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工程复习重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4539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7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工程复习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物理工程复习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物理工程复习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物理工程复习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物理工程复习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工程复习重点.docx

《物理工程复习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工程复习重点.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工程复习重点.docx

物理工程复习重点

1.物流:

物质资料实体在进行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在空间有目的性的(从供应地向接受地)实体流动的过程。

物:

通常指物资、物料、货物、商品以及物品。

流:

物理性运动也称之“位移”

2.物流概念:

(1)物流是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

物品物质实体的流动是物流,物品的社会实体的流动是商流。

(2)物流是物品由供应地流向接收地的流动,即它是一种满足社会需求的活动,是一种经济活动。

(3)物流包括运输、搬运、存储、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物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活动。

(4)物流包括空间位置的移动、时间位置的移动以及形状性质的变动,可以创造物品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和形状性质的效用。

3.物流特性:

物流是社会经济领域中,为实现由人监控的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有计划的实体运动而进行的相关作业活动全过程的总称。

物流的社会经济特性:

强调是社会经济现象;物流的物品实体特性:

强调物品的实体运动.物流的主观目的特性:

强调人的预先计划;物流的信息支撑特性:

强调人的过程监控;物流的综合集成特性:

强调作业活动的全过程。

4.现代物流:

指原材料、产成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流动的全过程,它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功能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物流服务。

5.现代物流的源头:

客观世界的“不平衡”(资源分布,生产能力,消费水平分布不均)

6.现代物流的内涵:

运输力求合理化、仓储追求自动化、包装推行标准化、装卸实现机械化、加工配送一体化、信息管理网络化。

7.现代物流的核心价值1.总交易次数最低原则2.提高服务资源共享率。

共同集货、共同送货、物流共同化。

8.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根本特征是“全程化”“信息化”。

市场经济环境下,呈现出具体特点:

1.物流反应快速化2.物流功能集成化3.物流服务系列化4.物流作业规范化5.物流目标系统化6.物流手段现代化7.物流组织网络化8.物流经营市场化9.物流信息电子化

9.物流功能要素:

运输仓储装卸与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

运输,仓储,配送是主要功能要素。

10.物流系统定义:

定义一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单元构成的,以完成物流服务为目的的有机集合体。

定义二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里,物流活动所需要的机械、设备、工具、节点和路线等物质资料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并具有使物流系统总体功能合理化的有机整体。

11.现代物流系统的构成:

实物流动:

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输、储存保管、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

信息流动:

物流信息设施的建立、物流信息的收集、物流信息的加工和传输。

12.物流工程:

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管理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选择最优方案,以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为社会经济系统和企业提供最有力的支援和服务的活动过程。

13.系统是物流的魂,物流的灵魂在于物流系统、物流的关键在于物流管理、物流的水平在于物流技术、物流的成败在于物流政策、物流的落实在于物流工程。

14.物流工程的内容:

物流工程是支撑物流活动的总体工程系统,包含总体的网络工程系统(物流信息网络工程、实体物流网络工程)和具体的技术工程系统(包装工程、储存工程、输送工程、装卸搬运工程、配送工程、流通加工工程、供应链工程)两大类。

15.物流工程的对象:

(1)企业物流系统

(2)运输及储存业务物流系统(3)社会物资流通调配系统(4)社区、城市、区域规划系统(5)服务和管理系统(如办公室、教育、行政管理)等。

16.物流工程的特点:

(1)全局性

(2)关联性(3)最优性(4)综合性(5)实践性

17.物流工程的研究任务:

(1)规划设计(方案、方法,技术,手段,目标,效益)

(2)运行管理(器具,设备)。

18.物流工程的研究意义:

(1)可大幅度减少工作量,减少劳动力占用,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2)可大幅度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

(3)降低物流费用,可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流动资金占用,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4)提高产品质量。

(5)促进技术改造,为企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

(6)文明生产,安全生产(7)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实现生产管理现代化。

19.物流工程的研究内容:

物流工程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物流系统的资源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控制、经营和管理的工程领域。

物流系统是由物流设施、物料、物流设备、物料装载器具及物流信息等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物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资的空间和时间效益,在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实现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并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20.物流系统:

企业内部物流系统(⑴物料是按照加工的工艺过程在流动,其路线是由加工的工艺流程决定的,不能任意变动。

⑵零件的生产是连续地、有节奏地、按比例地进行的。

⑶物流搬运装卸过程要求安全可靠,已加工好的成品或半成品在运输过程中不能随意碰撞堆压,要按照一定的要求搬运,一定的方式存储,必须选择合适的搬运设备和容器)企业外部物流系统(企业外部物流是指企业与交易企业、用户和其他关系者发生的物流,是企业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等对应的系统。

供应物流不属于企业内部物流研究的范畴,而属于流通领域的活动,负责向生产部门供应生产所需的物资。

供应物流是企业物流全过程的首道环节,称为企业流系统的“源”。

销售物流是企业为了保证本企业的经营效益所进行的销售活动,即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所有权转给用户的物流活动。

通过产品的包装、送货、配送等一系列物流活动来实现销售。

所研究的问题包括产品的送货方式、包装形式、运输的最佳路线等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并采取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进行配送等特殊的物流方式达到目的。

21.物流管理:

就是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

包括物流硬件管理(物流硬件是指组织物资实物运输所涉及的各种机械设备、运输与搬运工具、仓库建筑、站场设施以及服务于物流的计算机、通信网络设备等,对它们的设计和管理就是物流“硬件”管理。

⑴仓库及仓库搬运设备的研究⑵各种搬运车辆和设备的研究⑶流动和搬运器具的研究。

)和物流软件管理(物流软件是指为组成高效率的物流系统而使用的应用技术。

物流“软件”管理是指对各种物流设备的最合理的调配和使用。

1物流系统的规划与设计2运输(或搬运)与储存的控制和管理①生产批量最佳化的研究。

②工位储备与仓库储存的研究③在制品的管理。

④搬运车辆的计划与组织方法。

⑤信息流的组织方法,信息流对物流的作用问题等。

22.物流人才的层次:

基层物流操作人才;中层物流管理人才;高层物流管理人才。

23.物流预测:

根据物流市场过去和现在的需求状况,以及影响物流市场需求变化的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一定的判断、技术方法和模型,对物流的流向、流量、资金周转及供求规律等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各种资料和信息,运用科学的方法,预计一定时期内的物流状态及发展趋势。

24.物流预测的内容:

(一)物流流量预测(对物流过程的各个环节中的流通量做出预测,是物流预测中的关键环节。

微观物流量预测和宏观)

(二)物流流向预测(宏观:

正向和逆向物流微观:

有利于原则,资源优化配置)(三)物流成本预测(物流成本主要是由物流过程中占用的企业流动资金引发的,有必要对物流资金周转占用的时间和金额进行分析预测,结合财务管理工作,合理安排调度资金。

)(四)物流需求预测(指利用历史的资料和市场信息,对未来的物流需求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估算和推断。

依附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需求具有空间和时间特征;需求具有规律性和随机性。

季节性需求、周期性需求、趋向性需求、随机性需

25物流预测的程序:

1.确定预测目标2.搜集和整理有关资料3.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预测4.对预测模型进行分析和修正5.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形成预测报告。

26.物流预测方法:

预测是制定决策的依据。

预测方法一般包括定性分析(指预测者依靠熟悉业务知识、具有丰富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的人员与专家,根据已掌握的历史资料和直观材料,运用个人的经验和分析判断能力,对事物的未来发展做出性质和程度上的判断,然后,再通过一定形式综合各方面的的意见,作为预测未来的主要依据。

1.经验预测法2.专家会议法3.德尔菲法)和定量分析(指使用一历史数据或因素变量来预测需求的数学模型,是根据已掌握的比较完备的历史统计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借以揭示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用于预测和推测未来发展变化情况。

1.时间序列预测法2.因果关系预测法3.组合预测法)两大类。

27.预测原理:

(1)可知性原理

(2)因果性原理(3)惯性原理(4)类推性原理

28专家会议法:

优:

⑴有助于专家们交换意见,互相启发,弥补个人不足;⑵通过信息交流与反馈,产生“思想共振”,快速获得创造性成果,为决策提供预测依据。

缺:

⑴心理因素影响较大;⑵易屈服于权威或大多数人意见;⑶易受劝说性意见的影响;⑷不愿轻易改变自己发表过的意见等

29.德尔菲法特点:

反馈性、匿名性、统计性;步骤:

⑴筹划工作⑵专家预测⑶统计反馈⑷描述结果

30.时间序列预测法:

从历史数据组成的时间序列中找出预测对象的发展变化规律,以此作为依据进行预测。

主要模型:

1.增长率法2.移动平均法3.指数平滑法4.灰色数列预测模型5.随即时间序列模型.

31.指数平滑法:

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未来进行预测。

原理:

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

方法:

一次指数平滑(只有一个平滑系数,观察值距离预测时间越久远,权数变得越小。

通常第一期的预测值等于实际观察值。

确定一个合适的平滑系数α若随即波动较大,则选较大的α;若比较平稳,则选较小的α。

)、二次指数平滑、三次指数平滑等。

T是本期的时间Ft+1在t+1时刻的一次指数平滑值——指数平滑系数,规定0<<1;Xt在t时刻的实际值。

在物流需求预测中,的范围一般在0.01~0.3之间

32因果关系预测法预测模型:

1.弹性系数法2.回归模型法3.神经网络模型法4.支持向量机模型法

33弹性系数法:

YT为预测对象在当前统计期值i为预测对象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平均增长率Yt+l为未来第L期的预测值

i’为预测对象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增长率ES为弹性系数i为预测对象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平均增长率q’为类比变量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平均增长率q为类比变量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平均增长率

34科学预测的关键问题:

1.预测要考虑物流供应链各个环节2.需要获取更详尽更准确的预测数据3.注重季节性和区域性因素4.灵活使用预测工具5.有效利用互联网;

35科学预测的五项因素

(1)为使预测更为准确,企业需要更多地考虑各种变数,从而使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能够协同运作

(2)将预测建立在更详尽的数据基础之上(3)在全球化的经营中,季节的变化和区域的差异亦非常重要(4)灵活地选择和使用各种工具,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注重互联网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三章

设施规划与设计的目标

总目标:

使人力、财力、物力和物流、人流、信息流得到最合理、最经济、最有效的配置和安排,即要确保规划的企业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效益。

简化加工过程;有效地利用设备、空间、能源和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料搬运;缩短生产周期;力求投资最低;为职工提供方便、舒适、安全和职业卫生的条件。

设施规划与设计的原则

减少和消除不必要的作业;以流动的观点作为设施规划的起点,并贯穿在规划和设计的始终;

运用系统的概念、系统分析的方法求得系统的整体优化;重视人的因素,运用人际工程理论,进行综合设计,并考虑环境条件。

设施规划设计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微观到宏观的反复迭代、并行设计的过程。

设施选址概念:

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设施的位置,使之与企业的整体经营运作系统有机结合,以便有效经济地达到企业的经营目的。

设施选址的基本原则:

1)成本费用原则。

(2)吸纳人才原则。

(3)接近客户原则。

(4)工业生产力布局原则

设施选址的动因

1、服务业将区位看作市场战略的一部分,寻求将有助于他们扩大市场的区位。

(银行)

2、一个组织即使扩充现有地点也无法满足需求增长——为改善而增加新地点(一家固体饮料企业的例子)3、一些企业由于基本投入的消耗而面对选址决策4、市场变动或某一地区经营费用高。

设施选址的影响因素

选择地区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区域因素;原材料的位置;市场的位置;劳动力因素;社区因素;其他;

选择具体位置时的影响因素:

土地;设施;环境/交通;法律;

设施选址的基本流程:

⑴确定选址任务,即明确目标;⑵列出各种选址影响因素并收集相关数据;⑶列出组织的选址要求,即将选址目标明确化;⑷根据选址目标和要求,以及收集的数据进行选址的预选,并确定多个备选地址以供选择;⑸确定选址评价方法以对初步拟定的候选方案进行分析,所采用的方法取决于主要考虑的因素(定性OR定量),有时要综合多种评价方法以确定最佳方案;⑹根据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得出方案结论并形成报告,提交企业最高决策层批准。

设施选址的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德尔菲法;优缺点比较法)定量分析方法(成本因素法;综合因素法)

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

德尔菲法:

根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联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最终结果。

优缺点比较法:

最简单的设施选址方法,尤其适用于非经济因素的比较。

需要考虑的要素:

区域位置、面积地形、地质条件、交通情况、能源供给、防洪措施、经营条件、协作条件等等。

定量分析方法

盈亏平衡法:

亦称量本利分析法或成本-利润-产量定址分析法,有利于对可供选择的地点在经济上进行对比,一般常用图表法求解。

求解过程:

⑴确定每一备选地址的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⑵在同一张图表上绘制出各地点的总成本线;

⑶确定在某一预定水平上,哪一个地点的成本最少或者哪一个地点的利润最高。

几点假设:

⑴可变成本与一定范围内的产出成正比。

⑵所需的产出水平能近似估计。

⑶只包括一种产品。

⑷产出在一定范围时,固定成本不变

总成本计算公式:

TC总成本FC固定成本VC单位可变成本Q产出产品的数量或体积TC=TVC+TFCTVC=C(Q)

重心法(Center-of-gravityapproach)(一对多)

一种单个设施选址的方法,考虑现有设施之间的距离和要运输的货物量,利用对一个二维封闭图形求解重心的原理来解决物流设施的选址问题,亦称网格法或者精确重心法。

求解过程:

2建立坐标系,确定各个地点的位置。

(国际选址中经常采用维度和经度建立坐标)

⑵根据各点的横纵坐标计算成本运输最低的位置坐标(xd,yd),得到最佳厂址。

xd——中心的x坐标xj——第j个地点的x坐标

加权因素分析法,常用选址方法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以简单易懂的模式将各种因素综合起来。

具体步骤:

决定一组相关的选址决策因素;对每一因素赋予一个权重反应该因素在所有权重中的重要性。

每一因素的分值由权重确定,而权重则根据成本的标准差来确定,而不是成本值。

对所有因素的打分设定一个共同的取值范围,一般是1~10或1~100;(也可以分等级,每个等级对应一个值)对每个备选地址,对所有因素设定范围打分;用各个因素的评分与相应权重相乘,并把所有因素的加权值相加,得到每一个备选地址的最终得分;选址具有最高总得分的地址作为最佳地址。

因次分析法(ActorAnalysisMethod):

将经济因素(成本因素)和非经济因素(非成本因素)按照相对重要程度统一起来。

设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对重要程度之比为m∶n,且m+n=1。

设施布置:

在给定的空间范围内,对构成生产与运作系统的各种要素进行位置安排,目的是为生产与运作系统的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证。

设施布置的内容

工厂总体布置:

确定工厂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室、露天作业场地等各种作业单位和运输线路、管线、绿化及美化设施的相互位置,同时要确定物料的流向和流程、厂内外运输的连接及运输方式。

车间布置设计:

确定各生产工部、工段、辅助服务部门、储存设施等作业单位及工作地、设备、通道、管线之间的相互位置,并确定物料搬运的流程及运输方式。

作业单位:

指布置中各种不同的工作区或存在物,是设施的基本区划。

影响作业单位构成的因素:

企业产品;企业规模;企业专业化和协作化水平,产品专业化,零部件专业化,工艺阶段专业化;企业的生产技术与装备水平。

设施布置的基本要素:

生产技术准备子系统;基本生产子系统;辅助生产子系统;物流运输子系统;物料存储子系统;其它子系统。

设施布置的基本形式:

工艺原则布置;产品原则布置;固定工位布置;混合类型(成组技术布置)。

工艺原则布置:

又称功能布置、机群式布置:

将功能相同和类似的一组设施排布在一起

特点:

同一生产部门内部的所有机器设备,均是功能相同或者相近的机器设备;所配备的人员都是相应的同工种或接近工种的工人;机器设备按相同型号集中,呈“机群式”排列;每一生产部门只负担产品的一种特定工艺性质的加工;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生产联系频繁。

应用:

适用于单件生产及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模式。

优点:

机器利用率高,可减少设备数量;设备和人员柔性程度高,更改产品和数量方便;操作人员作业多样化,有利于提高工作兴趣和职业满足感。

缺点:

由于流程较长,搬运路线不确定,运费高;生产计划与控制较复杂,要求员工素质的提高;库存量相对较大。

产品原则布置

产品布置原则:

又称流水线布置或对象原则布置,根据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顺序来配置设备、形成流水线的布置方式。

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的标准化产品的流水线或装配线。

优点:

布置符合工艺过程,物流畅通;上下工序衔接,存放量少;物料搬运工作量少;可做到作业专业化,对工人技能要求不高,易于培训;生产计划简单易于控制;可使用专用设备和机械化、自动化搬运方法

缺点:

设备发生故障时引起整个生产线中断;产品设计变化将引起布置的重大调整;生产线速度取决于最慢的机器;生产线有的机器负荷不满,造成相对投资较大;生产线重复作业,工人易产生厌倦;维修和保养费用高。

固定工位布置:

又称定位布置,根据加工对象的体积或重量把其保留在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加工设备、人员、材料等都围绕加工对象的移动而转移。

适用于特大、笨重或受其它一些因素影响而不灵活、不便移动的产品,如飞机制造、造船或大楼、大坝等大型建设项目。

优点:

减少了加工对象的移动,相应地节省了搬运费用;工作程序易于设计和调整,方便管理。

缺点:

不适应大批量的生产运作,加工对象存在局限性;难以采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

成组技术布置(混合式布置——工艺原则和产品原则的混合式布置)

又称单元制造布置,根据一定的标准将结构或工艺相似的零件进行编码分组,确定出相应的典型工艺流程,同时将设备成组布置,即把使用频率高的机器群按工艺过程顺序布置,组成成组制造单元,整个生产系统由数个成组制造单元构成。

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优点:

由于产品成组,设备利用率高;流程通畅,运输距离较短,搬运量少;有利于发挥班组合作精神,有利于扩大员工的作业技能。

缺点:

需要较高的生产控制水平以平衡各单元之间的生产流程;若单元间流程不平衡,需中间储存,增加了物料搬运;班组成员需掌握所有作业技能。

设施布置的目标:

合理的物料流动;工作的有效性和高效率;作业环境美观整洁;满足容积和空间的现实。

设施布置决策的标准:

定量标准;物料的运输成本;客户的通过时间或距离;定性标准;对象之间的关系。

设施布置设计概念:

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和生产纲领,在已确定的空间场所内,按照从原材料的接收、零件和产品的制造,到产品的包装、发运的全过程,将人员、设备、物料所需的空间做最适当的分配和最有效的组合,以便获得最大的生产经济效益。

设施布置设计的原则:

符合工艺过程的要求。

最有效地利用空间。

物料搬运费用最少。

保持生产和安排的柔性。

适应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的方便。

为职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设施布置设计的方法:

摆样法,数学模型法,图解法,系统布置设计方法

系统布置设计的步骤:

准备原始资料;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绘制面积相关图;修正与调整;评价与择优。

系统布置设计的依据:

相互关系;面积;调整

系统布置设计的关键问题:

如何确定部门的接近关系?

应用什么算法确定布置方案?

实施系统布置设计方法SLP的具体步骤:

⑴物流分析⑵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⑶物流-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综合⑷面积关系图⑸调整、修正与拟定方案⑹评价

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典型影响因素:

工艺流程;作业性质相似;使用相同的设备、设施或同一场地;使用相同的文件档案;使用同一组人员;工作联系频繁程度;监督和管理方便;噪声、振动、灰尘、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影响;服务的频繁和紧急程度。

第四章

物料搬运:

指在同一场所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即狭义的装卸)和空间位置(即狭义的搬运)为主要目的的活动,即对物料、产品、零部件或其他物品进行搬上、卸下、移动的活动。

物流搬运的特点:

移动,安全因素是首要考虑因素。

数量,取决于物料搬运设备的类型和性质。

时间,物料通过设备的速度。

空间,与存储、移动搬运的设备所占的空间以及物料自身排列、存储所需空间有关。

控制,物料的追踪、识别、库存管理

物流搬运的作用:

⑴物流各阶段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⑵连接各种不同运输方式,使多式联运得以实现;⑶在许多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装卸搬运已经成为生产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保障系统。

物流搬运的重要意义:

⑴能够加速车船周转,提高港、站、库的利用率;⑵可以加快货物送达,减少流动资金占用;(3)尽量减少货物损坏,减少各种事故的发生。

搬运活性:

指由于物料的不同存放状态而导致的搬运作业的难易程度。

物流搬运单元化与标准化:

⑴实行单元化,改变物料散放状态,提高搬运活性指数,易于搬运,同时改变堆放条件可以更好地利用仓库的面积和空间;⑵实行标准化,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搬运设备、设施,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单元化:

单元化是将不同状态和大小的物品,集装成一个搬运单元,便于搬运作业,亦称集装单元化。

集装单元可以是托盘、箱、袋、筒等,以托盘应用最广泛。

集装单元化是搬运机械化的基础。

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物品包装与集装单元的尺寸(如托盘的尺寸),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模数,仓库货架、运输车辆、搬运机械也要按标准模数决定其主要性能参数。

标准化的主要参数有物流基础模数和物流模数

物流基础模数:

物流基础模数尺寸是标准化的基础,考虑的基点是简单化。

目前ISO中央秘书处及欧洲各国已基本认定600mm×400mm为基础模数尺寸,我国目前则正在研究。

物流模数尺寸以1200mm×1000mm为主,也允许1100mm×1100mm等规格。

物流搬运合理化原则:

⑴减少环节,简化作业流程,实现物流合理化原则;⑵在满足生产工艺的前提下,发挥设备的利用率原则。

(3)贯彻系统化、标准化原则;⑷步步活化、省力节能原则。

物流搬运系统:

指一系列的相关设备和装置,用于一个过程或逻辑动作系统中,协调、合理地将物料进行移动、储存或控制。

搬运设别、容器性质取决于物料的特性和流动的种类。

设备、容器和工作体系称为物料搬运方法。

物料搬运的基本内容包括物料、移动和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