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9831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少年闰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累计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积累“一望无际”等词语。

2.学习课文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特点的有关段落,并进行写法的迁移,练习仿写。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重点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学习难点

学习课文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特点的有关段落,并进行写法的迁移,练习仿写。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

闰土形象挂图以及鲁迅资料。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板书课题,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读题目。

2.教师: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故乡》。

鲁迅何许人?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的学习链接。

3.引导学生展示资料:

你们还对鲁迅有哪些了解?

1.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⑵想一想“我”和少年闰上的关系。

⑶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读一读。

⑷画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A:

鲁迅写过一首《自嘲》诗,其中确两句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

学生B:

写有《呐喊》、《阿Q正传》、《彷惶》、《狂人日记》、《野草》等著名}乍品。

学生C:

……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三、品读句子,初感闰士形象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2.认读生字,积累词语。

⑴教师出示词语卡片,指名认读,其他正音。

⑵教师进行辱强调:

字音:

“闰、缚”;字形:

“闰、缚”。

⑶教师再出示生字词语卡片,让学生读中巩固。

3.指名反馈:

刚才在自读中,你们有哪些词语不理解的呢?

(学生说,同学间互相帮助理解。

   4.教师指名反馈:

读了课文,你们知道少年闰土和“我”是什么关系吗?

(他们是主人和仆人的关系,又是朋友的关系。

1.教师:

同学们,虽然闰土和“我”仿佛年纪,但是初次见到闰土,闺土就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找出“我”初次见到闰土时的情形。

 2.指名反馈,教师出示语段。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出示闰土形象挂图,教师:

读了这些语句,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教师追问:

你们是怎么体会到的?

  6.拓展练习:

现在,请同学们仿照这些语句,抓住特点写一写身边小伙伴的外貌。

   7.赏析优秀片段,集体评议。

教师小结:

同学们,“紫色的圆脸。

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就是闰上留给我的最初印象,他年少、健康、可爱、活泼,很快就和“我”成了好朋友。

   

   

   

  

指名反馈:

年少、健康、可爱、活泼

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比一比,组成词。

闰(  ) 稻(  ) 汛(  ) 猬(  ) 棒(  ) 祭(  ) 猹(  ) 缚(  )

润(  ) 蹈(  ) 迅(  ) 谓(  ) 捧(  ) 察(  ) 渣(  ) 博(  )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少年闰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累计课时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体会闰土的聪明能干、活泼可爱。

体会作者流露在其间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并体会句子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点的写法。

仿照课文,写一写身边的一个小伙伴的外貌。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习重点

⑴继续学习课文,了解少年闰土的故事,体会作者流露在其间的思想感情。

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习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学习方法

读中悟

课前准备

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再读,感悟人物特点

1.教师:

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就是少年闰土留给我们的印象。

一个年少、可爱、健康、活泼的农村孩子。

2.教师导入:

课文还为我们介绍了闰土的几件事情?

又为我们展示了闰土的什么特点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教师: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思考:

课文介绍了闺土的哪几件事情?

2.指名反馈

3.教师引导学生小组讨论,给这四件事情起个简洁的小标题。

4.教师小结:

同学们,呼完了闰土的故事,“我”有哪些感想呢?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一找。

雪天捕鸟 

海边拾贝

月夜刺猹 

看跳鱼儿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三、学习分别,拓展阅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练习

   5.指名反馈。

   6.指导学生读出“我”的惊奇、羡慕。

7.指名反馈:

作者用了哪两个词语形容闰土所描述的事情?

8.教师导读:

为什么说闰土所说的事情新鲜、稀奇呢?

9.集体反馈。

1.教师:

因为闰土知道得这么多,所以和他在一起的日子“我”很高兴、快乐。

可惜,正月很快过去了,闰土要回家了,分别的时刻到了,这时,“我”和闰土的心情怎么样?

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体会。

2.指名反馈。

(伤心、着急、依依不舍)

3.引导学生抓关键字词,加以体会。

(急、躲、哭、托、送)

4.引导学生想象“我”和闰土是怎样告别的?

5.教师总结,拓展阅读的兴趣

教师:

同学们,少年闰土聪明、健康、活泼、可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心里知道的事情是那么的有趣和稀奇,不只是“我”,连我们都被吸引了,真是令人羡慕啊!

(新鲜、稀奇)

再读一读这部分,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结合课文中的四件事情,谈自己的感受,教师适当地引导,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雪天捕鸟、月夜刺猹这两件事情。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看拼音,写词语。

cìwèi cháoxùn shùfù zhúbiān dàojīkuàxià yìbǐn?

 niēzhe fùzhù

3.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 )的圆月,下边是( )都种着( )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 )的少年,项带( ),手捏( ),向一匹猹( )。

那猹却( )反从他的( )。

⑴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⑵用“   ”画出写景的句子。

⑶用“   ”画出写人的句子。

⑷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少年?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凡卡》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累计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句子。

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习通过凡卡写信的内容及他的神态、动作、联想来了解他的内心。

 2、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体会课文意思。

通过合作学习了解课文内容想象凡卡的遭遇,体会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沙皇统治下穷孩子的悲惨遭遇,激发学生痛恨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

学习重点

理解凡卡写信的内容、了解凡卡遭遇的苦难、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领悟文章将作者叙述、信的内容和回忆插叙结合在一起的表达方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揭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

《凡卡》是以人名命题,主要人物是凡卡。

 2、简介作者和背景。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简要说出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你体会到凡卡是个怎样的孩子?

当时社会是个怎样得社会?

你还懂得了什么?

(2)指名说说课文中那几自然段是凡卡写信的内容。

(3)把写信内容的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

 

1、提出自学要求;再认真读读课文,课文中除了写凡卡写信的内容外还写了什么。

 

(课文主要讲凡卡写信的事。

凡卡是个孤儿,九岁去当学徒,学徒生活非常痛苦。

当时社会非常不合理)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四、学习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2、生按要求阅读思考,师辅导答疑。

 

  3、讨论交流。

(1)课文除凡卡写信的内容,还写了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4、给每部分加小标题。

 

 1、学生自学后讨论。

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

汇报学习情况。

 

   

 

凡卡偷偷地写信,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练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1)认真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

 

(还写了凡卡怎样写信,怎样寄信,写了凡卡写信的时候和寄信的以后想到的事情。

(本文是按照写信前、写信、写信后的顺序写的。

(知道凡才九岁,是三个月前来鞋匠这儿当学徒的,他写信的时间是圣诞节的前夜,他是背者老板偷偷的写信的。

(从“他担心的朝门口和窗户看了几眼”可以看出,凡卡写信是提心吊胆的,生怕被老板发现。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累计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鞋匠、学徒、立柜、生了锈、圣诞节。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

凡卡在给爷爷写信中写了那些内容?

根据信的内容说说凡卡受了那些苦?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学生边读边勾画、分组讨论。

提示:

可根据“他写到”、“接着写下去”“他继续写到”“凡卡接着写到”把信的内容分四层来理解。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层写凡卡思念爷爷;第二层写凡卡受尽折磨;第三层写凡卡受不住了;第四层写凡卡没指望了。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三、学习凡卡联想部分。

 

五、总结扩展

2、重点学习第二层。

 

(1)指名读第八小节。

作者从那几方面写凡卡生活的艰苦难熬?

 挨打:

被老板揪着头发,拖到院子里,那皮带打;老板娘拿鱼嘴戳他的脸,就因为凡卡收拾鱼 “从鱼尾上弄起”。

 挨饿:

吃的“简直没有”菜、茶,“只有老板才大吃大喝”;

 挨冻:

,而且睡不好,他睡在过道里,小崽子一哭就只好摇哪个摇篮。

(4)出示投影,结合课文表述。

 

 出示投影,理解重点句子。

  

(1)指名读4、5小节。

思考:

凡卡联想起什么事?

为什么想起这些?

 联想起爷爷守夜的情景和乡村冬夜景色。

生:

汇报。

(2)凡卡又联想到了什么?

为什么联想到这些?

 凡卡联想到与爷爷砍圣诞树的情景。

这段回忆充满欢乐的情趣。

 

 

(1)有感情得分角色朗读。

 

(2)小练笔。

《我与凡卡比童年》                             

 

(2)学生勾画、批注、准备交流。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的

3、凡卡给爷爷写信时的心情怎样?

是怎样变化的?

(1)读作者叙述和信的内容部分。

找出凡卡心情的语句。

画“——”表示。

(2)学生交流、引读文中句子教师点拨。

(担心——抽噎——伤心——满意——希望)

读句子联系上下文从带点的词语中体会凡卡的内心活动。

 凡卡撇撇嘴,那脏手背揉揉眼睛。

 他很满意没人打搅他写信,旧带上帽子,连破皮袄都没穿,只穿着衬衫,跑到街上去了。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

讨论后交流汇报:

 从第一句中体会到凡卡极度痛苦的心情。

 从第二句中“只穿着长衫,跑到街上去。

”说明凡卡急于要把信寄出去,好让爷爷早写接他回家,好快点脱离苦海的内心活动。

 从第三句体会到信寄出后的轻松心情。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28孔明借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累计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各种方法,把课文读通顺。

2、帮助学生认识“瑜、曰、吾、晌、嘱、擂”;会写“曹、瞒、吾、嘱、勿、诈、擂、呐”;理解“妒忌、军令状、迟延、调用、奇谋、神机妙算、欣然而立、军中无戏言”等词语。

3、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清孔明借箭的前因后果,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学习难点

 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查阅搜集介绍诸葛亮及故事中人物的文章或相关资料。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揭题激趣。

1.启发入题,了解出处。

 学习本文时,首先要弄清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还要弄清故事中写了哪几个历史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2.简介背景,了解人物。

(1)东汉末年,正值孙刘联合抗曹之时,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孔明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也就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赤壁之战》之前。

(2)了解曹操、周瑜、诸葛亮、鲁肃各是怎样的人,之间关系如何?

《孔明借箭》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的前半部分,有所删改。

是—篇历史题材的课文。

预设答案:

(曹操是汉室的丞相,周瑜是孙权手下的大将,诸葛亮是刘备手下的军师,鲁肃是协助周瑜统率三军的。

诸葛亮和鲁肃都是主张孙刘两家联合抗曹的人。

课文通过孔明借箭赞扬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二、自读课文。

 

三、检查自学情况

四、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五、自己练习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

()要()三天赶造()。

()向()借船,然后用草船向()借到了箭。

 1.认读生字词。

(理解多音字及部分词语的意思)

“擂”读作léi,不读成lèi;“丞”读作chéng,不读成cén。

比较下面各组字,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雷—擂内—呐属—嘱

日—曰愉—瑜昨—诈

吾—语勿—匆

 2.初步理解课文意思。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正音、评读)

 1.回答问题。

(理清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

这也是在解决课后第二题)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发言,填空。

读字正音。

组词。

    

 

借箭的原因:

三天赶造十万枝箭

借箭的过程:

准备→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

借箭的结果:

如期交货、周瑜叹服

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

一(l、2自然段)、

二(3--9自然段)、

三(10自然段)、

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28孔明借箭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二课时

累计课时

学习目标

4、引导学生联系全文内容,理解全文中心句,认识孔明、周瑜这两个人物的特点。

 

5、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把对名著《三国演义》的认识加深、扩大。

学习重点

  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

学习难点

 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三国演义的相关故事材料。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复习导入

二、深入学习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孔明借箭》。

(出示课件题目)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课文大意,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三段

1、请同学们翻开书迅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个词最能概括诸葛亮的特点?

2、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3、“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

4、针对“神机妙算”,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或你想知道些什么?

)(预测:

为什么要用“神机妙算”?

神在哪里?

妙在哪里?

怎样神?

……教师择要板书问题。

(板书:

神机妙算)

生读句,“瑜大惊,慨然叹曰:

‘孔明神机妙算,吾不如也!

’”

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三、课外延伸。

四、布置作业:

(二)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研究诸葛亮“神机妙算”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

联系全文思考:

哪些地方体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生默读课文,思考。

请同学们分组研究这个问题。

 (三)学生理解以上内容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借箭起因”(1—2节)。

(四)出示讨论:

那么,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

(五)孔明借箭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1、你还知道《三国演义》的那些历史故事?

选择周瑜、鲁肃、曹操三个人物中的一个,谈谈自己的看法。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三国演义》。

  

1、继续分角色朗读课文并练习复述课文。

2、继续阅读课外读物。

学习方法:

分角色朗读,其他学生做人物心理分析。

周瑜:

表面客气设下圈套→步步相逼话里藏刀→置人死地而后快。

诸葛亮:

表面糊涂早已察觉→立下军令状胸有成竹→置于死地而后生。

可一边默读,一边勾划,一边批注。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29战风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累计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厮、虔、冤、邪”4个生字;积累“外行、冒险、虔诚、形形色色”等词语。

学习重点

了解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奇事,认识堂吉诃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全文,了解大意:

  板书课题,简介作者和《堂吉诃德》的内容。

 

1、下面请你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斯()兔()牙()

  厮()冤()邪()

  3、默读课文,本文共出现了几个人物?

他们分别是什么关系?

  4、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堂吉诃德为什么要去战风车?

桑丘是什么态度?

战风车的结果是怎样的?

(唐吉诃德把郊野的风车当作巨人,竟然提着长枪、骑着飞马与之战斗,结果被风车刮倒在地。

堂吉诃德桑丘杜尔西内娅驽骍南得

桑丘:

堂吉诃德的仆人

杜尔西内娅:

堂吉诃德要去托波索探访的一位绝世美人,桑丘让堂吉诃德相信见到的粗野村妇是被魔术师诅咒了的杜尔西内娅。

驽骍南得:

堂吉诃德出行骑的马。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四、再读课文,深入学习:

五、讲述故事

六、表达感受

七、布置作业:

  由于头脑中充满了骑士的奇遇,竟把风车当作巨人,所以去战风车。

  劝说,告诉他那不是事实,希望他能醒悟。

  结果被风车刮倒在地,“滚翻在地,狼狈不堪。

”“不能动弹”

  

1、同桌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战风车之前、之后,堂吉诃德和桑丘的两次对话。

体会他们各自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感情。

  3、默读第10自然段,画出描写堂吉诃德的神态、动作的语句,结合书中的插图,想象他战风车时的生动情景。

体会堂吉诃德是个什么样的人?

  4、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内容和方式简要地讲述这个故事。

要求:

可讲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胧,也可只讲战风车的那个重点场面;

2、每组选出代表,全班交流,师生点评。

同学们可以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对堂吉诃德的看法和评价。

  1、继续练习复述故事内容。

  2、课外阅读《堂吉诃德》的故事书或连环画。

2、交流:

主人耽于幻想,仆人处处求实;

  主人急公好义,仆人胆小怕事。

   

  可以一个人口头复述,也可以两三个人对话表演;

  可以只讲故事内容,也可以在讲述中说出自己对人物的看法和认识。

  

   

马庄小学教学案设计

年级

五年级

学科

语文

授课教师:

课题

30童年乐趣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第一课时

累计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认识“嗡、勉”2个生字;积累“毫不厌倦、一本正经、专心致志”等词语

学习重点

  了解克利斯朵夫童年喜爱音乐的故事,认识这个音乐天才的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进一步感知作者叙述故事、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一、谈话入题

  二、学习生字新词:

在世界文学上,有一位名叫罗曼·罗兰的法国作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精心构思、奋力写成了一部十卷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

作品描写了一个德国音乐家坎坷的一生。

今天,同学们要读的课文就节选自这部作品,讲述的是音乐家克利斯朵夫童年的一段生活。

(板书:

童年)

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展示并交流课前学生主动积累词句等情况

3、学生浏览过课文后,师:

我们在向大家介绍时要注意什么?

 

    

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回忆你在预习时自学到了哪些字词,待会儿选择一个你最想让大家积累的介绍给我们。

    (要讲清楚、讲正确;还要讲清自己积累的方法和为什么要积累。

    4、交流:

    5、小结:

看来同学们不仅在预习时自学词句,还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积累,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积累,真会学习。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反思

三、初读感知

四、再读感悟

 五、朗读表达

六、交流感受

七、布置作业:

    1、一边默读,一边思考:

课文写了克利斯朵夫童年的哪些事情?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叙述故事的?

      

  1、一边默读,一边勾划:

六岁的克利斯朵夫的乐趣是什么?

(板书:

乐趣)

2、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注意分别用不同符号勾划出刻画人物的神态、动作、心理的有关语句来)。

         

  

  

1、小克利斯朵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想和文章中的人物说点什么?

    以上两个内容可以任选一个,先跟同学谈一谈,再动笔用三言两语写一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