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3篇共18页.docx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3篇共18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3篇共18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3篇共18页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读后感3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篇一: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
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
稻盛和夫曾提出成功方程式是:
人生·工作成果=思考方式×热情×能力,其中,思考方式的数值范围为-100至100,热情和能力均只有0到100分。
所谓能力,是指才能或智能等先天性的资质,“热情”,指努力的意愿或热心等后天的努力,而思考方式是指哲学、思想、伦理观等生活的姿态等人格因素。
他说,最重要的是思考方式。
以下为稻盛和夫的经典语录
在企业里经营者被授予极大的权力,但是这种权力的行使,应该是为了保护员工,为员工创造幸福。
而不可以用来压制员工,不可以用来满足经营者个人的欲望。
在自己的企业内确定正确的哲学,与员工们共同拥有这种哲学,经营者要率先带头实践这种哲学,不断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
如果这样做,企业就一定能发展,而且能够长期持续繁荣昌盛。
企业是一个集体,为了实现远大的目标,大家在工作中,必须配合协调。
不管个人的好恶,全体人员都需要拥有共同的思维方式,需要理解,并赞同这样的思维方式。
这是做好工作,实现企业目标的前提。
员工如果既不受到信任,又不受到尊敬,同时缺乏对企业领导人的信任和尊敬,对企业也就无忠诚可言,要做到不管领导人是否在场,都能一如既往拼命工作,当然也就不可能了。
那么怎样做才能做到让对方信任和尊敬呢?
要想赢得尊敬,必须具备特别优秀的人格,就是具备做人的德性。
这个“德”字超越国界,不能以德治人,企业就无法成功。
要求跨国经营的21世纪,这一点决定了成败。
员工不是赚取利润的机器,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对员工的管理不能用冰冷的原则,更重要的是用心去尊重、爱护和关心他们。
心灵经营是一种独特而有奇效的管理方式,它能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无论多么渺小的工作,都积极去做,抱着问题意识对现状动脑筋进行改良。
能这么做的人和缺乏这种精神的人,假以时日,会产生惊人的差距。
每天一点钻研创新,日积月累,今天比昨天进一步,做得更好,这种“上进心”是工作和人生中最重要的,也是进入真正“创造”之门的秘诀。
我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必须以员工为师,将向他们虚心学习请教的姿态贯彻始终。
如果你能够始终保持虚心向员工学习,以比下属更加勤奋的姿态工作,公司员工自然就会开始对你产生尊重。
总而言之,如果你不能通过自身的品性,以及对工作全力以赴的勤奋态度让公司员工感到“我们老总非常不错”并为此折服的话,你就不足以成为一名真正的领导者。
我始终认为:
一个人只有当同时具备了责任感和使命感时,才会充满激情地投身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之中。
一个自燃型的企业,必须是企业的全体员工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而在现实当中,出于企业经营者的意识局限,企业经营往往都是由经营者一手担当。
所谓助人者天助,如果说我有一种纯粹的心情想要帮助周围的人的话,那么老天爷看到我这种纯粹的心情和努力,也一定会伸出手来帮助我的。
所以说从这个考虑来出发的话,过去一年当中,虽然说刚刚是日航重建的第一年,我就很顺利地把它给做了下来,让它有一个很好的恢复景气的开端,甚至是取得了让大家都比较吃惊的一个成绩吧。
“天才”很难界定,但我认为99%的努力造就一个天才,只有付出了努力才能成为天才。
我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位天才,我只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只是付出了超出常人的努力,才获得了今天的成功。
我是依靠着过去80年非凡的努力才走到今天的。
篇二: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
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
20xx-7-1214:
21|查看数:
9877|评论数:
0|原作者:
曹岫云
摘要:
如果把能力与努力之积比做巨轮的发动机,那么人格就是巨轮之舵。
巨轮是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还是偏离航道,冲向冰山暗礁,关键全在控制方向的人格之舵。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总结出一个“人生和工作结果的方程式”,也称“成功方程式”。
我认为这不但是经营学、而且是哲学领域中的重大发明,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人。
同许多自然科学方程式一样,它应该成为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
成功方程式
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能力×热情
或者表达为:
成功=人格·理念(-100~100)×能力(0~100)×努力(0~100)我们且把“人格·理念”、“能力”、“努力”称做成功三要素。
这个方程式中的“能力”,按稻盛先生的解释,主要指先天的智力和体力,包括健康、运动神经等,属天赋条件,自己无法决定。
这种“能力”有个体差异,用0~100分来表示。
“努力”(或称热情)也因人而异。
从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懒汉到忘我工作的模范,也用0~100分来表示。
“努力”与“能力”不同,不是先天的,可以由自己的意志决定。
稻盛先生举例说,一个天资聪明又很健康的人,“能力”可打90分。
但他自恃聪明不思进取,“努力”只能得30分。
那么两者之积为:
90×30=2700(分)。
另一个人天赋差些,“能力”只评60分,但他笨鸟先飞,特别勤奋,“努力”可打90分。
这样他的乘积为:
60×90=5400(分)。
就是说,天资一般而拼命努力的人,可以比天资优良而不肯努力的人,取得大得多的成就。
我们周围很多人就是这样。
三者中最重要的是“人格·理念”,它是矢量,有方向性,从-100分到100分。
一个人能力越强,热情越高,但如果他一味以自我为中心,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或者哲学反动,那么他的人生就是很大的负数,并可能给他人给社会造成很大损害。
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稻盛说,“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但令人遗憾,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人格·理念”,即哲学,几乎所有人都不太明白。
其实,几乎所有人也不求甚解。
看着社会上腐败不断出现,看着那些才智过人却并无出息或者昙花一现的人物,就晓得稻盛先生说得多么正确,多么深刻,多么一针见血。
几点阐释
对上述方程式有几点还须加以说明。
(1)“人格·理念”的含义
日文叫“考方”,直译为思考方式,可分为两个侧面。
一个是人格的侧面。
正面的比如:
公正、诚实、开朗、勇敢、谦虚、善良、克己、利他等,负面的比如:
不正、伪善、卑怯、傲慢、任性、浮躁、妒嫉以及自我中心等。
另一个是科学的侧面,就是“认识论”。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之循环。
由五官从外界收集各种信息,用头脑加以分折,从复杂现象中导出事情的本质,据此制定计划,然后实行。
在实行过程中继续收集信息,再分析,并对照计划,作必要修正,然后再实行这样一个循环。
简单讲就叫“实事求是”。
人格侧面和科学侧面相辅相成。
稻盛说:
“充满利己的心目中,只呈现复杂的事像,利己的动机,势必模糊问题的焦点。
”
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事:
事情本身很简单,但因为当事人有私心,又要掩饰,掩饰私心,掩饰真相,事情就复杂化,人际关系也因此复杂起来,变得棘手,难以处理。
一个人格高尚、心地纯洁的人,不受私心蒙蔽,就容易看清事实真相,看出事物规律,并勇于按事实、按规律办事。
就是说,人格高尚的人才能始终实事求是。
反过来,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保持或提升自己的人格。
(2)成功三要素之间为什么是“相乘”而不是“相加”
这里有一个“相乘效果”的概念。
就拿稻盛为例,天资极高,给100分未尝不可,但若考虑健康和体力的因素,“能力”姑且打95分;他自始至终有燃烧般的工作热情,“努力”该打满分,即100分。
他是优秀的企业家兼哲学家,但考虑到哲学还要发展,“思维方式”也打95分。
如果三者关系是相加,总分不过
95+100+95=290(分),不能突出高于我辈常人的程度。
如果是相
乘,95×100×95=902500(分)。
这样的结果符合客观现实,稻盛的成就与常人比有天壤之别。
他的企业集团去年的销售额超过4兆日元(约3000亿元人民币),是天文数字。
相反的例子,希特勒也是天才,他的演说曾倾倒德国人民,“能力”可以打100分;他有他的使命感,有燃烧般的热情,“努力”达到狂热,也可打100分,他的法西斯思想算-100分,若三者相加,仍可得正100分。
完全不能解释他对世界空前规模的破坏。
若三者相乘,-1000000分,那就差不多,与历史相符。
“小人无过世之才,不足以乱国”。
世界上没有比心灵扭曲的天才所造成的后果更为可怕。
另外,如果是相加,智力一般而加倍努力的人,往往始终超不过聪明但懒惰的人。
换言之,“富贵在天”,努力的作用不大。
这不符合事实。
若真如此,兔子和乌龟赛跑的寓言就失去了教育意义。
如果是相乘,三要素中只要某一要素分数增加,结果将以倍数增加,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正是这种情况。
(3)三要素中哪个最重要
“能力”和“努力”的重要性,连小学生也懂。
但“人格·理念”的决定性作用却常受忽略。
因它有正负之分,对结果而言最为重要。
稻盛先生用他的亲身经历作过说明。
稻盛大学毕业找工作,到处受挫。
当时的日本,没后台,没后门,有证书也难就职。
屡屡碰壁之余,不免自暴自弃。
他想既然这个社会如此不公,穷人得不到照应,没有出路,不如干脆投身黑社会,或当个“义贼”算了(中国叫劫富济贫的绿林好汉)。
他说:
“如果当时我真的参加了黑社会,或许就成了略有名声的黑帮头目。
因为我有不亚于他人的热情,也并不缺少能力。
但这想法是反社会的,若真跨出那一步,我的人生必将呈现很大的负值。
”
一个才能出众而又不懈努力的人,可以积聚很大的能量。
但这能量如果没有人格来管住,可能制造灾难。
如果把能力与努力之积比做巨轮的发动机,那么人格就是巨轮之舵。
巨轮是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还是偏离航向,冲向冰山暗礁,关键全在控制发动机方向的人格之舵。
(4)“人格·理念”是变数
它既能变好也能变坏,既能提升也能下降。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主要指受人影响,“人格·理念”快速提升。
我们看到,许多高官比如成克杰、胡长清,他们能走上高位,并非一开始就是坏人坏思想。
这类人有能力,肯努力,会办事,贡献比常人大,因此很容易脱颖而出,地位上升,权力大了,威信高了。
所有这些既可拿来作更大贡献的资本,在制约缺失时,又可用来为非作歹。
此时他就来到常人不遇的风口浪尖。
如果人格动摇,一念之差,就会一落千丈,从功臣变罪人。
因此,一个有本事的人,尤其有了权威,春风得意时,特别需要继续保持谦虚精神、感激心态、知足意识。
这些都是理念的提升。
(5)怎样提升“人格·理念”
我们晓得了“人格·理念”的重要性,但怎样才能提升自己的人格和理念呢?
稻盛先生说,学习先贤们有关做人的道理,比如佛教、基督哲学以及中国的孔孟之道等,是很重要的。
我们也多少拥有这方面的知识。
但把圣贤们的教诲仅仅作为知识来理解和记忆,并没有多大的价值。
必须用它来戒勉自己,提升自己的人格。
学习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反反复复才能见效。
运动员必须天天锻炼才能保持和提高体能。
通过学习提升理念一事,更是如此,稍稍懈怠,立即降归原处。
要坚持反省,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违为人之道,如果有错,马上纠正。
正如人的面孔会沾上灰尘需要天天洗脸一样,人的心灵也会蒙上污垢,需要天天反省予以净化。
人是血肉之躯,一不小心,就会屈服于本能的欲望,屈服于周围的环境,脱离正道。
学以致用,从知到行,从理论到实践,这中间需要一个能动的飞跃。
这种能动性本来是人类特有的潜质,但是如果不发挥,一切无从谈起;如果不持续发挥,一切都会半途而废。
稻盛先生说:
“回顾自己人生的每一天,其实就是通过经营实践,不间断地提升理念的每一日。
”
总之,“实践+学习+反思”才能有所领悟,才有可能进入哲学的境界。
强调高尚人格,强调提升理念,并把这作为成功的第一要素,乍看似乎近于迂腐,但其实这才是我们摆脱烦恼,将人生和事业的危机防患于未然的最好的、也是唯一有效的办法。
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良计妙策呢?
(6)成功和命运
有人提出成功三要素中没有提及命运。
是不是不够完整,是不是命运和成功毫无关系?
中国有句成语: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命运这东西终究不能完全否定。
其实成功三要素中,先天的“能力”也包含部分命运的成分。
稻盛先生说人生由命运(经纱)和因果法则(纬纱)交织而成。
所谓因果法则,就是说在正确理念指引下努力奋斗,就能创造人生的辉煌,乃至根本上改变命运。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助者天助”。
提高三要素的乘积,成功概率就大大提高。
但我认为,过分强调命运的作用,不是积极有效的思维方式。
(7)三要素之相互关系
在成功三要素中,稻盛先生把“能力”定义为先天因素为主,这是有道理的,也便于解释,便于同“努力”是后天的人为因素这一概念相对应。
但我们实际上讲的能力,比如语言能力、作文能力、经营能力等,可以经过训练,或者说后天的努力来提高的。
就是说在人的“能力”中,有即使努力也提高不了的、先天的部分,和经过努力可以提高的、后天的部分。
还有“潜在能力”的说法。
就以学开汽车为例,我50岁才学会驾驶汽车。
如果说20岁可合法学开车,那么这30年间,我虽然没有开车的实际能力,但在我身上一直存在着开车的潜在能力。
经过两个月的训练,这种潜在能力就变成了实际能力,或者说“显在能力”。
如果我不努力,或怕出事故,或认为有驾驶员,大可不必亲自开车,那么我就不会主动去学,开车这种潜在能力最终将同我的身体一起埋葬。
学游泳,学外语,甚至经营企业等,也一样。
人有许多可以开发的潜质,几乎人人具备,并不要求特别的天分。
话说回来,要当赛车手,特别要当赛车冠军,那只是少数或个别人的天资,我的潜质中缺乏这种天赋。
不过我能自己开车上下班,星期天不麻烦驾驶员,有时还可提高办事效率,达到这些目的就足够了。
就是说“潜在能力”要变成“显在能力”这件事,同“努力”和“思维方式有关”。
“理念”正确,就能保持旺盛的“热情”,坚持不懈的“努力”。
同时,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心性。
总之,“人格·理念”,“能力”,“努力”这三者既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互相渗透。
结语
对稻盛和夫“成功方程式”的阐述到此告一段落。
全文归结到一点,无非想说明“人格·理念”对人生、对事业、对社会的决定性作用,而我们大多数人却总是忽略这个真理,社会上很多乱象因此而生。
成功方程式是稻盛先生一个伟大创造,而稻盛先生本人就是实践这个方程式的典范。
在日本没听说过“丰田塾”、“索尼塾”,却有个“盛和塾”,有弟子三千,都是经营者,下面员工有几十万人。
历史上孔夫子也不过弟子三千。
“盛和塾”还扩展到美国、巴西、中国,由此可见稻盛先生之人格魅力,可见稻盛哲学之引人入胜。
在通过光明大道到达巨大成功的实践中产生的稻盛哲学,包括这个方程式,不仅是经营者的无价之宝,而且不失为医治中国社会现代浮躁病的一服良药,希望社会各界都有人来研究它。
(xx:
可潇wqz3217@)
篇三:
稻盛和夫的读后感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观后感最近关于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报道一个接着一个:
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
?
这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中国的食品商是怎么了,他们为了自己的私欲、利益已经不顾百姓的生命健康了吗?
难道现在的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可以不择手段了吗?
看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后,心里很有感触,中国的企业家、经营者们需要好好学习稻盛的经营理念,深刻反省自己,修炼自己的品格,将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运用到实践中去。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可以提炼为四个字——敬天爱人。
这是稻盛经营公司的基本原则,他强调要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不能仅仅为了自己的私欲而经营。
“敬天爱人”这个理念贯穿于稻盛经营企业的整个过程,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珍视员工在日航最为困难、最绝望的时候,稻盛和夫的一句话让员工重新点燃希望。
他对员工说“让我们为日航的员工而努力吧!
”,他用自己的信心和行动让员工们感动,让他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员工的潜能和力量是巨大的,稻盛领悟到了这一点,他说自己办企业的宗旨是为了员工的幸福,员工是第一位的。
而中国企业往往忽视了这一点,他们或许重视客户,重视股东,重视利益,但却忽视了员工。
很多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大部分员工“幸福指数”不高,一部分原因应该可以归结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吧。
一旦员工被企业认可,他们会感到欣慰,物质上精神上都会得到满足,因此他们会提高积极性,努力工作来回报公司,公司的营业额、利润就会上涨,公司可以更稳定更长远的发展下去。
稻盛强调要用文化来宣扬善的一面,“敬天爱人”就是他所推崇的企业文化,他从人的内心出发,把人性中最阳光的部分充分发挥出来。
二、“阿米巴”经营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经营是一种独特的会计管理体系,他把整个企业划分成多个小集团,分部门核算营业额、利润。
这样一来,哪个部门盈利,哪个部门亏损就一目了然了。
实际上,“阿米巴经营”也体现出了稻盛的经营哲学。
他把企业分成多个小集体,让各部门分别经营管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这是他对员工的鼓动。
这体现出了一个企业家的高尚品格,他用自己内心的热情和能量去激发出员工的热情,带动了整个企业的发展。
稻盛和夫的经营观念在这个私欲爆炸的时代显得如此难能可贵。
他始终贯彻“敬天爱人”的思想,他拒绝像其他企业家一样靠投机赚大钱,拒绝不劳而获的利益,他宁愿本本分分靠着自己的辛苦赚取适当利润。
而事实也告诉他,他的选择是正确的,那些曾经靠投机暴富的经营者都在经济危机的时候破产了。
一味的追求私欲私利,这样的发展是不会长久的。
只有“敬天爱人”,按着良知去做事,考虑关心到周围人的利害关系,这样的发展才会更稳定和长久
稻盛和夫在日本商界素有“经营之圣”之称,他是世界上唯一的缔造两个世界500强的企业家,有《活法》、《论新日本、新经营》等多部著作。
稻盛和夫在创立京都陶瓷株式会社后不久,总结出了取得事业和人生成功的方程式:
人生、事业的成果=思考方式×热情×能力。
“多年来,我都是根据这个方程式进行工作,也只有这个方程式,能够说明我的人生和京瓷的发展过程。
”
“‘能力’多数源于天生,我们很难改变;‘热情’就是倾注到工作中的干劲和努力。
而‘思考方式’我觉得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生存态度。
如果说‘能力’和‘热情’是从0分到100分计算的话,‘思考方式’则可以从-100分到+100分计算。
这三个因素结合起来就会使人生和事业出现很大的差别。
”
在稻盛和夫的理念中,一个人如果具备七种品质,就可以是个不错的企业家了。
这七种品质是:
要感恩,要仁爱,要勤奋,要慷慨,要正直,要慎独,要守信。
企业家有了这样七种情怀,就会解决好一个做企业的基本问题。
京瓷公司的哲学手册,说明了稻盛和夫的管理理念。
而且,这些哲学也并不仅仅是对企业家而言的,他说,在一个企业里,人人都是经营者,要思考人生,认真度过每一天。
在京瓷哲学手册中,稻盛和夫具体谈到了企业家以及全体参与者应该注重的几点:
1、明确事业的目的:
设立正大光明,顾全大局的崇高目标。
2、制定具体目标:
始终与员工共享既定目标。
3、心中怀有强烈的意愿。
4、付出不逊于任何人的努力:
一步一步踏实工作,不懈努力。
5、使销售额最大,花费最小。
6、定价就是经营,要制定一个客户可以接受与公司盈利的交汇点。
7、贯彻经营理念需要坚强的意志。
8、对待工作要有勇气,“不应有卑怯的举止”。
9、不断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不断进行改良改善,在创意上下功夫。
10、要用关怀之心诚实对人:
商业上是对手,也应该让他们心情愉快,争取双赢。
11、始终怀有开朗、前瞻性的态度,坚定理想与抱负,不失平常心。
稻盛和夫的理念中最值得关注的是人,无论是企业家,无论是员工,无论是客户,即以人为本。
那么究竟怎么样是以人为本?
看看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诺基亚的广告词是:
科技以人为本,其中的人指的并不是公司内部的员工,而是企业的客户。
诺基亚的企业文化同样也是绩效文化,以人为本是对那些富有责任感的创造高绩效的人的重视,以人为本是结果,而不是前提。
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员工通过工作,获得合理的回报,让员工和家人过上幸福生活,这才是最大的以人为本。
所以说以人为本的答案是“以干事的人为本”,或者干脆就“以事为本”、“以效率为本”、“以绩效为本”。
企业的前途来自于员工的工作效率,来自员工的付出,员工的前途是建立在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
参照稻盛和夫的管理哲学,必须是员工也要勇于付出,善于思考,有热情,能够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主人公,连本职工作都做不好,什么都不是。
以人为本,还要求企业和管理者,能理直气壮地进行严格的管理,你在优胜劣汰,而非欺凌弱小,对不合格员工的姑息就是对优秀员工最大的不公平。
中国奉行中庸文化,凡事讲度,同时中国一直沿袭集权文化,人们多少有些奴性,给点阳光就灿烂。
要用现代的优秀文化、管理和机制,驱动员工不断地改进个人绩效,提高工作效率,开发人力资源。
市场中通行的法则是丛林法则,企业内部也应该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
对员工来说,应该明白这样的道理,企业的发展才是自己有满意收益的保障,企业的严格管理受益者不只是企业家,员工可以分享这份成功。
而且,这样也要求我们的企业要实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并能够兑现对业绩的奖励。
由此,员工可以获得满意的收获,就象稻盛和夫所说的,可以“追求全体员工物心两方面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