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5543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揭开了工人运动史上的第一页的是(A ),标志着法国工人已经在斗争中提出国家政权问题,开始走上独立地进行政治斗争的道路。

A、里昂工人起义

B、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C、“人民宪章”运动

D、“巴黎公社”运动

2.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B )在内的统一整体。

A、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和政治经济学 

3.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 B)的口号。

A、民主科学

B、建立共和国

C、民族独立

D、自由发展

4.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

A、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

B、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

C、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

D、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三位一体”的祸害

5.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D )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A、傅立叶、欧文、马克思

B、圣西门、欧文、马克思

C、圣西门、傅立叶、马克思

D、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6.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是(A )。

A、费尔巴哈

B、康德

C、费希特

D、谢林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A、黑格尔的辩证法

B、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

D、以上均错

8.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不仅不是颂扬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对它进行了尖刻的嘲讽和无情的抨击。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A、圣西门把资本主义制度看成是“新的奴役形式”

B、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一整套欺骗和伪善的制度”

C、欧文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复活的奴隶制”

D、傅立叶把资本主义制度称为“三位一体”的祸害

9.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B)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唯物辩证法

10.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科学内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A、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独自创立的

B、马克思主义包括其继承人的理论

C、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D、“马克思主义”一词在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出现

11.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革命性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A、集中表现为它鲜明的政治立场

B、公然申明了自己的阶级性

C、坚决批判一切剥削阶级的理论观点

D、整个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的

1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C )。

A、鲜明政治立场

B、实践精神

C、批判精神

D、理论性

1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 B)为基础的。

A、创新性

B、实践性

C、与时俱进

D、人类劳动

14.党的( C)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5.下列关于与时俱进含义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C )。

A、与时倶进要求人们高瞻远瞩

B、与时俱进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

C、任何新提法、新论断、新举措、新形式都可称为与时俱进

D、与时俱进要求我们富于创造精神

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 )。

A、与时俱进

B、实践性

C、科学性

D、革命性

17.马克思主义的(A )为我们提供了观察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

A、世界观和方法论

B、人生观和价值观

C、哲学理论

D、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8.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A )作为指导,去观察和分析社会实际、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

19.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在各方面素质中,(B )起着统领作用。

A、道德素质

B、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

C、科学文化素质

D、政治素质

20.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A )。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实事求是

D、理论创新

21.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反对(B )。

A、经验主义、资本主义

B、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C、拜金主义、教条主义

D、资本主义、拜金主义

22.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主要有(D )。

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②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

③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④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3.世界新技术革命本质上是(B )。

A、综合国力革命

B、知识智力革命

C、军事革命

D、教育革命

24.现今时代和实践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是多方面的,有(D )。

①现实社会主义的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②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③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④世界新技术革命向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研究课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5.20世纪最后20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

中国等国仍然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同时举起(D )的旗帜,反思现实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继续探索和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并且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A、“开放”“革新”“发展”

B、“改革”“革新”“发展”

C、“改革”“开放”“发展”

D、“改革”“开放”“革新”

2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下列表述有误的是(A )。

A、资本主义的发展停滞不前

B、资本主义国家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C、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也发生重大变化

27.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A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

28.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D )。

A、原始模式 

B、存在前提 

C、基本保证 

D、存在方式

29.人们对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叫(A )。

A、世界观 

B、方法论 

C、唯心观 

D、唯物论

30.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与人的( B)相联系的物质世界。

A、本质 

B、实践 

C、创新 

D、意识

31.主体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指的是(A )。

A、实践客体 

B、实践主体 

C、实践受众 

D、实践策划者

3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是(C )。

A、创新的观点 

B、探索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运动的观点

33.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指的是(A )。

A、实践 

B、实验 

C、创造 

D、创新

34.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指的是(B )。

A、实践客体 

B、实践主体 

C、实践受众 

D、实践策划者

35.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D )。

A、是否承认联系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B、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 

C、是否承认联系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6.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指的是(A )。

A、联系的客观性 

B、联系的主观性 

C、联系的现实性 

D、联系的导向性

37.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是(A )。

A、新事物 

B、旧事物 

C、好事物 

D、坏事物

38.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叫做(A )。

A、联系 

B、运动 

C、规律 

D、发展

39.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也就是事物内部两方面之间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叫做(A )。

A、矛盾 

B、统一 

C、联系 

D、发展

40.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叫(B )。

A、内因 

B、外因 

C、矛盾 

D、联系

4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叫矛盾的(D )。

A、不平衡性 

B、同一性 

C、特殊性 

D、普遍性

42.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性质,叫做(A )。

A、矛盾的斗争性 

B、矛盾的同一性 

C、矛盾的关联性 

D、矛盾的分裂性

43.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叫做(B )。

A、矛盾的斗争性 

B、矛盾的同一性 

C、矛盾的关联性 

D、矛盾的分裂性

44.庸俗进化论是在(D )出现的。

A、18世纪中叶 

B、18世纪末 

C、19世纪上半期 

D、19世纪下半期

4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质与量是互相依赖、相互制约的 

B、量是质的基础,规定着质的活动范围 

C、质总是一定量的质,量也制约着质 

D、质和量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充分体现在“度”中

46.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中,(D )是指包含内在根据的、合乎必然性的存在,是客观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

A、可能性 

B、偶然性 

C、必然性 

D、现实性

47.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的理论是(C )。

A、辩证决定论 

B、形而上学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决定论

48.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A )。

A、唯物主义决定论 

B、唯心主义决定论 

C、唯物主义非决定论 

D、唯心主义非决定论

49.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B )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确定不移的、不可避免的趋势。

A、偶然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现实性

50.世界联系与发展的基本环节中,(A )是指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即事物的各种内在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决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运动过程和发展的趋势等等的总和。

A、内容 

B、形式 

C、本质 

D、现象

51.规律的(A )是指,规律是运动着的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A、客观性 

B、普遍性 

C、主观性 

D、现实性

52.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被称为(A )。

A、规律 

B、发展 

C、联系 

D、本质

53.在自然界各个领域起作用的规律是(D ),它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发展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A、社会规律 

B、行为规律 

C、发展规律 

D、自然规律

54.规律的(B )是指,规律不是只在个别的、特殊的事物和现象里起作用,而是在较大的范围和领域起作用。

A、客观性 

B、普遍性 

C、主观性 

D、现实性

55.人脑是(A )的物质器官。

A、意识 

B、反映 

C、判断 

D、推理

56.劳动使猿脑变为人脑,为(A )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器官。

A、意识 

B、反映 

C、判断 

D、推理

57.劳动产生了语言,为(A )的内容提供了物质外壳。

A、意识 

B、反映 

C、判断 

D、推理

58.意识活动具有(D )。

A、主观性和目的性 

B、主观性和计划性 

C、目的性和随意性 

D、目的性和计划性

59.意识是(C )的主观映象。

A、物质世界 

B、精神世界 

C、客观世界 

D、外部世界

6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是(A ),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三大法宝 

D、独立自主

61.解放思想和(B )是辩证统一的。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求真务实

62.实事求是是(A )的目的。

A、解放思想 

B、改革创新 

C、独立自主 

D、自力更生

63.从那种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指的是(A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改革创新

64.恩格斯指出: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5.著名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强调(D )。

A、唯有参加实践才能获得知识

B、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C、实践是认知的目的

D、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唯一源泉

66.马克思主义哲学把(A )引入到认识论中来,克服了以往唯物论在认识论上的局限性,从而引起了认识论的革命。

A、实践观

B、物质观

C、发展观

D、真理观

67.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如下的表现中不正确的是(A )。

A、实践是认识的过程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6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D )。

A、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B、一切有生命的人

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

69.“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对立是(C )。

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与唯心主义的认识论的对立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和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对立

70.如下对认识主体的性质和特点描述错误的是(B )。

A、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

B、认识主体具有超越性

C、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

D、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71.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是(A )。

A、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

B、认识主体具有社会性

C、认识主体具有历史性

D、人作为认识主体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

72.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A )的错误。

A、经验论或唯理论

B、实践论

C、唯书论

D、可知论

7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句话表明(D )。

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

B、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

D、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74.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是对事物(D )反映。

A、间接的

B、全体的

C、概括的

D、表面的

75.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错误的有(D )。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D、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绝对明显的界限

76.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属于(C )。

A、可知论

B、先验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77.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是对事物(D )反映。

A、间接的

B、全体的

C、概括的

D、表面的

78.人的认识是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但永远不能达到这样一种状态: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已经完毕,除了望着已获得的正确认识出神外,就再也无事可做了。

这段话强调的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B )。

A、具有曲折性

B、具有反复性

C、具有无限性

D、具有有限性

79.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B )的统一。

A、经验

B、历史

C、社会

D、时代

80.下面对人的认识运动描述正确的是(C )。

A、简单的循环

B、直线式的前进

C、螺旋式的上升运动

D、封闭的循环

81.每个时代的人的每一次具体的认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都是(A )。

A、有限的

B、无限的

C、穷尽的

D、短暂的

82.从主体方面来看,认识具有反复性的原因有(B )。

A、事物本身的复杂性

B、人的认识受到其立场、观点、方法的限制

C、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

D、事物的本质要经历一个过程才逐渐暴露出来

83.承认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了(D )。

A、反映论

B、可知论

C、唯物论

D、辩证法

84.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B )。

A、两者有着固定不变的界限

B、一切真理同时具有的两种属性

C、两种完全相同的真理

D、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

85.片面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这种观点属于(B )。

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86.片面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这种观点属于(A )。

A、相对主义

B、绝对主义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87.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这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B )。

A、唯心论

B、辩证法

C、唯物论

D、实用主义

88.下列对实践标准的绝对性、确定性描述正确的是(C )。

A、实践不可能完全证实或驳倒现有的一切认识

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反复性

C、认识是否是真理,只有通过实践来检验,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D、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过程

89.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也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C )。

A、唯心论

B、辩证法

C、唯物论

D、实用主义

90.我国古代有人提出“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属于(A )观点。

A、唯心主义

B、辩证主义

C、唯物主义

D、马克思主义

91.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标准既是确定的、绝对的,又是不确定的、相对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这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B )。

A、唯心论

B、辩证法

C、唯物论

D、实用主义

92.真理(A )的功能是真理最突出的价值,因为它是最能获得成功的,这种成功能使人的需要得到满足。

A、指导实践

B、再认识

C、教育

D、激励

93.真理的价值具体表现在它的(D )上。

A、适用性

B、有限性

C、内容

D、功能

94.真理不具有(D )的功能。

A、指导实践

B、再认识

C、教育和激励

D、继承

95.如下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描述错误的是(C )。

A、富强

B、平等

C、公平

D、法治

96.下面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的是(A )。

A、爱国

B、民主

C、文明

D、法治

97.下面会议中,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是(C )。

A、十六大

B、十七大

C、十八大

D、十八届三中全会

98.下面从国家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不正确的是(D )。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法治

99.下面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凝练的是(D )。

A、富强

B、民主

C、文明

D、法治

100.下面对党的的群众路线的描述,错误的是(D )。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D、干部领导群众

101.下列关于人的认识过程描述错误的是(D )。

A、首先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B、之后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

C、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

D、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就是认识世界的过程

10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要求是(A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解放思想

C、坚持矛盾的观点

D、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

103.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B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为人民服务

D、共同富裕

104.“太阳辐射、气温、水分”等属于地理环境中的(B )。

A、生物资源

B、生态资源

C、矿物资源

D、人口资源

105.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106.“鸟兽鱼虫”属于地理环境中的(A )。

A、生物资源

B、生态资源

C、矿物资源

D、人口资源

10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叫做(A )。

A、社会存在

B、社会意识

C、地理环境

D、人口因素

108.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问题

109.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资本家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110.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A )层次。

A、低级

B、中级

C、高级

D、中高级

111.将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是从(D )角度来划分的。

A、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

B、对经济基础的关系

C、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

D、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

112.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A )的错误。

A、经验论或唯理论

B、实践论

C、唯书论

D、可知论

113.片面强调感性经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而抽象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这种观点属于(C )。

A、可知论

B、先验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114.与理性认识相比较,感性认识是对事物(D )反映。

A、间接的

B、全体的

C、概括的

D、表面的

115.“感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