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84958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7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教案.docx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教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教案.docx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教案

引言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

授课

教师

赵燕茹

课题名称

引言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

课时

1课时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

1.积极发言,提高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

2.认真欣赏动漫或PPT,提高观察力、注意力和理解、思维能力。

情感培养目标

1.关注自身职业生涯发展。

2.向往成功的职业生涯。

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教学

重点

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理解规划职业生涯对自己发展的作用。

教学

难点

如何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

突破的方法是:

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五个讨论问题,以此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教学

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

教学

手段

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时间

分配

中职生成功案例的赏析。

谈自己的看法。

励志。

导入3分钟。

引导学生就“我的过去”主题以接受的心态进行客观描述,并预设思考问题。

客观描述“我的过去”。

锻炼学生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正面积极评价。

讨论交流3分钟。

“引言”动漫或自制展示PPT,组织学生欣赏并分析人生哲理故事。

2.引导学生结合哲理故事进行交流:

以何种心态对待自己的成与败、得与失。

“要做生涯的赢家”这一主题。

认真阅读并思考人生哲理故事的深刻寓意,明确应以何种心态去面对“我的过去”。

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我,学会接受自我。

讨论交流4分钟。

1.组织学生对两种错误观念:

“不用职业生涯规划照样做的很好”、“职业生涯规划对我没用,怎么规划也难成才”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正确的认识,明确其意义。

谈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错误理解,并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讨论交流3分钟。

组织学生以所学专业为基础,围绕“我是谁?

我想干什么?

 我能干什么?

环境支持允许我干什么?

我的未来是什么样子?

”五个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每个问题的细化要求。

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围绕主题展开讨论。

通过相互沟通、交流的方式,能够将职业生涯规划系统知识与自身实际相联系,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

明确相关要求2分钟。

分解交流任务

(1)

我是谁?

引导学生对自己深刻反思,有清醒的认识,将自己的优点或缺点一一列出。

组织学生分析并用PPT展示哪些是应该保留的,哪些是必须改正的。

1.按照任务

(1)的要求,每位同学写出自己的优点、缺点。

2.明确哪些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改正。

能够正视自身不足,发现自身优势。

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讨论交流4分钟。

分解交流任务

(2)

我想干什么?

要求学生思考自己的一生,通过讨论,确定职业发展的最终理想。

用PPT展示一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人生历程图形,并进行分析总结。

深入探讨自我职业理想,在了解人生历程图形的基础上,明确当前“我应该做什么”,为将来的发展添加筹码。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以及如何达到自己的目标。

讨论交流4分钟。

分解交流任务(3)

我能干什么?

组织学生对自己能力与潜力全面总结,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

将任务

(1)、任务

(2)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自身的能力与潜力。

使学生能够深刻认识自我,调动自身潜能,树立自信心,明确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的关系。

讨论交流4分钟。

分解交流任务(4)

环境允许我干什么?

要求学生明确现实要求,了解、分析自己所学专业的行业背景;用PPT从社会环境、行业需求、行业所需能力三方面分析。

调动自身所掌握的各方面知识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相关背景进行系统分析,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准确定位。

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及联系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讨论交流4分钟。

分解交流任务(5)

我将是什么样子?

要求学生明确目标的同时,提出实践步骤,适时调整目标,进行效果评估。

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目标,并制定具体实践步骤及目标管理的调整、评价方案。

使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内容有粗略全面了解,学习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职业生涯的思考与规划,清清醒醒过一生。

讨论交流6分钟。

交流总结

结合教材的脉络体系,讲解教材的使用方法,提出实现目标的建议。

总结分析讨论结果,展望未来。

锻炼学生全面概括分析能力及脚踏实地的实践精神。

总结6分钟。

课后作业

将讨论题目整理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框架(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完善)

布置作业2分钟。

板书设计

开启充满希望的人生

——规划职业生涯的重要性

一、要做生涯的赢家

二、添加未来的筹码

三、清清醒醒过一生

——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

四、你的未来不是梦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科组:

化生组主备人:

符玉珠组长:

符玉珠使用人:

时间:

___9-1

教学内容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的意义,认识化学与社会、技术和生活的关系。

2、通过课堂讲解、演示实验、课堂讨论来领悟化学与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教学难点

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

教学方法

阅读法、讲授法、实验法、交流与讨论法

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个性设计

一、导入:

演示实验: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无色的酚酞试液。

2、魔棒点灯:

用蘸有高锰酸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玻璃棒点燃酒精灯。

展示化学学科的神奇与魅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疑问:

1、两种无色的溶液混合后怎么会变红了呢?

2、玻璃棒怎能点燃酒精灯呢?

要想找到答案就需要学习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化学像焰火一样绚丽多彩,像魔术一样五彩缤纷,那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本节课里的个内容1、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2、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3、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其分别举了哪些例子来说明?

四、先学: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过渡:

学习化学能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演示实验1]教材图1-1“加热碳酸氢铵的实验”

现象:

有气味的气体产生,蒸发皿中白色固体逐渐变少,最后消失。

实验分析:

受热分解,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和。

结论:

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保存: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1、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在常温下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氮气的主要有:

、、、。

2、【演示实验】教材图1-6“铁的锈蚀实验”

现象:

铁丝表面出现了色物质,

导管中有红色水柱。

原因:

铁丝生锈消耗了锥形瓶内空气中的氧气,

导致瓶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所以导管内液面。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1、我国古代的化学成就:

(1)

(2)

(3)(4)

2、生物化学促进了遗传工程的研究和发展。

3、高分子化学促进了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

4、环境化学促进了环保科研成果的应用和发展。

5、地球化学促进了人类对地球的全貌有一个完善的认识,指导人们合理利用资源,保护地球。

6、结构化学促进了人类对物质的微观结构的认识,为研究新物质的合成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后教:

指导学生完成先学的内容

六、课堂小结:

 

七、当堂训练:

1、为了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___定为“国际化学年”。

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2、下列化学工艺最早不是从我国产生的是()

A、制青铜器B、烧瓷器C、制作玻璃器皿D、冶铁炼钢

3、碳酸氢铵是一种常用的化肥,下列有关碳酸氢铵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A、碳酸氢铵是颗粒细小的白色晶体

B、加热碳酸氢铵,会放出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晶体慢慢消失

C、碳酸氢铵应密封低温保存D、碳酸氢铵受潮后应及时晒干

4、下列举措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B、垃圾分类存放、回收和处理

C、大量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D、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5、下列用途中,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B、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C、制氮肥D、制霓虹灯

 

板书设计:

第一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

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教学反思

 

 

 

  

第二章化学研究些什么

科组:

化生组主备人:

符玉珠组长:

符玉珠使用人:

时间:

教学内容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教学目标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与本质区别,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明确一定要由变化本质来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会判断一些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会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讲授法、对比分析、实验探究法等

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个性设计

一、

导入:

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化学,化学使整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

化学世界里充满了奇妙的变化。

通过化学的学习,我们对自然世界和社会发展会有更多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这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二、展示学习目标:

(略)

三、自学指导:

今天我们从化学的视觉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本节课通过哪些例子来阐述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四、先学: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1、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变化时新的物质的生成。

例如:

水变成水蒸气等。

(2)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物质发生变化时新物质生成。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及查阅教材P11图1-15化学变化的现象,

总结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有等现象。

2、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

物质的等属于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五、后教:

(一)物质的变化

活动与探究:

蜡烛燃烧

提问:

1、蜡烛燃烧中你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2、石蜡燃烧变成了什么?

3、在吹灭蜡烛时,还看到了什么?

讲解:

蜡烛燃烧时,首先是石蜡受热熔化,然后是液体蜡气化变成蒸气,最后才是蒸气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1、固体蜡液体蜡气体蜡

2、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

思考:

1、石蜡融化、汽化和石蜡燃烧有怎样本质区别?

2、请你举出一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例子。

结论:

1、物理变化:

物质发生变化时新的物质的生成。

例如:

水变成水蒸气等。

2、化学变化(化学反应):

物质发生变化时新物质生成。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及查阅教材P11图1-15化学变化的现象,总结发生化学变化时,会伴随有等现象。

课堂练习:

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1、水的三态变化;2、汽油的挥发;3、煤油的燃烧;

4、氯化氢与氨气混合,产生白烟;5、碘化钾溶液和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6、植物的光合作用。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了许多性质。

物质的性质有的是从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有的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学生查阅P12图1-16,图1-17金刚石的变化

思考:

1、金刚石发生了什么变化?

具有什么性质?

2、什么是物理性质?

什么是化学性质?

结论:

1、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通过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

物质的等属于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物质在发生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三)观察化学实验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

1、变化前观察:

(1)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

(2)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2、变化时观察:

(1)反应的条件(加热、点燃等);

(2)反应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

3、变化后观察:

(1)有几种物质生成;

(2)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

4、要明确“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不能相互替代。

光:

固体物质燃烧一般发光而无火焰

焰:

火焰为气体物质(或燃烧前先汽化的固体物质)燃烧产生的现象。

烟:

固体颗粒分散在空气中形成。

雾:

液体的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

六、课堂小结:

 

七、当堂训练:

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颜色变化B、气体放出C、发光发热D、有新物质生成

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3、在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4、下列成语或俗语里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5、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生铁制成铁锅B、金刚石做玻璃刀C、铜丝做导线D、氢气作高能燃料

6、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属于(),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属于()。

7、常用的“灭火弹”里装有液态四氯化碳,使用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

据此推测四氯化碳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不支持燃烧B、容易燃烧C、密度比空气大D、容易汽化

 

板书设计:

第1课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二、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教学反思

 

 

 

 

科组:

化生组主备人:

符玉珠组长:

符玉珠使用人:

时间:

教学内容

化学研究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方面的初步知识,物质的用途与制法的关系

2、知道空气中氧气、氮气的含量。

3、学习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方法。

4、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重点

1、空气的组成

2、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难点

1、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分析

2、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的形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归纳法、讲练结合法等

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2课时

教学流程

个性设计

一、导入:

我们周围存在一种“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物质即空气,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实例来说明无色无味不易察觉的空气确实存在?

(堵住注射器的末端后推动活塞很难推动,或一个干燥的小烧杯倒扣在水中,取出,小烧杯内不湿等方法都可以证明空气的存在。

)你还知道空气中含有那些物质?

二、展示学习目标:

(略)

三、自学指导:

本节课通过怎样的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测定

四、先学:

(一)空气的成分:

空气是含有、、和

等多种成分的气体,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剩余气体约占空气体积的,主要是。

(二)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的测定

1、实验装置及内容:

将集气瓶的容积划分5等份,

并加以标记,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

将胶管上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

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

现象。

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伸入盛水的烧杯中,

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2、实验原理:

利用某物质(如:

红磷)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水倒吸进入容器。

测定进入容器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

3、实验现象

(1)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一段时间后熄灭。

(2)待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大约占瓶内体积的。

4、实验结论:

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实验成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装置气密性良好;

(2)红磷用量需;

(3)打开止水夹前,集气瓶需;

6、思考问题: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从该实验中能得出它具有、等性质。

(2)能不能用石蜡、木炭等物质代替红磷做该实验?

为什么?

(3)有同学做该实验时发现上升的水的体积小于1/5,其原因可能是:

(4).有同学做该实验时发现上升的水的体积大于1/5,其原因可能是:

(三)混合物和纯净物

像空气一样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混合物。

1、混合物是由混合而成的;

2、纯净物只由组成。

例如:

氧气、氮气、二氧化碳、水等属于纯净物;空气、自然界存在的水属于混合物。

探究与活动:

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

实验现象:

灼烧葡萄糖、砂糖、面粉完全被烧焦后得到黑色物质。

思考:

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看图像:

教材P16图1-22,图1-23金刚石和石墨、石英的晶体结构和它们的性质。

说明:

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和组成决定的。

(四)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指导阅读:

教材P16、17、18

交流与讨论:

请指出下列用途中,哪些是金刚石的用途,哪些是石墨的用途,并说明该用途分别利用了金刚石或石墨的哪些性质。

1、制作钻石

2、作为电池的电极

3、制作铅笔的笔芯

4、制作切割玻璃的刀头

说明: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

五、

后教:

(结合先学内容进行完成本节课)

六、本节小结:

 

七、当堂训练:

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应选用()

A、蜡烛B、硫粉C、木炭D、红磷

2、到云南梅里雪山旅游时,有的人常常会感到呼吸困难,这是因为()

A、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B、氮气的体积分数小于78%

C、氧气的体积分数仍约为21%,主要是由于高原空气稀薄

D、二氧化碳的含量太高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B、白酒C、矿泉水D、粗盐

4、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

A、海水B、干冰(固态二氧化碳)

C、液氧D、冰水混合

5、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干冰升华放热,可以做制冷剂

B.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C.酒精具有可燃性,所以可用于燃料。

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作粮食的保护气。

 

板书设计:

第2课时化学研究的内容

一、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1、空气的组成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混合物和纯净物

二、化学研究物质的用途与制法

教学反思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科组:

化生组主备人:

符玉珠组长:

符玉珠使用人:

时间:

教学内容

第1课时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注意事项。

2、知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书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处理。

教学重点

1、初中常用化学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2、初中常见的实验基本操作

3、对化学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处里学习特点

教学难点

对化学实验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处里学习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交流讨论法

学习方式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教学流程

个性设计

一、导入: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它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它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障。

二、展示学习目标:

三、自学指导:

四、先学: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教材P137-137附录一)

认识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注意事项。

例如:

下面是一些实验室常见的仪器。

(1)写出仪器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_,D________,

E______,F______。

(2)填写适当仪器的编号。

①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物质分离时所需用到的仪器是____。

②加热试管内的液体物质时,用来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

③将固体反应物放入集气瓶中燃烧,所用的仪器是____。

④可以加热的反应仪器是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可以直接加热,____只能间接加热。

⑤用于量取一定量液体的仪器是____。

(二)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材P139-140附录二)

1、酒精灯的使用:

思考:

如图A、B、C三处哪里最先烧焦?

说明:

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注意:

1、用火柴点酒精灯,绝对禁止用一只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2、酒精灯里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

3、熄灭酒精灯用灯帽,不可用嘴吹熄。

不用时盖上灯帽。

2、药品的取用

药品的取用原则:

(1)取用量:

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

如没说明用量,应取,固体以为宜,液体以为宜。

注意:

多取得药品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

(2)“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子闻试剂。

a、固体:

粉末状药品用

操作要点:

平放、送底、竖管

块状药品用

操作要点:

平放、送口、竖滑

b、液体:

取下瓶盖,在桌面,标签应,

瓶口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

3、液体体积的量取用,

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中液体的凹液面

最低处保持水平。

 

4、给物质加热

a、给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铁夹

应夹在离口约1/3处。

 

b、给液体加热:

试管约和桌成45o角;试管

口不能对着人

5、有关“铜绿”的探究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铜绿和盐酸作用

产生大量的气泡,“铜绿”溶解,溶液呈蓝色。

铜绿加热

绿色粉末变成黑色,试管内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思考:

通过实验你对“铜绿”性质有什么认识?

学习了哪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五、后教:

(结合先学内容进行完成本节课)

六、课堂小结:

七、当堂训练:

1、既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给少量液体药品加热的仪器是

A.试管B.烧杯C.集

气瓶D.量筒

2、实验室中能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的玻璃仪器是

A.烧杯B.

试管

3、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4、现有下列仪器,请在下列空格中填上所需仪器

(1)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