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集体先进个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665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docx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进集体先进个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docx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

人 物 传

  干德庆,中共党员,1984年4月任汉中市第三建筑工程公司经理。

一上任便深入施工工地,调查研究,大胆选拔了一批有事业心、懂技术、会管理的中青年工人充实到领导岗位。

全面推行施工队风险承包、全员效益浮动工资和用工优化组合,清理遗留问题,使企业很快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他每年投资20余万元引进和更新设备,改善生产环境,都要对职工进行短期培训和现场技术示范,不断引进大、中毕业生进入企业,使有技术以上职称人员达到30多名。

他以身作则,取消了“经理活动经费”,企业有奖金他只拿中等,上级给他的个人奖金,留部分公用外,大部分分配给一线职工。

公司修家属楼分配给职工,自己仍住旧房。

在工程承包中,他“不吃请,不受礼,不拿回扣”作风赢得了社会各方赞誉。

蹲点的6处工程,都被评为省级样板工程和优良工程。

带领20多名技术骨干,研制开发了多用型彩色地板砖、玻璃瓦、装饰涂料系列、薄型隔热板等8种新产品,其中多用型彩色地板砖,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国家专利。

企业先后获省和全国建筑行业“先进单位”称号,他也被省建筑业联合会和中国建筑业联合会集体建筑企业协会分别授予“省优秀建筑企业家”、“新时期集体建筑企业家”称号,1990年7月11日再获国家建设部“劳动模范”称号。

廉文胜,1988年1月进入市农行铺镇东街储蓄所担任会计。

他苦练基本功,记熟每一档次储蓄利率,反复练习点钞扎把,很快适应了工作需要。

以前,帐务差错时有发生,储户缺少安全感,他利用3个多月的业余时间对以前的42900张凭证、帐簿一一核对,查清纠正了3个科目中的7个方面的错误。

想储户所想,急储户所急,用户一进门他就主动热情招呼。

一次,一位老大爷,用报纸包了3大包破角票、零分币被其它储蓄所拒收,当这位储户拿到161.27元的存单时,连声道谢。

还有一次,一位储户存款走后,他发现两张粘在一起的10元票面,他按其姓名增开了一张10元的活期存单,后来,这位储户拿到补开的存单感慨不已。

有的出差为了方便换大票,做小生意的要换小票,他都尽力满足。

他用良好的服务赢得蓄户的信赖,1989年底储蓄余额首次突破百万元大关。

1991年3月8日他被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评为“全国农村金融系统学‘二兰’先进工作者”。

赵恒扬,生于1945年1月,中共党员,1985年担任汉中市副市长,并兼任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副组长。

在市委、市政府常务会上,他通报全市对中、初级人才的调查情况,提出加快人才培训的设想。

开始的工作十分艰难,他首先与市灯泡厂协调,与市职业中学联合开办“电光源”专业,定向培养50名技术工人,后来该班的32名毕业生成了厂里的生产骨干。

在他的不懈工作下,一批企业单位与职业学校联办职业高中班,取得明显成效,走出“厂校挂钩,联合办学”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子。

1991年2月,他因病住院,工业和商业两所职业高中要合并,遇到了征迁、规划、资金等困难,他了解情况后,立即在医院召集有关各方负责人会议,使有关问题及时得到解决。

合并后的第一职业高中,下半年通过了“省级重点职业高中”的评估验收。

1992年6月14日国家教委正式批准为“省级重点职业高中”。

汉中市的职业技术教育也因此跻身于全省的先进行列。

“政府统筹办职校”的经验被推广到全省,并受到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1991年,国家教委、国家劳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授予他“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张玉兰,生于1949年2月,中共党员,1967年1月到市公共汽车公司任乘务员。

25年来,她辛勤而又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公司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后,她率先拿起笔,坚持画票,杜绝逃票。

车厢是个小社会,人员复杂,她不畏强暴,经常在车上提醒乘客注意自己的财物。

一次车到宗营站,一小偷将一位老人80斤大米偷走,她及时协同老人追回失物。

她不顾自己年龄较大,主动顶班、加班,服从调度员的分配。

青桥铺地处留坝与汉中之间,是个偏僻的山区,在此间工作时,公司每天发车一次,中午去,次日早上回,她总是帮张家买酱油、醋,帮李家买菜或米,有时东西多,就让爱人和女儿帮忙,受到山里人称赞。

在行车途中,如遇有病人或老人上车,她积极疏导,做好安置。

在车上,总是以“同志,请您买票”,“同志您请坐好”,“这位老同志,请慢点儿上来,我来帮您一下”等文明用语,使乘客享受到了她的优质服务。

1992年5月在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中,被国家建设部、中国建设建材工会授予“全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优质服务乘务员”称号。

张忠全,生于1937年6月,1967年8月到市公共汽车公司任大客车驾驶员。

为了行车安全,他出车前、后,都要认真检查车况,许多项事故隐患都被消灭在例行检查之中。

凭着多年的驾驶经验,对各种情况下车辆的动向和不同年龄行人的运动心理,注意观察,掌握了一定的规律。

谨慎驾驶养成的“稳中求速”行车习惯,避免了大小事故的发生,在公交线上安全行驶28年,安全行车149.5万千米,先后被评为省百万千米“安全功臣”,汉中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先进驾驶员。

1992年5月被国家建设部、公安部、中国建设建材工会授予“全国城市公安安全行车优秀驾驶员”称号。

钟贵有,生于1944年4月,1976年4月担任市公共汽车公司大客车驾驶员以来,从未发生过重大违章事故和行车、机械事故,爱护车辆,遵守交通法规,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他处处为乘客着想,在16年里,安全行车61.9万千米。

1992年5月被国家建设部、公安部、中国建设建材工会授予“全国城市公交安全行车优秀驾驶员”称号。

李树华,生于1944年12月,中共党员,从1969年起任市公共汽车公司大客车驾驶员。

他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热爱公交事业,遵守交通法规,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处处为乘客着想,从来没有发生行车责任事故和责任机械事故,没有重大违章行为。

1992年5月被国家建设部、公安部、中国建设建材工会授予“全国城市公交安全行车优秀驾驶员”称号。

崔福祥,生于1943年11月,1972年担任市公共汽车公司大客车驾驶员。

他热爱本职工作,精心爱护车辆,经常利用休息时间,保养车辆,钻研业务技术,能准确判断,及时排除故障。

他模范地遵守交通法规,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保证了乘客地安全,出色的完成了生产任务。

安全行车达95万多千米。

1992年5月,被国家建设部、公安部、中国建设建材工会授予“全国城市公交安全行车优秀驾驶员”称号。

樊连清,生于1951年9月,市公共汽车公司驾驶员,他热爱公交工作,在工作中积极肯干,认真钻研业务技术,爱护车辆,遵守交通法规,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安全送乘客到达目的地。

到1991年,任驾驶员16年从未发生行车、机械责任事故,无重大违章行为。

1992年5月,被国家建设部、公安部、中国建设建材工会授予“全国城市公交安全行车优秀驾驶员”称号。

马家骧,生于1948年5月,民主建国会成员。

1989年由市供销社业务科长、民革汉中市委副主委,到市生产资料公司任经理,面对的是50万元尿素款被骗,11万元农药赔偿的艰难局面。

上任之始,他便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弘扬爱企业、爱岗位的企业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公司每年都要投入一万多元,派送职工到大专院校学习深造,或参加各类业务培训,使员工素质明显提高。

在经营中,他严把质量关,决不经营“四无”商品,宁可不赚钱,也不赚亏心钱。

坚持以低于核定差率的价格进行销售,每年向农民让利40多万元,赢得了农民朋友的依赖。

公司还多次捐款赠物,帮助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侵袭。

1994年7月,公司向旱灾严重的望江乡村民赠送碳铵15吨,缓解了灾民的燃眉之急。

1995年,汉中又遭受连续五个月的干旱侵袭,他急农民所急,将公司捐款的一万元现金送到灾情最重的汉王乡,支持农民抗旱保秋。

汉王乡干部群众深受感动,将一面“联手抗旱夺丰收,支援农业见真情”的锦旗送到公司,汉中电视台、汉中日报、经济参考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媒体,多次报道他的事迹。

公司还利用节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职工伤病,领导亲自登门探望,修建职工住宅楼,美化工作和生活环境等。

这些工作进一步调动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的经济效益有了较快提高,职工年工资也由1989年的1200元提高到1996年的5600余元。

公司连续6年被评为先进企业。

他本人1992年5月获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授予的“优秀会员”称号,1995年12月获省中国民主建国会“优秀会员”称号。

1996年9月再次被省供销合作社表彰为“省农业生产资料流通系统先进工作者”。

李世忠,中共党员,1985年夏任汉中市统计局局长,当初面对的是“一把算盘一支笔”的统计工具,几年后5台电子计算机代替了算盘,随后,全市一、二、三产业的基础资料,40年的全市农业资料,40年的国民经济资料全部整理一新,添补了统计资料的空白。

他上任之始,就把培养人才放在首位,7年中,有15人大专毕业,3人中专毕业,6人参加统计、经济本科学习,18人参加了“五大”学习。

职工住房困难,他上下奔波,在市政府机关解决了18套。

他率先开展统计工作有偿服务,先后为市房改办处理12万份房改调查资料,为市公安局处理制作39万份居民身份证,这些作法与经验,由国家统计局向全国推广。

他和全局同志除完成正常工作外,又办起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资料》、《送阅件》等5种内刊。

局里的工作多次获得省局嘉奖,两年内获奖13次,他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

1992年9月,他在北京受到国务院领导的接见,并荣获“全国统计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

郭顺德,生于1944年,中共党员,1968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林学系。

1984年任林业局副局长,1995年任局长。

为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森林防火的认识,带头到林区宣传贯彻《森林防火条例》和林业法规。

1994年主持制订了《汉中市(汉台区)森林防火守则》,和大家一起深入农户宣传守则,有效地预防了火灾的发生。

要提高对林区火灾的防控能力,信息传递快慢是关键,为此,积极主动到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先后投资70余万元,组建了短波通讯网,购置了防火指挥车一辆,巡逻摩托车两辆,风力灭火机12台,2号扑火工具30把等一批灭火防火设施,修建了望塔一座,使汉台区的森林防火设施初具规模。

每个防火期,他深入林区进行调查研究,组建了30人的半机械化扑火队,提出的“以专为主、群专结合”的意见,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市推广。

在他的辛劳工作下,汉中市森林防火连续9年无火灾,受到省、地的表彰,1992年汉中市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部评为连续三年森林无火灾先进县(市),同时,他也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林业部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杨辉,生于1964年,中共党员,住老君镇拐拐村六组。

1993年高中毕业,回乡从事植桑养蚕。

次年承包本组杂草丛生桑园3亩半。

为提高植桑养蚕技能,一方面查看有关书籍、资料,自费参加中央农业广播学校汉中分校“蚕桑专业”学习;另一方面寻师求教,在蚕桑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加强桑园中耕、施肥、防虫、修剪等科学管理。

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蚕病防治措施,使蚕茧产量提高。

至1992年养蚕100多张,产鲜茧近4000千克,全部上交国家,收入达5万多元。

平均每张产茧40千克,每亩收入可达到1500余元。

致富后,不忘带领周围群众共同致富。

为解决本村和其它乡镇群众植桑难,先后利用自己责任田嫁接良桑苗15万多株,可栽植桑园150亩。

帮助80多户群众脱贫致富,其中大部分通过养蚕致了富。

在其带动下,全村养蚕由原来的10多户,发展到400多户。

为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在养蚕中防病、治病的后顾之忧,1993年在团市委支持下兴办“汉中市青年科技服务部”,无偿的向蚕农咨询和通报蚕病及桑树病虫害。

使蚕农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底程度,被乡亲们称为“蚕大夫”。

由于在植桑养蚕和走共同富裕上成绩显著,先后当选为共青团原汉中市委9至14次代表大会代表。

1993年6月被共青团中央、国家科委授予“青年科技星火带头人”光荣称号。

毛志洪,生于1945年10月,中共党员,1983年6月进入市环卫总公司任洒水车司机,负责城区街道的洒水、降尘工作,工作勤恳,任劳任怨。

每天晚上2点工作到早上7点钟,10余年如一日。

有时,白班司机不能来上班,又主动放弃休息,顶班运垃圾。

当车出了故障,为不影响晚上用车,又牺牲休息日,同修理工们一起修车。

他家居农村,离单位有15千米,每天都能按时上班。

即使在父母病重和病危期间,也没误过一天班。

每到春节,为让全市人民过好年,他十几个岁末没在家吃过一次团圆饭。

有一年冬天深夜,在友爱路见到一个中毒病人,立即用洒水车送往医院抢救。

领导上考虑到他年龄较大,几次提出换工作,他总是“不要紧,我还顶得住”。

他一心扑在环卫事业上,人们称他为“老黄牛”。

十几年来,连续被评为市局先进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1994年10月,国家建设部、中国建设建材工会联合授予“全国建设部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王记,生于1944年,中共党员,助理工程师,汉中市规划设计室主任,1982年元月从部队转业到汉中,继续从事规划测绘,工作勤恳、扎实。

1984—1993年期间,组织参与了市区范围内的城市地形图测绘,控制测量面积达160平方千米,为汉中市的综合管理和领导的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础技术资料。

1989年,编绘了市区1:

10000地图,为修编城市总体规划、抗震防灾规划等提供了基础资料。

其中抗震规划获汉中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0年,为陕西省城市地图集与中国地图出版社城市交通图编绘了1:

3000与1:

5000市区图,为陕西省和全国出版城市地图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并对提高汉中历史文化名城知名度起了积极作用。

20多年来,他为汉中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作出了重要贡献,1993年11月被国家建设部授予“全国城市勘测先进工作者”称号。

张根久,生于1950年3月,大学文化,高级经济师,高级政工师,中共党员,1967年1月到汉中市水泥厂工作。

1974年起先后任水泥厂副厂长、厂长,1994年任陕西汉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1993年兼任汉台区人大副主任。

担任副厂长以来,作风民主,勤政廉洁,带领全体员工以改革促活力、发展增实力、管理出效率、质量争市场,走出了一条具有企业特色的质量效益和规模效益型之路,企业连续19年超产增收,利税由54万元增长到1300多万元,资产由290万元增加到2亿元,使一个生产单一品种的地方小厂发展成为拥有九个分厂、分公司,以水泥、彩板门窗、商贸房地产为三大支柱产业的集团化公司,汉江股份有限公司成为陕南首家规范化股份公司和陕西省经济明星,跨入全国500家最大建材工业企业行列,水泥产品获全国7000家地方水泥企业唯一国优金奖。

由于他工作成绩卓著,1988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1992年5月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94年12月荣获全国环保优秀企业家,1996年1月获省“两个文明一起抓”明星企业厂长、书记,1996年5月获全国建材行业优秀企业家。

其中,1993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并成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杨洪昌,生于1946年12月,中共党员,现任供销社商贸公司副经理兼批发部经理。

1991年,投资13万元,主动承包了供销社商贸公司长期亏损的批发部。

由于狠抓经营改革,不断更新品种。

1992年商品销售猛增到1036万元,实现利税10.55万元,他一人完成销售321万元;1993年商品销售1250万元,实现利税11.6万元,他一人完成销售额502万元;1994年1月至11月商品销售957万元,实现利润7.8万元,他完成550万元,经济效益居全地区供销社同行业前列。

善于决策,捕捉信息,勤于调查市场,1993年7、8月间,购进5个车皮的白糖,仅此一项正确决策,就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作生意讲信用,1992年海南周口味精厂在汉中找经营单位,都不愿接待、经销,最后找到商贸公司,他答应试销,带上业务人员和商品到区内外各县宣传推销,1993年销售达75吨,厂方为感谢商贸公司,奖励公司批发部微型客货车一辆。

1994年9月,他了解到当地一家黄板纸厂、纸箱厂和省内一家酒厂在业务经营中发生的“三角债”,便主动将三方召集在一起,以提前支付酒厂货款的方式,使“三角债”很快得以解决。

批发业务扩大,客户已由1990年以前的五六家发展到100多家。

业务遍布云南、广西、河南、四川、甘肃、山东等省。

其中,厂家在该批发部设立陕南总经销的就有5家。

几年来,批发部所购进商品90%以上是适销对路的,从未发生质量和经济纠纷,先后被地、市有关部门评为“资信一级企业”、“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他被省总工会、省商务厅、省供销社等五单位授予“销售能手”。

1994年12月,又被国内贸易部、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内贸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蒋枫,生于1931年,中共党员,汉中市板纸厂厂长、经济师。

任厂长十几年来,艰苦实干,勇于开拓,使当初仅有40万元固定资产,职工62人的小厂,发展为拥有固定资产825万元,年产6500吨各类板纸,年收入1500万元,年利税350万元,职工250人的陕西省骨干乡镇企业。

1984年,在经过调查研究后,他决定投资140万元,扩建1092型板纸机生产线。

施工中他废寝忘食,病倒了,躺在工地的简易木棚里继续指挥,仅用9个月完成了从基建安装到调试生产。

产量、产值、利税均比扩建前增加3倍。

1986年带领全厂职工进行了30多项技术改造,生产的1号黄板纸、2号瓦楞原纸双获部优、省优称号。

1992年他决定再新上一条1600型高中档板纸生产线,在经有关部门论证认可后,他到处筹措资金580万元,合理调配人力、物力,整个项目从基建到调试仅用一年完成。

近年相继开发出D级、C级、A级箱板纸和高强复瓦楞原纸。

其中:

A级箱板纸高强瓦楞原纸填补了陕西空白。

他把企业管理分为软硬两个方面:

在软管理上主要是培养职工的风险、质量、竞争、奉献意识;在硬管理上注重建立健全灵活机动,分工明确,反应灵敏的企业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

他认为厂长的职权就是奉献,在采购原材料、购买设备中多次拒收好处费,给厂里节省了大笔资金。

企业先后被省政府评为“省级先进企业”,荣获农业部“七五期间企业技术进步奖”,连续11年被评为省级“优秀企业”及“明星企业”,他本人先后荣获省级“优秀厂长”、“省农民企业家”、“省劳动模范”等称号。

1992年还当选为陕西第七届党代会代表。

1994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乡镇企业家”称号。

楚彦鹏,中共党员,1990年任土地管理局局长。

上任以来,即组织了20多个单位1000余人的土地游行宣传活动。

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进行宣传,组织人员编排了《相逢在雨中》、《公事私办》等剧本,在全市巡回演出,组织“农二哥”诗刊创作、宣传土地管理法。

并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多次组织咨询问答,悬挂过街横幅,版报、墙报、咨询服务、知识竞赛等活动。

几年来请市委、市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5次,撰写文章13篇,并邀请新闻部门进行电视报导32次,报刊报道宣传85篇,广播宣传157次。

他本人在《汉中日报》上发表文章13篇,接待群众咨询185人次,回答群众提问203条,他撰写的宣传活动论文获得1993年汉中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优秀论文一等奖。

通过广泛宣传土地法,干部群众依法用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的思想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得到提高。

他还把宣传工作与查处、调解工作相结合,1990—1995年共查处土地违法案件247起,拆除房屋379间,罚款9.6万元,收回土地568亩,给予行政处分28人,耕地由年减少4000多亩下降到现在年减2000亩,复垦土地5650亩,共调处土地权属纠纷92起,他亲自调处的纠纷就达38起。

土地详查获省土地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4月他被国家土地管理局授予“土地管理宣传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郑玉玲,生于1954年,中共党员,经济师。

1989年7月至今任汉中外贸纸箱印刷厂厂长兼党支部书记。

1989年,企业因产品质量差,业务少,工人无活干,人心涣散,企业仅有固定资产14万元,厂区狭小,占地仅1800平方米,有工人40余人,负债12万元。

面对这种局面,她临危受命,挑起了厂长兼党支部书记这副重担。

上任后,就亮出了严格管理的治厂方案。

在职工中招聘思想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担任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对原有的厂规制度修改、补充,使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规范化,达到了企业三级计量标准,纸箱产品通过技术鉴定。

购买了一墙之隔的乡中校址,拓宽了生产场地,搞技改、修厂房,抓工人技术培训,申报外贸纸箱定点生产厂等,为企业重新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她真抓实干,不断进取的工作下,通过六年的艰辛工作,使一个濒临倒闭的旧小厂,发生了巨大变化。

企业从1989年产值42万元,利税1.2万元,发展到1995年完成工业产值500万元,实现税利50万元。

生产规模、产值效益居汉中地区同行业之首,1995年5月她被国家农业部、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优秀女乡镇企业家”荣誉称号。

赵建武,生于1962年,大专文化,中共党员。

1995年5月至今任汉台区建设局局长。

自担任领导职务以来,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业务素质,能够用党章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自觉维护党的利益;虚心向他人学习,作风正派,为人诚实,为政清廉,自觉与领导班子其他成员搞好团结,领导班子坚强有力,能够较好地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深入基层,注重调查研究,全面掌握情况和协调解决存在的实际问题,大胆决策,开拓进取,创造地开展工作。

他以身作则,一心扑在工作上。

几年来,城市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年年上台阶,1995年由建设局组织实施了“三路一场”工程,1996年组织实施了“三门三环”工程,这些项目的完成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环境和交通状况。

1995年汉中市被评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级市,他被评为“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建设局长”。

吴桂清,生于1954年,中共党员,1991年任汉中市北大街饭店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上任后,以身作则和职工一起清扫楼道,整理房间,刷洗马桶,使饭店工作很快走出了低谷。

她结合工作实际,对职工进行业务技术学习和培养提高,有48人取得三级服务师证书,有4人取得大专文凭,使职工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为改观饭店面貌,她先后到西安、北京、杭州、广州等地考察,贷款70万元对西宾楼、北宾楼、沿街东楼及会议室改造装修。

为买到价廉物美的地毯和设备,她和其他领导跑厂家,磨嘴皮,一次就节约一万余元。

1994年,又新安装了配电柜和240门程控交换总机,给150多间客房装上电话和有线电视,装修了餐厅、歌舞厅和大会议室。

饭店的经济效益连年增长,饭店先后被市、地、省授予文明单位和“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她本人也被评为优秀党员和汉中地区劳动模范。

1994年在全国开展的“巾帼建功”活动中,她精心组织,狠抓员工“两德”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了饭店各项工作提高,1995年被国家内贸部、全国妇联授予“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

秦世忠,生于1956年,中共党员。

从1985年建厂至1993年担任汉江水泥厂厂长。

建厂以来,他把依靠科技发展企业做为工作的重点。

每年提出经费用于人才培训,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法,对员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

在短短几年里,企业不但有了一支会管理、懂技术的职工队伍,还培养出了各类工程技术人员27名,持证上岗职工占80%。

1990年5月,带领技术人员到外地考察老线扩窑技术,经考察论证后实施了建窑扩大生产规模计划。

把原φ1.7米的机立窑扩大到φ2.0米,仅投资40万元,生产能力增长了2倍,而且生产机械化程度得到提高,节约劳力35人,降低粉尘污染。

与此同时,改善了熟料质量的均化程度,使该厂生产的“汉钟牌”425号R型普通水泥获得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

1992年12月又投资140万元,对4个园库、一座新型塔式机械化立窑和新增1.83磨机与座机房进行技术改造,1994.年2月全部竣工投入运行,使生产能力由4万吨提高到6万吨。

正是他不断地推进提高企业的技术进步,生产能力为过去的3倍,产值达1300万元,利税达150万元。

其主导产品“汉钟牌”425号R型普通水泥连续10年获省评比第一。

企业先后被地区授予“科技先导型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辩护词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