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刘宇飞).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181428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PPT 页数:670 大小:4.8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刘宇飞).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0页
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刘宇飞).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0页
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刘宇飞).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0页
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刘宇飞).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0页
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刘宇飞).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刘宇飞).ppt

《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刘宇飞).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刘宇飞).ppt(67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方财政学(北京大学-刘宇飞).ppt

04秋,课程概览,04秋,我院开设西方财政学课程历史的简要回顾西方财政学课程体系的演进:

简化的理解对当代西方财政学课程体系的归纳本学期重点研究的专题参考文献,04秋,我院开设西方财政学课程历史的简要回顾,世界经济专业国际经济系经济学院:

刘文泉(1982?

)黄劲生(1984)薛天栋(19851986)赖平耀(19871989)萧琛和刘宇飞(1990)刘宇飞(1991至今),04秋,西方财政学课程体系的演进:

简化的理解,古典阶段的两大传统向“公共经济学”的转变两种新传统从教科书体系的变化看变迁值得强调的一大特点,04秋,古典阶段的两大传统:

盎格鲁撒克逊传统:

推崇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强调对赋税的研究。

大陆传统:

德国、瑞典和意大利等国,将税收与公共支出结合起来研究。

04秋,向“公共经济学”的转变,20世纪5060年代开始1972年Journalofpubliceconomics创刊特点:

对公共部门必要性和公共支出的分析充分重视;但在税收理论上也有极大的发展,突出表现在Atkinson&Stiglitz1980“LectureonPublicEconomics”一书中。

有中译本。

04秋,两种新传统:

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分析Bergson-Samuelson开创社会福利函数论马斯格雷夫的财政学体系中对政府的作用持有乐观的看法。

公共选择分析布坎南开创公共选择分析,正好形成对照。

04秋,从教科书体系的变化看变迁,著名经济学家哈维罗森对此进行了有趣的研究。

选择两本教科书为代表:

19471995byH.Rosen可见从内容到方法论都有巨大变化。

04秋,与1947年相比,1995年突出的变化是以微观经济理论为框架,进行实证和规范的分析。

此外还有计量经济学的引入所导致的巨大变化。

内容上也可看到,一些在1947年的专题在1995年的教科书中已经无处可寻。

还可顺便粗略地与Hyman,7thed.2002比较。

04秋,PF20023934.5%29%4.1%4.8%15.6%,04秋,值得强调的一大特点:

西方财政学理论体系具有某种开放性,不断借鉴经济学相关领域的新发展,用来分析可以被归入“财政学”学科内的题目。

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财政学教科书往往会对相关的学术发展有所反映和借鉴。

Thegoalofatextbookistocommunicatereceivedwisdomofitsera.Oratleasttheauthorsinterpretationofthereceivedwisdom.(H.Rosen),04秋,对当代西方财政学课程体系的一种归纳:

往往从市场失灵说起,列举市场失灵的诸般表现,并得出公共部门的必要性接着研究公共部门的目标与职能进而是公共支出一般理论,研究公共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再是若干公共支出问题的具体分析接着转向公共收入,通常只讨论税收,稍许提及使用者收费和公债最后是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关系,04秋,本学期重点研究的专题,市场失灵的私人解决:

可能性与局限性公共经济目标投票困境与出路“现实的”政治过程税收,04秋,市场失灵的私人解决:

可能性与局限性,公共品的私人提供外部性的私人解决公地悲剧及其治理信息不完备的私人解决垄断的私人解决收入分配公平的私人解决,04秋,公共经济目标,公平与效率1:

多层次的理解公平与效率2:

二者的冲突与协调,04秋,投票困境与出路,对强制的自愿接受:

同意的计算多数表决制的困境:

阿罗不可能定理及其他摆脱困境的思路,04秋,“现实的”政治过程,理性选民与理性政治人:

政治行为经济分析的思路集体行动的逻辑寻租的经济学分析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官僚理论政府失灵与制度失灵,04秋,税收,好的税收与好的税收改革:

税收规范分析举要税收对个人和企业行为的激励效应逃避税收的经济学分析,04秋,参考文献:

刘宇飞当代西方财政学前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和2000年。

Rosen,H.(1997)“TheWayWeWereandAre:

ChangesinPublicFinanceanditsTextbooks”,NBERworkingpaperseries,no.5972.布坎南和马斯格雷夫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

两种不同的国家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市场失灵:

概览,如何理解竞争市场的有效性“迷思”:

竞争和市场被神话市场失灵的常见列举市场失灵的其他方面对若干市场失灵的进一步说明问题:

市场失灵有无私人解决办法?

如果有,是否充分?

如何理解竞争市场的有效性,经济和谐均衡与一般均衡帕累托效率福利经济学基本原理,经济和谐,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持有此种看法。

典型如对“看不见的手”之神奇作用的描述。

放任每个人追求自身的利益,往往比他真正出于本意更能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

巴斯夏写道:

只要交换仍旧保持自由和不受拘束,现时的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而美妙的组织,它通过一个令人叹服的机构,同个人的独立完全协调。

每个人凭自愿对它做出贡献,而获得的则超过他的贡献,并且总是增加着他的满足。

这位经济学家还用蜡烛制造商祈求消除来自阳光的不公平竞争这一比喻来嘲笑那种反对自由竟争的观点,认为自由竟争总是能够带来经济和谐。

均衡与一般均衡,边际主义兴起时提出,代表人物:

杰文斯和瓦尔拉斯。

借用陈岱老文章的评论说明如下:

“均衡同时意味着“最大化”个人效益(包括厂商利润)的最大化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简单地说,经济自由主义下的市场将会通过自由生产和自由交换使全社会个人和集体的效益都提高到可能的最大水平。

”“在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之中,每个交换者将会通过交换而得到最大的效益。

而在个人得到最大效益基础上,全社会的福利,也会在这一市场的交换中得到了最大化。

”,“完全竞争的自由交换下的市场会自动产生均衡。

这均衡表现为价格的均衡,而价格的均衡又实际表现交换者之间所享有的效用的均衡。

”这是对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的公私利益调和说的“羽化”。

陈岱孙教授评论经济自由主义(1984),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效率指的是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的境界:

已不存在生产上的其它可行的配置可使得该经济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比其初始状况严格地更好,而同时保持其他人至少与其初始状况一样良好。

换言之,如果一种可行的资源配置尚可在不损害其他人福利状况的同时至少使一人的福利状况得到提高,那么,原来的资源配置就不是帕累托有效的,而从原来的配置向新配置的转变可定义为“帕累托改善(Paretoimprovement)”。

由帕累托改善的定义,我们可以重新解释帕累托效率的含义:

如果对一种资源配置已不可能再进行任何帕累托改善,那么,该配置就可称为是帕累托最优的或帕累托有效的。

帕累托效率作为评价资源配置是否合意的判别标准已经被普遍接受,甚至被认为是唯一被普遍接受的标准。

福利经济学基本原理,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原理在前述亚当斯密和瓦尔拉斯的思想中实际上已包含了福利经济学第一基本定理的原型,即,竞争市场注定是有效的。

该定理的现代形式则将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效率联系起来,认为,在一定条件下,竞争的均衡必然是帕累托最优的。

均衡价格信号足以协调分散的经济活动,使其以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帕累托最优标准。

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原理在采取适当措施,如一次总付税收和转移支付之后,任何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仍然可以通过竞争市场机制实现。

这意味着分配问题与效率问题可以相互独立,分别处理,不必为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的问题而彻底转向非市场的资源配源机制;也不应人为干预市场定价机制以图减轻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根据福利经济学第二基本原理,理想的处理办法是:

一方面小心翼翼地设计由国家采取的转移禀赋的措施,令这一措施既能实现购买力在消费者之间合意的转移,同时又不致扭曲消费者的选择行为;另一方面,完全可以指望,对应于考虑了合意的收入分配的既定的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肯定存在一个均衡的价格向量,使得消费者的效用和生产者的利润都实现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意义:

一方面严谨地证明了竞争市场机制与帕累托效率之间存在完美的对应关系。

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达到这种理想境界所需具备的前提和所需满足的条件。

这就意味着,一旦无法满足这些前提和条件,那么,竞争市场与帕累托效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也就值得怀疑了。

而这就意着市场的失灵。

Myth“迷思”,竞争和市场被神话,往往将“条件”存而不论。

偏好“自由放任”(Laissez-faire,Laissez-aller),反对政府干预。

推崇“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社会达尔文主义。

“市场原教旨主义”,Stiglitz,J.E.1994“WitherSocialism”,中译本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第二章和第三章对福利经济学两个基本定理进行了批判。

受到Stiglitz上书的启发,卢周来撰文分析了作为“意识形态”和“乌托邦”的新古典经济学。

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当代西方经济理论的左大培研究员著书揭示了国内存在的一味推崇“自由放任”和“一切都要市场化”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并比较了中国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者与西方传统的经济自由主义主张者的区别。

参考:

索罗斯论市场原教旨主义,坚信“如果允许人们追求自己狭隘的私利,公众的利益可以得到最大化。

在19世纪,这被称为“laissezfaire”,现在我为之取了一个更为当代化的名字:

“市场原教旨主义。

”,参考:

索罗斯论市场原教旨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是一个错误和危险的意识形态,它至少在两方面是错的。

第一,它深深误解了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

它假定市场会趋向均衡,而此均衡会保证资源的最优配置;第二,通过将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等同,市场原教旨主义为追求私利者赋予了道德品质。

但是,如果金融市场并不趋向于均衡,私人利益就不会等同于公众利益。

如果对之不加干涉,金融市场容易走向使社会分裂的极端。

参考:

索罗斯论市场原教旨主义,而给市场机制赋予道德品质就更加错误了。

由于市场原教旨主义者声称公共利益可以通过允许人们追逐自我利益得到最好的实现,就抹煞了这个(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区别。

其结果不是完全竞争,而是裙带资本主义。

有钱有势的人在享受他们的特权地位时认为自己的行为在道德上是无懈可击的。

参考:

索罗斯论市场原教旨主义,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一直力图说服自己和别人,政策的正确目标是为了效率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保护市场免于管制。

但这个论断是建立在错误的逻辑基础上的。

并不是因为管制是不完美的,就能推论出无管制的市场是完美的。

这就是原教旨主义者,包括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信念的错误所在,,参考:

汪丁丁新作中的一些段落,埃德蒙伯克(EdmundBurke),素来被我们尊为“保守自由主义大师”,他把资本主义启蒙时代叫做“诡辩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师”的时代。

今天,资本主义在全球蔓延,向一切人灌输关于“贪婪有理”和“开明自私”的启蒙知识。

所以,伯克的这一称呼依然贴切。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蔓延和它在非西方世界的野蛮化趋势,当然会激发对它自身的批判。

同时,公众舆论当然也可以继续用伯克的语言来批判那些丧失了批判精神的经济学家。

参考:

汪丁丁新作中的一些段落,当资本主义逐渐从弱小状态发展到占据了社会主导位置时,斯密在晚期作品里表示了极大担忧的资本的贪婪性质所产生的弊端,就越来越抵消了资本的积极作用。

所以,为了保持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演化过程好像很了解自己的目的那样,通过竞争机制,把那些具有批判意识的知识分子打发到校园里反正他们的志向和气质都不适合从事企业经营管理,,参考:

汪丁丁新作中的一些段落,从西方的大学研究院里走出来的教授们,如果还没有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生活表现出他们的批判精神,可就真有些令人惊讶了。

我承认,作为中国的经济学家,我的许多朋友都还保持着这种令人惊讶的心态。

市场失灵的常见列举,外部效应:

负的总是过多,正的总是过少。

公共品:

私人不会有动力提供。

信息不对称: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垄断:

导致消费者福利的净损失。

收入分配公平:

市场不闻不问。

有益品:

市场不能保证个人总是按照自己最佳利益行事。

市场失灵的其他方面,经济波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