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3059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1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docx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最新整理

--

 

中考文言文阅读《马说》专项训练附答案

 

(1)骈死于槽枥之间(

 

(一)

(2)一食或尽粟一石(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

(1)策之不以其道(

(2)才美不外见()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

反以报君()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4)策之不以其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

(1)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

“千里马”寓(),以“食马者”寓()。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

(三)

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

(二)

(一)《马说》

(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

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

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

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

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

白白费掉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

【甲】《马说》

【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

“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

“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成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①冯异:

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

秦章。

③谢:

谢罪。

④福:

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

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

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ào:

责备。

⑦大司马:

官名。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2分)A.安求其能千里也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B.不以千里称也称异功若丘山

 

--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诸将欲分其功

D.然后有千里马然非君之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⑴祇辱于奴隶人之手,

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文言虚词“也”大多放在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

品读全文,结合各段内容谈谈每段段尾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

(2分)

【甲】《马说》

(五)

4.【甲】【乙】两篇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2分)

(四)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解释。

(1)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不饱,力不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之不能尽其材()

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

(2)才美不外见()

(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执策而临之()

3.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是(),意思是

()

A.策之不以其道伐无道,诛暴秦

B.其真无马耶以乐其志

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置酒而招之

D.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

“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

“臣之子皆下才也。

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

“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

“何马也?

”对曰:

“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报穆公,穆公不说,

召伯乐,曰:

“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

”伯乐曰:

“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

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

指子孙。

②天下之马:

指天下最好的马。

③牝pìn:

母马。

④牡:

公马。

⑤骊:

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

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分)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

你的看法呢?

说说理由。

(3分)

(2)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分)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甲】文以“千里马”寓

(人才)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老马识途)(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分)

【甲】《马说》

(六)

(一)《马说》

(七)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蚁壤寸而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

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

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皆可使为君子。

诏书进贤良,敝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选自《汉书》)

[注]①)秉:

执掌。

②柱干:

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③殆:

概。

④中人:

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

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把文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

 

--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

结合文段

(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

4.根据文段

(一)和文段

(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3分)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其真无马邪D.无以神其灵矣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两个文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

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文段

(一)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文段

(二)用的论证方法,强调()。

(八)

【甲】《马说》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

“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选自韩愈《龙说》)

[注]①嘘:

喷吐。

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

②玄

间:

苍穹,太空。

③伏:

遮蔽。

④水:

下雨。

⑤汩:

淹没。

⑥信:

确实,的确。

1.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

A.安求其能千里也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4.对文中“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B.至于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C.如同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能力使它这样子的。

D.如同龙的灵异,却不是云的灵异所能达到的了。

5.文中“”处原有一字,请根据上下文推测,最有可能的一项是()

A.则B.然C.故D.盖

6.《马说》和《龙说》均选自韩愈的《杂说》,都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填写下面表格

篇目

所借之物

所喻之人

《马说》

千里马

伯乐

人才

《龙说》

食马者

--

--

 

7.作者借《马说》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需要联系文意,结合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生活背景等进行答题。

(九)

1.用“/划”分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限画两处)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醒能述以文者D.以中有足乐者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最后一段中的加点词对塑造食马者和下里马的形象起到了什么作

用?

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

 

A.不以千里称也(著称)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C.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D.执策而临之(策略)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

意,

(2)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5.《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喻(),以“食马者”喻()。

6.文章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写作手法要结合文章的体裁特点加以分析)

(十)

1.下面选项中加点词意思与例句相同的项是()

A.以其境过清

19.文中的千里马和食马者分别象征什么?

(2分

答案

(一)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成批地死去)

(2)才美不外见(显露,表现)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等同)

(4)策之不以其道(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食料。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鸣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句话与文中画线句相比,标点符号发生了变化,请说说这两个句子表达的

 

--

--

 

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其真无马邪yé?

其真不知马也!

(略。

言之成理即可。

4分)

4.请从形象塑造、写作手法、阐明道理三个方面中任选其一,结合文章内容对作品进行评析。

(4分)

形象塑造:

千里马——遭遇悲惨,怀才不遇;

饲马者——专横残暴,无知狂妄。

写作手法:

托物寓意,以马喻人,正反对比论证,论证环环相扣。

闻明的道理: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实在是他们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呀!

⑵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死马尚且花五百购买,何况活马呢?

4.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马说》一文,作者以“千里马”寓(人才),以“食马者”寓(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5.《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

(2分)

《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

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

《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

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

(一)《马说》

(二)

(三)

(二)“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

已死,买其首五百全,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

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

死马且买之五百全,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

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

官中主管酒扫清洁的人。

②安事死马:

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

白白费掉

1.给下面句中加点的词注音。

(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2)一食或尽粟一石(sù)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策之不以其道(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2)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甲】《马说》

【乙】冯异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人有章言:

“异威权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

”光武以章示异。

异上书谢,诏报曰:

“将军之于国家,思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

”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

玺书请大司马以下,称异功若丘山。

今人成知异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①冯异:

人名,汉代名将。

②章:

秦章。

③谢:

谢罪。

④福:

书,皇帝的命令或文告。

⑤玺书:

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

书。

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

⑥诮qiào:

责备。

⑦大司马:

官名。

1.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C)(2分)A.安求其能千里也自以久在外,不自安

B.不以千里称也称异功若丘山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诸将欲分其功

D.然后有千里马然非君之明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

--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2)今人咸知异为名将。

现在的人都知道冯异是个名将。

3.【乙】文中冯异遭遇了哪两件事?

(2分)

有人提醒光武帝冯异有谋反之心;冯异大败敌军后,诸将要分他的功

劳。

4.【甲】【乙】两篇选文写出了统治者对待人才的不同态度,请分别概括出来。

(2分)

【甲】文:

埋没、摧残人才。

【乙】文:

信任、保护人才。

4.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⑴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只是在奴隶的手里受辱

⑵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千里马)鸣叫,(饲养马的人)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5.文言虚词“也”大多放在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

品读全文,结合各段内容谈谈每段段尾分别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一段段尾句揭示了人才终生被埋没,才能不得施展的无可奈何的痛苦,寄寓了作者无限痛惜的感情。

第二段

段尾句表达了作者对不能正确对待人才行为的愤怒、谴责。

第三段段尾句寄寓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痛恨,表达了作者深刻的嘲讽。

 

(四)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解释。

【甲】《马说》

(五)

(1)一食或尽粟一石(shí吃)

(2)食不饱,力不足(shí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同“饲”,喂)

(4)食之不能尽其材(sì同“饲”,喂)2.解释下列加点词。

(1)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

(2)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3)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等同)(4)执策而临之(面对)

3.各组中加点词意思完全相同的是(C),意思是(有

时)

A.策之不以其道伐无道,诛暴秦

B.其真无马耶以乐其志

C.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置酒而招之

D.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乙】秦穆公谓伯乐曰:

“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

“臣之子皆下才也。

有九方皋,其于马,非臣之下也。

可告以天下之马。

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三月而反,报曰:

“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

“何马也?

”对曰:

“牝而黄。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

报穆公,穆公不说,

召伯乐,曰:

“子所荐求马者,马色牝牡,尚弗能知,又安知天下之马也?

”伯乐曰:

“皋之所观,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马至,果天下

之马也。

(选自《九方皋相马》,有删改)

[注]①姓:

指子孙。

②天下之马:

指天下最好的马。

③牝pìn:

母马。

④牡:

公马。

⑤骊:

纯黑色马。

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

--

 

A.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

B.安求其能千里也又安知天下之马

C.才美不外见请见之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

(2)穆公见之,使行求马。

秦穆公接见了九方皋,派(他)前去寻找好马。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甲】文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B.【乙】文通过记叙伯乐举荐九方皋为秦穆公寻找天

下最好的马的故事,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独具慧眼,看其实质。

C【.甲】文中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

外见”,但其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真不知马

D.【乙】文中秦穆公起初不高兴,原因是他看到九方皋找到的马,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天下最好的马。

4.有人认为,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也有人认为,千里马须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

你的看法呢?

说说理由。

(3分)

略。

开放题,任选一种说法表明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

可。

(六)

【甲】《马说》

【乙】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

惑失道。

管仲曰:

“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

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蚁壤寸而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B.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C.①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②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D.①老马之智可用也

②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分)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

行千里呢?

(2)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2分)现在的人却不承认自己愚味,不知道学习和吸取圣人

的智慧,不是太过分了吗?

3.托物寓意是古人的常用写法。

【甲】文以“千里马”寓(人才)在韩愈看来,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乙】文管仲最后“遂得道”,是因为他相信(老马识途)(填写一个成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分)

根本原因是“不知马”。

要善于向动物、自然学习,掌握自然规律。

 

--

--

 

(一)《马说》

(七)

用的论证方法,强调(统治者应采取措施,招贤纳士)。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

陛下秉四海之众,曾亡柱干之固守闻于四境,殆开之不广,取

【甲】《马说》

(八)

之不明,劝之不笃。

传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

”中人皆可使为君子。

诏书进贤良,敝小过,无求备,以博聚英俊。

(选自《汉书》)[注]①)秉:

执掌。

②柱干:

比喻担当重任的人。

③殆:

大概。

④中人:

中等资质的人。

⑤英俊:

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把文段

(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千里马吃一顿(次)有时(或许)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知道要

根据它能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

结合文段

(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

对千里马被埋没的痛惜(不平)之情,对统治者埋没人才的愤慨之情。

4.根据文段

(一)和文段

(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3分)

两个文段都在谈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

才怎样才能不被埋没?

统治者应善于发现人才。

文段

(一)

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文段

(二)

【乙】龙嘘气成云,云固弗灵于龙也。

然龙乘是气,茫洋穷乎玄间,

薄日月,伏光景,感震电,神变化,水下土,汩陵谷,云亦灵怪矣哉!

云,龙之所能使为灵也。

若龙之灵,则非云之所能使为灵也。

龙弗得云,无以神其灵矣。

失其所凭依,信不可欤?

异哉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也。

《易》曰:

“云从龙。

”既曰龙,云从之矣。

(选自韩愈《龙说》)

[注]①嘘:

喷吐。

龙吹气成云是古代的一种传说。

②玄

间:

苍穹,太空。

③伏:

遮蔽。

④水:

下雨。

⑤汩:

淹没。

⑥信:

确实,的确。

1.下列句子中“其”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项的是(C)

A.安求其能千里也

B.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其真无马邪D.无以神其灵矣

(C.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