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4210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29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工程特性表1

1综合说明2

1.1绪言2

1.2水文2

1.3地质5

1.4工程任务和规模6

1.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9

1.6闸门和启闭机15

1.7工程施工15

1.8工程占地及拆迁赔偿处理16

1.9环境保护16

1.10工程管理16

1.11设计估算18

1.12经济评价18

2水文19

2.1闽江流域概况及水系19

2.2气象、水文21

2.3闽江下游设计洪水29

2.4白岩潭起始洪(潮)水位计算35

2.5涝区水文37

3工程地质48

3.1工程勘察工作依据48

3.2区域地质概况及地震49

3.3工程地质条件及其评价51

3.4堤防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评价57

3.5闸基工程地质条件初评59

3.6结论及建议59

4工程任务和规模61

4.1工程建设区概况61

4.2建设的必要性62

4.3工程任务63

4.4工程建设规模64

4.5南港水面线推算65

4.6排涝水利计算72

5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80

5.1设计依据80

5.2建筑物轴线选择及工程总体布置82

5.3防洪堤工程设计85

5.4泵站工程出水管道设计100

5.5水闸工程设计102

6闸门、启闭机及电气工程109

6.1某排涝闸109

6.2科贡排涝闸109

6.3电气设备布置110

7施工组织设计112

7.1施工条件112

7.2施工导流117

7.3主体工程施工118

7.4场内外交通及施工总布置122

7.5施工进度123

8拆迁处理125

8.1工程用地及拆迁范围125

8.2征地、拆迁安置的有关问题125

8.3工程用地及拆迁实物指标调查127

8.4补偿标准的拟定128

8.5拆迁和占地补偿费的估算128

9环境保护设计129

9.1评价依据129

9.2评价工作等级、重点内容129

9.3评价范围、环境保护目标130

9.4评价标准130

9.5环境影响评价131

9.6环境保护设计133

9.7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建议134

9.8环保投资135

9.9结论135

10工程管理136

10.1管理机构及定员136

10.2管理维护费用和工程管理占地137

10.3工程管理137

10.4交通设备、通讯及监测设备139

11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40

11.1编制说明140

11.2总估算表141

12经济评价160

12.1概述160

12.2国民经济评价160

12.3综合评价163

附件:

1、福州市水利局文件(榕水利管[2010]257号)《关于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请示》

2、福建省人民政府文件(闽政文【2010】45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闽江下游南港厚美浦口段局部防洪岸线的批复》

附图:

《福州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可行性研究设计图册》

工程特性表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项目名称

单位

数量

一、水文

三、排涝

10年一遇

不漫溢

1.流域面积

1.标准

百年一遇

全流域

km2

60992

竹岐水文站

km2

54500

2.水文系列年限

64

四、主要建筑物及设备

3.多年平均年径流量

亿m3

552.7

(一)防洪堤

4.代表性流量

1.工程等别

多年平均流量

m3/s

1750

2.长度

km

3.619

实测最大流量(竹岐站)

m3/s

33800

(二)水闸

2

实测最小流量(竹岐站)

m3/s

196

1.某排涝闸

m

4.0m×3.0m×1孔

调查历史最大流量

m3/s

34000

2.科贡排涝闸

m

3.0m×3.0m×1孔

设计洪水标准

%

1

五、主要工程量

设计洪水流量

(竹岐站)

m3/s

35600

1.土(砂)方开挖

万m3

8.35

2.回填土(砂)方

万m3

42.82

设计洪水流量

(南港)

m3/s

26300

3.石方

万m3

36.30

4.混凝土

万m3

1.77

5.洪量

5.钢筋安装

t

2049.81

实测洪水一天洪量

亿m3

23.41

6.钢管

t

300.96

设计洪水一天洪量(1%)

亿m3

26.84

7.土工布

万m2

12.50

8.单管高压旋喷桩

万m

10.14

二、设计水位

9.C25砼钻孔灌注桩

万m3

1.42

(一)防洪工程

1.防洪设计标准

年一遇

100

六、静态总投资

万元

56832.92

2.外江设计洪水位(新)

m

11.67(洪塘)

12.07(淮安)

3.外江设计洪水位(旧)

m

12.40(洪塘)

13.06(淮安)

1综合说明

1.1绪言

闽江下游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位于闽江南港北岸河口段,根据福州市水利局文件《关于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建设有关问题的请示》,内容:

拟建的东北三环路B段部分道路工程位于闽江下游南港北岸某至洪塘段,道路工程位于现有某防洪堤保护范围之外的行洪并经过洪塘村与桔园洲防洪堤连接。

现有某防洪堤平面堤线布置曲折、防洪标准偏低,且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下游洪塘村现状未设防。

因东北三环路B段道路工程建设需要,某洪塘段防洪规划岸线需做局部调整,目前防洪岸线已获得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复。

为确保某洪塘片区和三环路工程防洪排涝安全,建议在东北三环路B段道路临江一侧按照新防洪规划岸线采用路堤结合方式,与三环路同步建设某洪塘防洪排涝工程,确保路、堤、排涝工程一并建成发挥效益。

防洪堤规划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标准,规划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涝水不漫溢的标准。

根据上述标准,闽江南港某洪塘段防洪排涝工程区设计的范围为洪塘引水泵站至淮安,下游与桔园洲防洪堤连接,堤长约3.619km。

结合防洪排涝的需要在某新建一座排涝闸,科贡新建一座排涝闸,并对原有某排涝站进行出水口改造。

1.2水文

1.2.1自然条件

(1)降水

本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

每年3月~4月为春雨期,5月~6月为梅雨期,7月~9月为台风雨期,10月~翌年2月为少雨期,梅雨期是造成闽江流域大范围降雨的天气因素,这期间雨量可占全年雨量的36%~40%,4月~9月为汛期,降水量占全年的70%~77%。

闽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雨量为1700mm,闽江闽江下游一带年平均雨量约1200mm~1600mm。

(2)气温

据气福州象台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19.3℃,一月平均气温10℃,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28.7℃,历年极端最高气温41.7℃,极端最低气温-1.7℃。

(3)风况

福州市区常风向为东南,频率为15%,强风向为西北西,最大风速约为28m/s,极大风向东北东,极大风速40.7m/s,多年平均风速2.7m/s,台风的影响发生在5月中旬至11月中旬,台风平均每年2次~3次,7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盛行期,受台风影响平均风速和极大风速均达12级,风向东北。

1.2.2水文主要成果

工程区位于闽江下游南港北岸,闽江下游河道受径流和潮流两个方面的影响。

(1)闽江下游设计洪水

闽江下游设计洪水以竹岐水文站为代表站,该站控制集雨面积54500km2,占南、北港分流口淮安村以上集雨面积的99.6%。

从安全考虑,本设计仍采用原水电部审查批复的堤防加固的设计洪水成果,即竹岐水文站100年一遇洪峰流量为35600m3/s。

(2)南北港分流比

南北港分流比按南港河道整治后,北港分流25.2%,分流量8970m3/s,南港分流74.8%,分流量为26630m3/s,大樟溪相应入流3000m3/s,南港下段100年一遇洪水设计流量为29630m3/s。

(3)涝区水文

1)涝区流域概况

工程区内共有金辉、兰庭西江月、科贡以及某四个涝区,四个涝区的面积分别为:

金辉涝区面积0.98km2;科贡涝区面积0.79km2,某涝区面积1.76km2,某涝区包含某校区1.49km2以及周边0.27km2;兰庭西江月涝区面积0.78km2。

本次工程设计主要是结合三环路施工需要,完善南台岛防洪体系,重点考虑几个片区防外江洪水。

对于各个片区的排涝,在不降低现有排涝标准的基础上,对现有排涝设施进行改造,并预留相应的出口及将来发展对于的排涝规模。

工程区内现有的防洪设施为某旧防洪堤、某校内一座抽排流量为3.5m3/s排涝站及一座1.5×2.5m(宽×高)排涝闸,科贡堤段有一座废弃的水闸,兰庭西江月后侧洪塘村2个出水涵闸。

2)涝区洪水特性

本流域洪水主要由锋面雨或台风暴雨形成。

内涝一般发生在4月~10月。

4月~7月上旬为梅雨期,7月中旬~10月为台风暴雨期。

3)设计涝水流量

通过城市暴雨公式与华东特小流域法两种方法计算成果如下:

 

洪峰流量成果比较表

科贡涝区

某涝区

频率P(%)

20

10

20

10

洪峰流量

(m3/s)

城市暴雨推求

7.33

8.72

15.32

18.22

华东特小流域法

6.43

7.87

15.11

18.37

洪水总量(万m3)

12.80

15.12

28.51

33.66

由上表可以看出城市暴雨公式法推求以及华东特小流域法计算成果较为接近,两种方法结果相差均小于15%,考虑到工程区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安全出发,本次设计采用城市暴雨推求法成果作为设计依据。

4)外江设计洪潮水位分析计算

设计流域内涝与福州城区相似,4月~7月上旬梅雨期城区外江设计洪水标准选用10年一遇;台风雨季节(7月中旬~10月),外江设计洪水位采用科贡站7月中旬~10月最高潮位平均值(即相当二年一遇高潮位)。

外江设计洪潮水位见表1.2-1。

表1.2-1某洪塘段外江设计洪、潮水位表

出口

位置

外江设计水位(m)

4月~7月上旬

洪水位(p=10%)

7月中旬~10月

多年平均年最高潮水位

南港

某洪塘段

10.92

6.07

1.3地质

闽江下游河段呈北西、南东延伸的河谷低漫滩,地形平坦、宽阔,小港叉密布。

本区出露的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填土(Qedl);第四系全新统长乐组冲积、冲洪积及海积土层:

粘土、淤泥、中砂、粉质粘土、淤泥质土(Qapl);燕山晚期含黑云母花岗岩(γ52(3)c)等。

本工程场地地震基本烈度属Ⅶ度区,各建筑物应按Ⅶ度设防。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

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属设计地震第一组。

建筑场地类型:

1#~2#孔之间的山体属中硬场地,其覆盖层厚度属≥5m,以及3#~11#钻孔,为中软场地,其覆盖层厚度属3-50m,场地类别为II类,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其余地段属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I类,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

排涝闸地基为强透水性的砂土层,闸基的渗透破坏形式同堤基一样为管涌,渗透允许坡降初步定位J=0.12.据此设计基础论廓和核算渗透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