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实施计划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8445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5.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计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计划方案.docx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计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产业实施计划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计划方案.docx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计划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实施方案

 

前言

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建设旨在创造“局部优化的微环境”,培育现代农业与区域经济增长点,是区域农业与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农业竞争力、推进农业与农村现代化进程和加快区域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设施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之一,设施观光农业是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

设施果蔬产业是现代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设施果蔬产品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菜篮子”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在国家鼓励扶持和市场消费需求不断增长的有力推动下,我国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设施栽培与设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对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丰富城乡市场农产品供给、改善居民膳食结构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加快农业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

设施观光农业已成为促进我国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新的增长点,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大措施。

种苗是果蔬生产的基础,是高产、优质果蔬产业的重要保证,果蔬种苗的质量不仅影响中后期果蔬的栽培管理,而且影响果蔬的上市期和整个果蔬产业的品质,使果蔬的“产、供、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由于工厂化育苗可少占用土地,加上提高了育苗生产率、缩短生育期、壮苗丰产,因此,工厂化穴盘育苗对果蔬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无害化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果蔬产业进程的加快,人们思想观念和小生产方式的改变,发展工厂化种苗生产是果蔬产业化的必然趋势。

目前陕西省果蔬批发市场基本处于初级状态,起点低、规模小、交易设施简陋,缺少贮藏、保鲜、加工、运输和信息服务设施,功能不全,市场信息不畅,价格波动较大。

大多果蔬产品的交易仍停留在田间地头、路边交易阶段,在主产区虽然有相对集中的交易范围和一些运销户及外地客商组织运销,但未能形成物流和价格形成中心,严重制约着陕西省果蔬产业的

发展。

果蔬加工能力低,限制了果蔬附加值的提高和农民收入。

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畜禽粪污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日趋严重。

相反,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则对有机肥料的需求越来越大,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是促进种养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规模化养殖示范场建设,通过配套大型沼气工程,采用厌氧发酵技术,实现粪污的综合利用,有效地利用养殖业废弃物资源,实现了养殖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沼肥兼有长效和速效肥力,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肥力,改变长期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板结现状,防治病虫害,并为项目区生产有机蔬菜、水果提供优质有机肥料。

菜叶、果叶、烂果与沼液混合是家禽、家畜的优质饲料,可促使家禽、家畜发育良好,生长健壮,形成“生畜—沼气—果蔬”的农业园生态循环系统。

促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卫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随着城乡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向往田园风光,在节假日携亲朋好友去城郊休闲,躬耕田园,乐以忘忧,一洗工作的倦怠和远离城市的喧嚣,体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

消费结构的变化,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休

闲时间的增多也增加了这种需求。

另外,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增强生态和环保观念也需要城郊有一定的科普教育基地。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休闲观光园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观光农业园区是将生态、休闲、科普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农村自然环境、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和乡土文化为基础,通过规划、设计与施工,加上系列配套服务,为人们提供生态观光、旅游、休养、了解和体验乡村民居生活的一种旅游形式。

本项目进行现代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建设,园区分为6个功能区,即高新技术标准化育苗中心,果蔬生产示范区,生态养殖示范区,特色百果示范区,综合管理服务区,农业观光休闲区。

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地的区位优势,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科技为先导,因地制宜、综合利用自然、社会、农业资源。

计划用五年时间建成设施先进、管理一流,集现代园艺、农产品加工、农业贸易、农业旅游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通过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促进周边县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致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发挥示

范园区的带动作用。

第一章项目区概况

第一节县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蒲城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北部,地处东经1092009°′″°′″°′″°′″—1095453,北纬344456—351034之间,属关中平原到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东与澄城、大荔相接,西连富平、铜川,南临渭南市临渭区,北依白水,东西长52.8公里,南北宽47公里,全县总面积1583.58平万公里。

二、政区划分

蒲城县隶属陕西省渭南市,辖17个镇,359个行政村,6个社区,2492个村民小组,1287个自然村。

全县总人口76万人。

三、自然地理条件

蒲城县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干燥、多风,夏秋炎热多雨,四季变化分明,干湿明显。

年平均总辐射量127.3千米/平方厘米。

全县年日照时数为2010.5一2575.2小时,平均2282.4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1%,热量资源充沛。

年平均气

温13.5‴,无霜期180一220天,实际积温≥0‴为4971.5‴,≥5‴为4796.5‴,≥10‴为4409.6‴,≥15‴为3739‴。

年平均降水量532.5mm,最大降水量712.5mm,最小降水量309.3mm。

地表水系流量小,地下水资源丰富。

水系有洛河及支流白水河、大峪河等,地表年均迁流量3441.8万立方米。

全县地下水静储量25.33亿立方米,动储量71852立方米/昼夜,可开采总量6717.88万立方米。

中部台源地带地下水位多在60—200米以下,水质较好,既可饮用,也可用于灌溉。

全县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呈坡式梯降,海拔标高345—1282m。

北部为黄土丘陵和二级黄土塬,中部为一级黄土塬,南部为渭河、洛河阶地。

地貌单元界限分明,地域差异明显,土地肥沃,宜农、宜林、农副土特产品十分丰富。

以苹果、酥梨为主的果品面积已达56.4万亩,总产量在72万吨以上。

设施农业发展迅猛,目前己发展到17.5万亩,主要以瓜菜为主,产值7.4亿元。

农业综合开发的潜力很大。

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优质棉生产基地县,国家苹果,酥梨绿色食品示范基地县和省无公害蔬菜示范基地创建县。

四、交通、通讯、电力

蒲城境内交通发达,由公路、铁路组成井字型交通网络。

闫禹、渭清两条省级公路十字交叉通过县城,境内全长115公里,境内有西延、西韩、铜蒲三条铁路穿插而过,大小火车站14座,境内全长146公里。

西禹高速公路和渭蒲高速公路十字穿越蒲城全境。

地方公路网络初步建成,全长达1000公里以上。

蒲城电讯业比较发达,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铁通等电信、网络业务遍及城乡,全县17个镇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网络。

电力充足,西北最大的装机2640MW蒲城电厂己建成发电,

2.4千KW县办电厂和6千KW的党家湾水力发电厂并网运行,境内有1lOKV变电站7个,35KV变电站8个,全县实现了用电标准化,供电通过了全省农村电气化县达标验收,率先在全市实现了县级电网调度。

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供电充足。

五、经济发展概况

蒲城经济是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复合型经济。

蒲城农业以种养业为主。

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4.59亿公斤,较上年增长13%。

设施农业面积发展到17.5万亩,产值7.4亿元,龙池镇埝城村西甜瓜示范园列入国家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建

设项目。

酥梨出口量扩大,蒲城苹果代表陕西首次进入澳大利亚国际高端市场,果业产值16.8亿元。

畜牧规模养殖户发展到5325户,建成万只标准化肉鸡舍102栋,牛、猪、鸡存栏分别达到5.3万头、22.9万头和334万只,实现产值5.3亿元。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95家,建成359个村级农业信息综合服务站和24个畜牧兽医站,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和科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全年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入8千多万元,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2010年蒲城县实现生产总值81.8亿元,较上年增长20%,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14.7亿元,较上年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35.9亿元,较上年增长23.1%;第三产业增加值31.2亿元,较上年增长17.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亿元,较上年增长68%。

地方财政收入2.56亿元,较上年增长58.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3亿元,较上年增长25.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性收入16600元,较上年增长23.3%。

农民人均纯收入4467元,较上年增长30.9%。

人口自然增长率4.5‰。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21.09:

40.61:

38.3。

六、城市及市场发展现状

按照城市近期规划,城区面积将达到12平方公里,人口增至12万。

蒲城县城己逐渐成为渭北各县的商贸中心。

目前,县城有专业批发市场8处,规模较大的分别是位于东风路、人民路中段的小百货批发市场;位于东环路的渭北建材市场;位于朝阳路东段的食品包装材料市场;位于东环路的祥塬蔬菜批发市场和位于南源的渭北果品批发市场。

县城商业零售业十分活跃,各类专业零售门店、小商小贩布满大街小巷。

目前县城较大的零售商场和市场有13个,分别是联手商城、文汇苑购物中心、西胜利路服装商店一条街、东胜利路小商品一条街、西隆商场、凯达商场、新世纪购物中心、家家乐购物超市、正街家俱城、三环家俱城等。

蒲城县城批发业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由最初的供应蒲城县城乡逐渐延伸到白水县城乡、大荔县城乡、澄城县城乡、合阳县城乡及铜川市、黄龙县等部分地区。

专业市场、商户的经营方式不断升级,由最初的进货销售演变成今天的专卖销售,服务方式由开店等客变为送货上门,经营理念不断更新,经营范围不断扩大。

第二节项目建设乡镇概况

本项目建设地位于陕西省蒲城县孙镇庙前村。

一、自然地理

孙镇地理环境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北靠紫荆塬,中部平坦,南部为洛河阶地,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日照2349.5小时,降雨量527.4mm,无霜期242天,主导产业主要是小麦、棉花、酥梨、红枣,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主要有大棚蔬菜、苹果、酥梨、芦笋、黄花菜、水产养殖等。

二、社会经济情况

孙镇,据蒲城县志记载,最初名起于1928年,是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的出生地。

2011年机构改革后,原孙镇、平路庙乡、东陈乡合并为一个镇,名为孙镇。

孙镇地处蒲城县东南,面积169.6平方公里,辖区共有126个自然村,236个村民小组。

人口7万余人,民族以汉为主,且有少数回、蒙、满少数民族。

孙镇交通方便快捷。

龙蔡路、椿黎路穿境而过,西延铁路、西禹高速、渭蒲高速、106国道由境内通过,杨虎城大道已竣工通车,投资1.6亿元的渭北煤化工业园区专用道路项目也已开

工建设,地方公路网络初步建成。

孙镇水资源丰富。

洛西倒虹干渠从孙镇南部纵穿而过。

境内常乐、阿坡、黎起村开采有矿泉自喷井3眼,属国家380高程奥灰岩下优质矿泉水,水温38‴至42‴,黎起、阿坡38‴,常乐42‴,现已被开发供村民饮用。

阿坡、常乐并建有矿泉浴池,供周边民众医疗,温泉度假村已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必去场所。

全镇辖内企业发展势头良好。

投资600亿元年产180万吨甲醇、70万吨聚烯烃项目和投资2.3亿元的蒲城10MW太阳能电站项目工程准备工作有序推进,投资1.45亿元的蒲城冻干(FD)食品生产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52亿元的蒲电三期工程已经投产运营,康钰纸业投资5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已进入运行阶段。

以石羊集团为龙头,以油脂饲料、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果品存贮、建筑业等乡镇工作体系已经成为蒲城县东南的工业园区。

近年来,经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以农增收为重点,已经形成了包括优质苹果产业、优质小麦棉花产业、优质酥梨产业、旅游产业以及正在建设当中的东陈村农业科技示范园、直社芦笋基地、阿坡热带鱼基地在内的现代农业布局。

实施种植业、

养殖业、劳务输出三大产业的发展思路。

在东陈、直社、洞坡、阿坡建成四个百亩以上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载体,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现代观光农业,从根本上改变我乡农业产业化低,无特色产品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建设单位概况

陕西洛龙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于2010年1月成立,位于蒲城县孙镇庙前村,法人代表蒙鼎铸,注册资本2360万元,业务范围为本社成员提供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作物种植、养殖及销售,生态循环和观光休闲农业、农业投资及经营,现代农业科研咨询、培训,涉农产品营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服务。

第二章项目区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蒲城县设施果蔬发展现状

蒲城县的设施果蔬生产已有20多年历史,特别是西甜瓜生产,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全省乃至西北地区率先引进试种成

功以后,生产面积逐年递增,设施不断更新,生产技术日益先进,群众收入不断提升,设施果蔬生产已经成为蒲城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9年全省百万亩设施果蔬工程实施以来,为蒲城设施果蔬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县、乡两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抢抓机遇,合理规划,积极引导,加大扶持力度,优化各项服务,广大干群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在蒲城大力发展设施产业是当地农业发展和群众增收的需要。

截止2010年底,全县设施农业生产面积已发展到17.5万亩,总产量49万吨,产值7.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加15.9%、20%、29.8%。

形成了“原钤路、西禹路、五陵路、渭清路、蒲大路”等多条产业带,拥有瓜菜专业村80多个,达到省级“一村一品”标准的20多个。

种植品种涉及瓜、菜、菌、果四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其中西瓜、香瓜、黄瓜、樱桃、番茄等产品远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全县有规范化的瓜菜专业合作社10多个,已通过审定的无公害果蔬生产基地5.2万亩。

通过聘请专家授课、举办技术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等途径,使配方施肥、滴水灌溉、多茬栽培、立体栽培、穴盘无土育苗、标准化生产等实用技术普及率

达到了80%以上,农民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生产效益得到了大幅提高。

设施果蔬产业已成为我县中南部乡镇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二节孙镇设施果蔬发展现状

2011年,孙镇党委政府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孙镇产业发展实际,在“十二五”启始之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为支撑,建设区域特色明显、产业集中度较高、科技服务体系配套、基础设施先进、运行机制完善、龙头企业带动、辐射效应显著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打造渭北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示范样板工程。

具体工作上始终坚持”四个依靠”、实施“三个转变”、推广“四大技术”的产业发展思路(即靠西瓜产业领跑,靠蔬菜产业扩张,靠农业科技助力,靠产业化经营提升,实施小拱

棚向十四米转变,十四米向无支柱转变,无支柱向日光温室转变,积极推广“优苗、滴水灌溉、多膜覆盖、配方施肥”),狠抓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孙镇设施果蔬发展迅猛,不断做大做强果蔬主导产业,提升设施农业格次,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实现“三农”科学持续发展。

在东陈、直社、洞坡、阿坡村建成四个百亩以上规模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载体,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现代观光农业,从根本上改变孙镇农业产业化低,无特色产品的发展现状。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是增加科技含量,带动高效农业、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

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引进、转化、示范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是立足本地资源开发和主导产业发展的需求,从生产、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上逐步引导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走上现代化道路。

推行标准化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农产品国内外竞争力。

本项目利用建设区优越的自然资源,以设施观光农业带动现代农业、高效农业的发展。

通过把先进技术、设施、优良品种和产业开发结合起来,发挥试验、示范、推广、辐射作用,应用高科技成果,完善果蔬生产的各类基础设施,实行技术创新,推行标准化管理技术,通过示范的方式,把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先进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经营管理模式,客观、实际的展现出来。

同时对果蔬进行储藏、加工,形成果蔬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统一销售,用高产、优质、高效的实际效果,示范带动蒲城县乃至陕西省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因此,本项目建设以设施果蔬为重点的现代设施观光农业

产业园区,是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带动蒲城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项目建设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设施农业技术密集、集约化和商品化程度高。

发展设施农业,可有效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既是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克服资源和市场制约、应对国际竞争的现实选择,对于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设施农业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生物潜能,在大幅提高单产的情况下保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是种植业和养殖业中效益最高的产业,也是当前广大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设施农业产业不仅是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

促进设施农业发展,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果蔬生产已成为拉动全省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果蔬生产在农业生产中所占份额越来越大,成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设施果蔬生产特别是日光温室应用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使全省果蔬生产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日光温室果蔬生产的迅猛发展,促进我省果蔬产品突破了地产地销的限制,大生产、大流通的格局逐渐形成,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初步形成了以农贸市场为主的多方位、多渠道流通格局。

项目建设设施观光果蔬示范区,对该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农民收入的增加都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将保证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项目建设将极大的促进“生畜—沼气—果蔬”发展模式,是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需要。

日趋旺盛的畜产品市场需求和良好的畜牧业发展政策环境,为陕西省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有机农业的发展迫切要求畜牧业的强力支撑,在此大背景下陕西省提出了要以生猪、奶牛和秦川牛为重点,大力促进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迅速做大做强畜牧产业的发展思路。

大力发展果蔬产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发展战略思路也成了全省各地大力发展果蔬产业强县兴农的选择。

坚持规

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生产。

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果畜沼生态农业模式启示了菜畜沼生态农业的发展,并且必将成为促进陕西省果蔬畜牧业结合发展的模式。

随着集约化养殖得到快速发展,粪便污水的排量剧增。

一是养殖场自身生产、生活空间及周围环境受到了污染,制约了畜禽业的健康发展;二是畜禽粪尿得不到合理利用,使得果、蔬、粮等种植业对有机肥料的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

沼气工程集环保、能源、资源再利用为一体,很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

通过粪污的综合利用,养殖企业能够减少禽畜发病率,增加出栏量,并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等级,可为企业增收约10%左右,保证了畜禽的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沼气工程中的综合利用技术,还可利用废弃物生产优质的有机肥料,满足了项目区发展种植业对有机肥料的需求。

因此,园区内通过建设设施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特色百果示范区及生猪养殖示范区,将畜牧业和有机农业有机结合,提高了畜禽饲养的生存发展能力,促进了畜禽养殖与有机农业的健康发展,是对“生畜—沼气—果蔬”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极大促进,是建设农业循环经济的需要。

四、项目建设是提高果蔬种苗供应,增强陕西省设施果蔬规模的要求。

设施果蔬是果蔬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保障城乡果蔬供应的重要手段,也是现阶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做大做强果蔬产业将极大的促进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

陕西省各县区都有面积不等的果蔬种植,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的生产大县达到了20个,果蔬产值过亿元的生产大县已经达到33个,果蔬生产大县总产值已经过百亿元,果蔬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占的比例不断加大。

但是设施规模偏小,单产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工、出口比例太低,人均产量小,距离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较大。

为了进一步提升陕西省果蔬产业的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设施果蔬发展步伐成了当务之急,这也是陕西省果蔬产业大发展的总体要求。

本项目通过标准化、集约化育苗基地建设,实行果蔬种苗统一育苗、统一栽植、统一销售,提高了果蔬种苗质量,增强

育苗能力和为本县及周边县区提供果蔬种苗的能力,极大的满足了果蔬产业发展对种苗的需求,对增强陕西省设施果蔬建设规模,提高果蔬种植产量和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项目建设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农村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已从过去农副产品长期短缺过渡到了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新阶段。

土地及在土地上进行的一切生产活动,不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主要的是为了进行商品交换,农民及农业企业生产的农副产品,绝大部分将其作为交换的商品。

但是要完成这些商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交易,交易市场就成了产销之间必不可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在以农产品为主的农业生产中,各地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迅速上升,农产品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到了买方市场,由此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第一、农民家庭小生产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矛盾,传统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方式,已越来越适应不了现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第二、在组织农产品生产上,传统的行政组织生产手段与市场流通运行规律不协调的矛盾。

第三、农产品销售流通环节中,与城市销地批发市场

相比,产地批发市场的数量相对不足,市场建设投入和管理水平也比较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交易迫切需要在农产品产地建设并完善农产品批发市场,使之能够灵敏快捷地按市场信息和价值规律做出反应,并有计划地组织、指导、服务产地农业生产,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增值。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搞活商品流通,形成市场联基地,基地带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实现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增强农产品产地经济活力,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一、产业政策环境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又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路并对新形势下如

何发展现代农业进行了部署。

2008年,农业部下发了“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2009年,陕西省委、省政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