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40532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8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docx

高三语文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伊宁县二中高三语文之新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教师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高考作文试题的感知,总结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应注意的问题。

2、通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探究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

一、概念阐释

1.何谓“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2.新材料作文的类型

故事型:

包括梗概故事和片断故事、寓言故事、漫画

论说型:

包括名言警句、哲理语段、议论片段

事例型:

名人事例,凡人小事

诗歌型:

哲理小诗、抒情短诗等

材料还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

2、典型探讨

(一)、因果探究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周日,两同学相约去游览一座名山。

登山之初,甲同学不慎跌了一跤,于是他觉得这一天真是晦气。

一路上,美丽的风景扑面而来,乙同学陶醉其中,赞不绝口,甲同学却全然不觉,反而认为没什么看头。

他指着一棵枯黄的树说,树都枯黄了,这山有什么美?

山路越走越险。

爬到半山腰,乙同学仰望山顶的奇景,感叹道: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且催甲同学加快点脚步。

甲同学面对险路,望山兴叹,不愿继续攀登,只想等着乙同学从山顶返回,最终他没能看到山顶的美景。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1)方法指导: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

多问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第一步:

概括事件始末或人物态度(谁-怎么做-怎么样)

第二步:

对不同人物的结果或态度逐一探究“为什么”(原因:

一般有关键词句提示)

第三步:

由浅入深,确定最佳立意(原因往往有多个,抓最主要的原因来立意会更符合题意。

不少材料的原因往往表现出的只是表面上的浅层次的原因,应仔细揣摩关键词句)

(2)教师指导:

先说作文类型,目前的新材料主要分为社会现实型、文学故事型、理论观点型。

这则材料属于文学故事型,通过甲乙两同学游览名山的不同经历和感受来阐述一个道理。

我们不妨先对这个故事作一下层次划分,以把握其主要内容。

故事材料共209个字,共6句,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

层次一:

周日,两同学相约去游览一座名山。

层次二:

登山之初,甲同学不慎跌了一跤,于是他觉得这一天真是晦气。

层次三:

一路上,美丽的风景扑面而来,乙同学陶醉其中,赞不绝口,甲同学却全然不觉,反而认为没什么看头。

他指着一棵枯黄的树说,树都枯黄了,这山有什么美?

层次四:

山路越走越险。

爬到半山腰,乙同学仰望山顶的奇景,感叹道:

“无限风光在险峰!

”且催甲同学加快点脚步。

甲同学面对险境,望山兴叹,不愿继续攀登,只想等着已同学从山顶返回,最终他没能看到山顶的美景。

显而易见,这是一个由游览名山引发的故事,所以层次

(一)交待背景,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一个特定情境。

层次

(二)为登山之处的小插曲,这个小插曲看似随意,但影响故事发展,正是因为甲同学在登山之初就跌了一跤,觉得晦气,在登山的心境上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主观倾向,以致影响了甲同学随后的登山经历和感受。

层次(三)为登山路上对美景的不同感受,乙同学陶醉其中、赞不绝口,甲同学全然不觉,认为毫无美景。

所以,从命题意图来看,其实是倾向美是客观存在的,境由心生,要学会发现、欣赏生活中的美。

层次(四)为甲乙同学面对山路越走越险的不同选择与感受。

乙同学兴致勃勃,感叹“无限风光在险峰”。

甲同学面对险境,不愿继续攀登,根据材料暗示,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不愿继续攀登,原因有二:

一是对本次登山本就没好感,早就不想继续攀登了;二是甲同学认为山顶没有吸引他继续攀登的美景,也就是缺乏继续攀登的理由。

所以,甲同学选择了放弃。

而故事的结局就是“最终他没能看到山顶的美景”。

因此我们可以据此立意:

无限风光(美景)在险峰、敢于攀登,方得美景。

而此处的美景其实并非实指,而是泛指那些美好的事物、精深的造诣、人生的顿悟等等。

(3)习作欣赏

于崎岖中赏胜景

傅雷有言:

“没有经过战斗的舍弃,是虚伪的;没有经过苦难的超脱,是轻佻的。

”甲因跌跤而“舍弃”,因面前的“险路”而退缩。

他虚伪于自己,没有竭尽全力;轻佻于自己,没有继续前行。

若是我,必将披荆斩棘,于崎岖中赏胜景,看漫山红遍,层林尽染!

登峰之路,崎岖不平,或荆棘刺踝,或乱草绊足,但必前行,才不辜负初衷。

生如逆旅,痛且益坚,坚则益行。

体操王子李宁,兵败汉城,有如在峰顶之际而失足,从天堂到地狱。

然而在经过灰色通道时,他一路按捺心中的郁闷,一路忍受媒体的不正面报道,一路背负国民的不理解。

然而他迎难而上,终于在灰色通道的另一端,进入了商界,一手创了“李宁”品牌的运动系列,在商界中又创造传奇,岂不胜景哉?

每一个攀上顶峰者,必将伤痕累累。

然而,也只有这样,才能化凛风为拥抱化万物为仙灵,于崎岖中赏胜景。

大凡赏得了顶峰者,都必以不渝的信念为佩。

法国著名钢琴家贝楚齐尼亚,一米侏儒立于维也纳金色大厅中,所演奏之乐音激荡于世人的心灵;清华保安贾作胜,怀着当教师的坚定梦想,才会在长期的“蹭课”中昂首进入梦寐的师范大学;杨佩,紧揣着“自立于人前”的自尊信念,高度残疾仍能自立自强于生活,赢得“东方维纳斯”的美誉。

王安石之言:

“然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命运故意设了如此崎岖之径,让有志者可达峰顶,可赏胜景,接受这一“一览众山小”的馈赠。

于崎岖之中,攀行者需要“竹杖芒鞋轻胜马”的乐观,需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积极。

毕淑敏之言:

“你走到黑暗之处,你只能看到苔藓;你到光明之处,你就能看到鲜花了。

”诚然,只要心向阳,只要心怀顶峰之志,目触飞皆不是崎岖,而是命运的必经的起伏;步行的皆不是泥泞之路,而是歩向高处的云梯!

如此,方可在崎岖中不止前行,于困难中不畏而上,而于这一径的最后,收获人生的胜景!

人的一生中没有多少次攀越崎岖,得以目触胜景的机会。

因此,攀行者须谨记:

以不渝信念为佩,以乐观积极为杖!

常云:

“少年心事当拏云!

”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且当荆棘乱石只等闲,不达顶峰不罢休!

(4)小练习

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自然保护区内,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狼全部消灭了。

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饮食林中。

十几年的功夫,鹿群由千只发展到四万只,但体态蠢笨,没有了昔日的灵秀。

植物也因鹿的大量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本身也因缺少食物以及安逸少动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

人们只好把狼再引进来,不久,鹿与自然保护区又恢复了生机。

我的立意:

此则材料较完整地叙述了鹿由昔日的正常、健康到后来不健康的畸形发展过程。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地消灭了鹿的天敌——狼。

材料内容前后是因果关系。

应该立足材料所述事物的“果”去追溯事物的“因”,然后就其“因”立意,联系现实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展开议论。

鹿和保护区的“结果”是由于人“将狼全部消灭”,从而破坏了自然界的“生物圈”与“食物链”,遭到自然规律的报复,使当事者自食其果。

(二)抓关键词句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70分)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我的立意:

(1)方法指导:

关键字句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中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2)题意分析

本材料提示了写作的范围,围绕“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行文皆可。

本作文题特点如同2009年的高考作文“常识”的命题形式。

1、明晰关键词

改变:

改换,更改;变化,使事物产生显著的差别。

改变,要强调变化较大,不同于改良、改善。

“改变”这一动词暗含现状有不合理之处,或自己与世界有冲突,有矛盾,有不相容之处,有需要改变的必要。

世界: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或指:

社会的形势、风气。

自己:

指自己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

“世界”与“自己”是一组相对的概念。

行文时前者明晰,前者是相对于“自己(个体)”而言的客观外部世界,可以泛化为“社会、生活、环境、体制、观念、状态”等。

后者应明晰“自己”的具体对象,如“为人、性格、做法、理念、价值观”等等。

约翰·列侬句子理解:

约翰·列侬的话提供了他对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关系的看法,结合提示语“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来理解:

写作者可以完全在列侬的看法内写作,也可以在列侬所讨论的话题范围内写作,即只要是谈“改变世界”、“改变自己”、“探究二者关系”几种中的任意一种均可。

2、立意

符合题意

改变世界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意思是在你不能改变自己的情况下,你就改变世界。

本句强调的是改变世界,这是一种勇者、有魄力者的表现。

例如:

马丁·路德·金不改变自己的理念,一生从事于反种族歧视,改变了黑人的处境;乔布斯不改变自己的性格,开发苹果改变了这个世界;爱因斯坦不改变自己的探究精神,发现了相对论,改变了世界;王安石不改变自己执拗的个性,以变法改变了宋朝的政治;毛泽东不改变自己的意志,缔造了新中国;等等。

改变自己

“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意思是在客观情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改变自己。

本句强调的是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智者的表现。

例如:

苏轼不能改变朝廷不重用他的客观现实,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林则徐面对无法改变的朝廷积弱局面,他改变自己投身造福百姓的民生中;刘伟不能改变的残疾的客观现实,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旭日阳刚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地位,以歌声来让自己快乐;等等。

建立“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间的联系

条件关系:

先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并列关系:

既要改变自己,也要改变世界。

目的关系:

通过改变自己,最终改变世界。

选择关系:

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

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递进关系:

既要改变自己,更要改变世界。

基本符合题意

(1)泛泛谈“改变”,只罗列现象,不分析原因。

(2)简单提一下“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然后全力写坚强、乐观、战胜挫折等其他话题。

(3)不能(或决不)改变自己(坚守自己的信念)

(4)不能去随意改变世界(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以上为符合题意,但适当降档给分,因为“改变”仍为最关键的信息。

偏离题意

(1)完全脱离“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的论题

(2)对“改变自己”或“改变世界”的理解完全失误

行文思路

1)为什么改变自己(世界)?

为了生存、为了更高的追求、为了人生更有意义、为了适应环境、为了让世界更美好、实现双赢……

2)怎样改变自己(世界)?

改变自己的奋斗方向、改变自己的处世原则、改变自己的心态、有梦想有追求……

文体选择

题目对文体的要求是“文体自选”,可以写议论文、记叙文、散文、应用文外包装文体等。

只要达到了相关文体的要求即可。

对于文体四不像者,从严扣分。

议论文重点看观点是否鲜明突出,思路是否清晰,论据是否准确丰富,论证分析是否充分,语言是否有力度等。

记叙文重点关注中心是否准确鲜明,情节是否富有变化,描写是否生动,语言是否有优美等。

其他文体也是从内容、形式、语言、创新等方面去评价。

(3)习作欣赏

世界因你我而改变

在世界面前,我们每一个单独的个体都是渺小的,甚至渺小得几乎毫无反抗之力,更不要说去改变世界,因此随波逐流也就好像变成了理所当然。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想前人之未想,做前人之未做。

他们特立独行,不因世界而改变自己,尽管落寞却心怀天下,用行动捍卫着自己的理想,改变着世界。

(对比破题,提出论点)

我清晰地记住那一位老人——孔夫子。

在那个“礼乐崩坏”的时代,君不君臣不臣,伦理、道德在名利前面变得一文不值。

那是一个充满争斗、混乱的世界。

但是孔夫子没有因世界的混乱而改变自己,而且还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

驾着马车,周游列国,去传播他的儒学思想。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他是一位艰难的行者,更是一位敢于改变世界的猛士。

一路上,被人奚落、取笑、误解、驱逐,甚至面临死亡的威胁,但是他心中热火不灭,信念不改,为天下苍生而奔走,为实现世界大同而呼告。

最终改变了世界,“孝悌礼义忠信廉耻”成为中国人做人的根本,而儒家思想也成为中国文化的正统,历经千年而不变。

正如阿基米德所说: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

于是孔夫子在没有改变自己的情况下,真的成了撬动地球、改变世界的那一位猛士。

(正面举例说明不因世界的丑陋而改变自己,反而敢于去改变世界)

相较而言,那些屈从于现实,以不能改变世界为借口,而退回到个人的小天地的所谓明智之人,在孔夫子面前,形象不免显得矮小许多。

他们关起门,退回到山林,退回到他们心中的“桃花源”,那里“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他们的内心看似安宁,但外面的世界却很不平静。

他们没有改变自己,没有同流合污,但是他们也不敢于去改变这个世界。

他们去写他们的诗,喝他们的酒去了。

这些“独善其身”的所谓明智之人看似洒脱,但是却无视了自己肩上的那一份改变世界的责任。

试想,当每一个人都躲进个人的小天地自娱自乐,这个世界还有改变的可能,还有进步的机会吗?

(反面举例,独善其身,不敢于改变世界的后果)

让我们走出“桃花源”,看看我们生活的世界吧!

“小悦悦”事件让我们心痛不已。

但是当我们在谴责那漠视他人生命的18个路人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我们也可能是那18个路人之一?

面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们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疑心重重,我们开始担心我们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彭宇”。

我们屈从于这个复杂的世界,更没想过用我们的双手去改变这个世界。

这是18个路人的悲哀,也是每一个人的悲哀。

因为当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去改变这个世界的时候,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小悦悦”。

痛定思痛,方能大彻大悟。

我们应该明白:

世界,是你我的世界,是每一个人的世界。

我们成为不了孔夫子,但是我们可以学学那“举牌哥”“拇指妹”。

面对这个呼吸着、生活着的世界,他们没有放下心中的那一份责任,没有拒绝肩上的那一份担当。

用手中的牌,用那瘦小的拇指,表达着自己的声音,最终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回应,改变了世界。

(联系实际,回归现实。

鲁迅说过: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不要逃避,不要彷徨,当我们每一个人都携起手来去改变世界的时候,那么,这个世界也会因我们而改变。

(引用名言,深化主题,提出呼吁。

(4)小练习:

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回答说:

“下一个!

”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

“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

”他仍然回答:

“下一个!

我的立意:

读这则材料,就要注意贝利先后两次回答“下一个”时所处的情景,要抓住最关键的句子“下一个!

”思考,初露锋芒说“下一个”,表现了他的不满现状;而第二次是在踢进了一千多个球,成为举世闻名的球王之后说的,这就更表现了他的永远进取,奋斗拼搏的精神。

抓住这一点立意即可。

(三)多角度立意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花与草

花摇曳的是容貌,

草散发的是气质。

花可以傲,因为是少数,

草不必卑,因为是多数。

缤纷的目光看世界,如花,

纯净的心态对生活,像草。

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感受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800字左右。

我的立意:

(1)方法指导:

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2)教师指导:

材料是一首优美的哲理诗,列举了一种富有诗意的生活现象。

要全面准确地理解材料,我们就需要先了解诗歌中花和草的特征与关系:

花凭容貌取胜,草以气质见长,花有花的优势,草有草的长处,无论是花还是草,它们都以自己独特的个性而存在;花因为是少数,可以骄傲,但草因为是多数,也不必自卑;花以“缤纷的目光看世界”,草用“纯净的心态对生活”,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对待生活、看待世界。

值得注意的是,命题者在材料中对“花”与“草”的态度都是肯定、赞赏的,并没有对其中的某一类持否定、贬斥之意。

 

同时,这也是一则譬喻型材料,材料中的“花”、“草”深含寓意,不单实指自然界中的花与草,更多的是虚指,指向人的精神层面,可把它们看作是某类人的象征――“花”指的是社会地位高、在某一领域取得一定成就的人;而“草”更多的是指社会地位相对低的一般人。

 

构思角度提示:

1.从花的角度:

我们每个人都如花一般美丽,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我们的独一无二,才构成了这缤纷多姿的世界。

可以从个性、独特方面写。

例子:

飘逸的李白,沉郁的杜甫,清丽的白居易等构成了多彩的诗词。

2.从草的角度:

我们平凡但不平庸,平凡的我们一样是美丽的。

即使生活如草,我们依然可以活出自己的气质,人生也会因心地纯洁而精彩。

以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可以从平凡的魅力来写。

例子:

感动中国的平凡人。

3.从材料整体上立意:

人各有所长,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生活中应该努力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世人,共同组合成一个和谐的、姿态万千的世界;平等看待身边每一个人,不以身份、地位的高低视人,当能达成潇洒的人生。

(3)习作欣赏

笃定之气韵

浙江天台山方广寺的对联中有这样两句:

“无声不寂,有色皆空。

”便是在声色变幻与光影流转中始终怀有一颗淡定自持的心,不为纷乱所扰,也不因变故而惧。

就仿佛是那贴近地面的纤纤青草。

不同于花的善变——花期随气候时令推迟或提前,容姿的极致美丽也开不过一季,草却几乎不曾变化,在怒风骤雨中青亮如初,在烈日艳阳下柔韧依旧,静静地散发出一种笃定的气韵来。

拥有笃定气韵的人,是有能力在生活的命题中将自己慢慢熬煮着的,不激烈,不偏执,不放弃,一点点让灵魂散发出香气。

就像是画家潘天寿的那句题画诗:

“默看细雨湿桃花。

”不因突如其来的细雨扫了春游的雅兴,笃定地立于雨中,细细观察与自然思泽肌肤相亲的湿润花瓣,何尝不也是一种美好?

笃定之气韵生发于内心,伴随呼吸萦绕于周身,凝结成眉宇之间的云淡风轻,使得笃定之人在举手投足间都有着不一般的美丽。

日本妈妈千惠便是这样一个女子。

得知自己癌症复发、寿命无多时,她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尽已所能用剩余的时日把生活中的种种技巧教给只有五岁的女儿。

洗衣服、做饭……她不去考虑病魔的肆虐,而是不急不缓地耐心指导,这样的笃定与从容让这个原本平凡的女子明媚动人。

围棋大师吴清源一生颠沛流离,却在这流浪颠簸中终守一颗“平常心”。

即便是面对对手的胡搅蛮缠,使一场棋局足足下了四天多,他也始终泰然处之。

这样的笃定终使他在弈艺上大有作为,成为旷世宗师。

的确,笃定之气韵赋予我们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能力,因而在无常世事面前淡定从容。

情绪始终像静静的湖面,可能微有波澜,但决不澎湃汹涌,这对我们的事业、生活无疑都是极有帮助的。

芳草青青,周遭的花开花谢对它全无影响。

它没有婀娜的体态和娇美的容颜,却有着难以忽视的、沉淀乾坤的笃定气韵。

葛优精炼地将人生概括为“上山下山”,我只愿这笃定的气韵常伴我们左右,陪伴我们走过所有的山路。

或在早春暮春,洒暖花深,或是天淡天青,宿雨沾襟,拥有一份笃定的气韵,便可不惧流年。

(3)小练习

一把坚实的锁挂在门上,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啪”的一声锁开了。

铁棒好奇地问:

“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你却轻而易举就把他弄开了呢?

”钥匙说:

“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我的立意: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的锁、钥匙、铁棒都有象征意义。

请你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中的“锁”“钥匙”“铁棒”都运用了比喻,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锁”比喻为问题、矛盾;“钥匙”和“铁棒”比喻为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钥匙——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说明做任何事情必须以了解为基础,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做好;

②铁棒——费了那么大的力气也打不开——说明做事不讲究方法,一味蛮干。

所以,做事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就会事半功倍;一味蛮干,只会把事情办糟。

小练习:

猪八戒坐在镜子前照镜子。

镜子中出现的它,长耳朵,翘鼻子,十分丑陋。

它一见就十分恼怒,抡起铁耙,将镜子砸得粉碎。

可当它再看时,无论大小,每一块碎片里都有一个丑陋的它。

我的立意:

这则材料可横向分解为三个立意角度:

猪八戒、镜子、猪八戒和镜子。

从猪八戒的角度看,它自己长耳朵、翘鼻子,十分丑陋,却责怪镜子,迁怒于镜子,足见它不能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据此,可立意为:

要正确对待自己的短处,或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从镜子的角度看,尽管猪八戒将它打碎了,但它依然反映八戒的丑陋,并不因为被打碎而作丝毫的改变。

依此可立意为:

要学习镜子不畏强暴、坚持真理的精神。

从二者合一的角度看,猪八戒打碎镜子,可以看成邪恶与暴力向真理挑战;镜子碎了仍反映八戒的丑陋,可看作真理是战胜不了的。

所以,其立意可为:

邪恶与暴力是战胜不了真理的。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商人得到一块价值不菲的宝石,但却发现宝石上有一条裂缝,如果能从裂缝处切开,就能得到两块完美的宝石。

许多老工匠不敢尝试这时,一位年轻工匠勇敢的站了出来,并且完美的切割出了两块宝石。

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请根据以上材料作文。

(一)我的立意:

(二)教师指导:

这则关于钻石切割的材料,属于典型的材料作文,富于时代气息,社会意义丰富,思想倾向鲜明,难易程度适中,学生有话可说,是一则可圈可点的好作文题。

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寓意,尤其是老雕刻家最后的话。

立意角度有二:

老雕刻家的话和钻石。

从老雕刻家的角度立意,可以围绕“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成功来自勇气”、“成功既需要经验,更需要勇气”、“做事需心无旁骛,无所畏惧”等切入;从钻石的角度立意,则可以从“瑕疵不足畏,改变成就美”、“要勇于改变自我”、“与过去决裂,勇于做新的自己”等角度切入。

当然,从第一个角度切入是中心立意,也最容易写作。

写作时要想出类拔萃,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住“勇气”这一关键词,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有材料意识、话题意识、主题意识;2、选择最擅长的文体,例如议论文;3、打造文章亮点,例如画龙点睛,闪亮开头,结构井然,前后呼应,卷面美观等。

参考题目:

《经验诚可贵勇气价更高》、《狭路相逢勇者胜》、《成功源自勇气》、《一“勇”天下无难事》、《成功的秘诀》。

(三)习作欣赏:

勇辄行者无疆

勇辄行者无疆,因为有了勇气,面对众多切割师都不敢动手的绝世珍宝,年轻的徒弟毫不迟疑,只一刀便切出了成功。

恰如干涸的沙漠变成流彩的绿洲,因为有了勇气,世界才会变得阳光无限,活力四射。

勇气,让素雅的梅花不畏严寒傲雪绽放;勇气,让美丽的蝴蝶不怕黑暗破茧而出;勇气,让孤傲的雄鹰忍住剧痛完成蜕变。

人生,不亦是如此吗?

追逐梦想的途中,荆棘丛生,懦弱者瞻前顾后进退两难,终将一生平庸碌碌无为;勇敢者,不畏风雨,迎难而上,必定熬过艰险,迎来彩虹。

勇辄行者无疆,只有带上勇气出发,才能让我们在人生路上愈行愈远。

她是一位真正的英雄,纵身一跃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她是一位无畏的勇者,用行动弘扬人间大爱。

张丽莉,最美女教师,大卡车冲出的一刹那,她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身边的学生,用自己的双腿换得了十多个孩子如花的生命。

“冰雪为容玉作胎”,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不变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