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01656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docx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docx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问题与对策

温州市实验小学陈耀

[论文摘要]本文作者根据自己在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室项目研究过程中的经验,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对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引导方向,建好管理团队、培训导师队伍,扎根课堂教学、细化研究内容,及时互动交流、跟进评价激励等对策,对学生家庭实验项目的开展将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家庭实验室学生研究

新课程,要求有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途径以适应学生的发展,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就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在我校的科学教学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

基于项目的研究是家庭实验室的显著特点。

小学生家庭实验室项目是指3-6年级所有开设科学课的班级学生在家中寻找固定角落、确定专门研究项目,在家长、教师指导下,在家中完成基于项目的科学研究,这些项目内容可以是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也可以是自选内容。

概括的说是学生先选择家中一角作为场地――家庭实验室,再确定研究项目――家庭实验项目,让父母、亲人参与指导――家庭实验指导师。

经过我们的实践证明,家庭实验室项目不局限于课堂教学,从而弥补了常规科学课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实现了人人参与、人人发展、人人都能享受成功的教育价值。

由于强调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动态生成,也大大改善了各个年级段科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使学生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

此外它还促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资源、寻找素材,体现了生活中科学的特色,得到了广大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家庭实验室项目在我校由部分班级的试点阶段进入向全校全面推广阶段,逐渐出现了很多原先没有预计到的困难和问题。

主要罗列如下:

1.由于家长素质层次的差异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在家庭实验项目研究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指导,使学生的家庭实验缺乏目的性和持续性,对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没有明确方向。

甚至有些家长不知道自己应该帮助孩子们做些什么。

2.出现了部分班级学生研究内容比较单一的现象。

比如部分班级孩子整齐划一地进行动植物种植、养殖,没有达到带着问题去研究的状态,不能达到基于项目研究的家庭实验要求。

3.很多学生能够非常认真地进行家庭实验,但是却无法拿出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呈现。

因为他们不知道应该以什么样地成果形式进行展示和汇报。

4.部分班级出现了初期积极性很高,但是到后来积极性逐渐消退的现象。

5.孩子们的研究器材无法得到满足,制约了他们进一步进行家庭实验的潜力。

因此,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开展家庭实验室项目的实施,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

怎样才能够使家庭实验室项目得到健康有效的开展呢?

一、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引导方向

首先,通过制定发展规划,并建立“宏观调控”的运行机制,由科学规范的制度去引导学生进行家庭实验,将学生家庭科学研究引向正确的方向。

比如我们制定了家庭实验室管理条例,规定了家庭实验室的规范和实施要求,奖励措施等。

并启动了“小爱迪生科学伙伴”评比活动将家庭实验室项目作为评比的依据之一,保障了家庭实验室的顺利开展。

并确定家庭实验室内容包括:

家庭植物实验室、家庭动物实验室、家庭物理化学实验室、家庭发明工作室、家庭修理作坊等等。

其次,通过对规划的解读,让老师达成共识,明确家庭实验室的指导理念。

1.家庭实验室项目研究是面向每一位学生的大型公益科学教育活动,它是面向人人的科学教育形式。

教师和家长要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成就感,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确定活动内容,帮助他们激发想象力、扩展思维、获得重要的科学概念,以及科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2.家庭实验室项目始终要立足课堂、延伸课外,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是独立的教育途径。

3.要始终呵护儿童的好奇心。

采取多呵护、不打击,多鼓励、不言弃等方式,对于他们所取得的哪怕是小小的成就(如日记、记录、制作等),都要让他们有机会进行交流、展示。

4.突出科学的本质,把科学探究作为活动的主要方式。

强调在动手过程中的思考,使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变成不断建立科学概念,修正自己原有经验的过程,发展科学素养。

 

二、建好管理团队,培训导师队伍

由于科学教师要授课班级相对较多,在家庭实验室项目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孤掌难鸣的尴尬局面,怎样才能克服人力资源不足的不利因素,使家庭实验室走进千家万户,使家庭实验蓬勃开展呢?

我觉得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建立学生的管理团队,让学生管理者参与家庭实验室项目的日常监管,并通过电话等形式培训家长参与指导工作,使家长成为家庭“导师”,以增强指导师的队伍。

1.建立学生的管理团队

可以在班级中建立由若干学生组成的家庭实验室管理小组,专门负责材料分发,研究内容的协调,研究进程的监督,研究结果的搜集等工作,教师可以适当授予他们进行评价的权利,使他们能够进行一些初期的评价,以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比如,我在班级中设立了由2名网管、1名科学课代表、1名合作管理员、1名记录管理员组成的管理团队,及时统计、记载学生们研究的进展情况,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建立家长导师队伍

由于家长素质层次不同,可以通过书信、家访、电话、网络等方式,让一部分家长先明白家庭实验室的操作要求,参与家庭实验的指导工作。

比如,我通过联系一部分家长并对他们进行科学研究方法、科学研究过程的培训,他们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家庭实验的选题、实施、器材准备、总结等等。

三、扎根课堂教学,细化研究内容

在家庭实验室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最大的困难在于研究内容的选择、以及如何展开研究。

所以教师要明确:

家庭实验室的目的在于服务科学课堂教学,通过创设科学活动平台,使学生科学知识得到实践运用,使他们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大大丰富学生科学课堂学习的内容。

切忌家庭实验室项目走向极端,出现和课堂教学内容脱节或者背道而驰的局面。

1.学生的家庭实验室研究内容要来源于科学课教材的内容,虽然源于教材,但要体现地域特色,丰富科学课的内容。

比如,我在五年级科学上册生物单元内容的教学中,我事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布置了“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学生们先是在家长指导下在家中找到家庭实验的角落,然后开展了“光照对绿豆种子发芽影响的实验”、“水份对绿豆种子发芽影响的实验”、“温度对绿豆种子发芽的实验”,经过几周的努力,学生们成果斐然,使这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得到极大充实,使学生收获成功的同时,收获着知识。

然后,我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他们继续研究怎样才能够提高绿豆种子的发芽速度?

学生们有的想到采用综合控制温度、光照、水份的办法,有的想到添加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的想到能否利用超声波、微波炉等方法提高发芽率等等,这样使家庭实验室的活动内容得到充实,同时又紧密和科学课堂教学结合。

2.对家庭实验室的研究内容要利用课堂教学途径,结合案例分析讲解使学生明白怎样操作,并对一些研究项目进行细化分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按照提示进行一步一步地操作。

比如在家庭种植毛豆实验的课堂教学指导环节,我将毛豆种植研究细化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如何让毛豆发芽,要解决种在什么媒质中、放在什么地方、怎样进行日常管理、要记录哪些信息等问题;第二阶段研究如何让毛豆生长良好,要解决如何搭脚手架、如何施肥等问题;第三阶段研究如何让毛豆结出更多更好的豆荚,这个时候要解决怎样怎样授粉等问题。

由于得到了老师细化充分地指导,学生们在这个家庭实验过程中效果非常明显。

只有带着问题去进行研究,才能体现家庭实验室基于项目研究的特点。

3.要由浅入深,逐渐加大研究难度,使家庭实验室活动内容逐渐呈现多元化。

比如,在执教了五年级《运动和力》单元之后,我建议部分学生可以在家中进行玩具车的修理等家庭实验,在这些学生能够熟练进行修理等工作之后,我建议他们建立属于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家庭玩具修理作坊,他们纷纷将自己一些废旧玩具从角落中找出来,在自己的实验室中进行修理和改进,有的还主动帮助同学进行修理,在提高他们动手能力的同时,还受到了环保意识的教育。

4.通过课堂教学,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研究的素材,寻找适合自己研究的内容、寻找合适的研究器材。

如典型的家庭实验项目――《鲍鱼壳与蟑螂的研究》的作者,就是老师在课堂中对她进行问题诱导,引导全班同学帮助她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将玩具飞镖的靶子拿来做实验将鲍鱼壳放在靶心,外面罩上塑料薄膜,每天定时测试蟑螂在靶子各个位置的时间。

最后作者发现蟑螂每天呆在靶心的时间是最多的,它们像在鲍鱼壳上“逛街一样”,还做了窝。

通过一段时间研究在课堂中老师诱导她继续实验,换其它品种的鲍鱼壳试试,换其它种类的蟑螂试试,换民间流传的薄荷叶、清凉油、洋葱、大蒜等等驱除蟑螂的方法进行实验。

通过课堂教学的引导,不但使实施者得到启发和教育,也使全班学生得到方法上的指导。

5.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明确家庭实验室的成果

形式包括:

家庭实验笔记、实验作文、实验日记、手抄报、科学小论文。

如一位学生在自己家庭实验室中进行了“利用白菜制作霉干菜的实验”,经过研究她发现白菜也是能够制作出霉干菜的,在老师指导下她将研究过程作成了电子手抄报。

四、及时互动交流,跟进评价激励

家庭实验室很多研究项目是需要持之以恒的耐心才能完成的,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决定了只有通过交流、评价、激励等手段才能够让他们在享受到成功喜悦的同时,更加积极参与到家庭实验的过程中去。

1.要及时创造机会进行互动交流

成果的交流形式和途径很多,可以通过网络、展览会、报告会、课堂汇报等形式展开,但是一定要做到及时进行交流,不要错过最佳时间,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

五年级学生手捧着即将结出种子的一盆菠菜来向我报喜,我马上利用该生所在班级的科学课时间,让她上台向大家进行汇报,结果全班同学提出了非常多的问题:

菠菜种在什么土壤中长得好?

菠菜有害虫吗?

菠菜周围会有蜗牛吗?

等数十个问题,正好这些问题是五年级下册《生物与环境》单元所要解决的部分问题,我马上就布置他们在家庭实验室中对这些问题展开研究,原先这个单元很难教学的担忧,瞬间得到了解决。

学生们在无意间就会出现很多发现,这也是家庭实验室项目的魅力所在。

2.评价激励要有效

首先,应该要让学生也参与评价,做到生生评价、师生评价相结合。

其次,要引导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进行思辨,以促进评价的有效性。

比如,我们在科技节活动中,设立了家庭实验室项目比赛,让学生在学校的舞台上向全校同学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并接受专家和同学们的成果答辩。

第三,要设立适当奖励措施。

比如我们推出了每月科学之星活动,将这些研究成果在网站、报刊杂志、以及展板等途径进行展示,还将家庭实验成绩你记入到期末科学成绩中去,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结束语

现在,我们的家庭实验项目被命名为“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鼓励全校1000名孩子建立1000个家庭实验室。

在推广实验中,我们还发现:

1、学生有了自己固定的角落建立家庭实验室,开展科学实验,自己制订的家庭实验室操作规则,对家庭其他成员以及自己都有了一个调控机制。

2、这是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空间,家长会尊重孩子的隐私和自由,不会对实验过程进行阻止,相反还会承担起家庭指导师的职责。

3、每个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了家庭实验室的建设,从而为科学实验的开展创造条件。

4、对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原先需要在家中完成的科学课实验顺理成章地得到落实。

家庭实验室项目作为一个新型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一定会呈现新的教育魅力。

 

 

[1]教育部: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院社.2001.7,第1版

[2]郑定晖:

《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小学自然教学》.2002(1-2)

[3]王孝玲编著:

《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第1版

[4](美)国家研究理事会: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1,第1版

[5]王光乃、罗栋国等编:

《小学自然实验大全》.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89.10,第1版

 

 

 

 

 

 

 

 

 

 

 

 

基于课堂后测的评课范式

浙江省诸暨市新世纪小学丁晓霖

摘要:

一堂课上下来教学效果好不好,不能光看课堂上的热热闹闹,应调查学生的认知现状,应研究探究是形式主义,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探究。

所以上课老师及听课老师不能凭着对课堂的大致把握,凭着对部分孩子的表现观察,谈着课的成功与失败……而应该在以学生为中心来加强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效性。

为了在评课中做到心中有学生,评课有依据,需要我们课后再一次走到学生中去,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来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状况,进行分析反思的基础上提出应对性的策略措施,这样才能做到听有感觉,评有依据,研有策略,从而通过评课范式的转变来切实加强研讨活动的实效性。

关键词:

课堂后测后测方法评课范式

又一节全市性的科学教研活动,听课后全体老师进行互动式评课,这是通常的惯例。

课的内容是三下教科版《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上课老师基本功扎实,认真按照教材内容进行了备课,上课后有老师这样评价说:

“像这样的教学过程充满探索性,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积极性很大,一堂课上下来也很顺利。

我们很多教师差不多都是这样操作的,效果很好。

”的确,听课时总的感觉是师生探究活动扎实,探究气氛热烈,师生互动也很好,这是所有听课老师都认同的。

问题提出:

但是,什么叫“效果很好”?

是一节课表面上看上去或听起来的“很顺利”,还是应该有别的标准?

在老师眼中所谓的“很顺利”的课对孩子们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是呀,一堂课结束了,总的效果怎样呢?

我们总要坐下来评一评,或者说总要自我反思一番。

但我们却总是凭着对课堂的大致把握,凭着对部分孩子的表现观察,谈着课的成功与失败,谈着该如何更好地从学生实际出发,更好地发展他们的科学素养……却从未实实在在地去想过,谁是真正意义上一节好课的评价者?

 科学家具有“求实的精神”,科学课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那么科学老师也应具备最起码的实证意识。

所以我们尝试着在课后通过不同的调查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后测,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评课,并提出相关的教学策略,我们把这样的方式称为“基于学生课堂后测的评课范式”,本文尝试着从具体的一些后测方法出发来叙述这种评课范式。

后测方法之一:

问卷调查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的课后调查我们采用了面向全体学生的问卷调查方式,由于整堂课基本按照教材编写内容进行教学方法及活动过程的设计,所以我们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相关教学内容设计了七个问题,在下课的十分钟时间内,由教师在教室黑板上板书调查问题共7个,请学生以填空的形式回答于纸面上,同时在四周巡查,提醒学生单独而迅速地完成本调查:

课后调查情况汇总表

调查内容

问题

回答正确

回答错误

其它状态

人数

所占百分比

全部答错人数

所占百分比

部分答对

所占百分比

乱答人数

不答人数

问题1:

在________中大马铃薯会沉?

在_______中小马铃薯会沉?

24

40%

12

20%

12

20%

12

 

问题2:

在一大杯清水中小马铃薯会___,大马铃薯会___。

36

60%

6

10%

18

30%

0

 

问题3:

在一大杯盐水中大马铃薯会___,在一小杯盐水中大马铃薯会___。

36

60%

 

 

24

40%

0

 

问题4:

为什么马铃薯在盐水中会浮起来_________?

6

10%

 

 

36

60%

12

6

问题5:

塑料块在___会沉?

在______会浮。

6

10%

 

 

30

50%

18

6

问题6:

铁在盐水中会_____?

在水银中会_____?

是因为______。

18

30%

 

 

30

50%

 

12

问题7:

在___、____、____中马铃薯会浮?

6

10%

6

10%

30

50%

 

18

备注

 

 

 

 

 

 

 

 

 

思考

(一):

以课后调查了解真正的课堂效率。

在老师眼中所谓的“很顺利”的课对孩子们到底产生了哪些影响?

从以上针对全班的问卷式课后调查的数据中不难看出,事实离我们想象的比较远,7道涉及到课堂相关探究活动内容的题目中有5道题的理解正确率处于50%以下,事实上孩子们热热闹闹参与的活动并没有与我们教师“想象”中那样给他们产生必要的影响。

原因在哪儿?

这堂课想要给孩子们留下什么?

这堂课又到底给孩子们留下了什么?

热火朝天的探究背后为什么会留下如此不堪的知识积淀?

我们应该采取哪些策略来改变这种现状?

这样通过课后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充分说明了我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活动探究缺少孩子们的理解,他们只知道这样做,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他们只在乎这样做了,却不在乎这样做的收获,也就是说孩子们的探究没有建立在科学概念的建构上,探究走向了形式主义;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存在着“一英尺宽,一英吋深”的探究误区,需要对各活动间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突出典型活动的探究过程,并积极引导孩子在典型探究活动后进行认真的思考与讨论。

后测方法之二:

对比调查

《岩石会改变模样吗》这一课的课后调查我们则采用了对比式的课后调查,我们请学习参与程度截然不同的两位孩子(甲积极参与,乙较少参与)上台接受了对比式的调查,仍然面向全体学生和听课老师,以期望不同的回答能引起听课老师及孩子们对课堂学习的反思:

以下是两位孩子对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

1、你认为岩石会改变模样吗?

甲、乙:

会。

2、图2中这样的岩石会是什么岩石改变而成?

以后又会变成什么样?

请在图1和图3中画图示意。

 

 

甲:

 

 

乙:

3、你认为从1变为2,从2变为3需要多长时间?

甲:

(从1变为2需)1000年,(从2变为3需)10000年。

乙:

(从1变为2需)1年,(从2变为3需)沉默不语。

4、图1、2、3的变化过程中可能是哪些力量在起作用呢?

甲:

水、风、太阳、温度、地球运动等。

乙:

沉默不语。

5、“火烧岩石”的实验告诉你什么道理?

甲、乙:

不知道。

6、实验单中需要填数据,你一共做了几次实验?

甲:

大概7、8次吧,不记得了。

7、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活动?

甲:

用水瓶摇晃岩石的实验。

乙:

火烧岩石实验。

思考

(二):

以对比调查理解真切的教学问题。

这堂课听起来的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孩子们经过两个模拟实验明白岩石会在温度变化及水流的冲击下改变模样,但是从对比调查中可以发现,这样的课在促进全体孩子科学素养发展上还是大有文章可作,如何让孩子重视实验数据,对记录单进行较真式的填写而不是敷衍了事?

如何让孩子理解活动的目标?

为什么两个孩子对“火烧岩石”的实验道理不置可否?

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只参与了实验却没有经历思维探究的部分孩子如何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程度,为什么一堂课下来,对有的孩子几乎达不到必要的影响(如不明白岩石的改变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等方面,都需要开展深入的反思,以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突破这些发展的“瓶颈”。

调查方法之三:

对话调查

一次网络研修班的现场研讨活动,三节观摩课(《热胀冷缩》、《温度和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后,上台发言者(阿健及兔子组)首先请上了一位上过这三节课的孩子,以下是他们师生间的对话:

师:

你最感兴趣的是第几节?

生:

第一节课。

师:

第一节课《热胀冷缩》你还记得哪些活动?

生:

铜球穿洞,乒乓球放在冷水中捏瘪,放在热水中会胀。

师:

第二节课《温度和温度计》你还记得哪些实验?

生:

停顿后无法说出。

师:

这节课中有这些活动,看冷水与热水,看二个温度计并进行比较,看温度计的一些图片,写温度等。

生:

看温度计的图片。

师:

第三节课《测量物体的温度》哪个活动印象比较深?

生:

测冰淇淋温度,测马铃薯和番茄的温度。

师:

这些活动中哪个活动你印象最深?

生:

铜球穿铁环。

师:

从中你知道什么?

生:

固体会热胀冷缩。

师:

学习了昨天的三节课,你还想继续研究吗?

生:

想。

师:

你想研究什么?

生:

停顿10秒钟后,无语。

思考(三):

以课后反馈把握真实的课堂影响。

这样的对话其实蕴含着一些课堂所反映出来的实质,活动很多,到底给孩子留下了什么?

哪些活动比较容易给孩子们“打下烙印”?

从孩子访谈中我们得到了如下的启发:

1、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课?

有很多活动的课(第一节课共有8个活动)。

2、学生又喜欢什么样的活动?

比较喜欢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烧铜球活动、测冰淇林活动)。

3、但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喜欢的课一定是有效的吗?

比如说,第一节课八个活动,学生玩得很开心,但多少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并获得了提高呢?

烧铜球活动学生很感兴趣,但对固体的热胀冷缩实质又理解了多少呢?

气功压扁矿泉水瓶活动,学生是不是真的认为是老师在发功,还是有些学生说的把瓶子烫坏了,还是空气冷缩造成的?

其实有没有可能是水蒸汽的凝结造成的呢?

测冰淇林活动中学生能得到多少探究素质的提高?

……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无论是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还是教师的课后反思,不能光凭教师的感觉来评价一堂课,一堂课的好坏不能光看课堂上的热热闹闹,而应看学生的认知现状——探究是形式主义,还是真正意义上的思维探究。

为了在评课中做到心中有学生,评课有依据,需要我们再一次走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认知状况,以学生为中心来加强教学研讨活动的实效性,可以采用调查表格填写式,可以采用座谈对话法,更可以从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来认识课堂教学效果,从而做到听有感觉,评有依据,研有策略,切实加强教学研究活动的实效性。

思考(四):

以课标理念开展科学的课堂后测。

是呀,一堂课结束了,总的效果怎样呢?

我们得有“实证意识”。

事实上,要评价一堂课有没有效率,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我们更应关注学生,上课前,在做好学生的原有认识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预设已成共识,但课后,要了解真正的课堂教学效果,还是该从学生出发,进行必要的课后反馈,以此来作为进行课堂教学调整的依据。

也就是平时所说的后测,这样在后测基础上的课堂评价才更有说服力,基于这样的调查研究前提下,再来进行对课的教学策略的改进,我们认为这样的评课范式才是有效的,这样的教学研讨活动也会更有针对性。

以上例举的无论是表格调查,个例访谈,还是对比调查,在很大程度上显示出一些局限性,如个例访谈的普遍性方面,如访谈环境与真实思想的表达性方面,如调查内容的设计科学性方面等。

所以说,真正意义上的“后测”需要以课标理念为依托,以学生心理为基础,设计一些比较科学的调查题,或者从更科学的角度去分析反思调查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多摸索,多尝试。

至于后测的形式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式,选择判断式,也可以采用座谈了解法,更可以从学生的课外作业完成情况来反思课堂教学效果,或让孩子们写纸条、提问题与老师课外交流等方式来了解孩子们的课堂学习状况。

当然,通过后测我们还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重新预设,让教材和学生在新的课堂中更好地融合在一起。

所以说,科学地进行课堂后测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条崭新途径。

 

 

 

 

 

 

参考文献:

本文部分内容曾经以本人网名及个人博客上发表过,具体见:

1、《拉着孩子上台来评课》为无为的博客2、《拉着孩子上台来评课》晓风.霖铃的博客3、绍兴市033号虔诚使者作业专帖(这三个网名均是本人)

 

 

 

 

 

科学课中促进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

浙江省余姚市实验学校朱潮海(315400)

[摘要]课堂师生交流活动主要涉及师生之间提问、回答和回应三个方面。

师生有效交流的对策包括:

课前精心准备问题,制定问题列表,确定关键问题;实施提问时的等待时间把握、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回应时的倾听和追问;及其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