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秘密生命读后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3828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树秘密生命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树秘密生命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树秘密生命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树秘密生命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树秘密生命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树秘密生命读后感.docx

《树秘密生命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树秘密生命读后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树秘密生命读后感.docx

树秘密生命读后感

树秘密生命读后感

《树的秘密生命》读后感《树的秘密生命》地球上有70多亿人,但树则有超过3万亿棵,平均每个人能对应430多棵树。

街道上,公园里,森林野外,我们天天都会和树打照面。

按理来说,我们对树应该是很熟悉了,而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树的秘密生命》,可是树真的有那么多秘密可聊吗?

答案是肯定的,树的一生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神秘和精彩。

这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树只不过是静静地立在那里缓慢生长的大型植物而已,没有动作,没有表情,只会按时开花、结果、落叶,所以似乎没什么秘密可言。

说白了,就是一块木头而已。

但听完这本书之后,你会发现,我们对树的了解实在是少得可怜。

举个例子,因为森林里的树是一棵一棵生长的,所以我们好像很容易得出结论,那就是每棵树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在为自己而生存。

但真实情况恰恰相反,一片森林更像是一个超生物体,类似于一窝蚂蚁或者蜜蜂一样,每棵树作为其中的一员,都是这个组织中的一部分,它们同呼吸,共命运,时刻都在为集体的利益贡献着力量,也常常在同类落难时伸出援手,为对方提供无私帮助。

树的一生充满着传奇色彩,它们懂得生长的哲理,也会为亲情和友情而付出,树的躯体里没有大脑这个器

官,但这丝毫不影响树拥有相当高水平的生存智慧。

而且,虽然终其一生不能移动,但面对环境的挑战时,树不会选择坐以待毙,而是会影响、改造身边的气候,使其更适合自己生存,也正因如此,地球才能像今天这样生机勃勃。

从某种程度上说,其实是树,给了我们生存以充分的物质基础,所以了解树,也能帮我们进一步了解真正的大自然。

我们绝大多数人对树了解得很少,其实也不能怪我们,因为树的行动实在是太过缓慢,它们动辄几百年的寿命对我们来说太过漫长,这让我们很难察觉到树的动态变化。

所以,要想介绍树的秘密生命,就必须要有对树长久细致的观察。

本书作者、德国自然学家彼得渥雷本,就恰好拥有这样的经历。

渥雷本童年时就立志成为一名自然保护者,曾经先后在德国林业管理局和林场工作,这些接触自然的经历,让他有机会对森林进行长期深入的观察,同时他也擅长以人性化的视角感受自然界的生命。

渥雷本撰写的系列作品在德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大自然的社交网络》《树的秘密生命》《动物的精神生活》等,一经出版就饱受好评,在各类书籍榜单上获得无数荣誉。

其中《大自然的社交网络》,已经在得到每天听本书栏目里有解读,欢迎收听。

接下来,我就通过两个部分,来和你聊聊树的生命里都有哪些秘密。

第一,树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都有哪些秘密经历?

第二,树在改造气候环境方面,都有哪些秘密能力?

第一部分让我们先从树本身入手,来看看树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都会有哪些秘密经历?

和其他植物一样,树的一生是从种子开始的。

因为地球上到处都是树,所以我们很容易认为,一颗种子长成一棵树好像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儿,但真实情况是,种子能发芽长大的概率极低,不亚于中彩票。

为啥呢?

土壤太干燥,种子就会枯萎,土壤太湿润,种子又容易腐烂;落在茂密的大树底下,种子缺乏阳光难以生长,落在远离树的地方,环境又普遍不适合树木生存;有些种子很轻,是因为里面没有什么营养物质,这些种子寿命很短、很容易死亡,有些种子很重,里面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但又容易被动物当成美食全部吃掉。

所以,树的秘密策略就是,几率不够,数量来凑。

比方说,一棵山毛榉一生能产下180万颗种子,而其中平均只有一个能真正长大成树,杨树的种子数量更多,每年都能产下多达2600万颗种子,一生中能产下的种子总数超过10亿颗,而这里面,平均也只有一个幸运儿能长成一棵杨树。

所以,我们看到的每一棵树,都是抽中彩票的大奖获得者。

而当它们落地生根,开始生长之后,漫漫征途才刚刚开始,而且,这场征途的长度也远超我们的一般想象。

作者作为一名护林员,经常在林区里见到很多只有一两米高的山毛榉小树,根据直觉来说,这些小树一般不会超过十岁,因为在阳光充沛的情况下,山毛榉一年就能长高半米。

但作者后来才发现,自然森林里这些所谓的小树,真实年龄经常会超过80岁,也就是说,这些山毛榉花了快一百年时间,才长了不到两米高。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这些树不想长高吗?

其实,这就是山毛榉的秘密策略,这种极慢的生长速度,是它们有意为之的。

因为山毛榉的种子比较重,它们从母树上落下来之后,小树最容易长在母树的脚下,而成年山毛榉的树冠繁茂巨大,像一个遮阳棚一样,把97%的阳光都挡在了树冠上方,只有3%的阳光能穿透母树树冠落在小树身上,这点阳光只够小树勉强生存,每年能长个几厘米就不错了,所以几十年下来,也不过一两米高。

说到这儿,你可能会纳闷,山毛榉的这种生长策略,岂不是会阻碍下一代的生长吗?

其实不然,对山毛榉来说,年轻时长得慢一些很有好处。

因为长得慢,树干内部的木质细胞会更密、更小,空气含量更少,这让它们有更紧致、更坚韧的树干抵抗风暴

和病菌的威胁。

几十年的磨炼和蛰伏,让小树有机会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挡在上方的母树,总有一天会因为高龄或者疾病而倒下,这时候阳光洒下,小树就能立刻快速生长,长成参天大树。

通过这种方式长大的山毛榉,树干更强韧,树冠更茂密,寿命自然也就更长久。

山毛榉的这种秘密策略,本质上践行了少就是多的生长智慧,一开始每年少长一些,之后的生命才会更多更长久。

而城市里的行道树或者人造林里的树,既没有足够长的时间慢慢生长,也没有自然森林里母树的刻意磨炼,所以给我们的印象就是长得很快,用不了几年就能长几层楼那么高,但最终,这些树的寿命也远比它们自然界里的亲戚短得多。

更可悲的是,人工种植的树就像一个个街头游童,终其一生都只能孤零零地生存,而自然生长的树,则更像是一个大家庭里的一员,它们之间充满亲情和友情,懂得合作和分享。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起树的另一个秘密了,那就是,树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生物。

很明显,社会性动物之间能通过语言或者行动来相互沟通联系,可是树既不会说话,也不能移动,那它们之间是怎么沟通的呢?

其实,秘密就在地表以下,树木之间会通过真菌网络进行沟通,分享信息和养料。

真菌网络的形成还要从水说起。

水是树生长最重要的资源,为了尽可能地吸收水分,树根发展出了非常多纤细的绒毛,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根的表面积,但这也没法完全满足树木对水的渴望,这时候真菌出场了。

真菌的菌丝可以广泛分布在土壤里的每个角落,还能穿透树的根部绒毛组织,和很多树的根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样一来,真菌形成的网络就成了不同树之间的连接纽带。

真菌对树的生存意义重大,首先它能大大扩张树木根部的表面积,有研究发现,一小勺土壤里面真菌菌丝的长度,连起来能有好几公里那么长,这让树能吸收更多的水分,而且真菌还能帮树固定大量的养料元素,比如氮和磷,除此之外,和树共生的真菌还能保护树根免遭细菌和有害真菌的侵扰。

当然,真菌也不是无偿提供这些服务的,作为回报,真菌会从树身上索取大量养料,有时甚至能达到树通过光合作用获得养料的三分之一。

树和真菌各取所需,形成了和谐的共生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维持数百年之久,直到某一天树木倒下。

就像我们刚说的,这种共生关系的另一个产物,就是连接树和树之间的真菌网络,不同树木之间可以通过这个网络传递养料和信息。

比方说,如果有一棵树的生存遇到困难,那它附近的其他树,就会很友善地通过真菌网络把自己多余的养料传递给需要帮助的伙伴。

刚才提到的山毛榉

母树和小树之间,也广泛存在着这种机制,母树凭借自己庞大的树冠制造出来大量养料,这时它也会通过真菌网络把很多养料传递给自己的孩子,也就是说,母树看起来用自己的树荫压制了小树的生长,但暗地里还是会给自己的孩子相当多的帮助,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或许这就是一种严厉的爱吧。

除了传递养料,树之间还会通过真菌网络交流信息,比如,如果哪棵树受到害虫的攻击,那它就会把相关信号传递出去,其他树木的根部接收到信号之后,就会快速采取应对措施,虽然直到今天,科学家们还没有弄清这个信息传递过程的具体机制,但这种信息的交流是肯定存在的。

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了,那在自然森林里,一棵树长得好好的,为啥要给其他树传递养料和信息呢?

或者说,社会化的生存对树来说有什么好处吗?

其实树的秘密很简单,就和人类社会的运行原则一样: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独木不成林,一棵树单打独斗就没有办法制造出一个区域内稳定的气候,也更容易受到风吹雨打和虫害侵袭,相反,很多树木抱团就能制造出一个小型生态系统,缓和酷暑和严寒,共同抵御各种风险,还能在危难时刻互相拉一把,在

这种环境下,树就能活得更久。

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所有的树都会不计代价地维持森林的完整性,尽其所能地帮助自己的树木同类。

值得一提的是,真菌网络只存在于自然森林里,人工种植的树木,因为根部往往会被修剪得残缺不全,所以根本就没有形成真菌网络的机会和能力,终其一生只能孤零零地生存,显得非常可怜。

因此,树木之间的亲情和友情,也只能存在于自然森林里。

树一生中的绝大多数时光,都会在伙伴的陪伴中度过。

直到有一天它们极度衰老,再也无法抵抗极端气候或者病害的袭击,最终倒在地面上。

而你可能想象不到的是,就算变成一根枯木,这棵树依然还有最后一个秘密,那就是成为一片生机勃勃的生命家园。

据统计,森林里所有动物、植物和真菌种类的五分之一,都必须依靠枯木为生,这个数字不会少于6000种,也就是说,就算树已经死去,它的遗体也会为许多其他生物发光发热。

更神奇的是,有些树的树干能立刻成为孕育后代的摇篮。

这是因为松软腐朽的木头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也能储存大量水分,所以有些树的树苗,比如云杉,在母树的躯干上就可以长得特别好。

生命的轮回就这样发生,从这个角度来看,一棵树的生命秘密和秘密生命,或许也不会真正终结。

第二部分说完了树本身的秘密,接下来,让我们看看树和环境之间的秘密。

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每一棵树都会不惜代价地帮助同类,维护森林的完整性,这样才能制造出一个稳定的小型生态系统,这其实就暗示着,树能改造身边的气候环境。

所以第二部分我们就说说,树在改造气候环境方面,都有哪些秘密能力?

地球如此广大,不同地方的气候迥异,很多地方其实并不适合人类生存,可今天,我们的足迹遍布全球,这是因为我们不仅能适应环境,还能改造环境。

树也是如此,它们在面对不同气候环境的时候,表现出了一股绝不服输的韧劲儿。

首先,树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非常强。

有研究发现,人类在基因差异上很接近,从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人都存在那么一点儿亲戚关系,而树就不一样了,就算是同一片天然森林里的同一种树木,彼此之间基因的差距,可能会像不同种类动物之间的差异那么大。

基因型差异很大,不同树木之间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千差万别,所以不管面对什么气候,一片森林里总有相当一部分树能适应下来。

不过,适应恶劣的环境对树来说,还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可以的话,它们宁愿过得更舒服一些,因为在更适宜的环境里生存,每棵树存活下来的几率也会更大。

以,树会选择尽其所能地改造气候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树也有很多很强大的秘密能力。

比如,树木不喜欢温度和湿度的极端变动,如果遇到炎热的夏天,树木就会采取各种方法降低森林里的温度,保护土壤的湿度。

树的第一个秘密武器是树叶。

茂密的树叶会阻挡热风在森林里的流动,遮阳效果良好的树冠则会保护土壤免遭烈日的烘烤,这样一来,森林里的温度和湿度就能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

显而易见,一座森林越茂密、越阴暗,对气候的稳定效果就越强,所以一般来说,阔叶林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比针叶林要大很多。

德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当夏天的室外温度高达37度时,一座针叶林里的温度会明显比37度要低,而一座茂密的阔叶林里的温度,还要比针叶林再低上10度。

除了树叶以外,生物量比较多的土壤,也是森林影响气候的秘密武器。

所谓土壤的生物量,简单来说就是,一座森林里存在的活着的木头、死去的木头和树叶的数量越多,那它土壤里的腐殖质层就会越丰富,整体上能积蓄的水分也就越多。

如果我们把森林比作一个加湿器的话,这个加湿器的蓄水盒越满,白天树叶的蒸腾效果就越好,我们都知道,水分蒸发会让气温下降,这样森林下方的气候就会更加凉爽。

你自己也可以去体验一下,

在炎热的夏天,如果我们在城市的户外待着,经常会感觉自己被烤熟,但如果有机会前往一片茂密的自然森林,那你肯定会觉得非常凉快,其实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作者就亲身体验过树木的这种改造气候的能力。

他的房子外面种着一棵冷杉,离他房子的墙面很近,这棵树的排汗作用非常明显,以至于让它周围空气的湿度明显增加,作者房子的墙面上甚至都长出了藻类和苔藓。

我们知道,到冬天气温接近零度的时候,如果汽车在室外停一晚上,车窗上很容易结一层霜,这是因为冬夜里汽车玻璃会向天空辐射热量,导致自身温度过低,碰上空气里的水汽,就容易结霜。

但作者发现,如果车停在他家这棵冷杉树下,车窗则不会有任何霜花,因为冷杉的树冠就像一把遮阳伞,阻止了它下方的汽车和土壤向天空辐射过多热量,这样一来,冷杉下方的气温会保持相对稳定,不至于过冷,汽车玻璃也就不容易结霜了。

可见,就算是一棵树,都能强烈改变它附近的微气候,而一座森林改造气候的能力,就更强大了。

而且可以说,正是森林的这种能力,给了人类今天这么广阔的生存空间。

其中的秘密,就在于水。

没有水,人就无法生存,可水是从哪儿来的呢?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却不好回答,因为不管是江河里的水,还是天上的雨水,迟早都会流走。

水永远往低处流,而

陆地又比海洋高,所以水要想来到陆地上,就需要先在海面上变成云,再在陆地上落成雨。

但关键是,被云携带的水汽会随着降雨逐渐减少并最终消失,所以越往内陆走气候就会越干燥,根据统计,大约在离海岸600公里的地方,就会开始出现大片沙漠。

可我们打开地图看看不难发现,地球上并没有那么多沙漠啊,很多距离海岸很远的地方,也是一片绿色生机盎然,这是为什么呢?

答案还是森林改造气候的秘密能力。

森林是拥有最大叶片总面积的植被形式,每1平方米的森林,把树冠全部展开后,叶子的总表面积可以达到27平方米。

这么大表面积的叶片,能产生非常强大的蒸腾作用。

有统计显示,夏天每平方公里的森林一天可以蒸发2500吨水,这些水分会被重新释放回空气里,再度积聚成云,往内陆深入移动,再次带来降雨。

只要这种循环游戏反复进行,就算是很偏远的内陆深处也会有降雨存在。

举个极端的例子,亚马逊雨林是世界上最繁茂的热带雨林,正是在它巨大蒸腾能力的影响下,亚马逊平原的海岸和内陆几千公里之间,降雨量几乎没有什么差别。

科学家们在对很多地区的森林进行研究之后,发现不管是阔叶林还是针叶林,都拥有把水气持续带往内陆的能力,正是这些森林形成了生命的纽带。

除了蒸腾作用以外,针叶林其实还有一个独特能力。

它们会散发出一种

叫做萜烯的物质,萜烯原本是针叶树用来抵御疾病和寄生物的化学武器,但当它的分子进入空气中后,水气就很容易依附在萜烯上凝结,从而产生云,形成降雨。

经过这个过程,针叶林区上空形成的云量,可以是无森林地区的两倍之多,而更多的云量也提高了降雨的概率,反射了更多的阳光,让这片地区的气候更加凉爽湿润。

不管是蒸腾作用,还是化学物质的作用,归根到底,人类今天能生存在陆地上的很多地方,其实都要感谢森林这种对陆地气候的强烈影响。

而且从长远来看,森林还能更深远地影响全球气候,甚至拯救人类的前途命运,而具体方式,就是遏制温室效应。

我们都知道,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光照下,树叶里的叶绿体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通过这个过程,树可以在自己的身体里封存大量二氧化碳。

这些二氧化碳一般会有两个结局,第一个是等树木倒下后,在真菌和细菌分解树木枝干的过程中被释放出来,第二个是树干被分解成粉末之后,逐渐沉积到地下,经过亿万年的地质作用演化成煤。

今天我们面临着严重的温室效应,其实就是因为人类燃烧了大量的化石燃料,把远古时期的植物封存的二氧化碳释放了出来,另一方面,人类对森林的利用和砍伐,实际上也阻止了植物变成煤这个过程的进一步发生。

且过去人们其实一直有个误区,那就是认为年轻的树长得更快,吸收二氧化碳也更快,所以及时砍掉老树,种上小树苗有利于树木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

但作者提到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其实树木越老生长得才越快。

树干直径1米的树,能制造的生物量是直径半米树的3倍。

人们总以为一百岁的树已经算是老树了,可跟树的实际寿命相比,一百岁的树只能算是森林里的青春少年而已,还远没达到壮年期。

所以为了遏制温室效应,作者给出了一个非常实际的建议,那就是保护森林,让森林有机会慢慢变老,这样森林才能更好地遏制温室效应。

说完了大的方面,最后再说说小的方面。

森林改造环境的能力,其实对人类的健康也大有好处,秘密之处就在于,不管是阔叶还是针叶,都能不断地从身边流动的空气中拦截下大大小小的悬浮粒子,每平方公里的森林每年拦截的粒子量可以多达7000吨。

而且树还能释放很多化学物质,比如具有显著抗菌作用的芬多精,因为这些化学物质的存在,森林里的空气可以达到高度洁净的状态,人们在这种天然氧吧里生活,自然会很少生病。

结语好,我们来总结一下本期音频的内容。

第一部分,我们说到树在一生中的不同阶段,都有哪些秘密经历。

树的一生可以横跨数百甚至上千年,从一颗种子幸运地发芽,到童年时期漫长的蛰伏生长,从贯穿

一生的亲情友情,到死后的化作春泥更护花,树绝非一块没有感情的木头,它们的一生充满着秘密和精彩。

第二部分,我们谈到树在改造气候环境方面的秘密能力。

树能通过树叶、土壤、化学物质等方式大幅影响周围气候,而且,对地球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也十分巨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已经变得更加理性和友善,保护自然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但仔细反思一下,其实我们对自然的保护和善意,更多地集中在了动物身上,对植物的重视确实要少很多。

本书的最后一章名为《生物机器人?

》,后面加了一个问号,很有趣地点出了我们对树木的一些刻板印象。

树没有大脑,行动缓慢,和人类之间也几乎没什么互动,所以我们虽然都知道树也是生命,但总还是把它们当作一种东西,一种物品,或者一种有生命的机器来对待。

但这本书或许能给我们一个看待树木的新视角。

树的生命比人类要长得多,而且还有很多精彩的秘密。

目前人们发现的最古老的树,是生长在瑞典的一棵欧洲云杉,至今已经有9500多岁,它诞生的时候,人类文明还在襁褓之中,如今沧海桑田,它还屹立在那里。

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敬畏吗?

希望未来我们都能以更友善的视角看待树木,虽然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利用树来生存,但或许可

以把它们当作一群沉默的老伙计,而不仅仅是一块块木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