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82995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docx

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时庄完小

教学设计

 

班级:

四年级

教师:

孟宪熊

时间:

2011年2月21日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节数

备注

1

2.21—2.25

开学报到

2

2.28—3.4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一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2课时

3

3.7—3.11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二课:

我的家乡风光好

2课时

三八

4

3.14—3.18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三课:

家乡的四季变化

2课时

5

3.21—3.25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四课:

家乡物产知多少

2课时

6

3.28—4.1

复习

2课时

7

4.4—4.8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五课:

民居与饮食

2课时

清明节

8

4.11—4.15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六课:

家乡的方言

2课时

9

4.18—4.22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七课:

多彩的民间艺术

2课时

10

4.25—4.29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八课:

家乡的民俗探秘

2课时

期中考试

11

5.2—5.6

五一放假

12

5.9—5.13

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九课:

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

2课时

13

5.16—5.20

复习

2课时

14

5.23—5.27

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

第十课:

家乡的发展变化

2课时

15

5.30—6.3

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

第十一课:

让家乡环境更美好

2课时

儿童节

16

6.6—6.10

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

第十二课:

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2课时

端午节

17

6.13—6.17

复习

2课时

18

6.20—6.24

19

6.27—7.1

20

7.4—7.8

期末考试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20人,男生13人,女生7人。

每个孩子,活泼可爱。

其中学习自觉,思维灵敏的学生有,也有反应慢,习惯差的。

大部分学生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喜欢提问,喜欢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部分同学由于年龄小,自制能力差,时常不能控制自己,上课时爱随便说话或者做小动作。

很多行为习惯有待进一步培养。

从整体看,本班属于前面有优等生,但后面后进生较多这种情况.优等生能要求上进,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上课认真听讲,课下自觉阅读.后进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在本学期对他们需要多一些关注与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他们学习方法,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安排了12课书: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一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第二课:

我的家乡风光好;第三课:

家乡的四季变化;第四课:

家乡物产知多少第二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五课:

民居与饮食;第六课:

家乡的方言;第七课:

多彩的民间艺术;第八课:

家乡的民俗探秘;第九课:

他们是家乡人的骄傲第三单元发展中的家乡:

第十课:

家乡的发展变化;第十一课:

让家乡环境更美好;第十二课:

家乡的明天什么样

三、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2、了解家乡民居的特点,探究房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会画出家乡独具特色的民居。

3、了解家乡饮食的特点,实地品尝独具特色的家乡小吃,知道它的特点。

4、通过学习,探究家乡的民居、饮食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进一步了解家乡。

5、家乡家庭生活、家乡环境、家乡人的观念的变化。

6、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经济特点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四、教学重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五、教学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六、教学措施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1、课前努力认真钻研教材,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教学后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不断地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

2、课堂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民主,和谐气氛的创设,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课堂上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感悟中学习.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习惯的培养上,特别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更加重要. 

(二)补差意见:

1、找准后进生的后进点,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补差计划.

2、给后进生多创设机会,品尝成功,树立信心.

3、多与后进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

(三)学生学习兴趣,素质的培养

1、关注课堂动态生成的过程,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引导.

2、调整教师与学生的心态,根据实际情况能够及时调整.3,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

七、教学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小黑板

八、周次起讫日及期课时教学内容安排(见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

哺育我成长的家乡

第一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目的要求:

1.知道自己家乡的名字、名字的(演变)来历。

2.学会使用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等工具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及相邻省份。

3.通过访问、调查家乡的来历等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重点难点:

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甘肃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

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

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

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

“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

”“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

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第二课时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

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

我的家乡风光好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鼓励学生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重点: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教学难点:

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从而建立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的思想感情,明确现在应该做些什么。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

2.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

3、课前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

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出示课件,指导学生欣赏《我的家乡》的录象。

2.说说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3.思考:

课本中的小朋友喜欢家乡的什么?

4.交流:

自己生活的家乡在哪里?

自己喜欢家乡的什么景色?

二..演一演,猜一猜。

1.启发谈话:

你喜欢自己的家乡吗?

想不想让更多的小朋友了解你的家乡?

那就当当小导游,把家乡最美的地方介绍给他们好吗?

2.学生扮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

3.请扮演的孩子谈自己的感想,请观看的小朋友发表自己的意见。

4.猜一猜,请同学描述他最喜欢的家乡的某个地方,其他同学猜猜是哪里。

第二课时

三.画一画,评一评。

1.出示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家乡景观的如:

街道、公园、树林等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说出画面上的景物,谈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自己居住地周围,哪里景色最美而且最熟悉,用彩笔把它画下来。

3.小组内展示交流,并推荐出比较好的作品,粘贴在黑板上。

4.请被选的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

5.师生共评最佳创作奖。

四.说一说,唱一唱。

1.教师首先讲一个关于家乡的故事,你了解为家乡做贡献的有哪些人吗?

2.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事?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的小故事。

3.你还知道家乡的哪些歌曲或戏曲,表演给同学们看好吗?

4.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家乡照片、文字等资料,与同学交流是通过哪些渠道获得的资料。

五.活动:

我是小导游。

第三课:

家乡的四季变化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交流等多种途径,了解家乡气候的主要特征。

2.知道在不同的季节,人们的生产、生活不同。

3.体会气候特征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

1.中国气候分布图一幅。

2.气象卫星云图。

3.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4收集家乡四季变化的资料。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了解我国的气候特征

1.出示中国气候分布图,教师简单介绍我国的气候特征。

2.小结: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季风气候显著。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我国气候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4.小结:

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方和北方普遍高温。

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

一大优势,使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都能种植棉花、水稻、玉米等喜温作物。

在高温季节,

农作物生长旺盛,需要大量水分。

而夏季又是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最多的季节。

这样的气

候,对农作物、森林、牧草的生长都十分有利。

5.请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一些气候和生产、生活的关系。

活动二:

我是小小气象员

1.课前一周请学生记录本地区的天气。

2.播放天气预报,请学生观看。

3.学生做小小气象员.介绍自己记录的某一天的天气。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天气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验来谈具体的例子。

5.小结: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

第二课时

活动三:

介绍家乡的四季

l课前学生收集自己家乡一年四季的平均气温。

2.结合前两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自己收集的资料,说说自己家乡气候的特征。

3.小组交流:

家乡的四季。

4.在教材第12页上记录自己家乡一年四季有哪些主要特征。

5展示记录结果,同学之间互相评议。

活动四:

小调查:

不同季节的生产生活

1.了解不同季节的生产活动。

先出示教材第1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