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37181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

《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docx

江苏苏州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有答案

苏州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试卷

语文2013.11

注意: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邯郸殚精竭虑忌惮箪食壶浆

B.饯别流水浅浅践诺贱目贵耳

C.田畴踌躇满志祈祷一筹莫展

D.晚霞瑕不掩瑜遐想自顾不暇

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相比于持续火爆的住宅市场,多年来,写字楼市场一直处于▲的状态,同地段的写字楼与住宅楼相比,价格仅仅是略高而已。

(2)大儿子住得很远,工作也忙,▲,极难得回来一趟,杨群想管也管不了他。

(3)诚实守信、▲历来都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是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

A.不温不火 望尘莫及一言九鼎 B.不瘟不火鞭长莫及一诺千金

C.不温不火   鞭长莫及   一诺千金   D.不瘟不火   望尘莫及   一言九鼎

3.大学者胡适遇到年轻人求字,喜欢题写他自撰的一句话:

“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

”请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这句话的含意,不超过50个字。

(4分)

4.以面向大众、服务百姓为宗旨的《姑苏晚报》创刊即将20周年,请给该报撰写一句广告语,要求能鲜明地反映其宗旨,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字数在15字以内。

(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常博士尹君墓志铭

欧阳修

君讳源,字子渐,姓尹氏,与其弟洙师鲁俱有名于当世。

其论议文章,博学强记,皆有以过人。

而师鲁好辩,果于有为。

子渐为人刚简,不矜饰,能自晦藏,与人居,久而莫知,至其一有所发,则人必惊伏。

其视世事若不干其意,已而榷其情伪,计其成败,后多如其言。

其性不能容常人,而善与人交,久而益笃。

自天圣、明道之间,予与其兄弟交,其得于子渐者如此。

其曾祖讳谊,赠光禄少卿。

祖讳文化,官至都官郎中,赠刑部侍郎。

父讳仲宣,官至虞部员外郎,赠工部郎中。

子渐初以祖荫补三班借职,稍迁左班殿直。

天圣八年,举进士及第,为奉礼郎,累迁太常博士,历知芮城、河阳二县,签署孟州判官事,又知新郑县,通判泾州、庆州,知怀州,以庆历五年三月十四日卒于官。

赵元昊寇边,围定川堡,大将葛怀敏发泾原兵救之。

君遗怀敏书曰:

“贼举其国而来,其利不在城堡,而兵法有不得而救者,且吾军畏法,见敌必赴而不计利害,此其所以数败也。

宜驻兵瓦亭,见利而后动。

”怀敏不能用其言,遂以败死。

刘涣知沧州,杖一卒,不服,涣命斩之以闻,坐专杀,降知密州。

君上书为涣论直,得复知沧州。

范文正公常荐君材可以居馆阁,召试,不用,遂知怀州,至期月,大治。

是时,天子用范文正公与今观文殿学士富公、武康军节度使韩公,欲更置天下事,而权倖小人不便,三公皆罢去,而师鲁与一时贤士多被诬枉得罪。

君叹息忧悲发愤,以谓生可厌而死可乐也,往往被酒,哀歌泣下,朋友皆窃怪之。

已而以疾卒,享年五十。

至和元年十有二月十三日,其子材葬君于河南府寿安县甘泉乡龙涧里。

其平生所为文章六十篇,皆行于世。

子男四人,曰材、植、机、桴。

呜呼!

师鲁常劳其智于事物,而卒蹈忧患以穷死。

若子渐者,旷然不有累其心,而无所屈其志,然其寿考亦以不长。

岂其所谓短长得失者,皆非此之谓欤?

其所以然者,不可得而知欤!

铭曰:

有韫于中不以施,一愤乐死其如归。

岂其志之将衰?

不然,世果可嫉其如斯?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师鲁好辩,果于有为果:

有决断

B.至期月,大治治:

治理

C.君上书为涣论直直:

伸雪

D.往往被酒,哀歌泣下被酒:

醉酒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尹源“能自晦藏”的一项是()

①与人居,久而莫知②其视世事若不干其意③其性不能容常人

④召试,不用,遂知怀州⑤君叹息忧悲发愤⑥有韫于中不以施

A.①③④B.②③⑤C.①②⑥D.②④⑥

7.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尹源无论是言论文章,还是广博的学问,都有过人之处,后来考取进士科,担任了奉礼朗,逐步升迁至左班殿直。

B.尹源遇事有先见之明。

有一次,西夏入侵,围困了定川堡。

尹源闻讯后,致信前线,建议驻兵瓦亭,等待时机,再图进取。

领兵驰援的大将葛怀敏置之不用,终致战败被杀。

C.尹源与弟弟尹洙手足情深。

范仲淹等人推行新政失败后,尹洙因受牵连而获罪。

尹源忧心弟弟的处境,常常长吁短叹,悲歌流泪,甚至觉得生无可恋,不久以后,染病辞世。

D.本文先是叙述尹君的姓名及生平事略,又以“铭”的形式,对所叙之事加以评论,借题发挥,抒写情志。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吾军畏法,见敌必赴而不计利害,此其所以数败也。

(4分)

(2)涣命斩之以闻,坐专杀,降知密州。

(3分)

(3)师鲁常劳其智于事物,而卒蹈忧患以穷死。

(3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夕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

烟景有谁争?

注:

①五湖:

指苏州、无锡、吴兴一带的滆湖、洮湖、射湖、贵湖和太湖。

春秋范蠡助越败吴后,与西施便泛舟于五湖;在这里也可指作者的家乡浙江桐庐一带。

(1)请分析首联中“无情”二字的内涵。

(3分)

(2)颔联是传诵的名句,写得颇为精彩,试加以分析。

(4分)

(3)结合全诗,分析尾联所传达出的作者的复杂心理。

(3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至人无己,_____▲_____,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

(2)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使天下之人,_____▲_____,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来吾道夫先路!

(屈原《离骚》)

(5)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6)春冬之时,_____▲____,回清倒影。

(郦道元《三峡》)

(7)吾生也有涯,_____▲_____。

(《庄子》)

(8)_____▲_____,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

五、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我那些正直而沉默的朋友们

李城

①我曾有过许多那样的朋友。

他们君子般优雅,淑女般端庄,使人心生喜悦。

②门前原是一片林子。

林子不大,几十上百棵树吧,且是普通的白杨。

我喜欢它们。

我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能够有它们陪伴,别无所求。

我长久地与它们对视,传达心中的喜悦和感恩。

③雷电交加的夜晚,我不知道它们遭受着怎样的扭曲和撕扯,让人一夜揪心。

第二天清晨,它们虽然伤痕累累,但沉静如故,优雅如故。

孩子们奔跑在下面,大呼小叫着,捡拾冒出地面的蘑菇。

孩子们不懂得与树木对话,它们就献出那些洁白的小礼物,与他们做着浅显的游戏。

④夏天的黄昏,我坐在林边的草地上,看蝙蝠捕捉蚊虫。

蝙蝠,那些因自卑而很少露面的小生灵,也是树木的朋友之一。

它们在我的耳旁一掠而过,敏捷的翅膀扇动着气流,让人感觉到生命的鲜活。

它们是多么脆弱,又多么幸福啊。

还有一种月白色的鸟儿,总是将身影隐藏于浓密的树冠,偶尔发出羞怯的叫声。

⑤那片不大的林子,是这座城市最后的一片树林。

⑥终于有一天,我下班回去,那儿只剩了一片空地。

几台大型机械正在作业,将褐色的树根从地层抽出来,浓烈的青涩味郁积不散,如同战争之后的血腥。

⑦城市的钢铁履带轧轧推进,鱼儿可以游向源头,鸟儿可以遁入深山。

可是树木,执著的树木,难以离开自己的土地。

它们静默而安详,轻轻阖上千万只叶片的眼睛。

⑧每一天,每一处,如此的围猎都在进行。

而我们能做的,只是怀念。

怀念那些兄弟般并肩而立的朋友们,也怀念曾经的风声,雨声,怀念麻雀们不厌其烦的吵闹。

⑨那些羞涩的白色鸟儿,偶尔会出现在高高的烟囱之上。

我终于看清它们的模样,它们鸽子般大小,有着长长的尾巴,仿佛是来自另一世界的信使。

它们已缄默了歌喉,灰尘污染了美丽的羽毛,一个个成了流离失所的孩子。

⑩有部电影叫《人类消失后的世界》,预言了树木和鸟儿的未来。

人类消失半年后城市成为荒野。

那些被人类驱赶、猎杀的动物全线反击,迅速夺回了失地。

而树木,那些被禁锢在水泥层之下的沉默者、忍耐者,迅速占领了停车场、街道和广场。

所有阳光普照的地方,植物恣意蔓延,爬藤类植物跃上了立交桥。

树木的种子和根系在混凝土裂缝里膨胀,使富丽堂皇的建筑相继倒塌,成为一座座丘陵。

一匹雄狮在曾经的林肯纪念像前昂首阔步,它重新成为那里的王……

在人类与自然的战争中,打败我们的,只不过是自然法则。

自然之神会把我们过多占有的拿回去,重新分配给它们——那些柔弱者,那些沉默者。

自然之神会用那看不见的手,重新赋予它们应有的权利。

那些树木,那些正直而无语的朋友们啊。

假如它们会在这个星球上重新茂盛繁衍,绝不是来寻衅报复的。

它们会重新陪伴我们,与我们默默对视,传递生命的喜悦和感恩。

可是那时,它们也许已经见不到我们了。

(原载《散文》2010年12期,有删改。

11.文章第①段称呼树为“他们”,后文又改称“它们”,你认为矛盾吗?

(4分)

12.请分析第⑨段画线句子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4分)

13.文中引述《人类消失后的世界》电影内容,请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6分)

14.文中第②和

段两次写到“喜悦和感恩”,请分别探究其内涵。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文学与人生(节选)

朱光潜

①从前中国人有“文以载道”的说法,后来有人嫌这看法的道学气太重,把“诗言志”一句老话抬出来,以为文学的功用只在言志;释志为“心之所之”,因此言志包涵表现一切心灵活动在内。

文学理论家于是分文学为“载道”、“言志”两派,仿佛以为这两派是极端,绝不相容——“载道”是“为道德教训而文艺”,“言志”是“为文艺而文艺”。

其实这问题的关键全在“道”字如何解释。

如果释“道”为狭义的道德教训,载道就显然小看了文学。

文学没有义务要变成劝世文或是修身科的高头讲章。

如果释“道”为人生世相的道理,文学就决不能离开“道”,“道”就是文学的真实性。

志为心之所之,也就要合乎“道”,情感思想的真实本身就是“道”,所以“言志”即“载道”,根本不是两回事。

②哲学科学所谈的是“道”,文艺所谈的仍然是“道”,所不同者哲学科学的道是抽象的,是从人生世相中抽绎出来的,好比从盐水中所提出来的盐;文艺的道是具体的,是含蕴在人生世相中的,好比盐溶于水,饮者知咸,却不辨何者为盐,何者为水。

用另一个比喻来说,哲学科学的道是客观的、冷的、有精气而无血肉的;文艺的道是主观的、热的,通过作者的情感与人格的渗沥,精气与血肉凝成完整生命的。

换句话说,文艺的“道”与作者的“志”融为一体。

③我常感觉到,与其说“文以载道”,不如说“因文证道”。

《楞严经》记载佛有一次问他的门徒从何种方便之门,发菩提心,证圆通道。

几十个菩萨罗汉轮次回答,有人说从声音,有人说从颜色,有人说从香味,大家总共说出二十五个法门。

读到这段文章,我心里起了一个幻想,假如我当时在座,轮到我起立作答时,我一定说我的方便之门是文艺。

我不敢说我证了道,可是从文艺的玩索,我窥见了道的一斑。

文艺到了最高的境界,从理智方面说,对于人生世相必有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如阿波罗凭高远眺,华严世界尽成明镜里的光影,大有佛家所谓万法皆空,空而不空的景象;从情感方面说,对于人世悲欢好丑必有平等的真挚的同情,冲突化除后的谐和,不沾小我利害的超脱,高等的幽默与高度的严肃,成为相反者之同一。

柏格森说世界时时刻刻在创化中,这好比一个无始无终的河流,孔子所看到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希腊哲人所看到的“濯足清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所以时时刻刻有它的无穷的兴趣。

抓住某一时刻的新鲜景象与兴趣而给以永恒的表现,这就是文艺。

一个对于文艺有修养的人决不感觉到世界的干枯与人生的苦闷。

他自己有表现的能力固然很好,纵然不能,他也有一双慧眼看世界,整个世界的动态便成为他的诗,他的图画,他的戏剧,让他的性情在其中“怡养”。

到这种境界,人生便经过了艺术化,而身历其境的人,在我想,可以算得一个有“道”之士。

从事于文艺的人不一定都能达到这个境界,但是它究竟不失为一个崇高的理想,值得追求,而且在努力修养之后,可以追求得到。

15.文章第一段,作者是如何推出“言志即载道”这一结论的?

(6分)

16.简要分析作者援引佛经故事的作用。

(6分)

17.作者为什么认为“文艺可以证道”?

(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肖伯纳: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周国平: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追求和创造;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要求:

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④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⑤不少于800字。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试卷

语文附加题2013.11

注意: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

(10分)

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

昔诗人什篇,为情而造文;辞人赋颂,为文而造情。

何以明其然?

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诸子之徒,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此为文而造情也。

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文心雕龙·情采》有删节)

20.《文心雕龙》的作者是▲,文中提到的“风雅”是指▲(填一部作品)。

(2分)

21.根据上文,作者关于诗歌创作的主张是什么?

(用自己的话回答)。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2.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凤凰涅槃》是《女神》精神和艺术的突出代表,对黑暗的旧中国进行了愤怒的诅咒和无情的鞭挞,对自由、解放、光明与中国的新生给以了热烈的礼赞与深情的呼唤。

构思新奇,想象雄伟,音节激昂,富有浪漫主义特色。

B.《老人与海》中塑造的桑提亚哥老人是海明威笔下“硬汉子”形象的又一有力代表。

老人在同鲨鱼拼杀时说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的话,告诉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即使失败了,也要保持优胜者的风度。

C.《欧也妮·葛朗台》中欧也妮因送给堂兄一袋金子而被父亲关禁闭,最终,老葛朗台和女儿和解。

这说明老葛朗台虽然爱财如命,吝啬非常,对仆人和家人都十分苛刻,但对家人毕竟还有一丝的温情。

D.从《〈呐喊〉自序》中我们得知,鲁迅最终做起文章来,是“作绝望的抗战”,虽然在黑暗中挣扎、反抗、搏斗的鲁迅不曾怀有光明到来的理想和希冀,但他并不以他之“必无的证明”来折服了希望之所谓可有。

E.在《茶馆》第三幕里,老舍在正面描写社会的黑暗、人民的苦难的同时,又从侧面写了人民的觉醒与反抗。

这里不仅有学生运动的高涨和教员的罢课,而且通过康大力参加革命和康顺子、王大栓、王二栓、周秀花等投奔西山解放区,画龙点睛地暗示了未来的光明前景。

23.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高声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

(甲)撑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乙)笑岔了气,伏在桌子上只叫“哎哟!

”;(丙)早滚到贾母怀里;……(丁)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一揉肠子。

请依次说出甲、乙、丙、丁处的人物。

(4分)

(2)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赤壁之战,曹操兵力远大于孙刘,但却大败。

请举例分析曹操在这两次战役中用人上的不同表现以及所体现的性格特点。

(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电影《泰囧》太火了,打破国产片票房纪录。

不论是电影人,还是看电影的人,现在都看得有点懵,甚至傻眼了。

这到底是为什么?

抛开水军炒作和商业营销等外部因素,还是得从电影本身来说一说。

《泰囧》是部公路喜剧片,不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会被过度解读让人陷入更大的价值迷思,也不像《一九四二》将人带进压抑沉郁的氛围,它让人们在密集的笑点中,找到了一个短暂安放心灵的轻松地带。

简言之,这部电影成功聚焦了中国最大的观众群——价值溃散和压力沉重的人们。

价值溃散和压力沉重,让这代人普遍无所适从。

以远离说教的轻松娱乐,甚至是流俗搞笑来消解内心迷茫虚空,自然成为一种公共选择。

连《泰囧》导演徐峥都坦言,这部电影最大的遗憾是“不够深刻”、“少了点情怀”。

从票房角度,现在绝对要感谢这种浅表性和大众化。

一部《泰囧》的火爆,是一个浮躁年代残酷的文化写照。

《泰囧》和奥斯卡同类型的《雨人》,都在讲述一段摆脱金钱利益诱惑,回归亲情伦理的心灵旅程。

但达斯汀·霍夫曼主演的《雨人》,能够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是因为深刻内涵与艺术价值。

本土化的公路电影《泰囧》,冲击力和爆发力全在于徐铮、王宝强、黄渤这群超级“囧神”组合,释放出更“接地气”的喜剧效果。

同样是“傻”,“雨人”的一半天才,一半白痴,那份“傻”总带着直抵灵魂的强劲力量;《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傻”包裹着追求心灵自由与自我实现的精神底色。

而在《泰囧》里,成功人士徐朗遭遇割不断“傻根”形象的市井小人物王宝,不断上演囧事。

除了喜剧搞笑,剩下那点回归亲情的心灵启迪,完全沦为虚浮的外壳。

火爆的《泰囧》,成为迷茫时代释放群体浮躁的精神出口,这本身就是一件文化囧事。

应该透视到,在这个价值溃散和压力沉重的困窘年代,人们在遭遇怎样的生态困境和精神尴尬。

而在这样的语境下,探索更加深刻,更有价值,更具情怀的文艺作品,无疑就需要更大的付出和勇气。

24.《泰囧》火爆的原因有哪些?

(5分)

25.根据文章,《雨人》和《泰囧》有何不同?

(4分)

26.如何理解“一部《泰囧》的火爆,是一个浮躁年代残酷的文化写照”?

(6分)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调研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A.邯郸(dān)殚(dān)精竭虑忌惮(dàn)箪(dān)食壶浆B.饯(jiàn)别流水浅(jiān)浅践(jiàn)诺贱(jiàn)目贵耳C.田畴(chóu)踌(chóu)躇满志祈祷(dǎo)一筹(chóu)莫展D.晚霞(xiá)瑕(xiá)不掩瑜遐(xiá)想自顾不暇(xiá)】

2.C【不温不火:

①程度适中,恰到好处。

②不急躁、不发火。

③不火爆。

不瘟不火:

特指戏曲表演既不沉闷又不急促,恰到好处。

望尘莫及:

意思是远望前面车马飞扬的尘土而追赶不上。

亦比喻远远落后。

鞭长莫及:

意思是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

比喻力所不能及。

一言九鼎:

形容一句话可以产生极大的力量。

一诺千金:

形容说话极有信用。

3.为学要在前人习以为常处(1分),独具只眼,发现问题(1分);

为人要对他人不理解处(1分),心怀信任,给予理解(1分)。

4.如:

苏州人的第四餐。

(修辞手法使用合理2分,体现宗旨2分,语言通顺1分)

5.B(治:

政治清明)

6.C(③严于择友④不得器用⑤忧悲发愤)

7.A(“后来考取进士科,担任了奉礼朗,逐步升迁至左班殿直”错)

8.

(1)然而我军害怕军法(的惩处),发现敌军(出现的地方)一定(要)奔赴(到那儿)(迎敌)却不考虑(由此带来的)坏处,这大概是屡次战败的原因。

(得分点:

且、利害、判断句、所以)

(2)刘涣下令处决了那个差役,然后(才)上报(朝廷),(因)犯了擅自杀人的罪名,被降职担任密州知州。

(得分点:

闻、坐、被动句)

(3)尹洙常常在(国家)事务方面耗费心力,因而最终(使自己)陷入困苦患难(之中)而(郁郁)不得志地去世。

(得分点:

劳、卒、穷)

9.

(1)这里诗人怨流水落花之无情(1分),实际上是诗人自己伤春情怀的流露(1分),同时也蕴含了诗人的无可奈何之情(1分)。

(2)使用典故(1分),蝴蝶梦与子规啼,虚实结合,相互映衬(1分),构成一片清冷、凄楚、愁惨的气氛(1分)。

意境曲折幽深,颇有感染力(1分)。

(3)①对故乡的思念②年华老去的悲伤③想归而不能归的苦闷(一点一分)。

10.

(1)神人无功

(2)别时茫茫江浸月(3)不敢言而敢怒

(4)乘骐骥以驰骋兮(5)无案牍之劳形(6)则素湍绿潭

(7)而知也无涯(8)仓廪实而知礼节

11.不矛盾。

(1)文章开头只说“朋友们”,称为“他们”更合适;后面明确是说树木,可称为“它们”。

(2)称“他们”表明作者在精神上平等地对待树林,认为其也有“人性”。

为后文写树林的命运及思考作了铺垫。

(3)先称“他们”,用语较新奇,可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每点2分,答对任意2点得4分)

12.

(1)比喻,把鸟儿比作“另一世界的信使”,暗示它们原本代表着纯洁、快乐,表明作者对鸟儿的喜爱。

比作“流离失所的孩子”,写出鸟儿失去树林的庇护后的悲惨境遇。

(2)拟人,“羞涩”写出作者对鸟儿的疼爱之情,而“缄默了歌喉”则表明鸟儿失去树林就失去了往日的快乐。

(3)对比,将鸟儿昔日栖息在树林中的幸福和失去树林后的不幸相对比,从侧面表明树林的重要性。

(每点2分,答对任意2点得4分)

13.内容上:

①补充了人类消失后自然界的情景(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1分)。

②虚实相生,前文实写人类对自然的破坏,这里虚写自然的“报复”,警示人类必须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1分),拓展、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分)。

结构上:

(3)与前文在工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人类成为主宰,肆意地摧残和破坏自然的情景形成对比(1分),为后文的议论作铺垫(1分)。

14.我的喜悦和感恩:

树林始终陪伴在人类的左右(1分);树木的坚强给人的启示(1分);树林提供了优美的环境,给人以心灵的愉悦(1分)。

(2)树的喜悦和感恩:

和人类、鸟儿和谐相处(1分);自然之神的眷顾,让他们重新获得应有的权利(1分);期待人类醒悟后,有人类的呵护(1分)。

15.作者先从“载道”和“言志”看起来绝不相容的两派说起(1分),接着从辨析“道”的概念入手(1分),将“道”的内涵从狭义的道德教训(1分),扩大为人生世相的道理(1分),最后阐述了文学离不开“道”(1分),志也要合乎“道”的道理(1分),由此推出结论。

16.

突出了文艺的重要性②自然地引出作者的主张③为文章增添趣味性与人文性,并引起读者的深入思考(每点2分)

17.文艺抓住动态世界的新鲜景象与兴趣并给以永恒的表现(1分),通过对文艺的思索与欣赏,能窥见了道的真谛(1分)。

从理智方面说,文艺能够深广的观照与彻底的了解人生世相(2分);从情感方面说,文艺能够陶冶性情,净化心灵(2分)。

18.作文评卷建议从46分切入。

附加题答案:

19.故为情者要约而写真/为文者淫丽而烦滥/而后之作者/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20.刘勰《诗经》

21.为了抒发感情而创作作品

22.C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政史地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