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01890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88 大小:5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五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五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五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五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五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8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科学导学案.docx

五年级科学导学案

黄花小学科学导学案

学科:

科学班级:

五年级任课教师:

刘培文

课题

第一课种子发芽试验

(一)

课型

新授

第__1_课时

学习

内容

教材1——4页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经历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的过程,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养成对实验观察的兴趣。

重难点

学习运用对比实验中控制某个条件的方法,研究影响种子发芽的条件。

资源

准备

绿豆种子若干,实验计划单(参考书3面),实验记录表(参考书4面)。

教学设计

导案

学案

1、谈话导入:

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那么,你觉得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2、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摘要板书。

(预设:

要种到土里获得养料,需要浇水,需要合适的温度,需要阳光,需要空气等。

这时候教师不要给予取舍,保留学生的各种观点)

3、进一步引导(拿起一颗绿豆种子):

这是一颗完好的绿豆种子,如果要让它发芽,刚才大家说的这些条件是不是都需要呢?

哪些是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呢?

4、师:

大家的意见不一样,看来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判别了。

讨论:

(说明:

从种子发芽过渡到具体的绿豆种子发芽,这样的讨论更有针对性,而且更合理,因为不同种子需要的条件是有些区别的。

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集体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计划。

(1)你们想研究什么问题,你们计划怎样做?

(2)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

(3)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

(4)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

(5)怎样知道改变的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

(6)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什么?

5、分发实验计划单,学生完成自己的实验方案设计,教师巡回指导,鼓励选择相同条件的同学互相交流。

三、阅读书4面种子发芽实验内容:

1、进一步阅读教材上的举例,教师引导关注其中的注意点,比如绿豆的大小应该差不多,为什么要在每个盒子分别放入2-3颗绿豆,为什么要垫纸巾等。

2、教师提供表格,共同讨论如何进行记录。

分层作业

A组:

熟读课文

B组:

熟读课文

C组:

教学反思:

黄花小学科学导学案

学科:

科学班级:

五年级任课教师:

刘培文

课题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

(二)

课型

新授

第__2__课时

学习

内容

教材5——6页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

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认识到对比实验、严格控制实验、重复实验的重要性。

重难点

通过实验知道绿豆种子发芽需要水和适宜的温度。

学习整理收集到的数据,依据数据得出科学的结论。

资源

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实验信息统计表

教学设计

导案

学案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我们种下的绿豆种子都发芽了吗?

其他小组的绿豆种子呢?

学生回报交流。

1、教师分发实验信息统计表,由组长负责收集相同实验小组的实验信息。

2、分析实验信息:

(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据有什么不同?

(2)从实验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吗?

(3)实验结论和我们实验前的猜测一致吗?

三、交流实验信息:

1、认真听取其他不同实验小组介绍他们的实验方法和获取的信息。

了解他们在实验中有什么发现,听听他们怎样用数据来解释实验结果的。

3、汇集全班同学的实验,分析绿豆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

对大家有异议的内容进行辨析。

4、小结:

绿豆种子发芽的必需条件是温度、水分和空气。

四、种植绿豆芽:

1、引导:

已经发芽的绿豆芽怎么处理?

2、确定任务:

把绿豆芽种植在花盆中,放到适合的地方,让绿豆芽生长一段时间。

3、预测哪些条件会影响绿豆芽的生长。

4、建议对绿豆芽的生长做观察日记或者记录。

参考资料:

种子发芽的基本条件是:

一是温度。

种子萌发的最低温度为6-7℃,12-14℃能正常发芽,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为35℃。

二是水分。

一般需吸收相当于种子自身风干重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发。

三是充足的氧气。

分层作业

A组:

熟读课文

B组:

熟读课文

C组:

教学反思:

黄花小学科学导学案

学科:

科学班级:

五年级任课教师:

刘培文

课题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

课型

新授

第_3课时

学习

内容

教材7——8页

教学

目标

植物的生长需要合适的环境条件。

当环境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重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资源

准备

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参考书7面),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设计

导案

学案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1、讨论:

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

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需要一样多吗?

(3)改变了条件是不是对绿豆芽生长产生了影响,我们怎样才能知道?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介绍实验:

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3、概括:

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2、讨论:

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

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

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学生完成实验方案,交流。

4、提供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

四、观察更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图片(书8面):

1、比较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的不同。

2、香蕉、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分层作业

A组:

B组:

C组:

教学反思:

 

黄花小学科学导学案

学科:

科学班级:

五年级任课教师:

刘培文

课题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

课型

新授

第4课时

学习

内容

教材9——11

教学

目标

动物生活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掌握对比实验的方法。

体会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

重难点

设计对比实验。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资源

准备

每组一份:

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设计

导案

学案

见过蚯蚓吗?

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

你们觉得蚯蚓喜欢怎样的环境?

学生自由发表。

实验一:

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研究蚯蚓喜欢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实验呢?

3、出示实验器材,讨论实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部分,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保护蚯蚓,方便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做好观察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行对比实验,并注意控制条件。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实验材料,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交流,概括:

蚯蚓喜欢黑暗的环境。

2、学生设计实验,自由发表。

3、教师随机出示材料,在交流中概括出比较合理的实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干燥,一边湿润。

(2)把10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5分钟以后打开盒盖观察,记录。

(4)再做2次。

三、实验二:

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

1、过渡:

那么,蚯蚓喜欢干燥还是湿润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对比实验。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1、让学生归纳:

蚯蚓适合怎样的生活环境?

2、过渡:

跟蚯蚓一样,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3、学生看书11面的图片,说说这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4、拓展:

当环境不适应动物生存的时候,它们会重新选择合适的环境生活,否则它们将难以生存。

谁能说说相关的例子吗?

分层作业

A组:

填写11面的表格

B组:

同上

C组:

教学反思:

黄花小学科学导学案

学科:

科学班级:

五年级任课教师:

刘培文

课题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

课型

新授

第_5课时

学习

内容

教材12——13页

教学

目标

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

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资源

准备

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或图片。

教学设计

导案

学案

1、提问:

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

2、引导:

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回答:

(水、阳光、空气等)。

 

1、教师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

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

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讲述: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

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

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并发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

6、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

1、竹林村的同学在稻田上发现了许多生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书13面图,生物有:

水稻、稻螟虫、蝗虫、蜘蛛、螳螂、蜻蜓、小鸟、蛇、老鹰、青蛙、白鹭、鱼、虾、田鼠、黄鼠狼、猫头鹰等。

2、找一找,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怎样的食物关系,用箭头表示出相关的食物链。

3、学生交流补充,不断完善自己的食物链,数一数有多少条。

特别注意一下水稻和蛇,看看它们被吃了几次或者吃多少种食物。

4、概括:

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5、说一说:

万一其中的一种生物灭绝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6、拓展:

观察身边的生态群落,画一个食物网。

分层作业

A组:

B组:

C组:

教学反思:

黄花小学科学导学案

学科:

科学班级:

五年级任课教师:

刘培文

课题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

课型

新授

第6课时

学习

内容

14——16

教学

目标

生物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会形成一个生态群落。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认识到相互听取意见、共同协作、好象管理和观察的必要性。

重难点

能设计一个生态瓶建造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及实际条件制作生态瓶,并坚持对生态瓶进行管理和观察。

资源

准备

大饮料瓶、剪刀、建造生态瓶需要的材料、活动记录本。

教学设计

导案

学案

1、看书14面的池塘图,讨论池塘中的生物关系:

(1)池塘有哪些水生生物?

(2)水生植物需要哪些生存条件?

(3)池塘里的植物为动物提供了哪些帮助?

(4)动物为植物生长做了哪些贡献?

5)我们还可以在池塘里找到哪些非生物?

它们对生物有什么作用?

(有水生植物如水藻水草,鱼类,虾,软条类如田螺河蚌,水鸟类如鸭,水生昆虫,青蛙等)

(非生物主要有空气、水、泥土、岩石等)

设计生态瓶:

1、说明:

我们现在要模拟池塘群落建造一个生态瓶,研究其中的关系。

3、为了让这些生物在生态瓶里生活的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些什么?

(生物品种搭配和数量多少问题)

生问题:

(1)你们准备让哪些生物来生活?

(2)什么样的生物可以在这个有限的空间里生活?

(3)如果要有动物,那它们的食物来源是什么?

(4)除了加生物外,还需要其他一些东西吗?

(5)生物放入的顺序需要考虑吗?

1、说明制作步骤:

(1)先在瓶底装入一层淘洗干净的沙(如要加几块小石子也就在这时候放)。

(2)装入半瓶自然水域的水。

(3)往瓶里种上自己准备的水草。

(4)再放入小动物。

(5)把本组成员的名字做才标签贴在生态瓶的外面。

2、根据讨论的设计方案,选择材料完成制作生态瓶。

(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16面的生态瓶观察记录表),提醒注意每天观察生态瓶里发生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分层作业

A组:

B组:

C组:

教学反思:

黄花小学科学导学案

学科:

科学班级:

五年级任课教师:

刘培文

课题

改变生态瓶

课型

新授

第7课时

学习

内容

教材17——18

教学

目标

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控制条件进行实验,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重难点

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资源

准备

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设计

导案

学案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

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3、思考:

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4、引导: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实验一:

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参17面记录单)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1、实验方法:

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

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数。

三、实验二:

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参18面记录单)

1、实验方法:

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4、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

实验结果:

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5、讨论:

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

(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

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

(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分层作业

A组:

B组:

C组:

教学反思:

黄花小学科学导学案

学科:

科学班级:

五年级任课教师:

刘培文

课题

1(8)、维护生态平衡

课型

新授

第8课时

学习

内容

教材19——22

教学

目标

自然界一区域生存的生物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应用分析推理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重难点

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资源

准备

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学设计

导案

学案

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

3、提问:

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个平衡和谐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

(学生画出)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

在书19面表示出来。

(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终结果是什么?

3、小结:

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分层作业

A组:

B组:

C组:

教学反思:

黄花小学科学导学案

学科:

科学班级:

五年级任课教师:

刘培文

《生物与环境》单元过关考试试卷

一、填空(26分)

1、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2、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4、绿豆种子发芽必须的条件是(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空气)。

5、老虎、草、羊这些生物构成了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写出这条食物链:

(小草→羊→老虎)。

这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是(小草、);消费者是(老虎)。

二、判断(24分)

(√)1、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2、非生物是没有生命的,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任何作用。

(×)3、凤仙花生长消耗水和肥料,所以它是消费者。

(×)4、自然界没有植物,动物照样能生存下去。

(√)5、几十只小鸟生活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形成小鸟群落。

(√)6、草丛、森林、湖泊都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群落。

(×)7、只要没有自然灾害,就不会有动植物灭绝,所以自然界里一些生物濒临灭绝与我们毫无关系。

(√)8、大多数食物链是从植物开始的。

(×)9、绿豆种子发芽和绿豆芽的生长都可以不需要阳光。

(×)10、仙人掌的叶变形为刺就是为了让吃它的动物无法下嘴。

三、选择(10分)

1、常温下两组相同的种子,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很少的水。

这个实验设计(A)。

A、是科学的B、是不科学的C、我不知道

2、苹果不宜在热带地区种,柑桔不宜在北方种,这里起着制约作用的因素是(B)。

A、阳光B、温度C、水D、空气

3、使自然界生态系统不平衡的因素是(C)。

A、人为因素B、自然因素C、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4、蚯蚓适宜生活在(C)的环境。

A、阳光充足B、高温干燥C、阴暗潮湿

5、鲫鱼生活在水中,口和鳃总是交替开发与闭合,这是它在(B)。

A、不停地喝水B、进行呼吸

C、调节身体平衡D、吞水产生水流而运动

四、连一连(9分)

仙人掌───叶刺热带雨林

松树叶宽大山地

香蕉树针形叶沙漠

五、写出下面各种环境中的一条食物链。

(12分)

1、池塘里的食物链:

(水草→浮游生物→虾米→鱼→水鸟)

2、森林里的食物链:

(树叶→昆虫→鸟)

3、草原上的食物链:

(草→昆虫→小鸟→鹰)、草→山羊→狼)、(草→兔→鹰)

4、田野里的食物链:

(水稻→蝗虫→青蛙→蛇→鹰)、(水稻→田鼠→蛇→鹰)

六、设计题(13分)

1、凤仙花喜欢充足的环境还是阴暗的环境?

请你设计一个对比实验,进行实验验证。

我的猜想(2分)(阳光充足的环境)

要改变的条件(1分)(阳光照射的强弱)

不改变的条件(3分)(土壤、水分、养料)

实验的方法(7分)(选两个同样的花盆,花盆里放进相同的土壤,种上3——5粒凤仙花种子,保持两盆土壤里的同样水分使种子发芽。

然后用间隔相同的时间观察并做好记录,得出结论。

七、我要呼吁(6分)

1、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可能引发沙尘暴,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应该:

(1、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加强绿色植物的保护。

2、维护生态平衡。

3、采取措施,尽可能控制水土流失。

2、维护生态平衡,从我做起,我要:

积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带头保护绿色植物,不滥捕杀生物。

教学反思:

黄花小学科学导学案

学科:

科学班级:

五年级任课教师:

刘培文

课题

1、光和影

课型

新授

第课时

学习

内容

教材24——25页

教学

目标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