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18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5452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18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年级上册18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年级上册18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年级上册18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年级上册18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18复习资料.docx

《四年级上册18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18复习资料.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18复习资料.docx

四年级上册18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一、本单元重点

1、本单元的主题是(自然奇观),展现大自然的(神奇),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体会作者(生动的描写)。

2、《观潮》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3、我收集的有关塘江大潮的诗句: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

——范仲淹

4、《雅鲁藏布大峡谷》峡谷里的水是千姿百态,山如神来之笔,自然景观犹如神奇美丽的画卷,享有“植物类型植物馆”和“动物王国”的美称,他的发现是上个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5、《鸟的天堂》作者是(巴金)代表作是《家》、《春》、《秋》。

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7、《火烧云》写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中那(绚丽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

8、和同学交流交流自己游览过的一处自然景观。

二、课后题

1、《鸟的天堂》这篇课文中,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答:

我认为前四次加引号,是因为特指那棵大榕树,表示一种特定的称谓,最后一次没有加引号,是因为作者亲眼看到被人们誉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后,感到鸟儿在那里生活得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一样,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认可和赞美。

2、体会句子中划线部分: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答:

“一株”是承接课文的上段,强调是“一株”,而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形象的说明了枝干的数量之多,无法计算。

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答:

一个“簇”字已经说明了树叶之多,而且还“堆在另一处上面”,更能说明树叶的茂盛。

榕树叶子的颜色绿得发亮,给人以翠色欲滴的感觉,从绿色中作者感受到有一种生命力在涌动。

这一句作者热情地赞美了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的生机。

三、我会积累:

(对联)

雾()天()

绿()青()

水()晴()

重()丁()

课外搜集的叠字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按原文填空: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 ),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犹如( 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 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3、雅鲁藏布江河床的平均海拔在( 3000  )米以上。

4、在青藏高原上切割出一条长( 504  )千米的巨大峡谷。

峡谷平均深度(  2268 )米,最深处达( 6009   )米。

5、那么多的绿叶,一簇( 堆在 )另簇上面,不留一点儿( 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 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 颤动 )。

6、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 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 ),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 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打翅膀)。

第二单元

一、按课文填空

1、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缝隙)。

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2、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3、大体上,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

(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二、课后练习题:

1、默写古诗:

《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

2、理解诗句含义: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答:

我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只因我置身于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看不清庐山的真正面目,同时也告诉人们一个人生的道理:

要相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观察分析事物。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

当时诗人置身于奇丽的景色之中,山峦叠嶂,水路弯弯,让诗人以为前方没有路了。

可是峰回路转,诗人的眼前是一片绿柳荫荫、鲜花烂漫的景象,一个美丽的村庄呈现在诗人面前。

这句话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逆境中充满希望,也会绝处逢生。

3、爬山虎的脚为什么巴在墙上那么牢固,不费劲儿便拉不下一根茎?

答:

爬山虎又有“百脚蜈蚣”的称号,它的脚具有背光的特点,可以转向墙面、树枝或石壁上,靠墙部分变成小圆片巴住墙,同时分泌粘液,待粘液干后就牢牢地贴在墙上了,所以你不费劲儿,是很难拉下它的一根茎的。

4、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一顺儿朝下?

为什么“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

答:

“一顺儿”是指同一个方向或顺序,爬山虎的叶尖一顺儿朝下,是说没有一片叶子是朝另一个方向的,长得如此整齐,令人惊叹。

5、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蟋蟀“不肯随遇而安”?

它的住宅为什么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答:

蟋蟀不肯随遇而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与别的昆虫不同,它常常慎重的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

(2)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

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说它的住宅是“伟大的工程”,主要表现在:

(1)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蔽、能排水、大小适宜,从住宅简朴、清洁、干燥、卫生等可以看出蟋蟀修建住宅的精心,让我们感受到它身上似乎有一种聪明才智。

(2)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只是一对前足和一双后退。

从这明显的反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

6、请你默写出花名歌谣。

根据自己熟悉的花名,以及花开放时的特点,依照句式写几句歌谣:

至少两句

(1)三月杏花满枝头

(2)四月樱花上粉妆

(3)五月丁香开得旺(4)六月牡丹争芬芳

7、请解释胸有成竹的含义:

并写一些课外搜集的成语故事。

(至少四个)

答:

胸有成竹:

原指画竹子之前心中要先有竹子的形象。

现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

课外成语有()

三、本单元重点:

1、本单元的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在了解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连续观察),把观察中的(发现)记下来。

2、《题西林壁》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意思是()

告诉我们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样一个道理。

《游山西村》作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在陷入困境的情况下,经过努力就会有转机。

3、《爬山虎的脚》作者是(叶圣陶)他的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4、《蟋蟀的住宅》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著作是《昆虫记》。

住宅内部的特点是(简洁、清洁、干燥、卫生)

5、为什么说它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

(因为蟋蟀靠着简单、柔弱的“工具”——自己的前足和后腿,一点一点挖掘出这样整洁、卫生、干燥、向阳隐蔽、能排水、大小适宜的住宅。

6、《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他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

(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

7、成语故事: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和充分的把握。

8、默写《古诗两首》和《爬山虎的脚》、日积月累

 

第三单元

一、按课文填空

1、从前,一个小村子里有座( 漂亮 )的花园。

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 绿树成阴  ),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2、(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二、课后练习题

1、读了《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故事后,你懂得了什么?

答:

我懂得了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不能做自私的人,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

2、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这句话的含义吗?

答:

句中的“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

“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是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

这句话是说:

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3、读了《去年的树》这篇童话故事后,你想到了什么?

答:

(1)要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2)人与自然只有和谐相处,才能共同发展。

(3)我们也要做个诚实守信的人。

4、理解“老木匠说的没错,笑是很重要的。

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答:

这句话的前一句是说老木匠曾今说过:

“谁要是不会笑,谁就没办法过快乐的日子!

”由此看出,笑很重要。

但是生活是复杂的,除了一些高兴地事之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不同的事情会引起我们不同的情感态度,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像小木偶这样面对焦急、痛苦、伤心之事时只会笑是不行的。

5、童话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著名的有()()()(),另一类是()著名的有(),《》中有《》《》《》《》。

 

三、本单元重点:

1、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它告诉我一个()道理。

2、课外我最喜欢的童话是《》作家是()原因是()。

3、抄书上45页资料袋。

4、说一说幸福是什么?

5、收集2条有关幸福的名言。

6、如果你是故事中的鸟儿,看到好朋友变成了灯火,你会说些什么。

小练笔。

7、你们班是怎样进行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这个综合性活动的?

第四单元

一、按课文填空

1、鹅的步调( 从容 ),(  大模大样  )的,颇像( 京剧 )里的(  净角)出场。

它常( 傲然 )地站着,看见有人走来也( 毫不相让   );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 咬你一口   )。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 古怪 )。

说它(老实  )吧,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 尽职 )。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  温柔可亲  )。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 一声不出   )。

它什么( 都怕 ),可是它又那么( 勇猛 )。

3、它( 负责、慈爱  勇敢、辛苦  )、,因为它有一群鸡雏。

它( 伟大 ),因为它是鸡母亲。

一个( 母亲 )必定就是一位( 英雄 )。

二、课后题

1、我们来交流一下,课文中的白鹅有哪些特点?

作者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

参考:

白鹅总的特点就是高傲。

作者是从白鹅的叫声、步态、吃相三个方面展开具体描写的。

叫声的特点是“严肃郑重”“厉声呵斥”,用狗的“狂吠”作对比;步态的特点是“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做衬托;吃相的特点是“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老爷派头”,与狗“敏捷”“窥伺”的小偷样子形成对比。

同时也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下面句子写得生动有趣,《鹅》这样的句子很多,让我们找出来读一读,再抄下来。

*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进场。

*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

参考:

(1)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2)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

(3)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

3、《白鹅》和《白公鹅》两篇课文的写法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

两位作家对白鹅的描写,相同点有:

(1)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

(2)在描写方法上,都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

(3)都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

不同点:

(1)语言风格不同。

丰子恺把鹅称作“鹅老爷”,而叶·诺索夫说鹅“荣膺将军上将”。

这是由国籍不同、民族不同所致的。

(2)叙述语气不同。

丰子恺是善意的嘲笑;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

4、从《猫》一文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喜欢他描写的那只猫,我们来举例说一说。

参考:

作者在写猫性格古怪时,用“出去玩玩”“不回家”等,说明他已经不仅仅把猫当作一个动物,而是当作家里的一个成员,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欢这只猫。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本来是黑乎乎的脏脚印,却说是美丽的小梅花,可见作者多么喜欢这只调皮的猫。

对于猫的叫声,作者连用了四个词语“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简直把它写成歌唱家了。

“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可见作者已经把它当作小孩了,特别疼爱它。

“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

”即使这样作者也不责打它,可见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的孩童。

5、我能体会到下面句子中带点词语的作用,还能用这些词语说句子呢。

*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任凭”是“不论、不管”的意思,这句话用“任凭……也”这组关联词,突出了猫的极致贪玩,一玩起来就要玩个痛痛快快。

例句:

小红军十分倔强,任凭老红军怎样劝说,他也不肯同老红军一起走。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与耐心,表现了猫的尽职尽责。

例句:

今天的作业很多,妈妈叫小明吃饭,小明却非要把作业做完了再吃饭不可。

*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

“无论”用来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这句话用“无论……也……”,写出了猫在不高兴时的极端表现。

例句:

红梅有着不屈的品格,无论寒风如何肆虐,它也不低头。

6、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

《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运用总分段式。

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

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地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

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

”“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小撮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三、日积月累

例:

望子成龙,请写出有关12生肖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联

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课外积累:

一颗心,上上下下,忐忐(tan)忑(te)忑;两只手,分分合合,掰掰(bai)搿搿(ge)。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

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门对千根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

第五单元

一、按课文填空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 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 智慧 )才(凝结)成这( 前不见头 )、(后不见尾 )的万里长城。

3、截至2003年7月,我国已有(29)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其中文化遗产(21 )处,自然遗产( 4 )处,自然文化遗产共( 25 )处。

4、正前面,昆明湖(  )像一面(  ),(  )像一块(  )。

(  )、画舫在湖面慢慢地(  ),几乎不留一点儿(  )。

二、课后题

1、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一个伟大的奇迹?

因为长城不仅蜿蜒曲折,高达坚固,气魄雄伟,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古代建筑,而且当年修筑长城时,是在科技极其落后的条件下,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完成了这样浩大的工程。

所以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真好,我们来体会体会。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命来。

“站、踏、扶”这三个动词说明作者身临其境,游览长城,“自然地”是说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情不自禁地涌起名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才”表示长城的建成非常不易。

这两个词,使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跃然纸上。

3、你还知道一些有关长城的故事。

答:

我知道孟姜女哭长城。

4、你能说出4——5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吗?

答:

文化遗产有:

北京故宫、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丽江古城。

自然遗产:

武陵源、九寨沟、黄龙、云南“三江并流”。

自然文化遗产:

武夷山、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

5、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这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

6、“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能不能把“滑”换成“划”,为什么?

答:

因为万寿山、昆明湖的景色很美,游船、画舫行驶的很慢,给人的感觉不是在水上行驶,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动,如果用“划船”的划,水面上就会出现痕迹,而课文里说游船、画舫驶过后不留一点痕迹,,所以用“滑”字比“划船”划更能展现昆明湖的美和静。

7、体会下面句子的意思。

(1)每一间的橫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那两幅是相同的。

(2)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答:

从这两个句子中我们能体会到古代工匠的雕刻技艺很高超,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8、长廊、佛香阁、昆明湖等景物的特点不同,作者描写的方法也不一样,我要找出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

用表示颜色的词和具体数字说明长廊的“长”与“美”的特点。

佛香阁:

“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

那就是佛香阁。

用倒装句的形式,先具体描写所写景物的特点,后点明所描写的对象是佛香阁。

昆明湖: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和动静结合的写法来描写昆明湖“静”和“绿的特点。

9、想一想下面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

(列数字和作比较)

10、仿写

每个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

仔细端详,神态各异:

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誓为秦国统一天下作为殊死拼搏;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有的凝视远方,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走近它们的身旁。

似乎能感受到轻微的呼吸声。

请你仿写这段话,用上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句式。

三、比一比,谁填的又对又快(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帘花影月笼纱。

(北京颐和园月波楼)

树红树碧高低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川青城山真武殿)

                

四面荷花______________一城山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东济南大明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苏苏州沧浪亭

第六单元

一、按课文填空

1、默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          )。

3、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  )是那(    ),前面的(    ),后面的(  )上去,(  )的声音,像(  )的音乐;(    ),(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那(    ),如同(    ),必将(    )传下去。

二、课后题

1、理解诗句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朋友,请再喝尽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友了。

2、什么是搭石?

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

这些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

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4、写一写平凡中的美:

5、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中的“生命桥”指什么?

两岸人民用爱心搭起的一座救助生命的桥。

6、“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

1999年9月22日,早晨7时30分。

7、“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这句话中把“小钱即将逝去的生命”比作“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

小钱如花样年华的年轻人,如果不进行骨髓移植,就将结束短暂的生命,这也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骨髓移植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8、比较句子理解:

A:

“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

B:

“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比较安全。

但是,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同样是“静静地躺在病床上”小钱是生命奄奄一息,“苍白”和“红润”这一组反义词足以说明这一点。

而台湾青年却是一心想救助生命垂危的小钱,冒着地震的危险,不顾自己的安危,争取时间救助小钱。

说明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9、“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

台湾与大陆虽然被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