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4916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docx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docx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

袁红军

(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郑州河南450044)

摘要:

章学诚是清代着名的史学家,思想家,毕生致力于讲学,着述,纂修史志和谱牒.他

结合自己的史学,方志学理论,对谱牒学的一些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包括史部支流,年谱,谱

牒的基本结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较为详细深入的探讨,从理论到方法全面发展了我国谱牒

学理论基础,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章学诚谱牒学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

H13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1—6252(2006)O3—0175一o4

章学诚(1738—18O1),清代史学家,思想家.字实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

曾官国子监典籍,主讲定州定武,保定莲池,归德文正等书院.后人湖广总督毕沅幕府,协助编

纂《续资治通鉴》等书.一生坎坷,迫于生计,依靠替别人撰述志书谱牒为生,自言:

”三十年

来,苦饥谋食,辄藉笔墨为生,往往为人撰述状志谱牒.”②在这个过程中,他结合自己的史学,

方志学理论,对谱牒学的一些至关重要的理论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深人的探讨,建立一套比较

完整系统的谱牒学理论体系.正如仓修良,叶建华在《章学诚评传》指出的那样:

”章学诚的谱

学编纂理论,是他的整个史学理论,方志学理论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其史学理论,方

志学理论在谱学上的体现.”

谱牒的演化历程

谱牒是古代记述家族,氏族,宗族世系的书籍.”谱”者,纪录,编排事类的书文,”牒,表之

注也.”④

谱牒一词,渊源很早.汉初司马迁写《史记》,”取之谱牒旧闻”⑤而作三代世表.至魏晋

收稿日期:

2006—02—03

作者简介:

袁红军(1970~),男,河南西华人,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馆员.

.

175?

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3期(总第53期)

南北朝时期业已形成一门专门的学问——”谱牒学”.谱牒学很盛行,官家皆藏谱碟之书,甚

至设有图谱局之机构.在南北朝,就出现了贾希敬,路敬淳等有成就的谱牒学名家.”最重族

望,诸州多有族姓谱牒”⑨.唐代,唐太宗,武后时曾修订《氏族志》.到了唐末五代十国,战乱

频仍,士族门阀制度严重破坏,谱牒随之废弃.北宋时期,谱牒又重新兴盛起来.先有欧阳修

编撰《欧阳氏谱牒》,继而又有苏询为之倡导.理学家张载等也大造舆论,”明谱系”和”立宗子

法”.不少士大夫,学者认为国之有史,县之有志.”先王因族以立崇,因宗以尊,尊卑有分,亲

疏有别,其法甚备.”((fi-冈李氏族谱序?

凡例》云:

”家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家国虽殊而所系之,

实则一而已.夫察统系之异同,辨传承之久近,叙疏戚,定尊卑,收涣散,敦亲睦,族非谱之实不

可也.”修谱之目的,在于明宗族之源流,详氏族之繁衍.籍以分尊卑,立等级,别亲疏,以利于

宗法制度给人以约束.

二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的内容

1.史部支流

“谱历之学,……亦史部支流,用备一家之书而已.”‘夫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

也.”‘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

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县志,一国之史也;综纪一朝,天下之史.唯分者极其详,然后合者能择

善而无憾也.”章学诚言语不仅讲清了谱牒学的性质,而且阐明了谱牒学与方志学,史学的关

系,既谱牒学”亦史部支流”.他在许多文章中多次指出,司马迁着《史记》,根据《五帝系牒》,

《尚表》而作《三代世表》,欧阳修《新唐书》中的《宰相世系表》等属于谱牒学的范围.谱牒为

史体,是章学诚整个谱牒学理论的基点,谱牒既然是史学的一部分,其作用无异等同于史学,

“天文,地理,五行,谱牒,何非史部之所通乎!

故六经流别,为史部所不得不收者也.”∞章学诚

处处以史学的研究方法衡量谱牒,表现了他对谱牒学价值的认识程度.

2.年谱

章学诚首次把年谱作为谱牒学的一部分.年谱是按年次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着作,是

人之史”,由编年传记体发展而来,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它不仅有叙述文字,而且有纲

目,图谱,表格等.历代学者却一直不认可年谱为谱牒.章学诚对年谱的价值进行充分的肯

定.他说:

”考次前人撰着,因而谱其生平时事与其人之出处进退,而知其所以为言,是亦论世

知人之学也.”尤其文人年谱更是如此,”文人之有年谱,前此所无,宋人为之,颇觉有补于知人

论世之学,不仅区区考一人文集已也.”人物年谱是一人之史,可以佐证史料,”家史,国史与

代之史亦将取以证焉”.

3.谱牒学编撰结构

章学诚认为,一部谱牒至少包括”表”,”牒”,”图”,”传”等.”表”是谱牒的主要组成部

分,”家谱系表,旁行斜上,乃是周谱旧式,后史所本者也.”‘人表者,春秋谱历之遗,而类聚名

姓之品目也.”“牒”是谱牒的另一组成部分.章学诚认为:

”牒者,表之注也.表仅列名,而人

之行次,字号,礼官,生卒,妻妾姓氏,子女所出,茔墓向方,皆当注于名下,如履贯然,表线所不

能容,故着牒以详之.”这样说明了牒的性质和内容.图是谱牒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图

象为无言之史,谱牒为无文之书,相辅而行,虽欲阙一而不可者也”@,如谱牒着录先世人物肖

?

】76?

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之功

像影图,茔域形势图等.关于”传”,章学诚认为”谱传即史传之支流,亦以备史传之采取也.”

取材尽量比史传详细,”事必信而有征”,不能”矫诬失实”.

谱牒的表与牒,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表以支派为主,伯支末世子孙未尽,不能书仲支之

祖宗,所谓经也;牒以行辈为主,一辈弟兄叔季未尽,不能书伯支之子系,所谓纬也.一经一纬,

所以表人伦之道也.”所以,谱牒如果能够分别表,牒,则”彼观之者,见表而昭穆亲疏,了如指

掌,然后循表之名,考牒之注,岂不观览有序,编次可法也哉!

今分别表牒,用纸不过十番,而一

望可晓.”@关于谱传与牒的关系.章学诚说:

”每图之后,列书字行,生卒,妻妾,子女之属,所

谓牒也,乃称世传,则亦大不谙于义例矣.世传自是作谱人于横表纵牒之中,择其嘉言懿行,可

以为法则者,罗列为传,非字行生卒之类,人所同具而式有一定者,可称传也.”@区别谱传与牒

非常重要.另外,章学诚主张在谱牒中”文征”,不仅可以保存重要的史料,而且可以避免谱传

之芜杂.”……文,则言之尤雅者也.奏疏尊君列于首矣,旧谱传状多删取为新谱列传,取画

于体例,非敢掠前人之美也,原本:

录于文征,非第存文,且使新谱诸传详略互见,亦史家旁证

之遗意也.”⑩

4.”书实之义”

章学诚指出:

”宋人谱牒,今不甚传,欧,苏文名最盛,谱附文集以传,其以世次荒远,不敢

漫为附会,凡所推溯,断自可知之代,最得《春秋》谨严之旨,可谓善夷.”又言:

”欧,苏之谱,

所谓推表世系,断自可知之世,此诚不易之理.”但他批评欧阳修撰着的《欧阳氏族图》”于其先

世有仕于五季十国间者,往往削其所署官阶”,失史家”书实之义”.《文史通义》内篇四《说

林》也说:

”谱牒不受史官成法,而一家之史鲜有知之者矣.”章学诚力主使谱牒学成为信史,

这也是他撰修谱牒的书法态度.

5.谱牒的繁简标准

章学诚认为谱牒用周人旧法,旁行斜上,表牒相间,较连篇直书的史书更为简洁些.但反

对过分追求简单,”谱之一家之史,史文宜简宜繁,各有攸当,岂得偏主简之一说以概其凡?

可见,谱牒的繁简标准应与史书一致,繁简适当.

三启示

章学诚提出的”史部支流”为补充完善历史记载提供佐证;年谱作为谱牒学的一部分,是

谱学发展的一大转折,为谱学发展开了一条新的途径,具有丰富的学术价值,对研究人物传记

的史学具有重要的价值.鲁迅先生对年谱就非常重视,认为这是一种知人论世的着作形式.

谱牒结构的创新为寻根访祖,查考姓氏起源提供了参考价值.章学诚严谨的治学态度,冲击了

些假托始祖,攀附名人,牵强附会,美饰先祖,言过其实等情况,使谱牒记述资料更加真实可

靠.章学诚不仅创新了谱牒学理论,而且还身体力行编撰谱牒,在实践中运用.总之,谱牒是

我国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及地方史的

资料,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某些现实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参考价值.这其

中,章学诚创新谱牒学理论功不可灭,称之谓谱牒学巨家,当之无愧!

?

177?

敦煌学辑刊2006年第3期(总第53期)

注释

①《清史稿》卷四八五《章学诚传》.

.②⑩章学诚《与宗族论撰节愍公家传书》,《章学诚遗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

③仓修良,叶建华《章学诚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④⑩⑩⑩①章学诚《高邮沈氏家谱叙例》,《章学诚遗书》,文物出版社,1985年.

⑤司马迁《史记》,《二十五史》(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⑥梁启超《说方志》,《饮冰室合集?

文集》(四十一),中华书局,1989年,第85页.

⑦《文史通义》外篇二《刘忠介公年谱叙》.

⑧《文史通义》外篇六《为张吉甫司马撰大名县志序》.

⑨《文史通义》外篇四《州县请立志科议》.

⑩《文史通义》外篇一《报孙渊如书》.

⑩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年.

⑥《文史通义》外篇二《韩柳二先生年谱序》.

⑩《文史通义》外篇四《和州志舆地图序列》.

⑩⑨《文史通义》外篇三《与冯秋山论修谱书》.

⑩《遗书》卷一三《益兴陈氏宗谱书后》.

?

17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