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86022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参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参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参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参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docx

《参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参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docx

参考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

(参考)2019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六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与稳定性1

 

一、选择题

1.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解析:

选D 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保持稳态不需要外界的能量输入

B.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

C.在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中,生态缸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

D.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就是要禁止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利用

解析:

选C 即便是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持稳态也需要太阳能的输入;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往往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往往越低;人工生态缸的稳定性比较弱,阳光过强会晒死植物及一些小动物,因此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并不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对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3.环境问题是全世界人民密切关注的问题,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

B.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能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生物群落中的碳元素进入大气的方式只能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解析:

选A 近代工业的迅速发展,导致化石燃料大量燃烧,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因此减缓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都能够固定大气中的CO2。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都能释放CO2。

4.(2017·亳州月考)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

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

有人做了一个实验:

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

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解析:

选B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还可以是无机环境(如颜色、湿度、温度、磁力等),并不是只来自生物。

5.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  )

A.由于乱砍滥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

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

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

解析:

选D A项为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B、C项均表现为“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故为抵抗力稳定性;D项表现为“遭到破坏,恢复原状”,故为恢复力稳定性。

6.野生扬子鳄种群的雌雄比例一般稳定在5∶1左右,这样的性别比是由孵化时的温度所决定的。

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

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孵出较多的雌鳄。

以上事实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  )

A.能够调节生物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维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调节生物内环境的稳态

C.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对后代进行自然选择,促进生物进化

解析:

选C 根据题干信息“繁殖季节雄性扬子鳄发出‘轰’、‘轰’的声音,雌性扬子鳄则根据声音大小选择巢穴位置”和“当声音大时,雌鳄选择将巢穴筑于山凹浓荫潮湿温度较低处,则孵出较多的雌鳄”可知,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能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7.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产中的应用的是(  )

A.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化学信息素吸引昆虫前来,提高传粉率和结实率

B.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不同的声信号诱捕或驱赶某些动物使其结群或远离农田

C.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家禽产蛋量

D.利用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进行保花保果

解析:

选D 植物生长调节剂直接作用于植物个体,调节植物个体的生理活动,不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8.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过程,其中甲、乙、丙、丁组成生物群落。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④增多是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B.图中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

C.甲、乙种间关系的调节还需要信息传递的作用

D.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细胞呼吸

解析:

选A 由图示可知,甲是生产者,丁是分解者,乙、丙是消费者。

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物质是循环的,因此图示中的箭头可以表示碳元素的循环方向;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无机环境中的CO2可以来自生物的细胞呼吸,也可以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9.(2017·惠州检测)如图为生态系统成分的模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各成分之间均可以传递信息

B.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调整种间关系

C.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种类只能是物理信息

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解析:

选C 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每种成分均能发出信息,也能接受信息,所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间均能进行;信息传递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整种间关系;无机环境发出的信息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一些营养物质发出的化学信息。

10.下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生的某种调节活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1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甲、乙、丙三者之间的食物联系是乙→甲→丙

C.图2所示调节导致的最终结果是维持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稳态

D.图1是负反馈调节,图2是正反馈调节

解析:

选C 图1所示为一条食物链中的三个环节,组成是乙→甲→丙,它们表示的是负反馈调节机制,即乙的增加会促使甲的增加,甲的增加会抑制乙的增加,丙的增加会抑制甲的增加;而图2为正反馈调节,它会使生态系统偏离原有的稳态。

11.右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循环是指CO2在生物圈中的循环过程

B.伴随甲过程的进行,能量输入到生物群落中

C.乙过程只代表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完成该循环的生物一定含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解析:

选B 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伴随着CO2合成有机物,能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乙过程表示从有机物到CO2,除了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外,还可以是化石燃料的燃烧等;生产者和分解者都有可能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细胞中只有核糖体这一种细胞器。

12.(2017·珠海质检)如图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一年内CO2消耗量与释放量的情况,其中甲表示该生态系统消费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乙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丙表示生产者呼吸作用CO2释放量,丁表示生产者光合作用及化能合成作用CO2消耗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双向传递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丁来表示

C.人工生态系统中CO2的消耗量与释放量关系往往不符合上图

D.根据图示关系可推测该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正在上升

解析:

选A 碳循环在甲、乙、丙构成的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单向传递。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人工生态系统由于人工调节,物质和能量多流向对人类有益部分。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大于各个营养级的呼吸消耗量,有积累,故适宜物种生存,物种丰富度增加。

二、非选择题

13.(2017·河北三市联考)图1为某人工生态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示意图,图2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________。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中乙所含的能量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所含能量。

(3)图2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丙为________;图中以CO2形式流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4)该人工生态系统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生活污水过度流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会使该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有一定限度的。

解析: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

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包括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以及生活污水中有机物所含有的化学能。

(2)图2中甲、乙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根据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可知乙所含的能量小于甲所含的能量。

(3)图2中丙为分解者,丁为大气中的CO2。

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碳以CO2的形式循环,故①②⑤⑥过程碳以CO2的形式流动。

(4)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形成了大量含N、P等的无机盐和CO2,这些物质有利于植物、藻类的生长。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时,会导致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答案:

(1)能量流动 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化学能 

(2)小于 (3)分解者 ①②⑤⑥

(4)水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有机物,为植物提供N、P等无机盐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CO2 自我调节能力

14.近年来雾霾天气的持续出现,是粗放式无序发展、环境污染、生态恶化带来的后果。

减少人类生活的碳排放,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决环境污染至关重要。

如图为某地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能量分布情况,其中甲、乙、丙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乙中的四种生物。

(1)该生态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食物网为______________。

(2)图中丙为________,通过________作用产生CO2,甲通过______________过程吸收CO2。

(3)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系统中B与D间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B数量大量减少,最终该生态系统仍能保持稳定,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由图可知,甲为生产者,A为初级消费者,B、C为次级消费者,D为三级消费者,因此可能存在的食物网为。

(2)图中丙为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CO2,甲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吸收CO2。

(3)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食物链中由于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个营养级利用及流向分解者,导致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4)该生态系统中B与D均为消费者,可能存在的信息传递类型有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某种生物大量减少时,仍能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

(1)

(2)分解者 分解(或呼吸) 光合作用(或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3)甲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 一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除了自身呼吸消耗外,还有一部分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及流向分解者

(4)物理、化学、行为信息 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

15.(2017·银川模拟)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中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的养殖方式。

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下面甲图所示的食物网,乙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的生物中,含能量最少的是________,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________条,鲫鱼处于第________营养级。

(2)如果去除该生态系统中的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则黑鱼的产量将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将________。

(3)甲图的食物网中,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说明了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a、b两个生态系统施加相同强度的干扰,若ya>yb,则这两个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为a________b(填“>”“<”或“=”);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x和y的关系为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解析:

(1)甲图中黑鱼所占的营养级最高,其所含能量最少,原因是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分别为: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翅目幼虫→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鲫鱼→黑鱼,浮游植物→摇蚊幼虫→鲫鱼→黑鱼。

鲫鱼处于第三和第四营养级。

(2)如果除去浮游动物和双翅目幼虫,必然导致摇蚊幼虫增多,可推出黑鱼的产量将会上升;因为物种丰富度减少,所以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

(3)浮游植物为摇蚊幼虫提供了可以采食及栖息的信息,黑鱼能够根据鲫鱼量的信息控制繁殖,这些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功能。

(4)乙图的虚线部分表示处于动态平衡,说明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

在相同强度的干扰下ya>yb,表明a生态系统受到的影响更大,其抵抗力稳定性低。

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偏离正常范围越大,恢复需要的时间就越长,故x和y呈正相关。

答案:

(1)黑鱼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 三、四 

(2)上升 降低 (3)调节生物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常范围 < 正相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