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溪乡调查.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8471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才溪乡调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才溪乡调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才溪乡调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才溪乡调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才溪乡调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才溪乡调查.docx

《才溪乡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才溪乡调查.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才溪乡调查.docx

才溪乡调查

《才溪乡调查》,是1933年11月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毛泽东率领中央政府检查团来到才溪,调查“乡苏”(乡苏维埃)工作,历时10

多天写出的调查报告。

这篇调查共分7个部分:

行政区划、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扩大红军、经济生活、文化教育。

一、基本信息才溪乡调查是毛泽东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形势十分严峻的背景下开展的一次农村调查。

当年的中央苏区模范乡才溪乡 ,毛泽东先后去了3次。

1933年11月是

第三次,调查历时10多天,形成了

《才溪乡调查》 这一经典篇目。

文章系统总结了才溪乡政权建设、扩大红军、经济建设、拥军优属、支援前线、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情况,用事实回答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的环境下根据地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这一重要问题,不仅驳斥了左倾机会主义的种种错误论断,对当时整个革命斗争和根据地建设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而且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形成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二、重要意义1933年11月,毛泽东撰写了著名的《才溪乡调查》,此前,毛泽东曾于1930年6月、1932年6月、1933年11月3次来到才溪。

当时,毛泽东同志已经被解除了党权和军权,党内李立三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者推行“过左”政策,导致一些上级机关不知道乡 、村苏维埃政权的具体工作和实际内容,只知道发布命令和决议,大大阻碍了政府任务与计划执行。

另外,蒋介石对苏区进行军事围剿并开展大规模经济封锁。

毛泽东为拯救苏区经济组织临时政府,采取措施,取得了一些经验。

这次调查研究是毛泽东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生动体现,在党的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鉴往知来,温故知新。

才溪乡调查虽然已经过去80年了,但其中所体现的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的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历久弥新,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以才溪乡的模范事迹,为全苏区树立了具体榜样,解决了在国内革命战争环境下,根据地的建设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重要问题,从而用铁的事实去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污蔑根据地不可能进行建设的瞎说,并有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

三、主要内容

《才溪乡调查》 共分7个部分:

行政区划、代表会议、此次选举、乡苏下的委员会、扩大红军、经济生活、文化教育。

(1)行政区划关于行政区划,“中央苏区有名的上下才溪,属于福建上杭县的才溪区。

才溪区自新划行政区后分为下列8个乡 :

上才溪、下才溪、岭保、同康、曾坑、文才、大地、下王。

”其中,上才溪523家,2318

人,分为4村;下才溪503家,2610人,也分为4村。

(2)代表会议关于上下才溪两乡的乡苏代表会议,是从代表数、代表团(代表主任)、代表与居民的关系、代表的政治表现、代表的调动与补选、女代表6个方面来展开的,“每个代表管辖的居民,有10多人的,

20多人的,30多人的,40多人的,以50多人的为最多。

”“去年10月选举时,上才溪53个代表中,女的16个,占30%。

下才溪73

个代表中,女的21个,也是30%。

补选以后,至今年10月选举时,上才溪53个代表中,女的33个,差不多占了60%。

下才溪73个代表中,女的43个,也是60%。

”“村的代表主任制度及代表与居民发生固定关系的办法,是苏维埃组织与领导方面的一大进步。

”“将乡的全境划分为若干村,依靠于民众自己的乡苏代表及村的委员会与民众团体在村的坚强领导,使全村民众像网一样组织于苏维埃之下,去执行苏维埃的一切工作任务,这是苏维埃制度优胜于历史上一切政治制度的最明显的一个地方。

长冈、才溪、石水等乡的办法,应该推行到全苏区去。

(3)关于选举关于此次选举,主要有如下情形:

由选举委员会领导选举;在候选名单上,群众在各人名下注意见的很多,儿童们也在注,注“好”、

“不好”等字的多,注“同意”或“消极”的也有,有一人名下注着“官僚”二字;以乡为单位开选民大会,乡苏报告工作;选举大会,选民到80%,病的,放哨的,在合作社工作出外办货的,女子坐月的,共约20%没有到,老人撑着棍子到会;为着选举开的会很多:

工会、贫农团、妇女会、互济会、儿童团、少队都开了会,党团员会先开,有标语,有小册子,所以今年的选举宣传,比去年普及得多,大多数人都了解选举的意义;选举期间,宣传队到各村宣传,白天讲演,夜间演戏;在选举大会上还鼓动买公债,动员当红军等。

“上下才溪的选举是一般成功了的。

他们的选举宣传,他们的组织候选名单与发动群众对候选名单的批评,他们的联系选举于别项工作,他们的组织工人与女子当选,都充分执行了中央政府的选举训令,成为苏区选举运动的模范。

(4)委员会关于乡苏下的委员会,有10多个,如拥护红军委员会、优待红军家属委员会、查田委员会、选举委员会、土地委员会、劳动委员会、山林委员会、逃兵归队委员会等,各委员会的委员人数不等,或上下才溪均5人,4村各一个委员会,委员也是5人;或两乡均为数人。

“乡苏维埃下许多委员会的组织及其领导,成为乡苏工作的重要一部分,在才溪乡再一次证明了。

中央政府已经采纳各地的经验,规定到地方苏维埃组织法里面。

那里规定乡的委员会可以组织经常的与临时的共20余个,依照各地工作情况,可以适当地给予增减。

市区苏维埃,则须适应城市的特点,组织若干不同于乡的委员会。

这一制度的明确的统一的建立,将使苏维埃与民众的关系更加密切,将使一切苏维埃工作的执行得着雄厚的力量。

一个问题,就是村亦应建立某些重要工作的委员会(各种有广大会员的民众团体,同样应建立他们的村的领导机关)。

因为如果只有乡的委员会,在有一千人上下的广大居民的乡 ,是无法周密地进行工作的,许多村的委员会的建立,即可保证这一点。

(5)扩大红军关于扩大红军,“全区以上下才溪两乡扩大红军成绩最好。

主要原因是优待红军家属、慰劳红军工作历来不错。

”即“

(一)政治上的充分的宣传鼓动,废弃一切强迫办法;

(二)充分地优待红军家属;

(三)健全的编制与训练地方武装。

”“上才溪全部青年壮年男子554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485人,占88%。

下才溪全部青年壮年男子765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的533人,也占了70%。

这样大数量地扩大红军,如果不从经济上、生产上去彻底解决问题,是决然办不到的。

只有拿经济上的动员配合着政治上的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热潮,达到如像长冈乡 、才溪乡一样的成绩。

(6)经济生活关于经济生活,《才溪乡调查》 一文从劳动力问题、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犁牛合作社、日常生活、物价、经济公债7个方面展开论述。

劳动力问题:

大数量的青壮年男子出外当红军、做工作去了,因此,耕种主要依靠女子。

“同时,“老”精神很好,开山开岭多是他们,一部分还可莳田割禾。

儿童又参加生产。

因此,生产是在发展中。

除了女子、老人、儿童参加生产之外,生产的发展还依靠于劳动力的相互调剂。

一村中,劳动力有余之家,帮助不足之家。

一乡中,有余的村,帮助不足的村。

一区中,有余的乡 ,帮助不足的乡 。

这样,以区为单位调剂劳力,做劳动工,党团员又做‘礼拜六’。

因此,生产得着更大的发展。

”“调剂劳动力的主要方法,是劳动合作社与耕田队,其任务是帮助红属与群众互助。

”“劳动合作社统筹全局,乡的劳动合作社委员会5人,主任筹划一乡。

4村每村一个委员,筹划一村。

”“本乡劳动合作社,1931年开始创设的。

现在全苏区实行的

‘劳动互助社’,就是发源于此的。

”消费合作社:

全区8乡有14个消费合作社,上才溪2个,下才溪3个。

加入消费合作社的人家,上才溪60%,下才溪90%。

货缺时,红属先买,社员后买,非社员再后买。

“合作社

第一好”是当时的普遍舆论。

这样,“卖‘外货’的私人商店,除一家江西人开的药店外,全区绝迹(逐渐削弱至此),只圩日有个把子私人卖盐的,但土产如豆腐等,私人卖的还有。

”粮食合作社:

才溪粮食合作社原名粮食调剂局,1930年开始创设,由群众募集股金。

每乡组织一个调剂局,全区8个局,共有股金1810元。

“每年秋后收谷子量入谷仓,用乡苏长条标封。

春夏出谷一次二次不定,由群众决定,群众需要了,即开仓出卖。

大概每年3

月莳田时与5月青黄不接时,均是出谷时节。

”犁牛合作社:

全区只上下才溪两乡组织了犁牛合作社,“两乡约20%的人家无牛,还没有想出解决的办法来。

”才溪人民的日常生活,“本地产米本来很少,故还需一半依靠杂粮,现在杂粮的生产也比以前多了。

”暴动前和暴动后比,“吃饭改善了100%(3个月米饭与6个月米饭之比)。

”“暴动前平均每人每两年才能做一套衫裤,暴动后平均每人每年能做一套半,增加了200%。

今年情形又改变,因为封锁,布贵,平均每年只能做半套,恢复到暴动前。

”“反革命使我们的衣服贵到如此程度!

”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不断施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暴动前5个人的家庭月吃盐5斤者,今年11月只吃1斤。

不打倒国民党无盐吃!

”才溪乡的物价情况,谷、猪肉、鸡、鸭、鸡蛋、鸭蛋、猪油、石灰、豆子、烟、茶叶、菜油等,暴动前和暴动后比,前后略同;鱼,暴动后因封锁,九江(从武平县转)没有鱼苗来,塘是空的,无市;

纸、木因不能出口,无市;“纸、木是本地最大出口,今均失败。

可恶的国民党的封锁!

”铁、布、盐、洋油等,现均比暴动前贵一倍或数倍;“极大的问题是要打破封锁。

”现洋,“现只有苏纸,现洋完全看不见了。

又是国民党捣乱!

”才溪乡销售经济公债的情形,“新划的才溪区,8个乡 ,2188家,

8782人,共承销公债13600元。

”上才溪销4000元,下才溪销4146

元。

“完全自动买,没有强迫。

没有一次会不讲经济建设。

因为县贸易局建立,有了盐布买,群众更加认识经济公债的重要了。

“我们重复地说,只有经济建设配合了政治动员,才能造成扩大红军的更高的热潮,推动广大群众上前线去。

”“劳动合作社(别地称劳动互助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组织了全乡群众的经济生活,经济上的组织性进到了很高的程度,成为全苏区

第一个光荣的模范。

”这种经济战线上的成绩,以及在两乡全人口4928人中,男子出去当红军、做工作的1018人,女子出去工作的有29人,“这一铁的事实,给了我们一个有力的武器,去粉碎一切机会主义者的瞎说,如像说国内战争中经济建设是不可能的,如像说苏区群众生活没有改良,如像说群众不愿意当红军,或者说扩大红军便没有人生产了。

我们郑重介绍长冈乡 、才溪乡 、石水乡的光荣成就于全体工农群众之前,我们号召全苏区几千个乡一齐学习这几个乡 ,使几千个乡都如同长冈、才溪、石水一样,成为争取全中国胜利的坚强的前进阵地。

(6)文化教育关于文化教育,上下才溪均设有日学、夜学、识字班、读报团、俱乐部、墙报、识字牌等多个或多处,且有详细的内容及具体的办法规定等。

四、启示

《才溪乡调查》 给我们留下的,绝不是调查本身,而是其中所散发的那种精神:

深入实际,实事求是的精神。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就是不要拍脑袋决策,不要搞心血来潮,而是要让事实说话,实事求是。

《才溪乡调查》作为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实践过程中始终坚持从实践出发,坚持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具体运用的典范而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