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17301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55.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docx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docx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

《马说》练习题及答案(同名23115)

《马说》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作者是唐朝的文学家,与柳宗元、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学过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解释加粗字的意思

⑴故虽有名马:

即使           ⑵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屈辱,埋没。

  ⑶骈死于槽枥之间:

并列而死      ⑷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⑸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饲”喂          ⑹才美不外见通“现”见         ⑺且(况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一样;等同         ⑻策之不以(按照)其道:

马鞭,引申为鞭打这里意为鞭策、驾驭        ⑼食之不能尽其材,通“才”       ⑽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懂得          ⑾执策而临之:

面对      ⑿其(难道)真无马邪:

通“耶”,表示疑问语气         ⒀其真不知马也,恐怕

三、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或:

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

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本文的主旨是:

其真不知马也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

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四、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 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五、课文写了“千里马”的那些遭遇?

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遭遇”(见课文)。

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六、“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七、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修辞:

排比

作用:

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八、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九、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十、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十一、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十二、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

说说理由。

赞同。

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十三、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十四、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

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十五、古往今来,曾有多少卓有才华的仁人志士被封建统治者埋没甚至迫害过,这些人也由衷地发出了无言的感慨。

试举两例。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十六、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

为什么?

不一样。

马说是让伯乐发现人才,龚自珍是上层领导到下层去选拔人才

十七、对对联:

上联:

怀才不遇思伯乐

            下联:

仕途失意作马说

 

八年级语文上《陋室铭》复习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 名:

(2)斯是陋室 斯:

(3)惟吾德馨馨:

(4)何陋之有 何:

(5)谈笑有鸿儒鸿:

    儒:

   。

(6)往来无白丁白丁:

  

(7)可以调素琴调:

 (8)无案牍之劳形劳:

     形:

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①无丝竹之乱耳 之:

②何陋之有    之:

 ③辍耕之垄上  之:

④操蛇之神闻之 之:

(2)①无丝竹之乱耳 乱: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乱:

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4、

(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家、家

(填人名),他的字是。

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

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6、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7、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

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8、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9、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为什么?

10、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11、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12、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13、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14、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15、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

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陋室铭参考答案:

1、

(1)著名

(2)这(3)品德高尚(4)什么(5)大指读书人

(6)平民(7)调弄(8)使----劳累形体

2、

(1)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

(2)宾语前置的标志

(3)到,往(4)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5)扰乱(6)战乱

3、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物外条件的好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