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5733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docx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范文合集八篇

教学设计方案篇1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梅花吗?

你能简要说说梅花的品格吗?

(不畏严寒,不怕风吹雪压、顶天立地、不肯低头),今天我们来学习《梅花魂》这篇课文。

板书课题,解“魂”。

  二、预习课文

  1、读读课文,看看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想一想,“梅花魂”中的“魂”在本课中指什么?

  2、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可在旁边写上一两句自己的感受。

  3、把不懂的语句提出来跟大家研究。

  三、全班交流

  1、课文写了5件事:

  ⑴外祖父常教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读着就流出了眼泪。

  ⑵他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⑶他因不能回国而难过的哭了。

  ⑷在离别前把最珍贵的墨梅图送给了外孙女。

  ⑸船快离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的手绢。

  这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身在异国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语句:

  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代王维的诗,意思是我独自一个人在外地,每到过年的时候格外思念故乡的亲人。

  ⑵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也是王维的诗,意思是明年春天绿草如茵的时候,您回不回来呢?

  ⑶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北宋词人秦观的词,意思是在空中随风飞舞的落花,轻得好像夜里的梦;满天无边无际落着的雨丝,细得好像心里的愁。

  从这些词句可以体会到外祖父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思想感情。

  ⑷“轻轻、慢慢”。

  (体会外祖父对墨梅图的爱惜)

  ⑸为什么“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地哭起来了”呢?

  (这充分体现了他思念祖国的深情)

  ⑹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体会梅花坚忍不拔,遇到困难不屈服)

  ⑺自读15段,领悟外祖父爱梅花是因为他想让自己保持梅花的秉性、保持中国人的气节,充分表达外祖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他把梅花图及手绢送给我,说明外祖父要把他自己对祖国的眷恋之心让“我”带回国。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重点读好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

  五、总结、扩展

  1、读了这篇课文,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你怎样理解“梅花魂”?

__为什么以“梅花魂”为题。

  (“梅花魂”的内涵是:

保持梅花的品格,保持中国人的气节。

以“梅花魂”为题点明中心)

  【评析】

  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感情朗读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育学生学习梅花的高尚品格。

课前,布置学生进行预习,独立学习新课内容,熟读课文,利用字典、联系上下文解决字词障碍。

课堂上根据课后思考题,采用多种形式反复读课文,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在文中批注勾画等方法体会思想感情,并从中领会“梅花魂”的含义。

教学中注意抓词句深入体会课文,重点指导学生读好外祖父讲述梅花品格的话语。

教学设计方案篇2

  为了切实增强全体教师课堂研讨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打造高效课堂,学校决定举行全校教师优秀教案评比活动。

现制订本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先进的教学思想为指导,切实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要求,促进教师加强学习,钻研教材,规范教师备课环节,优化课堂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我校教学常规管理水平。

  二、组织领导

  三、参赛对象:

学校全体科任教师。

  四、活动时间:

20__年3月1日至20__年6月20日。

  五、参评教案要求

  

(一)合格教案要求:

  1、全期教案;

  2、教案课时数充足(书写教案要标注课时数);

  3、教案各环节齐全(课题、目标、重难点、教具、前置设计、教学过程、作业布置与板书设计等不得缺项);

  4、教学过程科学有效,容量适中;

  5、字迹工整,书写规范。

  

(二)优秀教案评选要求:

(在合格教案基础上,优秀教案应具备如下要求:

  六、工作安排

  1、组织教师学习学校制定的“合格教案、优秀教案评价标准”。

  2、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全体教师参照“合格教案”及“优秀教案”评价标准书写教案。

  3、在期中、期末两次教案检查中,各教研组对本期以来教师书写教案进行初评。

初评分一、二、三等三个等级(一等占25%,二等占35%,三等占40%),选送评为一等的教师的教案(1—2位教师的)到教导室集中参评。

  4、教导室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教研组选送的教案进行评比。

评出1—5位教师的教案为优秀教案。

  5、将获学校教案评比优秀的教案集中向全校师生展示,供全校教师参观学习。

  七、奖励办法

  每期对荣获优秀教案的教师分别奖金60元,并在期末教师综合考核中奖励浓缩分0。

5分。

  20__年3月

教学设计方案篇3

  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

  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

  1

  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

  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提纲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点:

  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四、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

  审题:

《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

  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1-----8)起因

  第二段(9----28)经过---à

  __重点

  第三段(29---30)结果

  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

  1

  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

  思考:

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

  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

“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

  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

“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

  学习第3段,读课文

  概括段意:

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

  1

  先通读这三段话

  2

  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

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

所以不合适。

  ~第2种~:

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第3种~:

既抓住了主要内容,而且概括的简练,所以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后练习

  1

  比较下面每组,再分组组词。

  端()胁()侮()欺()

  瑞()协()悔()期()

  棉()误()赌()栽()

  绵()娱()堵()裁()

  2

  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不声不响:

  匆匆忙忙:

  3

  摘录课文中描写挑煤艰苦的词语

  4

  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5

  复述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1~先分层(前面已分过)

  ~2~按照分好的四层意思复述课文

  ~3~复述要求:

要抓住主要内容,有条理、语句要通顺、用自己的口气讲。

  板书设计:

  劳动的开端

  揭不开锅

  决定去挑煤

  用劳动解除饥饿的威胁

  第一次挑煤

  半夜动身

  挑煤赶路,越走越累

  午后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太阳落山,挑空筐回家。

  第二天又去挑煤

  翻过高山,直冒冷汗

  咬紧牙,挑到车站。

教学设计方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生活情境中学习,使学生喜欢学习、乐意学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以及运用数学的思维解决问题。

初步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加学习的动力与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连减算式的计算顺序。

  教学难点:

表达图意,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旧引新

  师:

小朋友们,今天谭老师去数学王国游玩,你们谁想去呀?

(生:

想。

)我们就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准备出发吧!

  1、学生看着屏幕口算。

(小朋友们,我们认真算对每一道题才可以上车哟!

你们能行吗?

)太棒了!

你们个个都是口算小高手!

  2、动画演示,欢迎进入数学王国。

(看!

数学王国的大门已经打开了,欢迎小朋友们走进数学王国。

  (过渡:

首先来到了数学王国的农场,爱劳动的小明连忙跑过去帮叔叔喂鸡呢!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探究连加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1、演示,说图意。

演示小鸡图(动态)。

请学生仔细观察。

  师:

看,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多媒体演示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几只?

(多媒体演示来了2只)瞧,这只小鸡淘气贪玩,来迟了吧?

(演示又来了1只)

  师:

你能将喂鸡的过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

(如果学生说不清楚,可重复演示)

  

(1)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

(原来。

先。

又。

  

(2)师:

根据刚才的这些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

  2、看图列式。

  师: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

小朋友们会列式计算吗?

  (板书:

5+2+1)

  师:

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3、揭示课题

  师:

看这个算式与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

像这样三个数或三个数以上的数加在一起叫做连加。

(板书:

连加)

  4、学习计算顺序。

  师:

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讨论,再汇报)

  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

  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相加,然后再把算出来的得数(强调是算出的得数)加上第三个数,这样的计算,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板书:

从左往右)

  5、出示连加算式练习。

(为了检验你们的能力,数学王国的国王想考考你们?

  

(二)探究连减

  (过渡:

小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它们吃的好开心呀!

  1、情境演示,说图意

  师:

草地上有几只小鸡。

看,那几只小鸡吃饱了!

(多媒体出示小鸡跑走图)

  师:

谁能把刚才看到的过程完整地说一说?

(仔细观察图画,把你看到的内容说给你的同桌听。

  生:

草地上有8只小鸡,先跑走了2只,又跑走了3只,请问:

草地上还剩下几只?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

(原来。

先。

又。

  2、提问并列式师:

  看图,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呢?

  师:

要求还剩多少只小鸡,你会列式吗?

(板书:

8-2-2)

  师:

结合图,说说算式中的8、2、2各表示什么意思呢?

(指名说。

  师:

你能给这个算式起个名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连减”)。

(表扬鼓励:

你们起的名字和数学家起的名字一样,你们就是未来的数学家!

  3、读算式揭示课题

  师:

你会读这一道连减算式吗?

(指名学生读)

  学生一起完整地读出课题“连加连减”。

  4、合作探究,连减运算顺序

  师:

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这道题我们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师:

请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如果他说对了,请你夸夸他,如果他说错得不够好,请你帮帮他。

  全班交流,小结连减的计算方法:

计算连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用算出来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

  5、出示连减算式练习(智慧老爷爷也想考考大家。

  (三)初步小结:

我们认识了今天的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

都是按怎么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

(板书:

从左往右)

  (过渡:

带着连加连减这两位好朋友走出了农场,我们来到数学王国里的动物乐园。

  三、联系情境,巩固练习

  幻灯片出示习题

  师:

看,白鸽在空中给我们跳起了欢乐的舞蹈。

  1、白鸽空中舞(连减练习)

  师:

热情的小猴给我们摘下红红的大苹果。

  2、小猴摘苹果(连减练习)

  师:

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动物乐园,来到了停车场。

  3、停车场乘车(连加、连减练习)

  四、全课总结,拓展运用

  师:

同学们今天在数学王国的表现真棒,老师请你们去休息一下,吃点东西。

  1、幻灯片出示购买食品习题。

  2、小朋友,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是的,今天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会用连加连减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这节课我们收获真不少,看来学好数学能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教学设计方案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51页的例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购买不同价格物品的情景中,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关于元、角的加法计算的问题。

  2.使学生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认识用小数标的物品单价、加法含义及元、角之间的换算。

)解决简单的购买小件商品的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有序思维及思维的广度和灵活性,进一步加强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和“用数学”的`情感,培养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不同单位的人民币相加。

  教学过程:

  一、提供购物场景,复习引入课题

  1.师:

小朋友们,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认识了商店里物品的价格、还学会了怎样换人民币,你们知道人民币有什么用途?

(买东西。

)今天我们就应用前面所学的关于人民币的知识来解决买东西的问题。

  2.师:

“瞧,商店里有这么多东西,你们会认这些商品的价格吗?

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两件物品跟同桌说一说它的价格。

”请几个学生进行反馈。

  〔改变课题名称,变“人民币的加法计算”为“买东西”,紧扣本节课的活动,使学生容易理解,还数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商店里的物品都是学生喜欢的学习和生活用品,进一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说价格,达到复习旧知的效果,为本节课的新授打下基础。

  二、模拟购物情景,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人民币的加法计算

  1.创设情境,出示3种气球(圆形、葫芦形、心形),并简单认识3种气球的形状及价格。

  

(1)提出问题:

老师发现这个商店里卖气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有哪几种气球?

他们分别要多少钱?

你们喜欢气球吗?

老师想买两个送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你们说我可以买哪两个?

  

(2)分析问题:

小组讨论猜一猜老师有可能买哪两个气球,有几种买法?

  (3)解决方案:

反馈整理小组讨论结果,在表格内表示出来。

  买东西

  要买的物品

  一共要多少钱?

  圆形、心形

  5角+8角=13角=1元3角

  葫芦形、心形

  1元2角+8角=2元

  圆形、葫芦形

  5角+1元2角=

  2个圆形

  5角+5角=

  2个葫芦形

  1元2角+1元2角=

  2个心形

  8角+8角=

  2.尝试人民币的简单加法计算。

  师:

你们知道买圆形和心形这两个气球一共多少钱?

要求一共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

你是怎样想的?

(师板书学生回答的过程并给予解释。

)如果要买葫芦形和心形呢?

  板书:

  

(1)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己选其中一个组合计算总价。

(你们能不能算出其他组合的价格?

试一试,四人小组内商量每人选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计算的结果,检查自己的同桌或组员是否算对了。

若发现错了则给予指正。

  (3)反馈并选其中一组进行详细讲解,其他小组进行核对。

  (4)对小黑板上的六组进行比较,哪一组用钱最少?

哪一种买法用钱最多?

  〔从“买气球”的情境中,学生讨论发现6种组合,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并在探索中发现人民币的加法计算。

四人小组每人选一组合进行计算。

不但马上巩固新知,还在交流中学会了评价别人,学习了其他组合的计算方法,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了大容量的练习。

挖掘课本中的内容,利用板书,对六种组合进行人民币大小的比较。

  三、应用元、角加法计算解决生活问题

  1.师:

刚才我们通过解决实气球的问题学会了人民币的加法计算。

你们想不想应用这刚学的新知识去买东西?

请同学们拿出表格,看一看这次要买的东西是什么?

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

  2.为每一小组准备商店里的物品及其价格(出示贴纸商品,见附录)。

要求:

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每个同学一次只能买两样东西并把这两样东西像老师那样贴在表格中“要买的东西”一栏,最后在“一共要多少钱”中列式并计算。

注意:

要讲文明,在选购东西时不抢购,如果你买完了两样东西并列式计算完,你还可以再去选购。

  3.动手操作,结合表格巩固人民币加法计算。

  4.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操作和计算的结果并给予评价。

(四人小组交流,看看别人买了什么,他算对了吗?

  5.展示个别学生的作业。

(给全对的学生加红花。

  〔贴纸购物,首先是巩固本节课的人民币的加法计算,还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在自由选择信息中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尝试了成功的喜悦。

以小组为单位,不但加强了合作意识和文明购物的教育,还使学生在交流中学会评价别人,也从中学了其他商品组合的计算。

  6.猜一猜:

10元钱可以买哪些东西?

聪聪买东西用了10元钱,你说他买了什么?

(比一比谁拿智慧星多。

  〔“猜一猜”不但巩固了本节课的计算,学生的估算能力得到了训练,还培养了学生从不同角度去选择信息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锻炼。

  四、购物游戏,在生活实践个应用元、角加法计算

  所用物品都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带的玩具、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教师只要在各个物品上标上不同的价格即可。

  1.四人小组内进行活动。

(两人先当售货员然后交换。

两个“售货员”要一起算钱,否则一个人容易算错。

  2.全班进行购物活动。

(两个人外出买东西,两个人留下当售货员,然后交换进行活动。

  3.反馈活动情况。

(先向小组成员汇报自己外出买了什么,一共花了多少钱,其他成员检查其是否算对了。

  〔将所学的抽象算式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实际购物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从实际购物中发现问题,从而达到本节课的目的。

  五、指导看书,完成课本中的练习

  六、总结评价

  师:

今天我们通过买东西学习了人民币的简单计算,这节课你们学得开心吗?

在生活中你会帮妈妈买东西吗?

但不能乱花钱。

我们应爱护人民币。

(对学生本节课表现进行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篇6

  【教学重点】

  1、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

  2、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

  【教学难点】

  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人,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

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

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

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个人。

  简介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字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__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

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

文题含义:

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

  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隶泯扳称

  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

  之忽啼求之:

它,指书具.代词。

  借旁近与之:

他,指仲永,代词。

  余闻之也久:

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

  下能称前时之闻:

的,助词。

'

  卒之为众人:

语气助词,不译。

  于环谒于邑人:

到,介词。

  于舅家见之:

在,介词。

  贤于材人远矣:

比,介词。

  爱于人者不至:

从,介词。

  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

  ⑴邑人奇之:

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

  ⑵宾客其父:

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⑶利其然:

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⑷伤仲永:

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1、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⑵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⑷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⑹余闻之也|久

  2、理解课文结构层次: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

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

  第二部分:

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

  说明:

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

  四、请一位同学复述第1、2段的内容

  1、思考:

课文写丁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

“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泯然众人矣”。

  2、思考:

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

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

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

而其父的贪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

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形,引入深思。

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__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五、齐读第3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段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有何特点?

  采用了议论的形式。

  2、这一段“受于天”指什么?

“受于人”又指什么?

  “受于天”是指人的先天条件好,即有天赋。

“受于人”指人的后天学习和受到的教育。

  3、这一段讲了几层意思?

作者要表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讲了两层意思:

从“王子曰”到“不至也”,揭示仲永才能泯灭的原因,即“受于人者不至也”。

从“彼其……”至文末是第二层,由仲永引申出天赋差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局更加可悲。

这一段作者主要强调了后天的努力学习、接受教育对成才的重要作用。

  六、领悟课文语言表达简洁、洗炼的特点

  1、文中“忽啼求人”、“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字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什么作用?

  使真切、形象,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