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
《论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2
1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意义...............................2
1.1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3
1.2财务报告体系的作用和现实意义...................................4
1.3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4
2财务报告的涵义......................................................7
3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局限性.............................................8
3.1披露信息不够完整..............................................8
3.2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8
3.3滞后性非常严重.................................................9
3.4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9
4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构造..............................................9
4.1财务报表.......................................................10
4.2会计报表附注...................................................10
4.3财务情况说明书.................................................11
5财务报告体系改革的方向..............................................11
5.1财务报告改革的原则............................................11
5.2我国财务报告的改革方向........................................12
6实例...............................................................15
谢辞...............................................................19
参考文献.............................................................20
论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学生姓名:
崔翔班级:
09财管2班
指导老师:
于海波指导单位:
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摘要
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终极输出信息,在现行企业财务报告中,存在着信息含量不完整、反映不准确、披露不及时、项目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坚持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就必须扩展信息披露范围,适当增加报表附注内容,制定相应会计准则,创新会计确认、计量标准,缩短报告时间间隔,提高财务报告的及时性,调整财务报表结构,改进财务业绩报表。
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为报表使用者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各种信息,我国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已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会计信息用户要求改进财务报告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本文探讨了我国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
本文以企业现行财务状况为研究对象,阐述了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针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提出了如何完善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意见与措施。
关键词:
知识经济财务报告体系不足改进
引言
会计系统的基本目的就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符合质量要求的会计信息,而财务报告是会计系统的最终输出信息,它的目的是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资料。
所谓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财务会计包括会计报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其中,会计报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
企业上报财务报表必须如实、清晰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的全部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
在反映过程中,应不偏不倚,客观地充分披露企业面临的风险和机遇,更重要的是在充分披露的过程中,提供的信息必须是可比的,其可靠性也至关重要因此,财务报告的目的与会计核算的基本目标是一致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快速到来和行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要求不断提高,会计信息的作用越来越大,同时会计信息的质量问题也日趋为企业所顾虑、为社会所关注。
[1]2001年1月1日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企业的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企业财务报告的“三表体系”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通用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等特点。
但是,由于财务报告是由利益对立各方中的一方或其代理者所编制,受经济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和财务报告本身所能反映的客观经济状况的局限,现行财务报告滞后于环境变化所显现出它的缺陷与不足,越来越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本文拟从我国现行企业财务报告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谈谈企业财务报告的改进对策。
1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标准的意义
财务会计报告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
而信息必须在可靠、相关和可比的情况下才具有实用价值。
要使会计信息满足使用者(主要是外部使用者)的要求,具有实用价值,实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明确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是财务报告所提供信息应达到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具体包括:
可靠性(又称为客观性原则、真实性或中立性原则)、相关性(又称为有用性原则)、可理解性(又称为明晰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又称为稳健性原则或保守原则)和及时性。
财务报告对决策具体重大的影响意义表现如图1.1所示。
决策有用报告内容
受托责任报告内容
基本财务报告(CPA审计部分)
财务报表
报表附注
财务情况
说明书
其他信息
例如:
·资产负债表
·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现金流量表
·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
例如:
·会计政策
·会计报表项目注释
·关联方关系及交易
·或有事项
·日后事项
例如:
·经营情况说明
·经营效益情况说明
·资金状况说明
·往来情况说明
·其他情况说明
例如:
·市场竞争状况
·统计资料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
决策有用报告内容
1.1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
财务会计报告包括:
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
(根据《会计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
“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
”)
1.1.1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是指企业以一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由会簿的数据整理得出,以表格的形式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主体和核心。
企业会计报表按其反应的内容不同,分为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变动表。
其中,相关附表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补充报表,主要包括利润分配表以及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其他附表。
1.1.2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是为便于会计报表使用者理解会报表的内容面对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编制依据、编制原则和方法及主要项目等所作的解释。
会计报表附注是财务会计报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增进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提高会计信息可比性和突出重要的会计信息
1.1.3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又称“财务状况说明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财务、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损益形成和增减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所形成的文字材料,是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也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
1.2财务报告体系的作用和现实意义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其现实意义包括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贷款决策提供信息;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单位加强经济管理提供资料;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为有关管理部门加强检查、监督,维护经济秩序提供资料。
1.3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
虽然财务报告分析的不同主体都毫无例外地强调财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但他们仍然倾向于按其特定的决策目标甚至价值取向来审视和利用财务信息。
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偏好决定了财务信息的分析加工始终存在着一个分析角度的选择问题,不同的分析角度必然导致分析内容的差异,这里仅就报告分析主体普遍分析的内容进行讨论。
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运用比率分析法,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进行分析。
这些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主观性、操纵性太大,并且忽视考擦企业现金流转能力,不能客观反映其财务状况,急需加以改进和完善。
从发展和实务角度出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管理当局等分析主体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3.1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
主要分析指标有: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1.3.2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及资产运行协调性,通过分析有助于主体对企业营运风险和经营业绩的判断。
主要分析指标有:
总资产周转率、流动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应付帐款周转率、现金营业周期、总资产净现率、现金支出收现利润率、安全边际率等。
分析指标
计算公式
反映能力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总资产
主营业务利润率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资本保值增值率
扣除客观因素后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
成本费用利润率
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总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流动资产周转率
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存货周转率
销售成本÷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率
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不良资产比率
年末不良资产÷年末资产总额
应付帐款周转率
现金营业周期
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总资产净现率
现金净流入÷总资产
现金支出收现利润率
安全边际率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现金即付比率
分析指标
计算公式
反映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
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现金利息保障倍数
营业现金净流入÷现金利息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年经营现金净流入÷流动负债
现金负债总额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入÷债务总额
营业收入现金率
经营现金净流入÷营业收入
主营业务收益所占比重
资产净值率
财务杠杆系数
现金增长率
本年现金增长额÷上年现金总额
销售(营业)增长率
本年销售增长额÷上年销售总额
资本积累率
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年初所有者权益
技术投入比率
现金再投资比率
社会积累率
纳税贡献率
就业贡献率
1.3.3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到期偿还债务的支付能力,它对利益相关者普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主要分析指标有:
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即付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负债总额比率等。
1.3.4收益质量
由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因此可以消除会计报告利润计算中由于采用权责发生制所带来的人为操纵和估计因素的影响。
收益质量分析主要考察企业获得现金收益所依靠的途径和经营利润转化为现金净流量的能力。
分析的主要指标有: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营业收入现金率、主营业务收益所占比重、资产净值率、财务杠杆系数等。
1.3.5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和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
分析的主要指标有:
现金增长率、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三年现金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等。
1.3.6社会贡献能力
社会贡献能力主要包括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对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以及信用操守情况等等。
分析的主要指标有:
社会积累率、纳税贡献率、就业贡献率等。
2财务报告的涵义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四条指出:
“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及其附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会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报表。
小企业编制的会计报表可以不包括现金流量表”。
一般来说,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
财务报表在我国,会计人员习惯称之为会计报表(本书也采用这种惯例),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
财务报表信息,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直接结果,其编制受到会计譬则的严格制约。
企业编制和对外提供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为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在会计核算中,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平时通过填制会计凭证和复式记账等方法,分别反映在各种会计账簿中。
尽管账簿资料是按照会计账户归类汇总的,但其提供的核算资料仍然相对分散,不能集中、概括、系统、全面地提供经营管理所需要的完整的会计信息。
因此,必须在日常核算资料的基础上,定期地对账簿等核算资料进行归集、加工、汇总,编制各种财务报表。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的规定,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的总结性书面文件。
记录企业经济业务的凭证和账簿,能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的经济活动的信息。
但是这些会计信息只是零星地、散乱地记录在各个账簿中,不能总括而全面地反映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会计人员需要进一步整理分散在账簿中的信息,定期编制并报送财务报告,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综合化,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更好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
3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局限性
在不变化的客观环境中,我国财务报告改革虽然也取得了进展,但任滞后于形式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也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
3.1披露信息不够完整
具体表现:
1.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并且统一运用货币计量,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2.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3.由于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的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3.2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
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它对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多来自历史资料,以历史成本模式所生成的财务信息,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
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八项减值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形成的差距。
但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中,历史信息仍占绝大的比重,使得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3.3滞后性非常严重
依据传统会计惯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这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手工会计下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
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来,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
提高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要求信息及时报告,这是因为使用者的决策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3.4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当今社会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组形式及其在社会和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不断发生变化,除了直接投资者、债权人外,企业内外还出现了大量不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包括政府部门、顾客、合作伙伴、社会部门等。
企业财务环境的变化,致使信息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了与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完全不同的新需求,同时,传统工业经济下信息使用者注重的是财务信息,而在知识经济下不仅要获取财务信息,还要获取非财务信息;不仅要获取定量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定性信息;不仅要获取确定的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不仅要获取历史信息,还要更多地获取预测信息;不仅要获取企业整体信息,还要获取分部信息。
因此,信息使用者要求拓展信息披露的内容,在信息的质量上要强调信息的相关性、一致性与及时性。
[3]
4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构造
企业财务报告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对现代资本主义市场的有效运作、资源优化配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其中既有国家法律强制披露的,也有企业资源披露的。
企业的外部投资者处于信息弱势,对企业的认识只能依靠企业发布的这些公开信息,如何对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准确认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就变得非常重要。
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投资者才能做出准确的投资决策。
4.1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部分是企业向外界传递会计信息的主要手段,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中规定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附注。
这说明了企业的财务报告体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了财务报表和附注两大部分。
实际上在这一体系中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有着不同地位和作用,财务报表中所表述的会计信息是得到初始确认和计量的会计事项在报表中进而确认后形成的。
因而财务报表的表述是会计事项的表内确认。
要在财务报表中得到确认,必须符合严格的条件,即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
不能满足四项条件的信息则无法在财务报表中进行确认,因此财务报表所传递的信息是最终是最可靠的依据之一。
[4]
4.2会计报表附注
财务报表附注是财务报表必不可少的补充,它提高了报表的可理解性企业会计准则上规定的财务报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包括了财务报表和附注两大部分。
单单财务报表本身存在着一些固有的局限。
第一,在会计实务中资产和负债都需要估计,估计必须带有一定的主观性,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的估计等等,容易使财务报表失真;第二,会计准则允许企业选择不同的资产计价方法,不同的资产计价方法会造成资产价值和净利润出现差异。
第三,某些资产由于不符合会计确认的条件和难以计量,在资产负债表上无法体现,这包括企业拥有的已发已发现的价值,自创的商誉;另外,一些负债也由于同样的原因,难以进入资产负债表,如待解决的诉讼可能带来的损失等等。
这些没有体现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损害了财务报表信息的完整性,未能传递公司价值的真实信息,影响力投资者的决策。
会计报表附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财务报表所固有的缺陷,按照规定,附注和表现都要接受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并且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这就为投资者使用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只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说明,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附注既可以用数字描述,也可用文字描述,使企业一些难以确认的计量的项目得以充分披露,对表中数字进行解释。
投资者在阅读和分析公司的财务报表时,应当将财务结合附注中披露的内容,全面正确的理解财务报表,获得有用的信息。
4.3财务情况说明书
财务情况说明书又称“财务状况说明书”,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对财务、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损益形成和增减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所形成的文字材料,是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也是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情况说明书是财务会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好财务情况说明书对贯彻新《会计法》突出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质量的立法宗旨具有重要作用。
5财务报告体系改革的方向
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完整性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
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和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
在维持和发展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完善资本市场,促进资源有效配置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会计目标逐渐从“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变,提供高质量的企业财务报告显得尤为重要。
5.1财务报告改革的原则
5.1.1.财务会计改革为先导原则。
企业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系统中最终的信息输出,它与系统内信息的来源、记录、加工、传送的方法和规则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
比如,为了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就必须对一些现有财务报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养老金等,只有在财务会计解决了其确认和计量方式以后,才能纳入财务报告的范畴。
5.1.2.表内优先原则
企业财务报告是由财务报表逐渐演变而来的,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外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主要是由一系列基本财务报表提供的,其原因在于表式财务报告的格式固定和以数据进行反映的优点。
财务报告的改革应优先改革财务报表,虽然《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增了三种辅助报表,但是与国际惯例来比较,我国的财务报表仍然不符合多层面模式,我们较多考虑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对其有用性和相关性考虑得较少。
5.1.3.满足需求原则。
企业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要,以便维持和发展这些利益集团对企业的贡献和支持。
为此,应该采用规范法和实证法相结合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