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7107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docx

《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docx

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

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展望

人12老龄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项重大机遇和挑战.作为世界人12发展的普遍趋势,2l世纪无疑是一个老龄化的时代,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将在这个世纪进入老龄化的高峰时期.老龄化带给我们这个社会的不仅仅是人12年龄结构的改变,其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是全面,深刻而久远的.随着老龄化进程的深入,这种影响正在13益凸现.'

上海的人口老龄化概况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早在1979年,上海6O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就己达到总人口的10%.20多年以来,上海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一直是全国之最.截止到2004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1352.39万人,其中,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0.78万人,占总人口的19.28%:

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06万人,占总人口的14.87%.老龄化是本世纪上海人口发展最为显着的一个特征.而且,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海老年人口的增长并不是匀速增长的,而是呈阶段式跳跃增长.根据专家预测,2005—2010年间,6o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每年净增9.6万人左右;2010—2015年,平均每年净增16.6万人左右;2015—2020年,平均每年净增17.0万人左右.而老龄化高峰将出现在3O年代,届时,老年人口的数量预计将在500万以上,约占总人口的1/3强.

与此同时,在老龄化进程迅速推进的同时,老年人内部的年龄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高龄化趋势.2004年底,本市8O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4o.7O万人,占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构15.61%,而到2030年将达到92万,占17.4%,2040年将达到168万,占32.3%以上.

显然,我们面临的是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的双重挑战,以及老年人口跳跃式增长的巨大冲击,形势是相当严峻的.这对于上海的经济,社会发

展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面对于此,一直以来,上海市的历届领导都十分一

3一

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深入,政府在老龄事业各方面的投入也逐年递增.

力求为老年我们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围绕老年人需求的变化,发展

人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和其他人群一样,老年人的需求也是全方位的,有物质,精神,心理等多方面的需求.但和其他人群不同的是,由于生理机能的衰退,老年人需要更多的照护.能否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得到应有的照护,是衡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今天,我们会议的主题是长期照护.这是广大老年人所关心的,也正是我们政府所着重关切的.正如我刚才所言,上海面临的是老龄化与高龄化的双重挑战,老年人口的高龄化趋势明显.高龄老人的大规模增长,必然导致护理和照顾需求的增加.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生活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约占总数的12%.这是老年人群中需要社会给予特别关注的一群,也正是我们上海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

二,上海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对于上海的养老服务事业.我们的总体思路是

(一)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

考虑到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将在家中度过自己的晚年,而且,许多老年人希望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还能够住在家里,能够呆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这也符合我们华人的传统观念.所以,上海养老服务事业的规划是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要大力推进的居家养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在家养老,而是以家庭为基点,社区为依托,以专业机构服务为支撑,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服务.这是一种新型的模式,目标是逐步做到使老年人不出社区,不出家门就能够享受到专业的照护服务.

(二)在政府主导的原则下,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事业,形成政府主

导,社会参与,民间组织实施,社会化运作的模式

养老服务事业是全社会的事业.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不能也无法包揽一切.政府作为主导者,通过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对养老事业的发展施行宏观上的规划,管理,规范,引导.在政府主导的原则下,我们鼓励社会力量以各种方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比如,兴建民办养老机构,成立居家养老服务社,作为志愿者照顾社区内的老年邻居,等等.对于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性的福利事业,政府还给予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补贴.

(三)加大公共财政对于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

——

4——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深入和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本市公共财政对于老年福利事业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这也是"政府主导"的保证和具体体现.公共财政对于老年福利事业投入主要措施有:

是政府直接投资兴建,改扩建公办的老年福利设施,服务设施及设备的更新.如2001年至2004年以建设社区老年福利设施为内容的"星光计划"项目中,上海共有185家薄弱养老机构列入改扩建,共增加养老床位9000多张.使上海养老福利事业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二是对福利机构进行财政补贴,2001年7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民政局,市发展计划委员会等22个部门共同签发的《关于加快实现本市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对创办公益性养老服务和社会福利事业在建设用地,小区规划,公用事业收费,税收等有关的16个方面给予了政策优惠,而且,市财政还对于养老机构增加床位给予一次性的补贴,去年的补贴金额是l60o元/张,而今年增加到5000元/张.

三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扶持社区中的民办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如2000年至今,政府以购买服务的形式为困难和有特殊贡献的老人提供的服务补贴已达2000多万元,促进了居家养老服务的顺利开展.而今年,市政

府将投入8000万元用于购买养老服务.

(四)加强养老服务事业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随着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以及运作主体和形式的多元化,我们对于养老服务事业的管理手段也在不断依形势而改进.本着法治的原则,我们制定了一

系列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来规范,引导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以保证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迅速发展.

在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最近转发的《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就出台了l8条措施,包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财力支持政策,养老服务机构日常运作的支持政策,劳动就业政策,医疗政策等五方面内容.三,上海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具体举措

(一)在推进机构照护方面,我们的主要措施有

1.稳步推进养老机构的设施建设

截止2004年年底,上海共有养老机构439家,养老床位40136张,占老年人口的1.5%.其中,市,区县办28家,床位6019张;街道(乡镇)办230家,床位16973张;社会力量办181家,床位17144张.自1994年起,上海市政府把每年建成25家养老机构列入了每年的市府为民办实事项目.自1998年起,又将这一项目扩大成每年新增2500张养老一

5一

床位.从1994年到2004年,市政府实事项目共下拨经费3000多万元,增加养老床位1万多张.今年,本市计划增加1万张养老床位,5年以后使全市养老床位数达到10万张,全市老年人的占有床位数从现在的1.5%增加到3.5%.

当然,这1万张床位并不是全部由政府直接投资建设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要由民间创办养老机构来增加的.1995年1O月,《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为本市养老服务事业的社会化发展奠定了法制基础.民办养老机构从此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1997年,民办养老机构的床位

数占总床位数的比例为7.7%;1999年,迅速上升到23.5%,2004年则达到41.2%.我们计划,在2007年之前这个比例要达到70%.2.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管理

是建立健全法规体系.在《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颁发了《上海市养老机构设置细则》,《上海市养老设施建筑设计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养老机构的设置,建筑标准,年审,处罚,管理和服务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初步形成了鼓励,规范,引导养老福利事业不断发展的框架.

二是加强对养老机构的规范化管理和服务.为规范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提高社会福利服务行业整体水平,上海市民政局根据民政部颁布的《老年人社会福利基本规范》精神,结合上海实际,起草制定了《上海市养老机构管理和服务基本标准》,从人员,管理,鼓舞等各方面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进行规范.同时,根据《规范》的要求,对全市700多家养老机构的院长进行培训.2003年,我们还以《规范》和《基本标准》为依据,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养老机构管理》的文件,从1O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养老机构的管理服务水平.

三是开展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2000年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在全国率先通过了ISO质量体系认证.此后,市民政局开始在全市社会福利行业系统大力推进认证工作.目前,市,区两级养老机构已基本通过认证.现在,我们已经在街道(镇)办一级养老机构中开展ISO质量体系认证工作.

(二)在发展居家养老照护方面,我们的主要措施有

1.大力推进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一

居家养老服务是目前我们社区建设的一个重点.即以家庭为基点,社区为依托,专业机构服务为支撑的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的网络.服务的类型包括派服务人员上门照料服务和让部分老年人到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接受——

6——

集中照料服务.从2000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在试点的基础上要求各个区县全面开展居家养老的服务,使社区老人能够就近获得照料服务.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循序渐进.一是先试点后推广.居家养老服务是新事物,没有现成经验可资借鉴,而且它又与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我们先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再在面上逐步推广.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社会福利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明显超前或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而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2)合理分工.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应由政府主导,各种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政府,民间组织,服务机构根据各自不同的职责与分工,共同做好推进工作.政府是居家养老服务的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的法规政策,确立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分步推进计划,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经费预算,综合协调及有关的监管工作.民间组织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实施主体,它接受政府委托,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和服务对象的评估工作,按时完成政府交办的任务.服务机构面向老年人直接开展面对面的服务,其职责是做好服务人员的选派,管理,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服务质量监督等工作.

(3)构建网络.形成就近,便捷,专业化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是开展居家养老服务的目标.在构建服务网络过程中,我们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实际需要,做到"雪中送炭",防止供需脱节,避免摆花架子和形式主义.同时,教育服务人员为老年人开展"人性化"服务,防止"模式化"倾向.目前,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以街道社区为基本范围,设置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孵化一批规模较大,企业化运作的居家养老服务组织,实行跨区域服务.

(4)加强培训.能否培训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热情为老年人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是居家养老服务事业成败的关键.因而,在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培训中,我们有统一的大纲,教材,有一支优秀的师资力量,有一批经有关部门审核认定的社会办学机构,并颁发经国家认可的全国(至少是

省市)通用的资格证书,从而把居家养老服务的教育培训融入到社会的大教育系统之中,进行社会化管理,建立社会福利的人才高地.(5)完善政策.我们认为,政府在推进居家养老服务的初始阶段,参与的深度和力度比较大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