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51867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docx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docx

粤教版语文高二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2张可久散曲二首

张可久散曲二首

“手足无策”?

2012年11月16日,《文汇读书周报》刊有《1952年的夏天》一文,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我只记得母亲面对摊放一地的父亲最钟爱的书籍手足无策……”其中“手足无策”显然是“束手无策”或“手足无措”之误。

“束手”,即捆住了手;“无策”,即没有办法。

“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

母亲面对摊放一地的书籍,不知如何安置,表现出的状态正是“束手无策”。

如果要保留“手足”的话,也可用“手足无措”。

措,即放置。

“手足无措”,即手和脚不知放在哪里好,形容举动慌乱或没办法应付。

说母亲面对摊放一地的书籍,没办法应付,也可说通。

上述文章中的“手足无策”可能是“束手无策”与“手足无措”杂糅而成。

——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

阎德喜

  张可久(约1280—1348后)元代散曲作家。

名久可,号小山。

庆元(今浙江宁波)人。

《录鬼簿》把他列入“方今才人相知者”一类。

他的生平不可详考,只知他颇长寿,至正年间尚在世。

《录鬼簿》说他:

“路吏转首领官”,首领官为民务官,相当于税课大使(又有说是掌文牍的小吏)。

他还曾为“桐庐典使”,70多岁时曾为“昆山幕僚”,约80岁左右尚为“监税松源”。

他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浙、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奔波,不太得志。

  张可久,有《小山乐府》《张小山小令》。

词与曲比较

1.在语言上,宋词典雅含蓄,而散曲通俗活泼。

2.在格律上,宋词要求严格,而散曲更自由些。

3.在分类上,宋词:

小令、中调、长调。

元曲:

剧曲(杂剧)、散曲(小令、套数)。

4.在格式上,宋词:

词牌+标题。

如《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

元曲:

宫调+曲牌+标题。

如【双调·寿阳曲】山市晴岚。

鄞县(yín)  天台山(tāi)  攒雪剑(cuán)

倚树(yǐ) 命窘(jiǒnɡ)盛钱囤(dùn)

馄饨(húntun)

“囗”读wéi,是个象形字,是甲骨文“囚”字外部方框的形体,像包围之形,是“围”的古体字。

“囗”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囗”的字大都与围墙、界限或捆缚之义有关,如:

“国”“园”“圃”“囹”“圄”等。

【中吕·红绣鞋】

阅读《【中吕·红绣鞋】》,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散曲的技巧】为突出天台山之险峻,曲中用了什么手法?

试加以分析。

答案:

一是生动的比喻,如以雪剑喻群峰峭拔尖削,以冰帘喻瀑布水柱高悬密集,突显这两种实景之险峻高寒。

二是动静结合,渲染烘托;除山水这些主体外,还以猿之哀、鸟之啼、风之吼三种声音作进一步的渲染烘托,使天台山染上更为悲凉凄厉的氛围,突出了天台山“险恶”的势态。

2.【鉴赏散曲的语言】有人认为因为有了“比人心山未险”这一句,使全曲艺术境界大大超出一般的写景之作,成为格高意深之杰作。

真乃豹尾。

你同意这一看法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同意。

本曲立意奇特,构思奇妙:

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又不在“山”。

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推出戛然而止,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

上下观照,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所写的天台山之“险”全在于托出这一句。

其发人深思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

3.【鉴赏散曲的情感】这首散曲写景与议论紧相结合,对现实人生作出深刻的思考。

请说说作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这首散曲别具一格,它借写景(山势之险恶)来讽刺世情(揭露险恶的人心)。

开头两句写天台山的险峻高寒,中间三句极力渲染悲凉凄厉的气氛,末句,点明“险”字,却不是山,而是“人心”。

从中可见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懑。

【正宫·醉太平】

阅读《【正宫·醉太平】》,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散曲的意境】分析曲中“水晶环”这一意象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答案:

清白纯洁的人一旦进入污浊的社会环境,沾染恶习,就会同流合污、营私舞弊起来。

2.【鉴赏散曲的语言】请解说“文章糊了盛钱囤,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的意思和特色。

答案:

这三句的意思是:

读书写文章,本应经时济世,沾溉后人,可现在竟成了升官发财、狗苟蝇营的手段;门庭本是用以接待亲友宾朋之地,可现在竟变成专门坑害别人的陷阱,设置机关的场所;清正廉洁的人本应受到晋升褒奖,可现在竟被贬斥打击,让你倒在地上站不起来。

这三句鼎足对,音节铿锵,语调冷峻,辛辣的讽刺中充满愤激不平之气,不仅对拜金主义者之卑劣无耻极尽嬉笑怒骂的谴责,同时对社会上是非颠倒,贤愚不分的现象,也作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鞭挞。

3.【鉴赏散曲的技巧】试分析“胡芦提倒稳”在曲中有何作用。

答案:

“胡芦提倒稳”表明了作者的愤懑不平之气。

反映了作者不甘失足其中又无力回天扭转乾坤,只能佯装糊涂,但求独善安稳了。

这句看似消极,实为愤世嫉俗的反语。

4.【鉴赏散曲的情感】这首小令的主题是什么?

透过这首小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处世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

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败的根源。

作者痛恨丑恶的世风,不甘同流合污,只求独善其身。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对文本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B)

A.《【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是一首写景的曲子,“比人心山未险”为全曲的警句。

B.《【正宫·醉太平】无题》用语华丽,讽刺独到,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元代社会的病态和世俗风气的腐败。

C.《【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构思奇特,写景议论融为一体。

D.《【正宫·醉太平】无题》多处运用比喻,语言通俗。

解析:

B项,“用语华丽”错误,应为多用口语,通俗易懂。

二、课外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小令,回答问题。

【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张可久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

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

(2)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B)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3)“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曲牌

(2)解析:

A项,“委婉”错误;C项,用意分析有误;D项,“舒适生活”错误。

答案:

B

(3)“倦”字既概括了作者饱受人间世态炎凉之苦,又为后文归隐山村,诗酒自娱,作了伏笔。

3.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卖花生】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②。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

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园以行乐。

②将军空老玉门关:

指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

你认为这两首元曲哪一首的结尾更好?

请简述理由。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东风又还,野花开暮春时候”作结尾好。

以景作结,寓情于景。

春意阑珊的凄清景象和前三句所写的繁华盛事形成鲜明对照,一兴一衰,一乐一哀,间接抒发无限感慨。

(示例二)“读书人一声长叹”作结尾好。

直抒胸臆,感情饱满激烈、爱憎分明。

最后“叹”字,一是叹国家遭难,二是叹百姓遭殃,三是叹读书人无可奈何,含义丰富,耐人寻味。

4.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

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习俗。

②对青山强整乌纱:

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

③归雁横秋:

应为“横秋归雁”的倒装句式。

④金杯错落:

酒桌上觥筹交错。

(1)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主题?

请联系具体内容分析。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倦客思家”。

从标题“九日”及全文内容看,本文主题应为重阳佳节游子思家,所以“倦客思家”应为表达主题的句子。

(2)①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表达。

②反衬(或对比)。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是作者回忆从前歌舞升平的欢乐景象,用从前歌舞升平的稍纵即逝衬托现实中人老白发的凄凉,告诫游子不再留念他乡,而是“倦思”故乡,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三、语言运用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们的母语汉语,如春之牡丹,夏之芙蓉,秋之海棠,冬之腊梅,令人喜爱、陶醉。

尽管今天信息高速公路已将

全球连接成一个村庄,尽管你的作品可能进入不同语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

但即使如此,有些深层次的东西仍然无法转译转达,无法获得对等理解。

它们涉及的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一种文化的深层编码,它们都被封存在母语里,对一些人会敞开,对其余人却长久缄默。

我们如何使美国人懂得为什么“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为一种衡量尺度,语言的可靠性甚至远在肤色之上。

余光中问得尖锐:

“当你的情人已改名玛丽,你怎能送她一首菩萨蛮?

”我们只能在母语中生存。

一个汉语写作者,与其孜孜于让外国人说好喝彩,梦寐以求登上斯德歌尔摩的颁奖台,不如潜心倾听他生息其上的那片土地的歌哭,用母语的音符谱写一部部交响乐或者一支支小夜曲。

只有对汉语具有像对母亲般的深情,才能够把握那一支族系的血脉,贴近那片土地的秘密,从而成功地记录、描绘和抒写,使自己的生命借助作品得到延长和扩大,使生存变得坚实。

(1)请说明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概括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对一个不喜欢汉语的人,无法用汉语与他沟通。

(2)汉语优美、独特,我们应热爱汉语,自觉用好汉语。

6.根据所给例句仿写新语句。

(1)盛唐的边塞诗格调悲壮,像雄浑的号角,一声声吹得历史都热血沸腾。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禺的一生就像一个戏剧舞台,他以他的人格演绎了变幻莫测的世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

(1)北宋的婉约词意境优美,像清雅的荷花,一朵朵开得人生都芳香飘逸。

(2)老舍的一生就像一部长篇小说,他以他的情感诠释了善恶更迭的人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