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171979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7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docx

《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docx

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大同市加强龙头企业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大同市2010年农村经济形势运行情况及2011年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

2010-12-16

【双击滚屏】【大 中 小】【关闭】

  2010年,大同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以大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的特色现代农业,努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与“三名一强”、“五大园区”建设相衔接的城乡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实现“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发展目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37.63亿元,同比增长13.45%。

  一、农村经济运行良好

  

(一)粮食生产喜获丰收。

该市农作物总播面积491.56万亩,比上年增加16.71万亩,增幅3.5%。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423.39万亩,比上年增加21.74万亩,增幅5.4%。

预计粮食总产达75.745万吨,比上年增加25.35万吨,增幅50.3%,超额完成省下达的57万吨任务。

  该市坚持大力推进作为全省重点工程的大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建设全省一流的农牧一体化功能区。

坚持把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着力点,努力扩大设施农业建设规模。

今年,结合省“百万棚”计划,全力推进温棚建设,预计新建2.75万栋,实现了全市温棚建设的又一个大跨越。

  

(二)畜牧生产快速发展。

全市畜禽养殖和畜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预计大牲畜存栏达38.5万头,其中奶牛存栏7.5万头,同比增长10.4%;羊饲养量322.63万只,同比增长5%;猪饲养量202.91万头,同比增长8.3%。

预计肉、蛋、奶产量分别达13.99万吨、4.72万吨和16.3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16%和15%。

完成草地建设96.46万亩,其中耕地种草52.36万亩、草地改良44.1万亩。

全市已建成万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5个。

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再获新突破。

今年全市建设标准化养殖小区65个,目前41个基本完工,24个正在改造完善当中。

  (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继续在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上下功夫,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逐步向规模效益方向转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合作组织不断壮大。

按照省“513”工程要求,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

龙头企业建设有新突破。

华晟公司投资7416万元新上马的番茄小包装加工项目已投产;大同夏进乳业PET果粒纤维乳饮料3万吨生产线已在4月份投产;绿苑饮品与承德露露合作项目已签订,在完成投资1亿元的基础上,双方计划再投资3.6亿元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达到年产4.95万吨杏仁露、6万吨核桃露、10万吨脱苦杏仁的生产能力;东方物华同中储粮公司签订联营合同,共同打造我国杂粮产业“航母”。

广灵县荞宝公司万吨苦荞生产线投产,项目达产后每年可转化苦荞麦10000吨,实现销售收入18531万元,同时新增就业岗位500人。

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保持健康发展态势,今年全市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9个。

  (四)生态环境建设持续推进。

围绕“绿色崛起”,建设蓝天碧水的新大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可持续农业。

全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治理任务18.8万亩已完成;完成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05万亩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5.86万亩任务;左云、灵丘等三县首都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小流域治理379.29平方公里的任务已开始实施。

已完成采凉山森林公园1万亩的一期工程和环城绿化20公里。

  以口泉区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

2009年省下达的林业、水利计划已完成,今年的计划已开始实施;环保及沉陷区治理计划正在实施中。

目前累计完成投资93118万元,其中今年完成43809万元。

  (五)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省里确定大同市的152个重点推进村已完成规划123个,其余29个年底全部完成。

131个村基本上完成了“四化四改”和“五个低产田和改善生态环境相结合等工程,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和高产农田面积,改善耕地地力和耕地质量,提高水肥利用率和耕地的产出能力。

其一,建成了南郊、阳高、天镇、浑源、广灵13个万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乡。

其二,实施了玉米丰产增粮计划,在大同、天镇、阳高、浑源、灵丘、广灵6个县建设集中连片万亩玉米丰产方46万亩,建成万亩以上的连片丰产方14个。

其三,加快了优质小杂粮生产基地建设。

今年杂粮种植面积达到了181.37万亩,分布于左云、灵丘、新荣、广灵、浑源5县区40个乡镇600个村。

四是黄花、黄芪、食用杏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不断扩大,中药材生产逐步走向规范化。

五是扩大了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

全市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47个,面积209万亩,无公害畜禽产地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个数将达到123个;认证绿色食品14个、有机食品2个。

“大同小明绿豆”通过农业部地理标志登记。

天镇县15万亩绿色马铃薯基地已报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批。

阳高县规划建设了一个万亩设施农业示范园;浑源县创建了万亩粮食丰产工程示范区。

其四,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预计年内可新增水地5万亩,恢复改善水地10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0万亩。

其五,在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上有新突破。

全市完成工程面积38.5万亩,其中旱平地培肥18.5万亩,坡耕地治理5.8万亩,沟坝地治理3.0万亩,盐碱地综合治理4.5万亩,节水灌溉高效农田建设6.7万亩。

当年增产粮食2423.2万公斤,增加纯经济效益3378.6万元。

三是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抓好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计划的乡镇畜牧兽医站全部建成。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完成了天镇县、南郊区、阳高县、浑源县、大同县等五个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项目建设。

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正在建设中。

四是搞好民生工程。

继续搞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去年完成任务的基础上,今年完成了21.98万人的农村安全饮水任务,实现了安全饮水全覆盖。

抓好农村新能源建设,建设规模为500户灵丘县农村户用沼气工程正在建设中。

扶贫移民计划阳高、天镇、灵丘三个县2100人的移民搬迁,涉及迁出户508户,目前,建房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整村推进项目完成212个村,涉及6万多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讲,农业基础脆弱、种植业靠天吃饭的局面难以改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入不足,企业发展资金缺乏,自筹资金能力弱,资金筹资困难,企业担保难,农业企业风险大,回收慢,银行不敢大额放贷。

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联系松散,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体,带动辐射力弱。

畜牧防疫服务体系、农技推广体系需进一步健全完善。

  三、2011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要点

  2011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总体思路: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战略,加快京津“菜篮子”和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建设,努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后生态环境建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计划达到72亿元,同比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4370元,增长10%;粮食产量70万吨,保持正常年产量;肉、蛋、奶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3%、17%和16%。

  

(一)全面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2011年大同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全面进入实施阶段,围绕畜牧、蔬菜、杂粮和特色农业四大主导产业,重点抓好17个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实施管理工作。

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抓好设施农业及标准化健康养殖小区建设。

力争完成新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和移动大棚3万栋,累计达10万栋以上。

新建标准化健康养殖小区50个,巩固完善提高已建成养殖小区100个,在养殖小区中培育精品工程20个。

新建改扩建机械化奶站20个,完成90万亩草地建设。

  

(二)实施农业产业化“123”工程建设。

围绕山西省农产品加工“513”项目,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在全市重点扶持10个精品工程旗舰型、20个潜力型、30个成长型企业,力争年底农业产业化企业总数达到150户以上。

  (三)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完成省确定的重点推进村“四化四改”和社会事业发展“五个一”工程建设任务;进一步巩固85个试点村和467个重点推进村的新农村建设成果、提高档次和水平。

同时,全市启动100个新农村“环境整治工程”,扶持培育50个样板型新农村建设典型。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00个,规范已有的1760个合作社上规模、提效益,培训200个农民合作社带头人。

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7万人,完成“阳光工程”职业技能培训1.7万人,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人,组织500名农技人员外出学习培训,培养5000个科技示范户,培训农民10万人次。

  (四)持续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崛起”,建设蓝天碧水的新大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发展可持续农业。

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任务24.15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任务22.8598万亩;抓好灵丘和广灵太行山防护林工程及省市重点造林绿化工程建设。

完成左云、灵丘等三县首都水资源生态保护工程小流域治理379.29平方公里的任务。

继续实施以口泉区为重点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搞好十里河生态植被恢复项目和十里河及御河河道治理项目。

  (五)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抓好以新水源工程为主的重大水利工程,完成墙框堡水库和引黄供水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实现供水目标;完成孤山水库建设和册田水库、恒山水库、赵家窑水库和左云县十里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扫尾工作,实现竣工验收;推进守口堡和唐河水库建设进度。

完成文瀛湖防渗工程建设。

建设大同县陈庄等9个小I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推进左云县引黄工程前期工作进度。

力争灵丘北跃灌区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继续搞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在基本实现饮水安全全覆盖的基础上,计划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4万人。

  加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

实施盐碱地改造改造5.0万亩,其中,盐碱荒地改造1.0万亩,盐碱耕地改造4.0万亩。

加大推广旱作节水农业力度,全市计划推广示范面积15万亩。

在大同等6个县建设集中连片万亩玉米丰产方,总面积达70万亩。

重点搞好阳高、天镇两县国家旱作农业示范基地项目和阳高县国家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项目以及阳高、天镇、广灵三县省级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建设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