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74326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doc.docx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doc.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doc.docx

初级护师《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初级护师考试doc

点击查看:

2020年初级护师考试《内科护理学》知识归纳汇总

第二章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五节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病因

(1)约占80%~90%是由COPD引起。

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症、重症肺结核、肺尘埃沉着症、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等。

(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

脊柱后侧凸、胸廓畸形和运动受限。

(3)肺血管疾病如肺小动脉栓塞等。

2.发病机制:

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均可导致肺血管收缩、痉挛,肺血管阻力增高,形成肺动脉高压。

(1)肺动脉高压:

COPD、肺血管性疾病、肺间质疾病等,都可引起肺血管的重构,使血管腔狭窄、闭塞、肺血管阻力增加,发展为肺动脉高压。

缺氧是肺动脉高压形成最重要的因素,可通过干预得到改善。

(2)右心室肥大和右心功能不全

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可加重右心室后负荷,引起右心室代偿性肥厚、扩张,逐渐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

当呼吸道感染时,肺动脉高压持续升高,超过右心室代偿能力,右心失代偿导致右心室的扩大、右心衰竭。

二、临床表现(难点)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

1.症状主要是COPD的表现。

2.体征:

可有不同程度发绀;肺偶闻及干、湿啰音;心音遥远,肺动脉第二心音亢进和剑突下心脏冲动。

可出现颈静脉充盈。

下肢可有轻微水肿等。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1.呼吸衰竭症状:

呼吸困难加重,夜间尤甚。

常有头痛、白天嗜睡、夜间兴奋;加重时出现神志恍惚、谵妄、躁动、抽搐、生理反射迟钝等肺性脑病的表现。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体征:

明显发绀,球结膜水肿、多汗、皮肤潮红,水肿、颅内压增高。

2.心力衰竭症状:

以右心衰竭为主,心悸、气促加重、乏力、食欲下降、上腹胀痛、少尿。

体征:

发绀、颈静脉怒张,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肝大和压痛,心率快,可出现心律失常,剑突下可闻收缩期杂音。

下肢乃至全身水肿,甚至可有腹水。

3.并发症

(1)肺性脑病

(2)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

二氧化碳潴留可导致呼吸性酸中毒CO2+H20=H2CO3

(3)心律失常

(4)其他:

上消化道出血、休克、DIC。

三、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首选,为诊断肺心病的主要依据。

2.血常规检查: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可升高。

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高或有核左移。

3.血气分析:

低氧血症和(或)高碳酸血症,如PaO260mmHg和(或)PaCO250mmHg时,表示有呼吸衰竭。

4.心电图检查:

主要表现为右心室肥大、肺型P波等。

也可有低电压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可为诊断肺心病的参考条件。

5.超声心动图检查

四、治疗原则以治肺为本,治心为辅为原则。

1.急性加重期治疗

(1)控制感染:

首选

(2)氧疗: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通常采用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流量1~2L/min,24小时持续不间断吸氧。

(3)控制心力衰竭:

为避免大量利尿引起的血液浓缩、痰液黏稠,加重气道阻塞及低钾血症。

肺心病使用利尿药是以缓慢、小量、间歇为原则。

一般不超过4日。

当感染控制和呼吸功能改善后,心力衰竭控制仍不满意时可加用强心药。

因肺心病病人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对洋地黄类药物的耐受性差,容易中毒,故使用洋地黄类药时应以快速、小剂量为原则,用药前要积极纠正缺氧和低钾血症,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药物毒副作用。

2.缓解期治疗

(1)应用中西结合方法,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诱因,减少急性发作,改善心肺功能。

(2)提高机体免疫力,如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

(3)家庭氧疗,改善呼吸功能。

五、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持续低浓度、低流量吸氧。

2.病情观察:

注意有无并发症。

3.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重症病人避免使用镇静剂、麻醉药、催眠药,以免抑制呼吸功能和咳嗽反射。

4.心理护理。

肺心病重点

1.病因及诱因:

(1)COPD

(2)感染加重期

2.机制:

(1)肺动脉高压

(2)关键是机体缺氧

3.失代偿期表现:

(1)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2)心力衰竭:

肝颈回流征阳性。

4.心电图:

右心室肥大、顺钟向转位。

5.治疗:

(1)首选抗感染。

(2)合理氧疗。

(3)利尿、强心、扩血管。

6.护理:

避免使用镇静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