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6156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docx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docx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

去年中国新闻史串线的内容,感谢@丁晓利(339118848)妹子的整理

中国新闻事业史(俞凡老师串线)

参考教材《中国新闻事业史》方汉奇主编人大出版

中国新闻事业史主要包括前报纸时期,传教士时期,外文报刊,中文商业,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保皇派,革命派,中共报纸,国民党报纸,民营报纸,建国以后。

一、前报纸时期

时间

报纸

人物

事件

内容

特点

备注

商周

甲骨

①内容多为卜辞②纵向传播

公元105年

东汉

蔡伦

改进造纸术

使信息大规模传播成为可能

纸、帛,甲的对比

403年东晋

桓玄

废简用纸

开始了纸张在传播载体中独占鳌头的历史

P6

进奏院状(现存最早的唐代中央官报)

节度使、进奏官

①唐代幅员辽阔,采取藩镇制度,控制边疆地区②中唐以后,藩镇坐大,中央与地方的实力博弈,信息沟通成为重要因素③为了解中央信息,节度使在中央设置邸吏,为其探求中央朝廷动态。

①不定期

②私人渠道,类似官文书

③内容各个不同

④自采与公开信息相结合

①最早的中央官报机构

②邸报的雏形

名词解释

开元杂报:

①数十幅书,不立首末②内容是皇帝和大臣活动③迄今最早唐代中央官报记载④事物不存

981年(太宗太平兴国六年)

设立都进奏院

 

中央舆论控制的加强

999年(真宗咸平二年)P14

设“定本”制度

P12-13

邸报

①中央统一管理,统一形式,统一发放,统一制度②脱离了官文书的形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央官报③定期发行,信息量及时效性有所加强④朝廷控制日益严密

P14

小报

小报

1.新闻

2.时事内容

①不定期,非官方②始于北宋,盛于南宋③政治斗争有密切关系④时效性强于邸报⑤历遭严禁而不绝

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非官方报纸

P20

P22

邸报

三级传播,通政司,六科、提塘

民间报房报纸

①民办合法报纸②内容类似邸报③牟利为目的,形成了早期的行会

邸报

清承明制,

控制加强

报房、京报

与明相似,有所发展

小结:

古代报纸的特点:

①古代中国,经济,科技,文化长期领先于世界,国家长期稳定,统一,和平,(虽然有战争但不是主流的历史形态)为具有报纸形态的传播工具提供了条件;②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与朝廷内部的党争,为新闻传播工具出现提供了政治条件,所以中央出现最早官方报纸形态;③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无商业),导致了没有信息沟通的必要(西方大航海时代市场交换和商业交换都需要信息),也没有广告,中央“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中国长期无法进入商品社会;④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你死我活的内部党争,导致中国没有过渡到近代民主政治;⑤中国文字和中国文学的特点导致了中国社会文化普及率极低(无受众)⑥中国虽然出现了最早的中央官报系统,但它长期以来只是巩固和稳定了统治的需要,而近乎停滞的中国传统社会导致这种形势长期保持不变,所以虽然具有各种各样的技术,但是中国近代化报纸并未出现。

二、传教士时期

时间

报纸

人物

事件

内容

特点

备注

1815.8.5

P43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米怜

①以宗教内容为主,兼有西学西艺的知识②采用本土化策略,附会儒学③马六甲出版④发表最早中文新闻《月食》最早的插图《事痘娘娘悬人环运图》

最早的中文近代化报刊

1833.8.1

P47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郭士立

①宗教内容为主,比例有所下降,西学西艺大大增加②发表新闻纸略论是中国最早新闻学论文③附会儒学

1853.8.1

《遐迩贯珍》

麦都思

以时事新闻为主,兼有对西学西艺的介绍

①鸦片战争后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②曾增出副刊《布告篇》开近代中国报刊登商业广告之先河

1857.1.26

《六合丛谈》

伟烈亚力

宗教、科学、文学、新闻

1868.9.5

《中国教会新报》

1874.9.5

《万国公报》

1883.7.28

休刊

1889.1.31

复刊广学会机关报

林乐知

①时间最久,发行最广,影响最大②代表了传教士报刊在中国的转型③成为西方干涉中国内政的工具④带有一定侵略目的,但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方文化交流,开阔了中国人视野

论述:

传教士报刊在中国的发展过程

1.传教士报刊在中国的诞生最初是出于传教的需要,他经历了一个由海外到国内,由主要传教向主要介绍西学的转变的过程2.传教士报刊从形态和内容上来讲都大大优于中国传统的邸报、小报、报房京报等传统新闻传播形态,它代表了中文新闻传播的方向3.传教士在中国办报的初衷是为了扩大宗教在华的影响,同时许多传教士以翻译向导身份积极参与了鸦片战争,成为西方侵略中国的急先锋4.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的逐渐深入,以及西方人对中国了解程度的加深,他们逐渐意识到依靠传统的手段无法控制中国,所以其宣传中心便转为大量介绍西学西艺之事,借以在中国人当中培养重阳惧洋的情绪5.但是传教士报刊也在客观上推动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为长期闭塞的中国人打开了一扇睁眼看世界的窗户,一批优秀的中国人从中获得了近代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的滋养,从而推动中国走上了自主革新的道路。

 

三、外文报刊

时间

报纸

人物

事件

内容

特点

备注

1822.9.12

《蜜蜂华报》

1.澳门2.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外文报刊

1827.11.8

《广州纪录报》

商业性报纸

最早的英文报纸

1832.5.31

《中国丛报》

裨治文

①当时影响最大的外文报刊②在华外国人通力办报纸

1845.2.20

《德臣报》

肖德瑞

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1857.10.1

《孖剌报》

香港出版的最早英文日报

1850.8.3

《北华捷报》

上海

1864.7.1

《字林西报》

上海出版时间最长的英文报刊

四、中文商业报刊

时间

报纸

人物

事件

内容

特点

备注

1857.11.3

《香港船头货价纸》

孖剌报馆

《孖剌报》中文版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

1861.8.10

《香港新闻》

德臣报馆

①最早使用白报纸印刷②最先给新闻加标题③中文商业化报刊

1872.4.30

《申报》

美查

特点:

①最早以牟利为目的的中文商业报刊②重视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大量报道社会新闻③重视言论工作,开中文报刊重视言论之先河,但受到客观环境的限制④注重报纸的可读性,重视副刊,最早刊登新闻评论⑤创中国新闻多个第一,最早使用电报,最早发行号外⑥注重经营,采取多种手段,努力扩大发行,招揽广告⑦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出版发行多种期刊,积极从事书籍出版业⑧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报纸之一,《申》自创刊之日起,便以报牟利的竞争政策,这使得申报必须努力加强经营,从而也使得申报的种种活动契合新闻传播规律,从而大大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前进,申报由此成为近代新闻史上的里程碑,并由此开启了全新的时代。

1882.5.18

《沪报》(字林沪报)

1893.2.17

《新闻报》

五、第一批国人自办报刊

时间

报纸

人物

事件

内容

特点

备注

1839

P73

《澳门新闻纸》

林则徐

不具有报纸特点,更似情报

1873.8.8

P77

《昭文新报》

艾小梅

最早国人自办报刊

1874.2.4

P74

《循环日报》

王韬

1.中文商业报刊2.以“华人资本,华人操权”为标榜,在经营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基本经济自立3.以宣传变法维新为主旨4.开中国近代报刊之先河,创政论文体

1895.8.17

《万国公报》

康梁

讲论洋务

康梁最早的办报成果

1896.1.12

《强学报》

徐琴、何树龄

倡导变法维新

1896.8.9

《时务报》

梁启超

变法革新

①戊戌前,维新派影响最大的报刊,对于开风气,促变法起了重要作用②梁启超及其所撰写的政论文章成为时务报的重要武器,并且开启了时务体发展之端绪③梁启超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了他早期新闻思想“去塞求通”即依靠报纸去除雍塞,达到通达,表达了他对报纸信息传达功能有了认识④最终在顽固派严格打击下,维新派失去了时务报的掌握权

1897.2.22

《知新报》

康有为(澳门)

①维新派在华南最重要的舆论基地②戊戌政变后仍坚持出版

1897.4.22

《湘学新报》

江标,黄遵宪,徐仁铸

1898.3.7

《湘报》

1897.10.26

《国闻报》

严复

六、保皇派

时间

报纸

人物

事件

内容

特点

备注

1898.12.23

《清议报》

地点:

横滨

梁启超

1.戊戌后,维新派创办的最早报纸2.以“尊皇攘后”为宗旨,以“君主立宪”为主要宣传思想3.1901.12.21报馆起火后停刊

1902.2.8

《新民丛报》

①维新派创办的报刊中,影响最大水平最高②新民丛报的创办标志着梁的宣传思想转向启蒙③总的倾向是宣传保皇和君主立宪④1905年后,在与革命派创办的《民报》论战中战败

梁启超新闻思想的转变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报刊政论家,政治活动家,维新派阵营中最重要的报刊宣传者,维新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以戊戌政变为界可分为两部分。

一、梁启超早期新闻思想“去塞求通”①梁在《时务报》时期提出的新闻思想,中国当时的问题在于上下雍塞,信息不通,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借助报刊给君主安上“耳目”给人民加上“喉舌”,以达到沟通上下内外去塞求通的目的。

而最好的工具就是报刊②这种思想表现出梁对报纸沟通信息及社会作用的基本认识,并且对于当时中国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了解和认识仍然是非常浅显和初步的。

二、二四五八:

戊戌政变后,梁在日本创办了《清议报》《新民丛报》逐渐丰富了新闻思想。

主要思想①报纸的功能与作用“监督政府”“向导国民”的两大天职②办好报纸的“四条原则”宗旨定而高,思想新而正,材料富而大,报事确而速③健全舆论的“五本”,常识,真诚,直道,公心,节制④两种宣传方法:

浸润和煽动

梁启超在长期的报刊工作中,丰富和完善了他的新闻思想,他对于报刊的社会功能与作用,报刊的原则与方法,舆论的形成及社会作用等新闻传播事业基本的理论问题都有独特的见解,他的这些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新闻传播事业自身的规律,作为近代史上成绩卓越的报刊活动家和维新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梁启超对于中国新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梁启超对于新闻传播事业的认识仍然比较肤浅,特别是由于性格特点,导致了他的舆论观有很多的偏颇之处,他把报纸的作用捧到了极高的地位,甚至认为报纸能生一切,能灭一切,要变红血革命为黑血革命,这些看法显然是存在问题的。

七、革命派

时间

报纸

人物

事件

内容

特点

备注

1900.1.5

《中国日报》

陈少白

香港

①揭露清政府腐败卖国②宣传自由民权思想,赞同共和制度③与保皇派论战(取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

开报会一家传统

1905.11.26

《民报》

东京同盟会

①民族主义反马②民权主义共和③民生主义其他新思想

1896.6.26

《苏报》

胡璋上海

①1896年6月胡璋创刊,1898年倾向于变法的退职官员陈范接手,利用该报进行变法②1902年陈转向革命,受爱国学社影响,苏报成为当时革命党人的言论机关,1905年章士钊出任总理,言论日趋激烈③1903年六月,苏报连续发表文章推介邹容所作之《革命军》引发清廷嫉恨④经清廷向租界当局起诉章、邹被判刑,苏报永久停刊,是为苏报案⑤苏报案使清外强中干,色厉内荏大白于天下,也使得革命党人的崇高气节和英雄气概卓然彰显于民众面前,从而大大推进了革命思想在国内的传播。

1907.4.2

《神州日报》

于右任

1909.5.15

《民呼日报》竖三民

1909.10.3

《民吁日报》

1910.10.11

《民立报》

于右任

1911.1.3

《大江报》

①辛亥革命时期武昌地区革命党人的重要机关,该报特别注意在新报中的作用②1911.7.17何海鸣《亡中国者和平也》7.26《大乱者,治中国之妙药》中国已病入膏肓,只有大乱才是拯救中国唯一途径③文章发表后立即引起当局震怒,湖广总督逮捕何,并处以重刑,但慑于民愤,不得不轻判大江报案

小结:

1、《民报》与《新民丛报》为廓清思想,引导舆论,《民报》自创刊之日起,便主动发起了与《新民丛报》的论战集中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要不要实行以“反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②是应该保留皇帝实行立宪还是推翻皇权实现共和③究竟是否可以实行以“平均地权”为核心的民生主义,除此之外,双方还就其他的一些问题展开争议,论辩的双方针锋相对,保皇派认为满人与汉人一体,不应排满;保留皇帝有利于社会平稳过度,同时平均地权的想法不切实际,他们还认为中国若要革命则必引起列强干涉,所以中国不可革命只可立宪,革命派则认为中国要发展,必须要推翻腐朽的满族王朝,民主共和乃大势所趋,而中国革命必不会引起列强干涉,对于民生主义缺乏具体的论述。

经过两年多的论战,革命派大获全胜,《新民丛报》淡然,民主共和思想由此深入人心,革命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为辛亥革命的爆发提供了舆论准备,但是革命派的言论中,不乏天真之处,甚至存在一些过激言论,如杀尽满族,同时,在最关键的民生问题上,革命派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明确的方案。

2、民国暂行报律事件

①民国建立后,满清一切法令都被废除,新闻界一时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②1912.3.2居正等人草拟颁行了民国暂行报会规定,新闻出版须登记注册,不得煽动破坏共和国,不得污毁个人名誉③事令一出立即引起举国一致的声讨,批评政府钳制舆论压制自由。

④孙中山得知后,当即宣布撤销报令,并规定将由立法程序制定强行报律⑤应该说,报律程序上确不合理,条文规定,略显模糊,但对新闻界进行适当管理确实应该,民国暂行报律事件,一方面表现全国舆论界矫枉过正的心态,孙中山的撤销固然显示虚怀若谷的博大胸怀,同时也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3、癸酉报灾

①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以来,开始积极筹划成立帝制,他积极利用各种手段钳制舆论,打击异己②1913.3宋教仁遇刺,国民党系报纸如《民立报》大量揭露批判,号召反袁,7月,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③二次革命失败后,袁加紧称帝的准备,更加疯狂地钳制舆论,全国国民党系及反袁系列的报纸大部分被查封,报人遭到残酷破坏,视为“癸酉报灾”。

4、黄远生

①民初著名记者,以撰写通讯见长②黄远生通讯的特点,题材重大,内容详实,分析深刻,见解独到,文笔生动,亦庄亦谐③黄远生提出了一系列新闻工作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四能“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④政治上偏向保守,支持袁世凯,后虽宣布反对帝制并远走美国,但是仍被革命党刺杀。

5、邵飘萍

①民初著名记者,以采访见长②1916年7月,邵飘萍在京创办新闻编译社,1918年创办《京报》成为北京报界翘楚③二次直奉大战后,被奉系军阀杀害。

八、中共报纸

时间

报纸

人物

地点

内容

特点

备注

1915.9.15

《新青年》

陈独秀

①初期以“不谈政治”为标榜,后逐渐改变②1917年以后,逐渐改为民主,科学的宣传,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阵地

1918.12.22

《每周评论》

李大钊陈独秀

北京

政治时事评论

主张公理,反对强权

1919.7.14

《湘江评论》

毛泽东

1919.7.21

《天津学生联合公报》

周恩来

1920.11.7

《共产党》

李达

1920.8.15

《劳动界》

李汉俊

上海

1920.11

《劳动音》

邓中夏罗章龙

北京

1920.10.3

《劳动者》

广东广州

1920.7

中俄通讯社

1922.9.13

《向导》

蔡和森

①宣传二大的政治纲领②同帝国主义宣传作斗争③驳斥改良主义错误思想

中共最早的中央理论机关刊物

1921.1.15

《先驱》

蔡和森

北京(上海)

团中央唯一的机关报

1923.10.20

《中国青年》

恽代英萧楚女

①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②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形势,提高觉悟

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青年需求

1921.8.20

《劳动周刊》

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报纸

1925.6.4

《热血日报》

瞿秋白

上海

配合五卅运动,指导群众斗争

中共中央第一份日报

1927.10.24

《布尔塞维克》

瞿秋白

上海

1928.11.20

《红旗》

中宣部

上海

1931.11.20红中社

1931.12.11《红色中华报》周以栗

1931.11.7《红星报》邓小平

瑞金

最早的中共宣传系

瑞金

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瑞金

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委员会机关报

1931.7.1

《青年实话》

陆定一

永丰

共青团苏区中央局机关刊物

1931.1.29

《新中华报》

红色中华报改名而来

延安

1941.5.16

《解放日报》

博古

延安

1937.1

新华社

1938.11.1

《新华时报》

潘梓年

汉口

①宣传统一战线和持久战,游击战结合②报道中国军队战绩③揭露日本侵华恶行

大革命失败中共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第一份报纸

1940.12.30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诞生

1948年

人民日报改组机关报

小结:

一、请简述《新青年》的发展过程及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的影响

《新青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影响最大的启动刊物,对发动和推进新文化运动,启蒙国民,改造旧思想,旧观念起了重要作用,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舆论准备和干部准备,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报刊之一。

《新青年》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1、第一时期,1915.9—1917.5①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改造青年思想,辅导青年修养”的宗旨,并声明不谈时事,使创刊之初《新青年》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思想启蒙,脱离现实,不受读者欢迎,影响不大。

②袁世凯复辟时期,《新青年》采用“春秋笔法”记录揭露袁世凯及袁党之丑态,产生一定影响,但在后来的“府院之争”及“是否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问题上,持论偏颇,逐渐遭到读者厌弃③陈独秀就职北大后,《新青年》移至北京出版,开始举起“批孔”大旗,反对旧文化,倡导新文化。

2、1918年1月以后,《新青年》由陈独秀独编转为编辑部轮值主编,从而进入到《新》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①形成了当时最优秀的知识分子,成为《新》的轮值主编,成为《新》的作者。

②这一时期的《新》旗帜鲜明地主张民主,科学,提倡新文学,提倡新道德,提倡科学,将新文化运动进一步推向深入,在读者中产生巨大影响。

③十月革命后,李大钊开始以《新》为阵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报道十月革命后和国内工人运动的现状,《新》开始转向。

3、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新》于1920.9改组为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为建党和中共一大的召开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

①《新》的转向代表了近代史上一批知识分子的转型,他们由最初的自由民主主义者转为马克思主义者,建立了中国共产党,从而彻底改变了中国面貌②《新》延续了自戊戌以降的启蒙宣传并发扬光大,特别是它对新文化,新道德,民主科学思想的宣传,对当时的青年有重大启蒙意义,打破了袁世凯称帝以来舆论界沉闷的状况③《新》较早地把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对这些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作出巨大贡献,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进行了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④《新》的宣传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这突出地表现在他们操之过急,经常发表一些过激言论,同时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还相对肤浅。

二、《诚言》事件

①五卅事件后,上海公共租界公布局于6月30日出版《诚言》,歪曲事实,颠倒黑白,污蔑中国人的爱国运动,引起了广大市民强烈反对②面对帝国主义的压力,上海的大多数报刊都表现出了一定的反帝爱国立场,基本都能正确报道事实,但由于受到资产阶级的压力和民族资产阶级软弱妥协的影响,一些大报态度消极,甚至为虎作伥,特别严重的是《申报》《新闻报》于7月11日在广告栏内刊登《诚言》第一期,为帝国主义张目,引起了群众的极大的愤慨③在群众的压力下,《申报》在7月17日刊登《辟<诚言>》,次日,刊登道歉启事,并印发大量传单,自此《诚言》事件以爱国力量的胜利告终。

三、整风运动

①1941年,抗日根据地进入严重困难时期,为应对局势,加强宣传工作,中共中央决定将当时延安出版的大部分报刊停刊,创办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

②《解放日报》创刊后,积极宣传抗战救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版面编排,重国际,轻边区,没有集中报道党的中心工作,报社内部“同人”报思想严重,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自由主义思想。

③为了改进错误,更好地加强工作在1942年春整风运动中,《解放日报》在中共中央指导下进行改版,发表社论《致读者》,检查错误,宣布改版。

④经过整风运动,《解放日报》面貌大变,版面安排重视边区,解放区新闻,丰富了副刊文字,集中力量报道整风运动的进展,发表大量文章,专论,创办一系列专刊,专栏,有力推动整风运动的进展。

⑤随着运动的深入,《解放日报》提出全党办报观点,强调党报工作者必须自觉融入党的集体中。

⑥整风运动中《解放日报》中还发表了一系列的新闻学专文专用,对党报的性质,无产阶级性质与任务,无产阶级新闻观的构建,进行论述,初步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学基础。

⑦总之,经过整风,党的新闻工作者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改进了方法,从而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面貌焕然一新,初步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工作传统。

四、整风运动中的《解放日报》

①整风运动中《解放日报》发表了一系列的专文专用,对党报的性质,无产阶级性质与任务,无产阶级新闻观的构建,进行论述,初步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学基础。

②这些文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革命斗争的实际,对新闻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具体实践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具体包括:

(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2)全党办报的思想(3)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公仆思想(4)坚持政治第一原则(5)反对“党八股”(6)树立生动活泼文风(7)发挥发扬三大作风

③通过这些讨论,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认清了形势,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改进了方法,初步奠定了中国无产阶级运动的基础。

四、反“客里空”

①1947年,土改运动开始,对土改工作的宣传和报道成为解放区新闻事业的主流,解放区新闻工作者积极投身土改,有利地推动了运动的进展,但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