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800079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汇总.docx

《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汇总.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汇总.docx

语文第二单元导学稿汇总

6《开国大典》导学稿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1、自主学习

1、大声读课文,标出段落序号,画出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各词的意思。

开国大典:

开,创建;典:

典礼。

创建国家的重大典礼。

 典礼:

郑重举行的仪式,如,开学典礼,开业典礼。

 城防部队:

守卫城市的军队。

 观礼台:

被邀请参观典礼的看台。

 擎:

举。

 五更天:

大约早晨四五点钟。

 就位:

到自己应到的位置上。

 迎风招展:

本课指的是红旗迎着风翻动。

 汇集:

会合,聚集。

 排山倒海:

排,推开。

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过来。

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肃立:

恭敬,庄严地站着。

 瞻仰:

恭敬地看。

2、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大典进行中是全文的重点部分。

这一部分又按大典进行程序写了三个内容,即:

第一,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第二,五星红旗徐徐升起;第三,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写完这三件事,写阅兵式的盛况,再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群众游行的情况,最后写大典后光明充满北京城。

2、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分段,并说出各段的主要内容。

第1段:

大典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2段:

从典礼开始到毛主席宣读公告为止。

第3段:

阅兵式盛况。

第4段:

天安门广场灯光辉煌的景象和群众游行队伍的情况。

第5段:

大典结束后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

3、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

三、当堂检测。

一、根据词语意思,用“_____”画出正确的字。

(竟 竞)争 (宣 宜)读 (再 在)现(连 联)欢  事(绩 迹)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四(面)八方 (排)山倒海 水到(渠)成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三、选择正确的解释。

典:

①标准、法则;②典故;③典礼

1.雷锋永远是大家学习的典范。

(①)

2.开国大典的每一声炮响,全场都会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③)

3.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了“将相和”这个典故的来历。

(②)

融:

①融化;②融合;③流通

4.上海是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

(③  )

5.冰雪消融,春回大地。

( ① )

6.三十万人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

( ② )

四、收获与感悟。

这节课我通过查字典和反复读课文的方式,理解了本课的词语意思。

 

 

6《开国大典》导学稿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听写本课生字词语。

2、自读课文,思考:

作者记叙了大典的哪些情况?

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大会前——大典仪式——阅兵式——群众游行)(事情发展的顺序)

二、合作探究

1.文章是怎样介绍会前情况的?

(大典的时、地、人,会场布置,入场情景。

简略写。

2.对大典仪式,是怎样记叙的?

由此,你感受到大典怎样的气氛?

(重点写了奏国歌、毛主席的宣告、升国旗、放礼炮、毛主席再次宣读公告等。

)(庄重、严肃、自豪……)

3.对阅兵式、游行队伍,又是怎样记叙的?

由此,你又感受到大典怎样的气氛?

(阅兵式较详,游行队伍较略。

)(欢呼、热烈、激动……)

4、读课文,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思,探讨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1)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

 (“挺着”是描写战士们雄纠纠、气昂昂的样子,“钢铁巨人”给人以坚强高大的印象。

这句话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队伍威武雄壮,它是人民的武装,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的强大安全保障。

(2)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抛”是描写群众情不自禁地把帽子、报纸等东西向高处扔去。

“盖过”是描写群众的欢呼声之大,超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的飞机飞上蓝天时的激动喜悦的心情。

(3)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示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嗓子喊哑了、手掌拍麻了,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

中国人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而表达的快乐和激动的心情。

呼喊和鼓掌这是表达高兴和激动心情的形式。

三、当堂检测。

 

1、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参加典礼的估计总数约()人。

会场在()。

主席台设在()。

 

2、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__________  。

这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____  ,传到__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__________。

3、开国大典分为几个过程?

宣布典礼开始─→奏国歌─→宣布新中国成立─→升国旗─→宣读政府公告─→阅兵式─→群众游行

四、收获与感悟

 

7《望大陆》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2、使促学生独立认识“兮、殇”2个生字;背诵全首诗。

导学重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佑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导学过程:

自主学习

1、读《学习链接》,认识诗人。

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本诗的背景。

于右任:

2、自学生字。

注意字的音和形。

殇: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每一小节诗的大意。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思考:

诗人有什么嘱咐?

说一说诗人为什么要“望我故乡”“望我大陆”?

 

2、齐读第三小节:

诗人都望到了什么?

见到“天”“地”的景象:

天是深蓝色的,在天幕笼罩下的大地,茫茫一片,望不到边,给人以视野宽大、心胸开阔的感觉。

3、理解:

“山之上,国有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诗人愿以身许国的情怀。

体会诗中所表达出的于右任先生浓浓的爱国情感。

4、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思念故乡、心系大陆的情感,包含着他期望叶落归根、祖国统一的情怀。

 

当堂训练

一、能正确、熟练并有感情地背诵全首诗。

二、选择正确读音。

兮()葬()殇()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故乡不可见兮,。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

大陆不可见兮,。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

这是写的,表达了诗人。

拓展延伸

1、祖国母亲的代称有华夏、州、州、华、海等。

中国人可以成为炎黄子孙,也可以称作儿女,还可以成为的传人。

2、朗读余光中、席慕蓉的《乡愁》。

 

8.明天更辉煌1

导学目标:

1、认读“缀“等4个字;会写“辱”等7个字;掌握“骨肉分离”等词语。

2、熟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自主学习:

1.学生自渎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断肠:

自强不息:

炎凉沧桑:

曙光:

点缀:

荆棘:

合作探究:

1.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年月日,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3.本文是一首,是献给之日的赞歌。

请试着给它划分段落。

全诗共节,可以分为部分。

第一部分:

讲述了祖国对香港回归的企盼之情,盼望着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第二部分:

回顾了香港的历史,讲述了祖国对香港的关心与帮助,体现了祖国内地与香港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第三部分:

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辉煌。

4.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堂检测:

1.写出近义词。

怒号—()企盼—()寻觅—()

融合—()步伐—()辉煌—()

2.写出反义词。

耻辱—()被迫—()必然—()

别离—()封闭—()痛苦—()

拓展延伸:

1.本诗全文双行末字押(ang)韵;

2.全文共()节,每节()行;

3.全诗采用第()人称的写法,好像是母亲和孩子在面对面地进行交流,相互招呼,非常________________。

4.祖国母亲的代称有华夏、州、州、华等。

5.中国人可以称华夏儿女,也可以称__________子孙,还可以称__________传人。

收获感悟:

 

8.明天更辉煌2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诗句领悟文章情感,背诵诗歌第3节。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受大陆和香港血浓于水的亲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

1.复习词语:

耻辱寻觅点缀乳汁荆棘步伐

2.读读课下搜集的资料,说说你所了解的香港。

合作探究:

一、学习第一小节教参58页

1.朗读第一小节,理解“漫长的岁月”指什么?

2.“骨肉分离撕断肠”“滚滚黄河为之怒号,不尽长江为你悲伤”写出了什么?

 

3.再读第一小节,本节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二、学习第二小节教参58页

1.读第二小节,思考“你饱尝痛苦和耻辱”指

2.饱受了屈辱和苦难,那香港人民和祖国大陆又是怎样做的呢?

3.谈谈你对第二节诗的理解。

三、学习第三小节教参58页

1.在香港回归祖国的过程中,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亿万炎黄子孙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

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胆略,为你绘制了回归的航向”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最后三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小节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在亿万__________中,有一位伟人__________。

他用超人的__________和,为你绘制了回归的__________。

斩____破__________,前进的步伐__________。

百年之梦终,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__________。

回到母亲__________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__________。

2.形近字组词。

辱()缀()荆()棘()

唇()辍()刑()刺()

3.词语巧搭配。

()的岁月()的怀抱()的曙光

()的航向()的步伐()的华夏子孙

拓展延伸:

收获感悟:

 

9、《山海关》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本课9个生字,掌握“巍然耸立、蜿蜒、无垠、碧波万顷、盔甲、捍卫”等词语。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懂得作者按“先总起(赞叹山海关),再分述(山海关的威武风采和山海关的动人历史),后总结(歌颂山海关)”的整体行文思路以及按先概括后具体及空间位置转换记录山海关的局部行文思路。

3、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

一、知识链接

1、山海关介绍:

山海关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关”,一是

从地理位置上,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再就从地理形势上,依山襟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

长城东部起点的山海关,成为明清以来特别是近代史上“关”的代表称号了。

2、作者简介

峻青:

原名孙俊青1922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

当代作家,在小说、散文、评论、戏剧、电影等方面都有成就。

主要作品集有《黎明的河边》《海啸》《欧阳书简》《秋色赋》等。

本文选自《雄关赋》

二、自主学习

1.读生字,检查学生生字词的认读情况注音。

巍峨(wei)蜿蜒(wanyan)碧波万顷(qing)

烽火(feng)无垠(yin)盔甲(kui)捍卫(han)

2、读一读,想一想,抄一抄,记一记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名不虚传:

巍然耸立:

雄宏苍劲:

浑然一体:

情不自禁:

苍茫无垠

广袤无垠:

碧波万顷:

顶天立地:

可歌可泣:

三、合作交流:

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总起: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分述: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总结:

四、达标测试

1、区别形近字:

巍()蜿()诞()垠()

魏()碗()蜒()银()

颈()烽()顷()盔()

劲()锋()倾()恢()

2、下面有三组词,只2、有一组没有错别字,在正确的一组后面的括号里打“√”

1.名不虚传 碧波万顷 连锦不断( )

2.情不自禁 混然一体 高耸云天( )

3.广袤无垠 逶迤翻腾 干戈扰攘()

学后反思:

 

9、《山海关》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热爱祖国疆土,热爱中华民族的炽热情怀。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一、自主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山海关?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合作交流

品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第1,2段,

思考:

这两节用怎样的词语介绍山海关的风貌?

这些词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朗读第3—5段

思考:

作者用哪些语句概括了山海关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

3、这样威武的雄关,当作者站在这雄关上心情又是怎样变化的,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的6、7自然段。

4、站在这雄关上作者想到了什么?

画出相关的句子。

5、朗读第6-9段

思考:

作者站在雄关之上,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作者想到了什么?

6、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及自己的感受?

7、朗读第10段并思考:

这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形象?

又用哪些词语概括了山海关的历史和精神?

三、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名小小的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山海关?

写一则导游词。

四、当堂检测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如今,这雄关(  )已成为历史陈迹,(  )它却仍以它那雄伟庄严的风貌、可歌可泣的历史,鼓舞着人们的坚强意志……

2.(  )遇到什么困难,我(  )不灰心。

3.(  )他坚持早晚刷牙,(  )他的牙齿很好。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气势的________,那地形________,在我所见到的重关要塞中,是没有能与它________的。

2.我觉得自己仿佛置身于古战场上,身披________,手持________,站在这威武的________之上。

3.山海关,将以它伟大的________、忠贞的________,永远地刻在人们心中。

学后反思:

 

10.太阳与士兵(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认读“萦、缕、陕、葵、馨、凿、遨”7个认字;理解“萦绕、徐徐上升、缕、锦绣、馨香、遨游”等词语。

2、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归纳出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太阳与士兵的对话,体会文章所表达出的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之情。

4、指导学生读后练写,用书信的方式写出读后感。

学习重难点:

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归纳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高概括能力。

学习课时:

一课时

自主学习

1、读第一遍,用“?

”标出不认识的字。

读完后,利用工具书认读并记忆。

2、认读课后认字,然后在课文中标画出相关的词语。

3、读第二遍,检查自己能否读通顺,并标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

4、努力把课文读熟练。

5、理解词语

萦绕:

萦,围绕,缠绕。

形容盘旋往复的样子。

锦绣:

精美鲜艳的丝织品,比喻美丽或美好。

陕北:

陕,陕西省的简称。

陕西的北部地区。

遨游:

漫游:

游历。

馨香:

馨,散布得远的香气。

一指芳香;二指烧香的香味。

合作探究

1、交流自学情况。

2、读文,感知。

默读课文。

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本文以我们祖国的边防哨所的军人生活为题材,用角色对话的方式行文,表达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忠诚,歌颂了他们对人民做出的贡献。

3、理清思路:

(1)课文写了太阳和士兵的几次对话。

三次

(2)给课文分段。

全文有七个自然段。

按士兵与太阳对话的内容逐步深入,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从哨所的“哨歌”谈到祖国的国旗。

第二部分(3—4自然段)从祖国的国旗谈到哨所的升旗场。

第三部分(5—7自然段)从哨所的升旗场谈到忠诚的士兵。

4、理解课文

分角色朗读,一边读,一边想:

每次对话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你从中感受到了“东方第一哨”士兵怎样的形象?

第一次:

挺拔、朴实、阳光、朝气

第二次:

热爱祖国、吃苦耐劳、崇尚美好

第三次:

英姿焕发、意志坚强,无私奉献、无比忠诚

5、读读下面的句子,想想这样写所包含的意思和情感,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几句话。

北国的松,江南的竹,中原的月季,陕北的向日葵……每一粒种子都带着战士的馨香在这里落户。

太阳则表达了对升旗场热情的赞美之情。

我们要将我们全部的光和热,献给祖国,献给人民,献给您——伟大的祖国!

倾吐了报答之心、奉献之情。

2、给“东方第一哨”的解放军叔叔说说你心中想说的话。

学习解放军叔叔热爱祖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拓展延伸

给“东方第一哨”的解放军叔叔写一封信,说说自己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

当堂检测:

一、选词填空

精美完美丰美秀美

1、完整美好(完美)2、清秀美丽(秀美)3、精致美丽(精美)

4俊俏美丽(秀美)5、非常美丽(精美)6、多而美好(丰美)

7、雄壮的美丽(完美)8、华贵美丽(秀美)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欣慰(安慰)萦绕(缠绕)荒凉(荒芜)催促(督促)

3、照样子,写词语。

眼睁睁(醉醺醺)(笑哈哈)(臭烘烘)

一地锦绣(一言九鼎)(一诺千金)(一望无际)

徐徐上升(冉冉升起)(井井有条)(津津有味)

一锹一镐(一心一意)(自言自语)(无边无际)

4、回忆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写作顺序先写哨歌,然后写(国旗),接着写(升旗场),最后写(士兵)。

本文表现了士兵的(朴实、吃苦耐劳、意志坚强、英姿雄发、无私奉献、忠诚、知恩感恩)。

收获与感悟:

 

《语文百花园二》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比喻修辞,并能实际运用。

用指定的比喻词写句子,把内容表达得更加生动。

  2、学习积累中华古典优秀诗文。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理解与运用:

体会出句中带点词语所采用的打比方修辞方法,把句子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具体形象。

读一读下列两组句子,比一比哪一句写得更好?

说一说理由。

第一组:

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2.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聚集了很多很多的人,红旗也很多,随风翻动.

第二组:

1.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2.每一声炮响,全场就有一阵十分响亮的掌声.

第一组句子中,用”海洋”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说明广场上的人很多很多,后用”海上的波浪”来比喻天安门广场上飘扬翻动的红旗.

第二组句子中,用”雷鸣”来比喻会场上人们的鼓掌声特别响亮,就像打雷的声音那样震天动地.

词语采用的是打比方的修辞方法,这样写描绘的情景表现得更加形

象.。

自己体会一下比喻修辞的作用.

二、小试牛刀

用“…像…”“…般的…”各写一句话

三、积少成多

 

已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诗人简介:

龚自珍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中国近代史上首开新风气的人物。

他48岁时因主张革新受到清政府顽固派的打击迫害,终以父亲老等借口辞官归乡。

这首诗是他回家途中,读陶潜诗的有感而发。

他有力地批判了即将灭亡的封建制度,抗击朝政,表现他期盼变革现实、振兴国家、以抵抗外敌的意愿,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九州:

古地理书《禹贡》把我国划分为九州,后指中国。

生气:

生命力,活力。

恃:

依靠。

风雷:

原指风神雷神,这里象征社会疾风迅雷。

万马齐喑:

千万马都沉静无声。

比喻在清王朝统治下那种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

喑,哑,不出声。

究:

毕竟,到底。

降:

降生。

天公:

指玉皇大帝老天爷。

这里指清王朝最高统治者。

不拘一格: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

这里指清王朝限定人才的规格模式。

这首诗的前两行写出了当时沉闷的社会现状使人悲哀,后两行劝老天爷重新振作神威,不拘清规戒律使各种人才降临人间。

 四、拓展训练:

   搜集、抄写有关表达“爱我中华”之情的诗句、格言等。

例如:

  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

(宋。

岳飞)

  人生富贵岂有极,男儿要在能死国。

(明。

李梦阳)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趁之?

(清。

林则徐)

  祖国陆沉人有责,天涯飘泊我无家。

(清。

秋臻)

  人在异域最思念家乡,人在异国最怀念祖国。

(侠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