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186044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汇总.docx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汇总.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汇总.docx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汇总

《企业经济统计学》要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企业与企业运行

一、企业的含义

1.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

2.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

(1)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2)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3.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法人单位划分的依据:

(1)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4.说明:

(1)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判断组织是否为企业的根据之一。

(2)总厂/公司直属的分厂、车间、工段、小组等虽承担生产经营任务,但不实行独立的经营核算,不对外承担经济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成为企业。

没有法人资格的农场、商店,不能成为农业企业或商业企业。

二、企业经济运行(P2)

1.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

●市场是经济运行的起点和终点。

●企业均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人力、物力、财力。

●企业是盈利的经济组织,所以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其表现为:

投入即定时,尽可能使产出最大;产出即定时,尽可能使投入最小。

2.企业经济运行,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

三、企业运行的条件(P5)

(一)企业经济运行的部条件

1.人力要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核心。

2.物力要素,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动力,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3.财力要素,资产按其在生产经营中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4.信息要素,信息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流通起着协调和控制的作用。

(二)企业经济运行的外部条件

主要宏观环境:

经济体制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思想文化环境

第二节企业组织类型

一、企业组织(P10)

企业组织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的简称,它包括领导制度、管理体制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容。

企业一般分为厂部、车间和班组三个层次。

二、企业类型(P12)

(一)分类原则

  1.以产品为单位,而不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划分;

  2.以产品的直接用途为标准,而不是以产品的最终用途为标准;

  3.以产品的主要经济用途作为划分的标志,而不是按产品的具体用途来划分类型。

(二)按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分类:

资金密集型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

●在世界各国,公司组织是一种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第三节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容

●企业经济统计的基本容包括:

企业活动条件统计、企业投入统计、企业产出统计和企业经济效益统计。

一、企业活动条件统计(P20)

(一)企业部活动条件统计

1.人力统计。

包括企业职工人数及其构成统计。

2.物力统计。

包括劳动手段统计和劳动对象统计两个方面容。

3.财力统计。

包括固定资金与流动资金统计。

二、企业投入统计

  企业投入主要是生产三要素的投入,即劳动手段、劳动对象的投入,综合为物化劳动的投入;还有劳动力的投入,体现为企业工资资金等劳动报酬的投入,即活劳动的投入。

三、企业产出统计

(一)成果表现——实物量,即产品品种、质量和数量。

(二)成果表现――价值量

第四节企业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

一、企业三大经济核算(P28)

●企业三大经济核算:

企业统计核算、企业会计核算和企业业务核算。

●现代会计核算都采用复式记账方法。

●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主要包括供应、生产(或储存)和销售三个阶段。

二、统计核算与会计、业务核算的协调(P30)

(一)三大核算的相互关系:

在企业核算中,业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基础,会计核算是企业经济核算的中心。

(二)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标志

  三大核算协调与统一的重要标志是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

具体容如下:

  1.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的协调与统一。

  2.指标口径的协调与统一。

  3.分类方法的协调和统一。

  4.计算过程的协调和统一。

 

第二章企业统计组织与工作

第一节企业统计组织工作

一、企业统计组织系统(P39)

  作为企业的统计组织体制,要以企业部综合统计为中心,以车间基层统计为基础。

  一般的企业是厂部、车间和班组的三级统计制。

二、企业统计工作过程(P41)

  企业经济统计主要有三个工作过程,即企业统计调查、企业统计资料的整理与企业统计分析。

(一)企业统计调查

  企业经济统计调查是采用各种调查方法,大量搜集企业经济统计资料的过程,是企业经济统计工作的第一阶段,也是企业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

  企业统计调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调查对像包括的围不同,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按照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可以分为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3.按照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可以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

(二)企业统计整理

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查的主要办法:

逻辑审查、设疑审查和人机审查。

(三)企业统计分析

  企业经济统计分析包括生产经营条件的分析、生产经营过程和生产经营成果的分析。

三、企业统计资料的来源(P46)

  企业经济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企业部车间和各职能科室所提供的经济统计资料及企业外部搜集的统计资料。

  

(一)企业部统计资料:

来源于车间和职能科室。

  

(二)企业外部统计资料:

是由综合统计部门通过行业交流、市场调查等方式取得。

第二节 企业经济统计工作

一、企业原始记录(P48)

●企业原始记录是按照企业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情况所做的最初数字和文字记载。

●原始记录的设置原则

  1.应满足统计、会计和业务三种核算的需要

  2.应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适应企业的生产和管理状况

  3.应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制度相结合,成为管理制度中的组成部分。

  4.原始记录的设置应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二、企业统计台账与厂统计报表(P53)

  企业统计台账是指为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要求而设置的一种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的账册。

它是按照时间顺序,对统计资料进行循序的登记。

企业统计台账按企业统计组织系统的不同,可以分为班组统计台账、车间统计台账和职能科室统计台账;按其容繁简不同,可以分为综合性台账和专用台账两大类。

三、企业统计报表制度(P56)

统计报表制度是我国统计调查方法体系中的一种重要组织方式。

它是根据国家的统一规定,按照统一的表格形式,统一的指标容,统一的报送时间,逐级提供统计资料的统计报告制度。

统计报表制度具备统一性、时效性、全面性和可靠性的特点。

第三节 企业统计信息化

二、企业信息的作用与种类(P63)

  企业信息是指与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诸要素,供、产、销各环节有关的信号、数据、消息、情况及指令等容,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

企业信息的作用:

  1.信息是企业统计工作的基础

  2.信息推动企业生产力的发展

  3.信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水平

  4.信息决定企业经济的发展

三、企业统计信息库的建立(P65)

企业信息存储的形式一般有手工存储、缩微存储和计算机存储三种形式。

要搞好企业统计信息库,就必须抓好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和厂报表三个环节。

原始纪录是企业统计资料的根本来源。

 

第三章企业产品统计

第一节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

  企业产品的表现形态可分为企业物质产品和企业劳务产品两大类。

一、企业物质产品(P68)

  物质产品又称实物产品或有形产品。

作为企业生产的物质产品,是指企业生产活动的结果,创造了新的实物形态和新的使用价值的产品。

企业物质产品的基本特征:

  1.企业物质产品是劳动的成果。

  2.企业物质产品必须符合企业对产品的质量规要求。

3.企业按照某项生产任务组织生产,预定要生产的产品是直接的成果。

企业物质产品的分类:

  1.工业产品的分类

  工业产品按照产品的完成程度不同可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

  

(1)成品是指企业完成全部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可权随时提供社会使用的产品。

  在企业,对于没有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或者完成了全部生产过程而未通过检验的产品统称为未完成品。

未完成品看其是否完成某特定阶段,而划分为半成品和在制品。

(2)半成品是指在企业完成了一个或几个车间(或工艺阶段)的生产过程,经检验合格,等待移交后续车间(或工艺阶段)做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企业出售或准备出售的半成品,视为企业的成品。

(3)在制品是企业车间正在加工的产品,包括本车间行各道工序上加工的产品,或在本车间完成若干工序等待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的产品,以及完成本车间全部工序等待检验进入半成品库的产品。

区分半成品和在制品,以半成品和在制品能否走出车间为标准。

  2.农业产品的分类

  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可将农业产品划分为成品和未完成品。

  3.建筑产品的分类

  建筑产品一般可以划分为交工工程、已完施工和未完施工三种不同产品状态。

二、企业劳务产品(P72)

  劳务产品是与物质产品相对应的产品,又称无形产品,一般称之为“劳务”或者是“服务”。

  企业劳务产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第三产业提供的各种生产性、非生产性服务,产出的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另一类是物质性生产企业附带经营的生产、非生产服务,产出的同样也是服务性或劳务性产品。

  生产性服务和非生产性服务活动的成果一般都表现为无形产品,但二者在过去是有明显区别的。

  1.以是否围绕物质产品进行活动来区别。

2.以是否执行再生产功能来区别。

第二节企业产品的计量方式

  从企业产品的商品价值属性——使用价值、价值及其劳动消耗三个角度去研究,得到企业产品的三种计量方式:

企业产品的实物量、企业产品的劳动量和企业产品的价值量。

一、企业产品的实物量(P74)

  企业产品实物量即企业产品产量,它是以实物单位来计量企业产品的数量。

(一)产品实物量计量单位

  1.自然单位与度量衡单位。

  2.复合单位(或双重单位)。

(三)产品实物量统计的意义

  1.反映国家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

  2.是编制各类平衡表的主要依据

  3.是经济统计分析指标的计算基础

二、企业产品的劳动量(P75)

  企业产品劳动量是指企业用于生产各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来表示的产品数量。

  计算产品劳动量指标之所以采用定额劳动时间,而不用实际劳动时间,是因为“实际劳动时间”直接受工人劳动效率的高低的影响,“实际劳动时间”的产量愈多,表明劳动效率愈低,生产成绩差;“定额工时”的产量愈高,表明劳动效率愈高,生产成绩好好。

第三节 企业产品原始实物量统计

一、原始实物量统计的基本原则(P79)

  原始实物量,又称为产品的混合量,是指各类产品按其自然物理量为单位的产量。

在统计原始实物量时,一般应遵循如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必须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

  

(二)必须是本期生产的产品

  (三)必须严格按照产品目录的规定统计

二、工业产品原始实物量(P80)

工业企业产品按完成程度分为成品、半成品和在制品。

企业产品生产凡列入工业产品目录的,不论是企业成品、半成品或企业最终产品,不论作为商品销售的,还是作为本企业自产自用的,是正式生产或试车生产的,只要是合格品,都要加以统计。

三、农业产品的产量和生长量(P8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包括农、林、牧、渔四业,是从事植物的栽培和动物的饲养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农业产品产量的统计主要是对植物性和动物性产品进行统计。

四、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