,测定其旋光度,按下式计算其含量:
求出药物的浓度后,根据浓度即可以求出药物的含量。
三、PH值
PH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活度的负对数,用来表示溶液的酸度。
pH值测定的装置称为pH计或酸度计,由pH测量电极和pH指示器两部分组成。
PH值测定法准确度高,对于酸碱度要求较严的一般用该法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水溶液的pH值应以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的酸度计进行测定,酸度计应按国家规定定期检定。
1.仪器的校正测定前,应采用表4-1所示的标准缓冲液进行校正,也可用国家标准物质管理部门发放的标示PH值准确至0.01PH单位的各种标准缓冲液校正。
表4-1不同温度时标准缓冲液的pH值
──────────────────────────────────────
温度草酸盐邻苯二甲酸氢钾磷酸盐标准硼砂标准氢氧化钙标准
℃标准缓冲液标准缓冲液缓冲液(pH6.8)缓冲液缓冲液(25℃)
───────────────────────────────────────
01.674.016.989.6413.43
51.674.006.959.4013.21
101.674.006.929.3313.00
151.674.006.909.2812.81
201.684.006.889.2312.63
251.684.006.869.1812.45
301.684.016.859.1412.29
351.694.026.849.1012.13
401.694.046.849.0711.98
451.704.056.839.0411.84
501.714.066.839.0111.71
551.724.086.838.9911.57
601.724.096.848.9611.45
───────────────────────────────────────
2.注意事项测定pH值时,应严格按仪器的使用说明书操作,并注意下列事项。
(1)测定前,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选择二种pH值约相差3个单位的标准缓冲液,使供试液的pH值处于二者之间。
(2)取与供试液pH值较接近的第一种标准缓冲液对仪器进行校正(定位),使仪器示值与表列数值一致。
(3)仪器定位时,再用第二种标准缓冲液核对仪器示值,误差应不大于±0.02pH值单位。
若大于此偏差,则应小心调节斜率,使示值与第二种标准缓冲液的表列数值相符。
重复上述定位与斜率调节操作,至仪器示值与标准缓冲液的规定数值相差不大于0.02pH单位。
否则,须检查仪器或更换电极后,再行校正至符合要求。
(4)每次更换标准缓冲液或供试液前,应用纯化水充分洗涤电极,然后将水吸尽,也可用所换的标准缓冲液或供试液洗涤。
(5)在测定高pH值的供试品和标准缓冲液时,应注意碱误差的问题,必要时选用适用的玻璃电极测定。
(6)对弱缓冲液(如水)的pH值测定,先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缓冲液校正仪器后测定供试液,并重取供试液再测,直至pH值的读数在1分钟内改变不超过±0.05为止;然后再用硼砂标准缓冲液校正仪器,再如上法测定;二次pH值的读数相差应不超过0.1,取二次读数的平均值为其pH值。
(7)配制标准缓冲液与溶解供试品的水,应是新沸过的冷的纯化水,其pH值应为5.5~7.0。
(8)校正后的仪器不得随意搬动或移动,否则再使用时须重新校正。
(9)标准缓冲液一般可保存2~3个月,但发现有浑浊、发霉或沉淀等现象时,不能继续使用。
四、折光率
折光率是液体药物的物理常数。
测定折光率可以区别不同的药物,也可以检查某些药物
的纯杂程度或测定其含量。
1.基本原理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光速不同,在分界面上发生折射现象,而折射角与介质密度、分子结构、温度以及光的波长等有关。
折射率是指光线在空气中的速度与在供试品中速度的比值。
根据折射定律,折光率是光线入射角的正弦与光线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
在一定的条件(介质、温度、光的波长)下,折光率为一常数。
用折射定律表示为:
n=sinα/sinβ,α是入射光(空气中)与界面垂线之间的夹角,β是折射光(在液体中)与界面垂线之间的夹角。
入射角正弦与折射角正弦之比等于介质B对介质A的相对折光率,见(图4-5)。
用单色光要比白光测得的折光率更为精确,所以测定折光率时,《中国药典》规定,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