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旅游文献综述.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877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生态旅游文献综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生态旅游文献综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生态旅游文献综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生态旅游文献综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生态旅游文献综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生态旅游文献综述.docx

《关于生态旅游文献综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生态旅游文献综述.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生态旅游文献综述.docx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关于生态旅游的文献综述

院(系、部)名称:

商务管理系

专 业 名 称:

市场营销

学 生 姓 名:

学 生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摘要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者的一种时尚和旅游业的热点。

生态旅游迅速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生命力,但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详细介绍了许多学者对生态旅游的定义,介绍了国内外生态旅游的现状,还有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出路。

本文对生态旅游概念内涵以及特性、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问题与发展出路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生态旅游;内涵;问题;发展对策

一、引言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短短几十年的今天,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地充实,针对目前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1]。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服务部门和第三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旅游业以其强大的关联和带动作用,在区域乃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记重要,促使诸多地区将旅游业作为支柱性产业或主导性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致使区域间旅游发展竞争日趋激烈[2]。

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

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3]。

二、生态旅游概述

生态旅游目前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定义, 1988年生态旅游的提出者H.cebMlos Lascurain给生态旅游的定义为: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常规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欣赏和游览古今文化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究和享乐迷你的风光和野生动物[4]。

卢云亭教授对生态旅游的定义如下: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学原则为指针,以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为取向所开展的一种既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边缘性生态工程和旅游活动[5]。

李绪萌先生认为生态旅游是在生态学的观点和理论指导下享受、认识、保护自然和文化遗产,带有生态科教、生态科普色彩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专项旅游活动[6]。

三、国内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况

(一)国外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在国外,涉足生态旅游的学者越来越多,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Lindberg等研究伯利兹的论文,主要揭示了生态旅游业对当地社会或社区积极正面的经济和文化影响[7]。

Martha则实地调查生态旅游的利益分配。

她对加拉帕戈斯群岛和Monoester等

地生态旅游发展的研究表明,当地社区的生态旅游收入很少,而城市的大私人企业则控制和获取生态旅游的利益[8]。

1990年以来,生态旅游协会(TES)主席Megan Euler

Wood一直从事生态旅游评价、产业趋势和社区参与的研究。

还有像Reid、Niffer等都曾经为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互为条件的关系做出过卓有成效的研究结论[9]。

主要研究组织机构包括:

生态旅游协会(TES)、自然保护管理委员会(TNC)、国际保护组织(CI),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WWF)、旅游人类学委员会(IUAES)等,都为生态旅游业在区域或全球尺度上的顺利开展做过很多工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要数生态旅游协会。

从1991年以来就与华盛顿大学(GWU)合作,面向社会提供生态旅游的教育和培训服务,还通过创办论坛和专题讨论会,提供最新的生态旅游发展趋势和各种规划管理方法。

从全球看,生态旅游已出现在世界各地。

生态旅游最早产生于非洲,此后便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围传播。

非洲肯尼亚被称为“自然旅游的前辈”,是当代生态旅游开发较早,搞得好的国家之一。

1977年肯尼亚人要求政府完全禁猎,1978年提出了“请用相机来拍肯尼亚

"。

他们以国内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独特的生态系统,迷人的乡村风光等招揽游人,生态旅游在1989年旅游收入就达3.5亿美元[10]。

哥斯达黎加自1970年至今,旅游收入已成为该国最大的外汇收入来源,而且生态旅游收入占旅游收入的95%[11]。

在巴西为了使人们在旅游观光中增强对大自然保护的认识,开展以观光大自然为体的生态旅游活动,每位游客在进入大自然游览前,都可获得一本印刷精美的《教育手册》,提醒人们接近大自然,尊重大自然[12]。

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1992.1995年间,以大自然为取向的生态旅游增加了20.25%,仅1992年的收入就超过了20亿美元[13]。

不仅在发达国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生态旅游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估算:

1988年发展中国家旅游收入为550亿美元,其中生态旅游为120亿。

2000年的资料统计,全世界涌向大自然的生态旅游人数己突破50亿[14],生态旅游已成为旅游业的主要形式。

世界上很多国家开始实施生态旅游战略,将生态旅游的基本原则运用于本国旅游开发中。

1998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环境保护会议上,生态旅游作为政府选择的发展战略得以确认[14]。

1999年10月在马来西亚召开了世界生态旅游专题讨论会,并发表了“沙巴宣言”。

国外众多国家的生态旅游都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生态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15]。

(二)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状况

中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虽然生态旅游的概念在1983年就被提出,但是在我国直到1993年9月份,在北京召开“第一届东亚地区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会议”,通过了《东亚保护区行动计划概要》的文件,才标志着生态旅游概念在中国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确认[16]。

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中国首届生态旅游研讨会”,会上发表了《发展我国生态旅游的倡议》,标志着我国对生态旅游的关注和生态旅游研究的起点。

1996年6月召开武汉国际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

1999年被国家旅游局定为“生态环境旅游年”,生态旅游成为被广为倡导的一种旅游形式[17]。

2002年8月在贵州省兴义市召开的中国西部生态旅游论坛会,2002年11月份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生态旅游论坛会,这两次会议深入讨论了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广泛交流了生态旅游区开发管理与生态旅游业建设的经验[18]。

2006年9月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在连州举办了首届中国生态旅游标准建设研讨会。

2006年lO月,第三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在江西举行。

于2006年

12月5日在长沙市举办了由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生态旅游十年回顾”大型活动[19]。

2007年10月26日.11月2日在昆明举办第四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会议,论坛邀请了近200名中外代表参加,包括从事生态旅游、自然保护、社区研究等领域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经营管理人员、旅游社区带头人等。

这届会议主题是生态旅游一实践与出路[20]。

可以说,我国生念旅游从最开始的初步探讨,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时至今日已形成了社会各界全面关注的局面。

由于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时间短,无论是旅游者还是经营者都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存在着一些误区,再加上经验不足,出现一些困难和问题也是难免的。

只要广开思路,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论证,提高生态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吸取先进国家或地区的宝贵经验,生态旅游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效益。

四、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出路

(一)管理体制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开发

我国的生态旅游大多由旅游部门负责规划、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很少有环境保护和生态学的专业人员参与[21]。

导致在思想上将生态旅游仅仅作为一种产品,作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在管理上重开发利用、轻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重短期效益、轻长远利益的情况较为普遍,而且在旅游收入中,投入到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比例较低[22]。

(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

生态旅游依托于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而发展,生态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一定的干扰自我调节范围。

但是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下,重产出、轻保护观念下的发展模式无疑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23]。

近10多年来,随着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名胜区,包括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一些自然风景区,已越来越多地受到建设性的破坏。

再加上旅游旺季期间游人的大量涌入,超过了景区作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以及由于游客生态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景区内不仅景点被破坏,野生动物流失,同时导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严重的再也无法

恢复[24]。

环境污染较严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

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

驰名世界的黄山、庐山垃圾随处可见,甚至连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游客也留下了各种饮料袋、包装袋等垃圾,致使不得不花费巨资去清除[25]。

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也是日趋严重,根据统计资料

显示,目前已有44%存在垃圾公害,12%出现水污染,11%有噪音污染,3%有空气污染[26]。

(三)发展对策

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认、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最终回归自然,只有这样,才会使旅游业者一无烟产业名副其实[27]。

1、合理规划理性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非常珍贵的,具有不可再生性,只有合理规划、理性开发利用生态旅游资源,才能实现资源优势、经济优势、环境效应三者的有机统一[28]。

2、拓宽筹资渠道,对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规划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撑

开发利用一个地方的生态旅游资源,就必须要有相应的财力支撑,科技的投入,交通运输,服务设施等基础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29]。

3、加强科学性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建设

生态旅游产业必须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只有这样,才能使整个生态旅游产业繁荣昌盛,各项生态旅游活动有序开展。

4、发挥教育的职能

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使和谐、环保、绿色、生态等观念深入人心。

进而使人们在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境价值观、环境态度、环境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技巧方面有所提升和发展[30]。

参考文献

[1]白光润.生态旅游[M].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

[2]杨桂华,钟林生,明庆忠.生态旅游[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张文建.试论现代服务业与旅游业新增长态势[M].旅游周刊,2006,21(4):

17-23.

[4]凌虹,吴长年,王鹏.生态学杂志,2002

(1):

13-14.

[5]卢云亭.生态旅游学[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2001:

294-300.

[6]曾坤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外部经济战略刍议.生态经济,1998,

(1):

23-27.

[7]黄继元.生态旅游是西部旅游开发的战略选择.生态经济,2001,(3):

37-40.

[8]方碧姗.通过生态旅游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武夷山生态旅游案例.林业经济问题,2004,24(5):

303-305.

[9]王国霞,佟连军.向海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人文地理,2002,17(4):

51-53.

[10]肖丁.昆明:

加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