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34249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docx

《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docx

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

0-3岁婴幼儿日常护理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南京市儿童保健所

童梅玲

日常生活护理

洗脸

宝宝的皮肤娇嫩,脸上的皮肤就更嫩,菲薄的皮肤常会受到眼泪、奶汁和唾液的刺激,如果不注意清洁,时间一长,脸部的皮肤就会发红、起疹子、甚至会糜烂破溃,因此及时地洗脸保持脸部皮肤的清洁是必需的。

早晚洗脸

先准备好宝宝专用的脸盆和毛巾。

倒好洗脸水,水温以温热为宜,大约38-40C,用手背或手腕试一下温度,感

觉温热就可以了。

把毛巾弄湿后,轻轻给宝宝洗脸,特别要注意眼角、鼻孔、上下唇、耳廓、耳朵后面、下颌部位的清洁。

洗完把脸擦干。

每天都洗脸,不要天天都用肥皂或宝宝专用洗液,定期、洗澡时或脸上特别脏时用一下。

及时擦脸

•宝宝脸上被弄脏,如喂奶后或吐奶后,遇到这样的情况,可以用湿毛巾或湿

巾纸及时将奶汁、污物擦去

清洁眼部宝宝经常会有眼屎(眼的分泌物),尤其在早晨醒来,这种情况洗脸就不一定能洗干净。

最好用清洁棉球蘸温开水弄湿后,轻轻将眼屎擦干净。

洗臀部

是不是宝宝每次大小便后都得清洗臀部呢?

这不能一概而论。

一般来说宝宝每次大便后给他洗一下,但每次小便后就不一定都得洗。

遇到宝宝腹泻时,用湿巾纸擦一下也可以,不然每次宝宝大小便后都洗屁屁,宝宝屁屁的皮肤经常被摩擦、经常湿着,皮肤就容易发红、起疹或糜烂。

洗臀部的程序

准备好宝宝的专用脚盆和脚布。

倒好温热的水,大约38-40C。

分开宝宝的两腿,充分暴露外阴部和臀部。

用柔软的脚布弄湿后,由前向后清洗。

男宝宝注意清洗阴茎、阴囊皮肤的褶皱处,女宝宝清洗时一定要注意由前向后的顺序,先洗外阴部,后洗臀部,这样可以避免污染尿道开口处。

洗完后要擦干臀部,保持宝宝臀部的干燥很重要。

洗完后可以让宝宝的臀部暴露在空气里几分钟,凉干后再包上尿布。

洗臀部的程序

如果宝宝的臀部有点发红,可以在洗完后擦些婴儿专用的润肤膏,也可用凡

士林、锌氧油、消毒过植物油等油性护肤品。

正常的话不用擦任何护肤品,宝宝的皮肤本身有天然的丰富的油脂。

不要在洗后给宝宝擦上厚厚的一层痱子粉或爽身粉。

即使要擦,擦完后要把多余的粉掸去。

擦洗臀部的程序

将宝宝的两腿分开,暴露出外阴部。

用湿巾纸或湿毛巾清洁外阴,男宝宝注意清洗阴茎、阴囊皮肤的褶皱处,女

宝宝一定要注意由前向后的清洗顺序。

擦洗臀部时,把宝宝的两只脚提起,暴露出臀部,擦洗臀部。

洗澡

新生宝宝的脐带未脱落前,洗澡可采取擦浴或上下身分开洗的办法。

新生宝宝脐带脱落后,脐部表面干燥又无分泌物时,就可以把宝宝放入水中

洗澡。

擦浴或上下身分开洗

洗澡前准备好宝宝换洗的衣服、尿布、毛巾、包裹的浴巾;婴儿专用的肥皂、

沐浴露、洗发精、护肤用品;医用酒精、棉签。

准备洗澡水。

洗澡水应先倒入冷水后再加热水来调整到适当的温度30-40C

脱去宝宝的衣服,用浴巾包裹好宝宝的身体。

先清洗宝宝的头面部。

让宝宝斜躺在大人的左臂上,大人的左肘部和腰部夹

住宝宝的下半身,左手掌托着宝宝的头部,用拇指及食指将宝宝耳朵向内盖

住耳孔,防止水流入耳朵内。

用温湿的毛巾清洗脸部,注意清洗耳廓、耳后、脖子等皮肤皱褶处。

擦浴或上下身分开洗

清洁完后再洗头发,将宝宝头发弄湿后,在大人的手掌上滴上几滴洗发精,轻轻在宝宝的头皮上按揉,再用清水洗干净并擦干。

暴露宝宝的上半身,擦洗颈部、腋下、前胸和后背、双臂与双手,注意清洗

宝宝的腋窝、肘关节及手指缝,这些部位最容易有污垢,也最容易被忽视。

洗完后用干浴巾包裹好上半身。

接着把宝宝的头靠在左肘窝里,左手托着宝宝两大腿根部后洗下半身,注意

清洁宝宝的会阴部、大腿根部、腿弯处和脚趾间。

洗完后把宝宝放在干浴巾上轻轻擦干水渍,用酒精消毒脐部,再穿好衣服,

包好尿布。

洗澡

步骤与方法基本与上述相同,需另外要注意的是:

洗澡水不需要太多,有三分之一浴盆的水就够,这样大人容易扶住宝宝。

洗澡时先清洗宝宝的头面部,清洁完头部后,再将宝宝放入浴盆中。

大人用左臂环托着宝宝,让宝宝的头枕在大人的左前臂上,大人的左手掌托

着宝宝的颈背部及宝宝的右上臂,让宝宝的臀部靠在盆底,浴盆底部可放一块毛巾,以防止宝宝滑脱。

如果一个人给宝宝洗澡感到困难时,最好能二个人来洗,一个人托住宝宝,

另一人来洗,这样比较安全

宝宝洗完澡后,皮肤会很滑,把宝宝托出水面时,一定要小心,要托住宝宝,以免宝宝从手中滑落。

无论是擦浴还是洗澡,下面的几点要注意

要保持一定的室温,室温以20至25C为好。

时间最好安排在宝宝吃奶前或吃奶后1—1.5小时,每次以不超过10分钟

为宜。

新生宝宝最好能每天擦浴或洗澡,但不需要每次都使用肥皂、沐浴露或洗发精。

如果不能保持每天洗澡,也应每天洗脸、洗手、洗臀部。

在冬天每周可安排洗澡I—2次。

如果天天洗澡的话就不需要每次都使用肥皂。

洗完后要擦干宝宝的皮肤,可以不用爽身粉,即使要用也要正确使用。

剪指(趾)甲

宝宝的指趾甲长了就需要剪去,要不在无意间宝宝的长指(趾)甲会划破自己娇嫩的皮肤或被不小心撕裂。

剪指(趾)甲

用指甲钳,不用剪刀。

剪时要格外小心,不要剪破宝宝的皮肤,不要剪得太深,剪到和指(趾)头

平齐即可。

要选择在宝宝熟睡时剪,这样可避免宝宝乱动而误伤指(趾)。

千万不要给宝宝撕指(趾)甲或咬指(趾)甲,这样做很可能会造成宝宝指(趾)甲的劈裂,且深度很难掌握,往往会撕到指(趾)甲床而造成出血或感染。

脐部的护理

脐带一般在生后4—7天脱落,近年来临床上使用脐带夹、套扎等手段来处理脐带后,使得脐带残端早脱落,减少了感染机会,也减轻了护理宝宝脐带的任务。

脐带未脱落时的脐部护理

每天要检查宝宝的脐带,观察是否有渗血、有分泌物、脐带周围皮肤是否发红?

如有上述情况,宝宝的脐带可能有问题,自己没把握处理,要去看医生。

用75%酒精擦洗消毒脐部,并保持局部清洁与干燥,不要用龙胆紫(紫药

水)涂脐带。

注意不要让尿沾湿或污染到脐部,换尿布时注意不要将尿布盖到脐部,如果

脐带包布沾湿,要重新换上新的消毒纱布。

脐带脱落后的脐部护理

脐带脱落后数日,也要注意对脐窝的护理。

脐带脱落后,可能还会有少许分泌物渗出,要等脐部表面干燥又无分泌物时才算长好。

这期间要做到:

在洗澡后用75%酒精擦洗消毒脐窝,并保持局部清洁与干燥。

注意不要让尿沾湿脐部,换尿布时注意不要将尿布盖到脐部。

穿衣服

给宝宝穿衣服看似是件容易做的事,但如果从来没有尝试过,第一次给宝宝穿衣服时一定会觉得困难,无从下手。

穿上衣

小宝宝的上衣应是宽松的对襟开衫,而不是套头衫。

将宝宝抱躺在大人的腿上,抓住他的一只小胳膊穿进衣袖,再将大人的手指从外面伸进衣袖,抓住他的手并拉出。

换手,以同样的方法帮宝宝穿上另一只袖子。

系好带子,整理好衣服。

也可以让宝宝躺在床上给他穿衣服。

把衣服打开平放在床上。

把宝宝放在衣服上,抓住他的胳膊帮他先穿上一只袖子,然后穿上另一只袖子。

穿套头衫,先穿头部,然后将宝宝的手臂穿过衣袖。

穿裤子

传统中式的宝宝裤子是开裆系带子的,最好不要用松紧带。

大人的手指从外面伸进裤腿里,抓住他的脚并拉出,穿好两裤腿。

系好带子,整理好衣服。

打包被“蜡烛包”把新生宝宝包裹在包被里确实有它的好处,包被的保暖性好,可以使宝宝

感到温暖,尤其在冬天。

宝宝也喜欢被软乎乎的包被包裹着,他的身体感受

到来自包被轻轻的压力,这种压力能使他感到安全,只要包被打得舒舒服服的,小宝宝在里面显得很恬静,满足。

打“蜡烛包”

准备好婴儿包被一块,包被根据季节选用单的、毛毯或棉的,一般呈方形或近似方形,长度约为宝宝身长的2倍。

把包被呈菱形在床上铺平整。

把宝宝面朝上放在包被上,头朝包被的上角。

先用包被的左角折叠过来包裹宝宝的身体。

再把包被的下角折叠上来包裹宝宝的下半身。

然后将包被的右角覆盖在最上面,。

最后把包被用带子扎一下固定好,整理一下,只露出宝宝的头颈部。

不正确的“蜡烛包”

它会束缚宝宝胸腹部影响呼吸和肺部的发育,使胃部受压,胃肠蠕动受阻,

影响宝宝的食欲,也容易引起吐奶,还会影响宝宝皮肤的散热,限制宝宝肢

体的活动。

换尿布

换尿布看似简单,但也有它的技巧。

现在宝宝用的尿布不再是清一色的布尿布了,不少家庭用上了一次性的尿布。

尿布选择的不同,换法就不同。

布尿布的换法

换尿布之前要先拿好干净的尿布,再把宝宝放到床上。

打开尿布,如果是尿湿了,轻轻抽出即可,如果尿布上有大便,就要将尿布从外向里边擦边折,将大便包裹在里面。

宝宝大便后要给他清洗一下臀部。

换上干净尿布。

布尿布的换法

左手的大拇指与中指握着宝宝两脚踝,食指放在他的脚踝中间,提高宝宝的臀部,在他臀部下塞进一块干净的尿布。

男宝宝容易尿湿前面,尿布在前部折双层,女宝宝容易尿湿后面,将尿布后部折双层,这样便于吸收尿液。

最后,调整好尿布并固定好。

换布尿布的注意点

不能怕尿弄湿衣裤和床单而在尿布外包一层塑料布,这样不透气容易使宝宝患上尿布疹。

可以使用尿不湿或防水垫。

固定尿布的松紧带不能紧,宽松度调整到能起到固定作用即可。

并要根据宝宝的生长情况及时放松松紧带。

冬季换尿布时,适当将尿布温热一下,这样可以减少新生宝宝体温的散发。

尿布湿后要及时更换,否则宝宝的屁屁过湿,长时间被尿和大便刺激容易发

生尿布疹

有条件的话,建议在夜间、外出和旅行时改用一次性尿布。

换一次性尿布

打开一次性尿布,有胶带的那侧放在宝宝的后面,另一侧通过宝宝的两腿间放在宝宝的前面。

将后面的尿布拉向前面,揭开胶带压在固定的位置上。

整理好尿布,尤其是大腿根部和腰部位置的尿布。

使用一次性尿布还要注意的是:

尿布有大小号,要根据宝宝的体重和年龄来选用。

换尿布是要注意胶带不要粘到宝宝的皮肤。

尤其是在取下脏尿布时,撕开的

胶带要反粘在尿布上,再下尿布。

抱的方法

新生宝宝由于颈椎和颈部肌肉发育不完全,没有能力控制住自己的头,把他

竖直时,他的头竖是不稳的,会左右或前后晃动,因此,在抱他的时候一定

要注意托住宝宝的头颈部,避免宝宝的头出现晃动。

水平斜位的抱法

让宝宝横躺在大人的臂弯中,头颈枕在大人的手臂上,大人用另一只手托着

宝宝腰以下的部位。

直立位的抱法

一定要支持好宝宝的头颈部。

让宝宝的头靠着大人的肩膀上,大人一只手托出宝

宝的臀部,支撑他的重量,另一只手扶住宝宝的头颈部从床上抱起宝宝

大人用一只手轻轻插到宝宝的下背部和臀部,另一只手轻轻插入宝宝的头颈

部下方,慢慢地、轻轻地抱起他。

这样,宝宝的身体有依靠,头也不会往后

耷拉。

然后把宝宝的头小心地转到你的臂弯中抱着他。

基本的喂养原则

保持分明的职责界限

a父母决定孩子何处、何时吃饭及吃什么

b•孩子决定吃多少

避免分心

a.在无噪声和干扰的情况下喂食b.采用高脚椅把孩子限制在固定的喂食环境中

c.孩子的椅子应放在饭桌前,鼓励孩子就餐时一直坐在那里

d.父母可以给孩子一个玩具让他安定下来,不过一旦就餐开始玩具应该拿走

基本的喂养原则

喂食前应增强食欲

a每餐间隔3〜4小时

b.避免果汁、牛奶之类的小吃,口渴时仅提供水

c.使孩子的就餐频率与父母的就餐频率相一致,三顿正餐加上一顿午后小吃是比较典型的

保持平和态度

a.不要过度兴奋或活跃

b.永远不要发怒,甚至也不要显出发怒的样子

提供与年龄相符的食物

a.提供与孩子口部机能发育状况相匹配的食物b.合理运用一些小窍门确定食物量(如孩子拳头的大小)

有计划地引进新食物

10遍到15

a.尊重孩子对于新事物的恐惧心理,在放弃它以前要不断呈现这样的食物,从遍

b•对于孩子尝试新食物予以奖励,较小的孩子可以表扬,较大的孩子可以给一个小玩具或

贴纸

c.不要用食物作为对良好表现的奖励

鼓励独立进食,孩子应该有自己的调羹

容忍与年龄相符的脏乱现象

a.采用带有浅槽的围兜接住掉落的饭菜,或把一张床单垫在高脚椅或幼儿座椅下b•不要每吃一口都用餐巾纸擦嘴,以免引起孩子的不适。

但是应该是有限度的!

儿童饮食行为培养

口腔运动技能

自我进食能力

餐间社交行为

口腔运动技能

摄取食物并送入口中,形成食团、推动食团从舌中部进入喉部,完成吞咽动作使食团进入

食道。

自我进食能力

包括:

吸吮、吞咽、咀嚼、喝或饮的能力。

5-15次,经过数天才能毫无戒心地开

恐新:

先舔、勉强接受、吐出、再喂、吞咽等,反复始享受开始拒吃的食物。

自我进食能力

0-3月:

吸吮

4-6月:

从勺中进食

7-9月:

抓握、指捏食品

10-12月:

从杯中喝水

1-2岁:

练习用勺自我喂食,狼藉

2-3岁:

用勺吃饭,自我喝水

餐间社交行为

等待

分享

礼貌

感谢

快乐

喂养成功的三个标准

能达到喂养的“里程碑”。

获得适宜的餐间社交训练机会。

健康成长

成功的喂养

其焦点不在于千方百计让小孩进食,而是要建立起良好的喂养关系和帮助孩子学习

吃的技能。

基本健康护理

量体温

宝宝生病最多见的要数发热了,因为好多病的开头就是从发烧开始的,所

以对宝宝发热的判断不能靠用手摸,即使有经验的医生也不能保证他就能凭手摸来判断正确。

最可靠的办法就是用体温表来测体温。

测体温的途径

口腔的舌下温度(口腔温度)

腋窝下面的温度(腋温)

直肠的温度(肛温)。

宝宝正常的肛温

新生宝宝正常的肛温是摄氏36.9—37.5度,一般认为肛温在38度和以上时表

示发热,如果测的是口腔温度和腋温,一般要比肛温分别低0.5和0.8度。

体温在个体之间有差异,就是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天里也有差别,往往是早晨最低,下午晚些时候到夜晚来临之间最高。

体温计

宝宝适合用直肠温度计或电子体温计

电子体温计使用方便,但没有水银体温计可靠

水银体温计根据不同的用途可分为肛表和口表,它们的外观不一样,可以此

来区分,肛表的水银那端比口表短而圆,便于插入肛门。

肛表用来测肛温,口表可用来测口腔温度、腋温。

测量肛温的方法

取出肛表,用手指捏住体温计的非水银端,将水银端那头向下,甩动手腕几下,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向下甩至35C以下。

用酒精棉球擦一边体温计,重点在水银端。

在水银端涂抹少许医用凡士林、石蜡油或油性软膏起润滑作用。

大人怀抱宝宝,暴露其臀部。

将体温计轻轻插入肛门内约2.5厘米,这时要注意用手指夹住体温计并要同时

固定好宝宝的臀部,不让其扭动,以免折断体温计或滑落体温计。

保持3〜5分钟后取出读数。

看懂体温计,正确读数

体温计上通常有两排刻度,用“F”字母表示的是华氏温度,国外的人常用此来读数,我们国家习惯用摄氏,用“C”字母来表示的,要读摄氏温度,也就

是开头有“C”字母的那行数字。

读数时,用拇指与食指拿住体温计的非水银端,取水平位,将体温计缓缓地

向前后转动,直到看清水银柱

读出水银柱末端所对应的数字,那就是测得的宝宝体温。

与正常体温相比,就可以了解宝宝的体温是否正常了,一般说来,肛温超过

38C,就提示宝宝发热了。

测体温的注意点

最好备上两支直肠体温计,因为体温计一不小心就容易破碎。

甩体温计时不要拿反了,要将有水银的那端向下。

甩时要远离物品,不然会碰碎体温计。

测体温前要确保体温计的读数在35C以下。

取出体温计读数时,动作要轻巧,幅度不要太大,要马上读数,不然会影响到读取数字的正确。

测完体温后,要习惯性地把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C以下,并洗干净,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好,以方便下一次的使用。

不要在宝宝吃奶后或哭闹后立即测,这样可能会影响测量的真实性。

怀疑体温测得不准时,30分钟后可以重测。

喂药

平常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给孩子喂药是件很难做的事,别说是给小宝宝喂

药了。

其实不然,由于小宝宝的认知有限,他们不会像大孩子那样一看到要

吃药了就拼命反抗,他们对吃药这回事是浑然不知的,只要喂药方法得当要

比大孩子好喂。

常见的药物剂型

适合给小宝宝服用的药物剂型有糖浆、悬浊液、剂等各种水剂。

如一定要服用片剂的话,要进行加工处理,把药片研成粉末状,喂时加少量

的糖水搅伴混匀,糖水可改善药物的苦味。

宝宝别的能力差些,可味觉一点也不差,太苦的药下次喂时就难了,他会拒服。

喂药前的准备工作

准备好喂药的器具,如小药杯、小勺子或小滴管。

准备好药物,如是悬浊液用前要摇匀,是药片要先研成粉末溶解在温的糖水

中。

准备好要喂的药量。

准备好一些温开水,在喂完药后,可适当让宝宝喝一两口,清除嘴里的药味

喂药的方法

把宝宝斜抱在怀里,下巴下垫好手帕或纱布。

用拇指按压宝宝的下巴,使宝宝张嘴。

将小药杯的一端放到宝宝嘴里,一边让宝宝自己吸吮,一边将药水缓缓倾入

宝宝嘴里。

如果用小勺喂是同样的方法。

如果用小滴管喂,将药水沿着宝宝的一侧嘴边慢慢滴入。

如果用针筒式喂药器那就更方便,具体用法可参见使用说明书。

喂完药后,可喂些温开水,再将宝宝竖直抱起,轻轻拍拍其背部,让宝宝胃

内的空气排出,以免将喂进去的药物再吐出来。

喂药的注意事项

喂药前要仔细看一下医嘱和药物的说明书。

重要的要看药物的保质期,药物的名称,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的剂量。

确保给宝宝服用的药物名称、剂型和剂量的准确性。

选择好喂药的时间。

如果药物没有特别的要求,一般可选择在两次喂奶之间喂药。

不要捏着宝宝的鼻子喂,也不要在宝宝躺着时喂药,以免造成宝宝呛咳。

不要用果汁和奶来送服药物,果汁和奶中的一些成分会和药物的成分发生作用,影响疗效。

无论采用哪一种器具来喂,都要缓慢喂用,速度不能快,量不能多,待宝宝将药物吞咽下去后再继续喂。

打预防针

计划免疫

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及传染病发生情况给儿童规定免疫程序,有计划地使用生物制品,进行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扩大免疫规划疫苗

2008年5月1日起,在现行全省范围内已经使用的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A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等8种疫苗的基础上,以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替代百白破疫苗,并将麻腮风疫苗、A+C群流脑疫苗、甲肝疫苗等3种疫苗纳入儿童免疫规划,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

通过接种上述11种疫苗,预防乙型肝炎、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型肝炎等12种传染病。

儿童常规疫苗免疫程序

1、乙肝疫苗:

接种3剂次,儿童出生时、1月龄、6月龄各接种1剂次,第1剂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

2、卡介苗:

接种1剂次,儿童出生时接种。

3、脊灰疫苗:

口服4剂次,儿童2月龄、3月龄、4月龄各口服脊灰疫苗(液体)1剂次,4周岁口服脊灰疫苗(糖丸)1剂次。

4、无细胞百白破疫苗:

接种4剂次,儿童3月龄、4月龄、5月龄和18—24月龄各接种1剂次。

5、白破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6周岁时接种。

6、麻疹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8月龄时接种。

7、麻腮风疫苗:

接种1剂次,儿童18—24月龄时接种。

8、乙脑减毒活疫苗:

接种2剂次,儿童8月龄和2周岁各接种1剂次。

9、A群流脑疫苗:

接种2剂次,儿童6—18月龄时接种2剂次,接种间隔为3个月。

10A+C群流脑疫苗:

接种2剂次,儿童3周岁和6周岁各接种1剂次。

11、甲肝疫苗:

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次,儿童18月龄时接种。

在部分试点地区使用甲肝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接种2剂次,儿童18月龄和24—30月龄时

各接种1剂次上述程序为常规疫苗免疫程序,不包括应急接种和强化免疫。

1岁内完成的基础免疫:

卡介苗(BCG,againsttuberculosis)

性质:

减毒活疫苗

接种时间:

新生儿

使用方法:

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内注射0.1ml.

接种反应:

接种后2-3周局部出现小硬结。

8-12周后结痂,6-8周后PPD试

验阳性。

卡介苗

卡介苗接种后是有反应的,主要是接种部位的反应,但这个反应不出现在当

时,而是发生在接种后的2〜3个星期。

接种部位也就是打针的部位会出现小硬

结,有红肿,逐渐小硬结软化形成小脓疱,最后脓疱破溃结痂形成疤痕,前

后大约有2〜3个月的时间。

卡介苗接种后的护理

要保持打针部位皮肤的清洁。

不需要包扎。

不能排脓或揭痂。

脓肿大,分泌物多,局部红肿明显等情况要到医院检查。

1岁内完成的基础免疫

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OPV,againstpoliomyelitis)

性质:

减毒活疫苗

接种时间:

2个月以上儿童使用方法:

口服,2、3、4个月各1丸。

接种反应:

一过性腹泻,不治自愈。

1岁内完成的基础免疫

百白破混合疫苗(DPT,againstdiphtheria,pertussis(whoopingcough)andtetanus)

性质:

菌苗、类毒素混合制剂

接种时间:

3个月以上儿童使用方法:

臀部肌肉注射,3、4、5个月各1次。

接种反应:

局部出现硬结,伴低热。

1岁内完成的基础免疫

麻疹减毒疫苗(measlesvaccine,againstmeasles)性质:

减毒活疫苗接种时间:

8个月以上儿童使用方法:

上臂外侧三角肌皮下注射0.2ml。

接种反应:

少数人在6-10日出现低热或一过性皮疹。

儿童一岁内常规疫苗免疫程序

预防接种的禁忌症

发热

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前驱期、发病期及恢复期

过敏体质

重症慢性疾患

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

严重营养不良

凡患有免疫缺陷病、白血病、淋巴瘤、恶性肿瘤以及应用皮质类固醇、烷化

剂、抗代谢药物或放射治疗,脾切除而使免疫功能受到抑制者均不能使用活疫苗

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要在孩子身体健康的状态下进行。

接种前要进行健康检查。

注意接种部位的清洁卫生。

注意观察接种后有可能出现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

宝宝的安全问题

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在1〜4岁儿童死亡原因排位上意外事故高居榜首,所占总死亡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达到总死亡的20%〜39%,由此可见儿童意外事故对宝宝的威胁有多大,宝宝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窒息

爱吐奶的小宝宝,吐出来的奶块会堵塞气管而引起窒息,尤其是仰卧时。

防范措施:

喂完奶后不要立刻让宝宝睡下,竖着抱起宝宝,拍拍他的后背,

让吸进的空气从胃中排出,尽量少搬动宝宝,宝宝睡时要把头偏向一侧,妈妈在旁边观察一段时间,这样比较安全。

夜间喂奶时,妈妈搂着宝宝躺着喂奶,自己却睡着了,乳房压住宝宝的口鼻

使其窒息。

防范措施:

夜间喂奶时,妈妈最好坐起喂,即使躺着喂奶,也要记得把乳头

从宝宝的嘴里取出后再睡,不然宝宝是没有能力和力量推开硕大的乳房,意外就有可能发生。

窒息

宝宝睡觉时或外出时,大人生怕宝宝受冷,用被子将宝宝包裹得太严实,造成宝宝缺氧而窒息,这种情况常被称为“蒙被缺氧综合征”。

防范措施:

不要把被子盖过宝宝的头,遮挡住宝宝的口鼻,并经常查看一下。

冬季要给宝宝做好保暖措施,给宝宝用轻柔保暖性好的被子,提高环境温度。

妈妈搂着宝宝睡时,熟睡时无意间手臂或身体压迫了宝宝的口鼻,阻塞了宝宝的呼吸道,造成宝宝的窒息。

防范措施:

宝宝和妈妈同睡一床时,宝宝最好使用自己的睡袋。

妈妈不要搂着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