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寒假八年级尖子班讲义第3讲正方形性质判定.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9221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而思寒假八年级尖子班讲义第3讲正方形性质判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而思寒假八年级尖子班讲义第3讲正方形性质判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而思寒假八年级尖子班讲义第3讲正方形性质判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而思寒假八年级尖子班讲义第3讲正方形性质判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而思寒假八年级尖子班讲义第3讲正方形性质判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而思寒假八年级尖子班讲义第3讲正方形性质判定.docx

《学而思寒假八年级尖子班讲义第3讲正方形性质判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而思寒假八年级尖子班讲义第3讲正方形性质判定.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而思寒假八年级尖子班讲义第3讲正方形性质判定.docx

学而思寒假八年级尖子班讲义第3讲正方形性质判定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知识目标

目标一:

掌握正方形的性质

目标二:

掌握正方形的判定

目标三:

综合应用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

模块一: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知识导航

1.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矩形、菱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1)四边都相等,四角都相等;

(2)对角线相等,互相平分,互相垂直;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即正方形的对角线与边的夹角为45°.

(3)正方形收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

2.正方形的判定

由于正方形不仅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特殊的矩形,还是特殊的菱形,因此,可以根据这些联系来判别正方形.

(1)平行四边形+一组邻边相等+一个直角;

(2)矩形+菱形的一条特性;

(3)菱形+矩形的一条特性.

这就是说,判断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可以先判断它是矩形,再判断这个矩形也是菱形,也可以判断这个四边形是菱形,再判断这个菱形也是矩形.

3.常见辅助线:

题型一:

正方形的性质

例1.

1.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P为AC上一点,连PB、PD,延长BP交AD于E.

(1)求证:

PB=PD

(2)若∠BPD=140°,求∠AEB的度数.

 

2.

如图,点P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的一点.

(1)图中的全等三角形有:

(2)若∠DAP=20°,求∠BPC的度数.

 

如图,正方形ABCD,以AB为边向正方形外作等边△ABE,CE与DB相交于点F,求∠AFD的度数.

 

例2.

1.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已知AE=DF,求证AE⊥DF.

 

2.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已知AE=HF,求证AE⊥HF.

 

3.

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已知FE=HG,求证:

FE⊥HG.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过点F作GH⊥AF,交直线AB于G,交直线CD于H.

(1)求证:

BG=CH-BE;

(2)如图2,若F是AE延长线上一点,其余条件不变,试探究:

BG、BE、CH之间的相等的数量关系.

 

例3.

如图正方形ABCD,DE与HG相交于点O.

(1)如图1,当∠GOD=90°,①求证DE=GH;②当点E在线段AB上运动时,求证:

GD+EH≥

DE;

(2)如图2,当∠GOD=45°,边长AB=4,HG=

,求DE的长.

 

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F分别为边AD、BC上的点,EF=

,点G、H分别为边AB、CD上的点,连结GH,若线段GH与EF的夹角为45°,求GH的长.

 

例4.

如图,正方形ABCD中,AC、BD交于点O,AE平分∠BAC交BD于点E.

(1)求∠DEA的度数;

(2)若BD=2,求DE的长.

 

如图,正方形ABCD,AE平分∠BAC于F点,交BC于E点.

(1)求证:

OF=

CE;

(2)若BF=

,求OF的长.

 

题型二:

正方形的判定

例5.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是BD延长线上一点,且△ACE是等边三角形,若∠AED=2∠EAD,求证: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如图,四边形ABCD,AC⊥BD于点O,点E、F、G、H分别为四边形各边的中点,若AC=BD,求证:

四边形EFGH是正方形.

 

模块二:

正方形的综合应用

例6.

如图,点E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EM⊥BC,EN⊥CD,垂足分别为M、N,连AE.

(1)求证:

MN=AE;

(2)求证:

MN⊥AE.

 

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AD边上的中点,BD、CE相交于F点.

(1)求证:

△ABE≌△DCE;

(2)求证:

AF=CF;

(3)求证:

AF⊥BE.

 

如图,E、F是正方形ABCD的边AD上两个动点,满足AE=DF,连接CF交BD于G,连接BE交AG于点H.

(1)求证:

AG⊥BE;

(2)如图,连DH,若正方形的边长为4,则线段DH长度的最小值是.

 

例7.

如图1,正方形ABCD,P为OB上一动点,过D点作DQ⊥AP于点Q,交AC于点R.

(1)求证:

OP=PR;

(2)如图2,若点P在OB的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画图并证明;

(3)若点P在BO的延长线上(不与点D重合),其它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画图并证明.

 

如图,E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E=BC,P为CE上任意一点,PQ⊥BC于点Q,PR⊥BE于点R,求PQ+PR的值?

 

例8.

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1)如图1,点P为△ABC的内心(角平分线的交点),猜测DP与DA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2)如图2,若点E在CB边上(不与点C、B重合),点F在BA的延长线上,AF=CE,点P为△FBE的

内心,猜测DP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3,若点E在CB的延长线上(不与点B重合),点F在BA的延长线上,AF=CE,点P是△FEB

中与∠FEB、∠FBE相邻的两个外角平分线的交点,完成图3,猜测DP与D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E,AF平分∠BAC,交BD于点F.

(1)求证:

EF+

AC=AB;

(2)点C1从点C出发,沿着线段CB向点B运动(不与点B重合),同时点A1从点A出发,沿着BA的延

长线运动,点C1与A1的运动速度相同,当点C1停止运动时,另一动点A1也随之停止运动,如图2,

A1F1平分∠BA1C1,交BD于点F1,过点F1作F1E1⊥A1C1于点E1,请猜想E1F1、

A1C1与AB三者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

 

例9.

如图1,正方形ABCD,CQ平分∠DCP,M是BC上一点,过M作MN⊥AM交直线CQ于点N.

(1)求证:

AM=MN;

(2)如图2,当M在BC延长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求证:

AM=MN;

(3)如图3,当M在CB延长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求证:

AM=MN.

 

 

 

如图1,正方形ABCD,M是BC上一点,MN⊥AM,且MN=AM.

(1)求证:

CN平分∠DCP;

(2)如图2,当M在BC延长线上,其它条件不变,求证:

CN平分∠DCP;

(3)如图3,当M在CB延长线上,求证:

∠NCM=45°

3.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课后作业

1.下列性质中正方形具有而菱形没有的是()

A.对角线互相平分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D.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2.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上取点E,使得∠BAE=45°,连结AE,CE.延长CE到F,连接BF,使得BC=BF.若AB=1,则下列结论:

①AE=CE;②F到BC的距离为

;③BE+EC=EF;④S△AED=

;⑤S△EBF=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

 

第2题图第3题图第4题图

3.如图,E,F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CD和AD上的点,且CE=DF,AE,BF相交于点O,下列结论:

(1)AE=BF;

(2)AE⊥BF;(3)AO=OE;(4)S△AOB=S四边形DEOF中正确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4.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P为对角线AC上一点,且CP=

,PE⊥PB交CD于点E,则PE=.

 

5.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256,点F在AD上,点E在AB的延长线上,直角△CEF的面积为200,

则BE=.

 

 

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

6.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CD边上一点,F为BC延长线上一点,CE=CF,若∠BEC=60°,则∠EFD

的度数为.

7.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点E是对角线BD上的一点,且BE=BC,点P在EC上,PM⊥BD

于M,PN⊥BC于N,则PM+PN=.

8.

如图,E是正方形ABCD中AD边上的中点,BD、CE相交于F点.

(1)求证:

EB=EC;

(2)求证:

∠DAF=∠DCF;

(3)求证:

AF⊥BE;

(4)过F作FG//BE交BC于G,求证FG=FC.

 

9.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点P在对角线BD上,PE⊥PA交BC于E,PF⊥BC,垂足为F点.

(1)求证:

∠PEC=∠BAP;

(2)求证:

EF=FC;

(3)求证:

DP=

C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