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864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2.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docx

《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docx

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

 

平安城市方案建议书

 

 

感知集团(无锡)有限公司

2012年3月

 

 

1.概述

1.1背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建设速度加快、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与管理中出现了社会治安和重点区域防范等种种问题。

然而,公安警力的增加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因此,在警务工作中不断进行模式创新、加大科技含量、提升并有效利用现有力量,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重要手段。

为解决有限警力与日益增长的城市安全之间的矛盾,平安城市系统应运而生。

随着物联网技术使用实践的不断深入,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安全防范已成为治安防范的重要手段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预防、发现、控制和打击违法犯罪,提供破案线索,固定违法犯罪证据等方面发挥着人防、物防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建设,在构建打、防、控、管一体化公共安全防控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以视频监控、报警联动、应急指挥、重点区域跟踪监控、交通管理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正在成为“平安城市”创建的重要支撑。

随着平安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实践和应用,具有智能传感、自主组网和智能分析三种特征相结合的新一代感知物联网技术作为现代化安防技术的典型代表,正在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将逐步取代传统的视频监控技术,在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平安城市系统是整个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安城市的建设,可以对改善社会治安,保证安全生产,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是实现城市安全最有效的途径。

1.2方案目标

平安城市系统将城市治安监控、接处警、电子警察、治安卡口、城市空间信息系统以及各警务系统集中管理和应急联动,包括城市内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道路交通等多个系统,利用市区级数据交换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业务范围涵盖治安、消防、刑侦、内保、物资等多个公安环节。

利用智能化视频分析技术,高速图传技术,视频联动技术等高科技手段提高预警和处警能力,从过去的事后取证向事前预警和事中控制转变,推进警务管理工作的实质性创新。

建设平安城市有如下目标:

1.面向公安警务,实现不同警务系统资源整合和警务工作协同,构建一个大整合、高共享、流程化的警务综合管理系统,减少重复建设,提高系统资源和警务资源利用效率。

2.面向城市监控,实现城市监控无盲点,建立一套既具有防范威慑功能又具有打击功能的综合图像监控系统,最大限度地挤压犯罪空间,有效地提高城市治安管理能力。

3.面向应急指挥调度联动,遵循“集中接警、统一指挥、信息共享、快速反应”的原则,构建语音、文本、图像三位一体的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统一接警、分类处警、统一指挥的目标,提高城市应急处置、接处警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协作能力。

4.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合理应用,实现智能跟踪、综合管控、快速图传、人脸识别、异动报警、智能搜索、区域监控、模糊图像处理等功能,提高预警、处警效率和录像资料的事后复核指正能力。

2.方案设计依据

具体设计实施需遵循国家、行业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如:

●《公安指挥通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公安部)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标准》(公安部)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2008)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S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2000)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公共场所监视电视系统设计规范》(DBJ08-16-90)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GB/TI6572-1996)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032-2004)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有的033-2004)

●《采用数据链路协议的会议电视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GB/T16858-1997)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络管理规范》(YDN075-1998)

●《视频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B/T367-2001)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GB/T6677-1996)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规则》(GB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GAT388-2002B)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GA/T491-2004)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GA/T493-2004)

 

3.方案总体设计

2

3

3.1总体架构设计

运用计算机技术、图像采取与处理技术、高速多媒体传输技术、网络与安全技术等多种物联网技术,实时、直观地获取和记录公共复杂场所、重点部位的视频图像信息,掌握社会面治安动态,提高对重大案(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整体作战能力。

为基层实战服务,致力于提高一线实战单位对公共复杂场所的控制能力和管理水平。

在治安复杂场所、重点部位,主要街道、案发多地段、重要路口、卡口等地点安装视频监控设备,并整合自己已有的视频监控资源,通过设置系统的日常主控权,使基层派出所能够实时、直观的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治安动态,及时发现、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群体事件,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同时,要有效保存监控图像信息,为侦破案件提供证据、线索。

为指挥决策服务,致力于提高指挥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多警种协调作战的能力。

在确保基层一线应用的基础上,本平台必须能按上级指挥中心的指令传送实时或非实时图像信息,为上级公安机关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持;能保证各级公安机关的相关警种(部门)经授权许可后,最视频监控信息实现跨部门、跨地区的便捷调用,为协调作战服务。

为集成应用服务,致力于提高公安科技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本平台建设是技术防范建设的重要组成不分,监控信息也是公安科技和信息化的重要资源。

要充分发挥视频信息直观、动态的优势,逐步实现其在公安业务数字化平台上的综合应用,提升公安科技与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对各地建设平台,应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的改造。

整个平台按照物联网标准架构设计整体平安城市架构:

平安城市感知互动层

主要以RFID、视频设备、GPS、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光敏器件、热敏器件等各种传感器关键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信息传感设备组成,它的信息传感设备不仅包括上行的传感器,还应包括下行的执行器,能够将各种感知信息传送到网络传输层。

"感知层"的识别技术解决了平安城市中多种不同传感控制设备采集感知信息和接收控制信息的融合问题,实现物品感知信息和控制信息的统一识别。

平安城市网络传输层

网络传输层包括各种通信协议模块和媒体协议模块,它是整个平安城市的“纽带”,是平安城市系统保持先进性和科学性的关键。

在感知层识别各种传感器的感知和控制信息后,可以将感知和控制信息转换成一组通用数据协议的数据包,传输包括音视频在内的多媒体数据。

网络传输层会将经过处理数据传输协议,通过GPRS/GSM、3G、高速图传技术等多种方式传输给平安城市的应用平台,真正意义上实现物联网的人与物、物与物实时信息的互联互通。

平安城市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位于整个系统架构的上层,集成与监控整个平安城市的所有子系统,是平安城市的最直接体现。

应用层主要功能是对采集数据的处理和使用,并提供相对的应用服务,平安城市的发展最终必然是以数据的智能应用为主体。

平安城市目前可见的典型应用包括智能视频监控、应急指挥、智能交通、汽车信息服务、GIS位置业务、智能定位、实时图像分享等等,典型应用将在物联网的发展阶段具备更加可靠的投资价值。

3.2网络架构设计

整个平安城市物联网平台架构分三层:

●市级平台

市级平台负责汇总各区县图像信息,整合各社会单位图像信息。

在掌握全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资源情况的同时,将图像信息进行整理、分配、下传至各需求单位,并上传至市级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保障各级指挥系统图像的调用。

●区县分局级平台

在市局平台下,建设各区县分局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为分局图像信息汇聚平台,负责完成属地内图像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联网工作,并向市局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传图像信息。

●派出所接入平台

派出所接入平台负责接入本辖区内的视频图像,进行本地存储。

图像可以供派出所内使用及上级平台调用。

 

3.3系统平台设计

3.3.1系统平台组成

在市局建立联网管理控制单元,流媒体单元、存储点播单元(重点数据存储)、平台接入单元、边界管理单元等。

市平台监控中心(综合指控中心)是本平台核心,担负着全市的视频监控、警综警务管理等系统数据的应用与管理,通过本平台,公安部门将松散的视频系统、各警务应用系统有机的结合到一起,实现统一的应用平台。

在本方案中市平台监控中心(综合指控中心)主要实现以下三大综合功能:

1、统一监控监测

本平台通过计算机网络,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基础,以可实现快速协同调度:

各类视频监控系统、治安卡口系统、各类基础支撑信息系统等技术模块,集成在统一的、图形接口的软件环境下、实现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控制执行、科学决策,实现“监视、控制、管理三合一”增强指挥调度的快速反应能力,提高系统整体作战能力。

2、面向网络的远程指挥调度

本平台采用了B/S、C/S的架构,可将各级指挥中心整合为一个整体,在用户网上,各级指挥中心可协同完成各类突发事件的跨区域处置;同时也将中心指挥调度的功能通过专网延伸到各级主管领导的桌面,便于领导随时掌握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处置过程、处置结果,实现远程指挥调度,真正实现指挥中心的“网络化、桌面化、可视化”。

支持B/S方式的视频监控

3、面向资源的综合共享

本平台按照系统建设的标准要求,按照“数据融合、设备融合、系统融合”的原则,制订基于消息服务机制的系统接口规范和XML数据交换格式,将各类现有技术模块、业务信息系统整合到平台下,将“技术模块、信息数据、警员装备”视为平台可调用的资源,平时“监视、控制、管理”,战时“协同指挥调度”。

本平台有效融合全市公安声像信息控制平台。

要包含“一个平台,两大接口”:

“一个平台”是指大视频平台,它通过数字化集中方案完成了模、数混合型视频联网系统建设,实现全市各类模拟、数字视频监控视频接入,同时实现了卫星会议图像传输、媒体资源库的多方接入,成为可视指挥、应急处突图像通信、以及治安、刑侦等各类基础业务的重要支撑平台。

“两大接口”是指平台为摄像头基础数据库与警用地理信息系统(PGIS)警综等高端应用系统提供接口。

平台以统一的管理界面和技术标准,将各级公安机关、各类图像信息资源整合应用,不仅实现图像信息传输、共享、存储查询等功能,还满足报警联动、信息管理、应急指挥、刑侦线索分析、治安防控、远程教学和案件研讨等多种业务应用,实现对案件的时间、空间、特征及人员活动轨迹等多维再现,为案件信息的深入研判、各类案件的串并案、线索的深入挖掘提供重要的支撑。

本平台从长远发展来看是一个综合性的平台,平台建成后可以为不同的用户、不同的业务系统提供一个数据及控制共享的平台,将实现集成功能、信息采集功能、监视功能、指挥调度功能、预案及辅助决策功能、服务功能等。

3.3.2.各监控中心系统设计

3.3.2.1市级监控中心

用户功能设计

市级监控中心是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核心,具有最高的指挥权限,能够管理市内所有的权限分配以及资源分配,负责整个视频系统的应用支撑。

在市级监控中心配置联网管理控制服务器,进行双机热备,当正在运行的管理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另外一台备份服务器可即时启动,使系统能够继续正常运行。

需要在市级监控中心部署联网管理控制服务器、控制键盘、流媒体服务器、GIS服务器、存储点播服务器、视频网管服务器,智能分析服务器、智能诊断服务器、移动流媒体服务器、移动转码服务器、平台接入系统、IPSAN存储设备、边界服务器、万能解码设备以及一定数量的客户端等。

部署示意图如下:

系统设计

联网管理控制单元

本系统为整个平台的核心管理服务器,是图像信息管理平台的管理控制服务单元,和市级监控中心、县级监控中心及派出所的联网管理控制单元共同完成图像信息系统的管理和控制功能,包括用户及权限管理、DVR管理、干线管理、视频转发、矩阵和键盘控制、数字矩阵、报警信息的接收与处理以及业务支撑信息管理等。

为考虑系统的稳定性,因此核心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份形式。

流媒体转发系统

本系统提供了全网授权用户针对监控视频的高质量实时访问。

本系统在容量上可无限扩容,物理上由多台服务器构成,每台服务器提供最大100路视频转发能力,在应用中满足全网用户对视频的高应用要求。

存储单元

本系统提供了市监控中心用户对视频图像的存储需求,在应用中,核心平台视频存储系统提供给用户重要视频的备份及用户录像高速查询。

视频智能分析系统

视频分析系统包括视频智能内容分析和视频诊断系统两个部分。

视频智能内容分析服务器获取实时视频流,然后对实时视频流加以分析处理,分析出视频流所包含的事件,并根据设置的报警策略,捕捉满足报警条件的事件,触发实时报警。

智能视频诊断系统则对各图像采集设备的视频质量做综合的评估,识别的异常信号事件主要包括视频遮挡、增益失衡、镜头非正常抖动、信号干扰、图像丢失、镜头过脏等异常检测。

移动视频浏览系统

移动视频浏览系统可通过网络接收H.264D1的码流,将其转码为符合3GPP格式的码流,通过流服务器转发到决策者的手机上。

当决策者不在现场时,可通过手机连接到指挥中心图像监控系统,查询实时视频图像,获得相关图像信息,便于提高指挥效率,增加一种有效的决策手段。

平台接入系统

本系统提供了本平台与已有公安已建设系统的集成。

GIS单元

在市级监控中心配置一套GIS系统:

本系统提供给用户更便于操作的基于地理信息的图形视频访问界面,为各级权限终端用户提供摄像机点位的G1S电子地图服务,用户可及时获取并更新地图信息,方便直观地定位和查看前端监控点图像。

视频网管单元

在市级监控中心配置一套视频网管单元,本系统支持实时监控系统内设备的状态,主动检测各设备工作情况。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按照事先设定的事件处理办法自动处理。

边界系统

边界系统提供了本项目中邻近的系统与本平台的接入,如门禁、报警、GPS等。

客户端软件

  客户端软件独立运行于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上,实现通过网络实时接收视频图像并解码,完整实现数字视频监控的各项功能。

主要功能包括:

查看直播图像、录像和回放、收藏夹、打开web页面和图片文件、多画面分割切换、云台控制、视频颜色调节、巡检、事件、日志、电子地图、电视墙等。

万能解码器

为市级监控中心配置若干台万能解码设备,万能解码设备数量示中心显示设备而定。

该设备提供数字化视频信号的解码。

配置的万能解码设备可实现高清和标清以及不同厂家不同编码方式的视频数字化设备的视频流解码。

控制键盘

控制键盘与视频管理服务器连接。

通过控制键盘,可实现对全局视频图像的控制与切换。

控制键盘权限与系统统一。

3.3.2.2区县级监控中心

用户功能设计

区县级监控中心负责汇总各区县图像信息,整合各社会单位图像信息。

在掌握全市图像信息管理系统资源情况的同时,将图像信息进行整理、分配、下传至各需求单位,并上传多路图像至市级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保障各级指挥系统图像的调用。

需要在区县级监控中心部署联网管理控制服务器、控制键盘、流媒体服务器、存储点播服务器、IPSAN存储设备、边界服务器、万能解码设备以及一定数量的客户端等。

部署示意图如下:

系统设计

联网管理控制单元

在区县级监控分中心配置管理控制单元,用于负责承载本监控中心内用户的视频应用及权限,同时对管辖范围内各区县图像系统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流媒体单元

在区县级视频监控分中心配置流媒体转发单元,在应用上根据容量划分由多台服务器组成实现:

本管辖范围内各授权用户对图像资源的访问应用;临近各区县之间通过流媒体单元实现图像共享访问;区县级视频监控分中心通过本系统实现与区县级图像系统的资源共享。

存储点播单元

本系统提供了区县级监控用户对视频图像的存储需求,在应用中,区县级平台视频存储系统将重要视频监控点的不间断存储,同时可满足用户重要视频图像的备份。

平台接入系统

本系统提供了本平台与已有公安已建设系统的集成。

边界系统

边界系统提供了本项目中邻近的系统与本平台的接入,如门禁、报警、GPS等。

监控客户端程序

在区县级监控中心配置多台高性能PC机,PC机内安装视频客户端程序并接入公安视频专网。

利用视频客户端程序可实现对视频专网内图像资源的访问,并通过VGA输出到指挥中心内显示设备中。

客户端程序可采用C/S或B/S方式访问平台资源,在客户端程序上用户可实现如:

实时视频监控、摄像头控制、历史视频回放、录像查询、GIS地理信息、智能分析等应用。

万能解码器

为区县级监控中心配置若干台万能解码设备,万能解码设备数量示中心显示设备而定。

该设备提供数字化视频信号的解码。

配置的万能解码设备可实现高清和标清以及不同厂家不同编码方式的视频数字化设备的视频流解码。

控制键盘

控制键盘与视频管理服务器连接。

通过控制键盘,可实现对市级监控中心下属视频图像的控制与切换。

控制键盘权限与系统统一。

3.3.2.3派出所级监控中心

用户功能设计

派出所级监控中心负责接入本辖区内的视频图像,进行本地存储。

图像可以供派出所内使用及上级平台调用,派出所向县级监控中心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上传多路图像信息。

需要在派出所级监控中心部署联网管理控制服务器、控制键盘、NAS存储系统、视频编码器、万能解码设备以及一定数量的客户端等。

部署示意图如下:

系统设计

联网管理控制单元

在派出所监控分中心配置管理控制单元,用于负责承载本监控中心内用户的视频应用及权限。

NAS存储系统

在派出所视频监控分中心配置NAS存储系统实现流媒体转发单元,本管辖范围内各授权用户对图像资源的访问应用;派出所视频监控分中心通过本系统实现与县级级图像系统的资源共享。

同时本系统提供了派出所用户对视频图像的存储需求,在应用中,派出所平台NAS储系统本地视频实时图像的长期保存,也可根据用户要求,对接入派出所的其他系统的重要视频数据进行存储。

监控客户端程序

在派出所监控中心配置多台高性能PC机,PC机内安装视频客户端程序并接入公安视频专网。

利用视频客户端程序可实现对视频专网内图像资源的访问,并通过VGA输出到指挥中心内显示设备中。

客户端程序可采用C/S或B/S方式访问平台资源,在客户端程序上用户可实现如:

实时视频监控、摄像头控制、历史视频回放、录像查询、GIS地理信息、智能分析等应用。

万能解码器

为派出所监控中心配置若干台万能解码设备,万能解码设备数量示中心显示设备而定。

该设备提供数字化视频信号的解码。

配置的万能解码设备可实现高清和标清以及不同厂家不同编码方式的视频数字化设备的视频流解码。

控制键盘

控制键盘与视频管理服务器连接。

通过控制键盘,可实现对派出所监控中心下属视频图像的控制与切换。

控制键盘权限与系统统一。

3.4报警联动应用设计

3.4.1概述

报警联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针对市“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主要体现在街面报警器、语音喊话、其它报警信号的接入等方面。

监控点的报警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视频服务器(DVS)的RS422/485报警接口和语音接口接入报警信息和语音,报警信息被相关设备转换为数据信息后,通过IP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接入报警服务器,再由服务器负责根据报警点设备将信息分发到相应的操作终端,由操作终端负责接警工作。

市各(区)县报警与监控系统可以接入安全网的隔离网闸或防火墙,实现城市基础信息数据、报警与监控系统的信息交换;软件采用组件、分层设计等技术,根据需要与其他业务系统进行对接,系统对接采用TCP连接方式,可以比较方便的解决防火墙穿透、隔离网闸等问题。

系统提供的标准接口支持与其他第三方增值应用的对接,具体包括:

报警联动子系统、车牌识别系统、城市应急联动接口、GIS系统接口、GPS系统接口、三台合一报警接口等。

3.4.2处警流程与要求

当系统收到系统报警的信息后,系统可以按照索引关系从数据库中获取该报警信息的具体内容。

例如,假如综合业务管理模块接收到外部的一个报警,系统自动按相关的规定对该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如果该事件是突发事件的话,系统在将该事件信息保存到数据库的同时,启动工作流向其它子系统发送消息提示进行相关的操作,采用工作流的设计可以适应系统的各种部署方式

3.4.3报警联动设计

平安城市系统可实现报警集中显示、定位和统一处理;可灵活定义报警事件级别、报警联动流程、报警事件处理流程、报警显示与提示信息等,报警发生时根据相应设置及提示,引导操作人员的决定,并记录所有操作过程。

报警联动机制

当系统收到系统报警的信息后,系统可以按照索引关系从数据库中获取该报警信息的具体内容。

例如,假如综合业务管理模块接收到外部的一个报警,系统自动按相关的规定对该事件进行分类和分级,如果该事件是突发事件的话,综合业务管理子系统在将该事件信息保存到数据库的同时,启动工作流向其它子系统发送消息提示进行相关的操作,采用工作流的设计可以适应系统的各种部署方式

⏹报警消息接收

应用服务器负责采集和接收系统设备与报警接口提供的报警信息,进行分类、存储、显示,为所有各个报警联动客户端提供报警消息的转发服务,报警联动客户端的报警显示主要是通过大屏电子地图(从数据库中调用地图)对现场报警信息进行显示,同时可以通过报警主机控制警号等警用设备,也可以通过音箱输出不同的音乐提示值班人员。

⏹报警策略配置

平台总体报警联动策略在报警联动客户端中设置,虽然前端设备(DVR/DVS、视频分析、卡口系统)也有报警策略的设置,但是这些策略只是针对本身设备的报警设置,不能跨设备去联动其它所接入的设备,如报警主机自身发生报警时是无法联动打开DVR/DVS的视频,而集成平台的报警策略可以跨设备联动多种设备一起工作,如卡口系统报警时,平台可以联动DVR/DVS打开卡口视频。

报警策略配置设置分为个两个步骤,首先设置好报警的触发条件(如视频分析、移动侦测、外部探头等),然后再设置触发条件满足后所要联动的报警动作(如摄像机上墙、发送短信、打开视频、视频存储等)。

⏹报警声音配置

报警联动客户端具有语音报警提示功能,并提供报警语音配置接口,用户可在配置接口中为每种报警选择不同的声音格式(如:

wav、mp3等),能够将详细报警信息通过语音的方式发出提示,当前端设备发生报警时,可以根据报警类型、报警设备向用户发出语音提示。

⏹报警联动控制

报警联动控制主要是在报警联动客户端中操作,这是平台核心功能,它最重要的功能是集成并互连各个前端设备,所有前端设备之间的跨设备联动,集成管理平台是指挥的角色,当发生有报警时,由它指挥前端设备来完成处警联动过程,集成管理平台在各个前端设备的响应之间建立起一座互连互通的桥梁。

各个前端设备按照统一的标准接口与平台进行信息交换和信令控制。

集成平台可以实现对监控现场进行直观的监控,当有报警发生时,地图上相应的摄像机图标或者探头图标会急促闪烁,并有相应的视频调出来(可选择),值班人员看到报警后,可以在此地图上调看任何一个通道的音视频。

系统总体报警联动策略在集成平台中设置,虽然有些子系统有报警策略的设置,但是这些策略只能联动自身系统所接入的设备,不能跨系统去联动别的子系统所接入的设备,而集成平台的报警策略可以联动多个子系统设备一起工作,如报警主机系统所接入的探头发生报警时,需要联动视频监控系统打开视频等。

3.4.4报警联动总体流程

子系统将设备报警信息上传给应用服务器—>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