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完美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4135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完美版.docx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完美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完美版.docx

七年级上语文第四单元教案教学设计16课至20课完美版

16紫藤萝瀑布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把握文章脉络,理解文章主旨。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提高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和赏析能力。

3.掌握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本文的主旨,作者含蓄的感情。

2、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3、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紫藤萝花的象征意义及其主旨的显现。

难点:

1、学习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具、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环节:

一、明确目标,自学释疑,自主学习

(一)生活经验导入

研习课文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用心体会,你从中会获得许多启示。

即使面对同一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作者的所见所想又是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领略一下作者独特的心理体验。

检验预习情况

(二)强化字词学习,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

作者是一位女作家,文革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磨难,一家人深受迫害,就连家门外的紫藤萝花,也随之遭难。

“焦虑和悲痛”一直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作者的小弟身患绝症,徘徊在庭院之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思怀,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三)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当代女作家,为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四)研习课文

迸溅(bèngjiàn)  伶仃(língdīng)  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 酒酿(niàng)

解释下面的生词:

迸溅:

向外溅出或喷射。

繁密:

多而密。

稀落:

稀稀疏疏,出现得少。

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酒酿:

米酒。

挑逗:

逗引,招惹。

忍俊不禁:

忍不住笑。

忍俊:

含笑。

仙露琼浆:

形容鲜美的酒。

盘虬卧龙:

回旋地绕,像卧着的龙。

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五)朗读指导:

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注意句子的重读;

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二、赏美—合作交流,导学矫正,合作探究

五、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并思考问题:

a、本文主要从赏花、想花和忆花三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瀑布的,试给课文划分层次;

b、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C、这篇文章单纯地是描绘紫藤萝瀑布吗?

试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课文中心的句子。

三、析美—精讲点拨,延伸迁移,展示交流

思考品味

1、文首句“我不由地停住了脚步”的原因是什么?

独句成段这样写有何好处?

明确:

“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紫藤花的美丽,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

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

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引出下文。

2、

(1)找出第2—7自然中段描写紫藤花的句子,并分析讨论:

A.描写对象是如何变化的?

B.描写角度有何变化?

C.描写手法如何?

A.描写对象分别是花瀑、花穗、花朵。

B.描写角度有形象、颜色、神态.

C.描写手法有比喻、拟人。

(2)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

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什么?

本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

其中有总写:

“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挑逗”一词是拟人用法,更显紫藤萝亮丽可爱,玲珑剔透,既富动感又充满情趣,和阳光相映成趣。

另外,文章还使用了夸张、排比和借代的修辞手法,细腻生动有趣。

2、(3)读第3-7自然段,思考本段又写了紫藤萝的哪方面?

如何理解作者在本段中由花的

热闹写到自己精神的写作思路?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紫藤萝的花色。

其特点是热闹、却又沉静。

作者在本段中由花色的热闹的描绘转入到花色的沉淀,沉淀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动,流动的花荡涤了自己的焦虑与悲痛,留给自己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在此作者已经由花写到自己的心,并引入了“生死谜,手中情”的思考。

2、(4)在第2—7自然段中找出描写紫藤花时所用比喻和拟人修辞的句子,在相关的文字下划线;看看它们有何特点?

“只见一片辉煌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形象、生动、具体地写出紫藤萝生长的繁茂,隐含生命的绵延长远,显得气势非凡,灿烂辉煌。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拟人,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予静景动态,

显得生趣盎然。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将盛开的紫藤萝比喻成帆和船,显得生机勃勃;又比喻成笑容,更显美好可爱,是作者喜悦心情的表现。

拟人,“忍俊不禁的笑容”。

3、读第8-9自然段,思考:

本段从紫藤萝的哪方面进行了描写?

其特征是什么?

其中作者为何要提到紫藤萝的被与重生,其目的是什么?

本段主要是描绘了花香。

其特征是朦胧与长久。

作者写到紫藤萝的被毁与重生,其目的是承接上段的生死谜而来的。

花树的生死、荣衰暗示着人生的哲理。

这就是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都会面对生与死的痛苦,但同样也显示出生命的无止境。

“紫色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物我交融,既写出一树繁花的壮丽,又抒发愉快欢畅的心情。

四、创美—检测反思,创美升华,巩固提高

4、阅读10—11自然段,讨论回答:

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本段阐明作者从花中领悟人生意义,对花形、花色、花香进行总体提炼和归纳,由观花而生情,由情而生志。

无论是人生的热烈,还是人生的生死,生命对于万物来说都有着顽强与美好,它是永恒的!

“不觉加快了脚步”。

这里和文章开头相呼应,从“不由得停住了脚步”到“不觉加快了脚步”,其实是写出作者思想的一个变化过程,对人生的思索过程,从迷惘、惆怅、痛苦到领悟、宁静、喜悦。

作者在这里由花及人并悟及生命,写出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的主旨。

由此,作者在结尾句也表现了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观全文,看看作者对紫藤萝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试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1.我不由得停下了脚步。

2.伫立凝望,这一条紫藤萝瀑布在我心上缓缓流过。

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3.忽然记起十多年前,曾经遗憾地想这里再看不藤萝萝花了。

4.藤萝又开花了,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5.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A.本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人物的情感及心理变化

B.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

记叙和描写

思考题:

作者以“紫藤萝瀑布”为题有何用意?

将花喻为“瀑”,形象地表现了花之繁茂、花之流长,隐含了生命的活力与绵延长远。

思考讨论题:

文中插叙“忽然记起十多年前的事”是否多余?

有何作用?

和现在茂盛的紫藤萝花作对比,从而突出花旺盛的生命力,突出中心。

教师总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

‘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我们今天的学生,更要懂得生命的意义,努力学习,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七、布置作业

教学后记:

 

17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

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准确复述课文内容;

2、掌握重点字词,注意字词的积累;

2.过程与方法:

学会如何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等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正确把握本文的思想内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难点:

如何能够准确生动的复述课文。

教具、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环节:

一、知美—明确目标,自学释疑,自主学习

(一)、导入新课: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学习上的,家庭中的与人相处时的……,面对这些,你怎么办呢?

其实,在人生路上遇到困难是正常的。

今天我们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从文中这个孩子的脱险经历中寻求启示吧。

(二)、检查生字词的预习:

<这个环节主要目的是字词积累>

训诫(jiè)耸(sǒng)立颤(chàn)抖嶙峋(línxún)

迂(yū)回头晕(yūn)目眩啜(chuò)泣纳罕(hān)

(三)、默读:

这篇文章大约有1500字左右,按照新课程大纲的要求,七年级学生的默读速度大约是每分钟300—400左右;约四分半的时候,老师说:

“时间到”。

二、赏美—合作交流,导学矫正,合作探究

(四)、复述课文

1、复述前的准备,问题抢答环节?

a、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

b、故事发生的时间?

c、文中所写的孩子当中,有名字的是谁?

d、那座悬崖有多高?

石架有多高?

e、孩子们为什么去爬悬崖?

f、“我”为什么不下来?

g、“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

<本环节的设计所针对的是初一学生,听课、读书注意力不够集中,效率差的问题。

>

2、复述故事情节:

<本环节的设计的目的是多方面的:

1、进行口语训练。

2、引导学生体会记叙文写作的特点。

3、熟悉文章内容,为研讨主旨作准备。

本环节参与复述的学生有限,其他学生可通过听复述和找毛病,作补充的方式来参与>

复述时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①冒险。

②脱险。

要求:

①尽量完整。

②详细得当。

③生动具体。

在复述过程中由多个学生重复复述,要求逐渐提高。

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体会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详略安排,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及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节的前后铺垫、呼应。

三、析美—精讲点拨,延伸迁移,展示交流

(五)、重点分析遇险和脱险时“我”的心理及动作(见板书)

(六)主旨研讨:

<在主旨研讨上,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独特的意见。

>

①父亲为什么指挥“我”先迈一小步?

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②“我”在走下仅几米高的悬崖后,为什么会产生“巨大的成就感”?

③结合最后一段,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遇险时:

爬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咚咚跳

蹲心惊肉跳软弱哀求头晕目眩

伏恐惧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脱险时:

毫无信心害怕会摔死啼哭

萌发信心似乎能办到探移

信心大增是能办到的啜泣

 

第2课时

一、知美—明确目标,自学释疑,自主学习

课文导入:

先讲一个小故事,大家说上尉勇敢吗?

那你知道这位上尉是谁吗?

他就是我们上一节课所讲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

上一节课我们讲了这篇课文的大致内容和课文的主旨,大家一定都还有印象。

童年时的一段经历让作者从一个胆小懦弱的人变成了一位勇敢的上尉。

大家说,他是不是很棒啊?

今天,我们将继续讨论这个话题,看看到底是什么改变了作者?

好不好?

二、赏美—合作交流,导学矫正,合作探究

2、在《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文章中描写了很多人物,这里我要问问大家了,

讨论a:

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见板书)

讨论b:

那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是什么?

(见板书)

老师总结:

重点应该有,父亲的教育方式;杰利的作为;评价四个孩子;“我”的表现。

3分组: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不同小组。

(大致三个角度讨论,老师在期间指导学生)

4、老师点拨、总结

①父亲的做法:

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

为什么?

②朋友的比较:

杰利和四个孩子的行为?

杰利还是富裕友情的,其他孩子在危险的孩子保全了自己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对朋友的讥讽和嘲笑是不应该的。

作为朋友应该有患难与共的爱心,要一边安慰伙伴,一边叫大人!

③“我”的表现:

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遇事要冷静乐观、一小步一小步的面对三、析美—精讲点拨,延伸迁移,展示交流

5、课文引深:

讨论:

你在生活中曾遇到什么困难?

当时你怎样对待的?

结果如何?

6、重温课文,注意语言的积累

①时隔五十七年,可那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

②我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③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④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

⑤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

⑥伏在岩石上。

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⑦“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四、创美—检测反思,创美升华,巩固提高

五、作业:

由生活中的一个小事得到一个经验,感悟一条哲理,你有这样经历吗?

写一写你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人物:

父亲情节:

鼓励指导

母亲不要冒险的训诫

杰利好像有点不放心、叫来父亲

其他孩子丢弃伙伴、嘲讽

我啜泣(两次啜泣)

教学后记:

 

18短文两篇《蝉》《贝壳》

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生命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生活、认真对待生命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难点:

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教具、课件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一、知美—明确目标,自学释疑,自主学习

课前准备

  1、识记字词:

收敛宽恕短暂脆弱卑微一丝不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导入新课

  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

生命真是一个奇迹。

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竞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的自由遨游。

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

 (板书课题。

二、赏美—合作交流,导学矫正,合作探究

六、作者简介

  简要介绍作者。

  小思,原名卢玮銮,另有笔名明川。

原籍广东番禺,一九三九年香港出生,一九六四年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毕业,翌年进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获教育文凭。

七三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当研究员。

八一年,以论文《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获香港大学硕士学位。

她以笔名“小思”出版了散文集《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不迁》、《彤云笺》、《香港文学散文》等。

  席慕蓉,蒙古族,全名穆伦•席连勃,1943年生于四川重庆,祖籍察哈尔盟明安旗贵族。

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及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毕业。

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时光九篇》,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小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

她的作品浸润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

  七、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

  3、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a、《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

  小组讨沦交流明确:

  a、“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的活过。

”是全文的文眼。

它是由抑到扬的关键原因,也是由蝉引发的关于生命的深刻道理。

不管是写蝉的烦人的聒噪,病蝉的弱小,还是写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只活一个夏天的短暂生命,都是因为有这句话,才显得有厂意义和光彩。

它也提醒我们,不管生命有多短暂,都要好好地活,给人振奋精神的感觉。

  b、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却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并由此进—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整体阅读,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并且要求学生联系文章的主旨以及问题所处的具体语境作深入地分析、解答)

三、析美—精讲点拨,延伸迁移,展示交流

八、研读与赏析

  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

  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2、《蝉》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3、《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4、《贝壳》最后一段说: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单的心”?

5、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人生意义?

6、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讨论后明确:

  1、我们一般是听见秋风的声音,但作者用了“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

它赋予秋风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

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2、这是一篇短小的哲理散文。

作者用先抑后扬的手法,由一只小小的蝉引发了对生命的感悟。

从写蝉的聒噪,到写病蝉的微弱、细小,都刻意表现了蝉的惹人厌烦和微不足道的一面。

然而当知道蝉17年埋在泥下,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时,本来无足轻重甚至恼人的蝉令作者惊讶起来。

何必这样受苦而又执著?

朋友的话揭示了朴素而深刻的哲理:

生活历程就是如此,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

不管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而已。

3、此句比较了自己和贝壳里的生命,感悟自己的生命尽管有限,但还是比贝壳里的生命时间要长—点,空间要多一点,以一颗感激的心情表达珍惜、回馈生命的激情:

要力所能及地把事情做得更精致些,更好些,让后人为自己的执著、努力而感动。

  4、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

她渴望不是人们对她的绝对地赞美和崇拜。

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平常但执著的爱的美的灵魂。

所以此处的“固执”“简单”都是作者相对白谦的说法,其实足执著和单纯的意思。

5、贝壳非常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

作者感叹“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描述了贝壳的精美之后,作者想到了贝壳里那曾经的小小柔软的生命,想到为了这样一个短暂、细小、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是那样用心地营造了它的居所——精致的贝壳。

并由此进一步想到自己的生命,虽然也有限,但总比贝壳里的生命要长一点,空间要多一点,那岂不是更应该好好面对它,创造它,让它显得像贝壳一样美丽、令人珍惜、惊叹呢?

因为爱美,所以她加倍珍惜生命;或者因为热爱生命,她加倍喜欢美。

在作者的心中和笔下,这生活中的美和生命的感激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她才会想到要把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仔细、一丝不苟。

6、相同之处:

  

(1)都是由—‘个小小的“物”引发对生命的——些感悟;

  

(2)对于生命的理解。

都比较积极、认真;

  (3)对于“物”的描写都细致人微,笔触清柔而自然。

  不同之处:

(1)《蝉》是先抑后扬,《贝壳》是直入主题

  

(2)《蝉》对于生命的感悟是不管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

好好地活;《贝壳》则落实到要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得更仔细、更精致、更加一丝不苟;

  (3)《蝉》的作者对于生命的态度隐喻在蝉的生命意义中,并没有直接表白;《贝壳》则明确提出丁白己要认真做事的想法,表达了留下令人珍惜和惊叹的东西的愿望。

(把着力点放在过程上,既要看学生的探究积极性,还要看是否做到全员参与和全程体验,更要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探究精神和合作能力,以及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四、创美—检测反思,创美升华,巩固提高

九、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收集一些有关小思和席慕蓉的诗文,让同学们自己去欣赏和品评。

  生命是盛开的鲜花.用它艳丽的花瓣铺就人生的道路:

生命是美妙的乐章,用它跳跃的音符谱写生活的旋律;生命是翱翔的雄鹰,用它矫健的翅膀搏击广阔的天宇;生命是奔腾的河流,用它倒海的气势冲垮陈旧的桎梏。

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才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

  (解答这类题目必然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实践语文。

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

”鲜活的社会生活永远是学好语文的不竭源泉和重要保证)

  十、教师小结

  这两篇短文都从细小、具体的事物中让我们感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引起了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思索。

是啊,天真烂漫的童年是人生的春天,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健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步履蹒跚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

逝者如斯,青春不再。

躯体的老化是自然规律.但只要我们保持心灵的春天,生命将永远年轻!

  十一、作业

  1、完成作业本。

2、实践作业:

课外搜集—些关于热爱生命、对生命执著追求的名人事例,并讲给你身边的人听听。

  3、写作:

生命是辽阔的大海,蕴蓄着不尽的情思;生命是深邃的湖泊,孕育着无限的希望;生命是广袤的星空,绽放着智慧的花朵。

请以“感受生命”为话题写—篇文章。

要求:

题目自定,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500字。

知知不休的叫声(烦)抑感悟思索

蝉特殊的生命历程(思)珍爱生命

忘却恼人的聒聒(恕)扬

外形美观——艺术品引起思索

贝壳脆弱而卑微的生命消失把握生命

尽可能把自己应做的事做好实现价值

教学后记:

 

19在山的那边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感情。

2、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人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朗读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