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题库.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710080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5.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刑法》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刑法》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刑法》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刑法》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刑法》题库.docx

《《刑法》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题库.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刑法》题库.docx

《刑法》题库

第五部分《刑法》

本题库:

判断(85题)、单项选择(75题)、多项选择(70题)、案例题(30题),总计260题。

一、判断

1、甲为了达到杀死乙且自己不负刑事责任的目的,让邻居精神病人丙用刀将乙杀死,甲的行为属于不作为犯罪。

(×)

2、根据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对制造毒品罪负刑事责任。

(×)

3、犯罪行为在客观方面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概括起来,有故意犯罪行为和过失犯罪行为两种基本形式。

(×)

4、刑事责任年龄的计算方法应当是从过生日的第二天起算为满周岁。

(√)

5、15周岁的张某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

(√)

6、交通肇事罪的主体必须是交通运输人员。

(×)

7、构成传播性病罪必须是将性病传染给对方。

(×)

8、交通肇事罪属于结果犯。

(√)

9、聚众犯罪属于共同犯罪。

(×)

10、犯罪集团的成立条件是三人以上多次实施故意犯罪。

(×)

11、法律中的多人、多次的多是指“三”以上的数(含本数)。

(√)

12、未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

13、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14、丢失枪支不报罪要求造成了严重后果的才构成犯罪。

(√)

15、放火罪的既遂标准是放火行为已经引起燃烧物独立燃烧。

(√)

16、徐某长时间以暴力、胁迫手段组织多名残疾人进行乞讨,其行为构成组织残疾人乞讨罪。

(√)

17、甲乙二人以向丙勒索财物为目的,将丙的儿子作为人质强行从学校带走,甲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

18、某地发生了一起重大盗窃案,但一直未破获。

某天,甲因抢劫被刑事拘留,期间,甲向公安机关交待了某地的盗窃案系其伙同乙所为,甲交待盗窃案的行为应认定为自首。

(√)

19、刑法规定的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等,附加刑只能和主刑一起适用,不能独立适用。

(×)

20、对生产、销售劣药,危害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刑事责任。

(√)

21、李某听说王某外出,遂于某日凌晨潜入王某家行窃,忽听外面狗叫,以为是王某回来,心中害怕,未窃得财物即匆匆逃出,李某的行为属犯罪中止。

(×)

22、15周岁的人实施了故意伤害行为致人重伤的,不负刑事责任。

(×)

23、出售、购买、运输假币要求达到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

(√)

24、采取正当防卫行为针对的必须是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

25、高某被朋友宴请,席间喝醉,回家途中其在路边睡着。

路人张某见状,将高某的钱包(内有人民币5000元)拿走。

张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

26、陈某以淫秽物品为对象实施抢劫,应当定抢劫罪。

(√)

27、甲欠乙债款5万元久拖不还,乙为了逼甲还债把甲锁在自家地窖中三个月,甲称无钱可还,乙很恼火把甲打成重伤,乙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但应从重处罚。

(×)

28、实施故意杀人行为后,在行为人失去知觉的情况下,临时起意拿走该人财物的,应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

(√)

29、赌博罪的最高刑期为三年。

(×)

30、村民委员会主任甲协助政府进行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管理,此时应认定其系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

31、诬告陷害罪的犯罪目的是意图使他人受到刑事追究。

(√)

32、田某骑摩托车在大街上见妇女张某提着一个精致皮包在行走,即起歹意,从背后用力拉皮包带,试图将皮包抢走。

张某顿时警觉,拽住皮包带不放。

田某见此情景,突然对摩托车加速,并用力猛拉皮包带,张某当即被摔成重伤。

田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

33、为实施其他犯罪,偷开机动车辆当犯罪工具使用后,即使将偷开的机动车辆送回原处或者停放到原处附近,车辆未丢失的,也应当按照盗窃罪和其所实施的犯罪数罪并罚。

(×)

34、对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应当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

35、强奸过程中导致受害妇女重伤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X)

36、王某利用计算机知识获取某公司上网账号和密码后,以每3个月100元的价格出售上网账号和密码,从中获利5000元,给该公司造成4万元的损失,王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盗窃数额为5000元。

(×)

37、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公私财物接近“数额较大”起点,可以追究刑事责任。

(×)

38、非法行医严重损害就医人身体健康的,构成故意伤害罪。

(X)

39、抢劫银行办公用品的行为属于《刑法》第263条第(三)项规定的“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

40、盗窃可用于骗取出口退税发票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

41、陈某某晚潜入胡某家中盗窃价值一万多元的金项链时,被主人发现。

陈某夺门而逃,胡某也没有再追赶。

陈某就躲在胡某家墙根处的草垛里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村长高某路过时,发现陈某行踪诡秘,就对其盘问。

陈某以为高某发现了自己昨晚的盗窃行为,就对高某进行打击,致其重伤。

陈某构成盗窃罪、故意伤害罪、应数罪并罚。

(√)

42、刑法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

43、冒充高干子弟进行诈骗,骗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不以招摇撞骗罪论处。

(√)

44、民警甲在值班期间接一男子报警称其生命受到威胁,要求保护,甲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也没有向领导汇报,后歹徒将该男子杀害。

甲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

45、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的犯罪主体是首要分子、罪大恶极者或其他积极参加者。

(×)

46、包庇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47、甲是一无业游民,为寻求精神刺激,多次带着他的一帮朋友在街道上追逐妇女,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甲的行为属于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

(×)

48、甲欲杀乙,将木棒向乙头部抛去,因乙与丙站在一起(相距约一米远),结果乙歪头躲过,木棒击中丙致其死亡。

甲的行为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X)

49、伪证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直接故意。

(√)

50、对引诱不满14周岁的幼女卖淫的行为进行处罚应按引诱卖淫罪论处。

(×)

51、绑架并杀害人质的行为,应当定故意杀人罪和绑架罪。

(X)

52、甲盗窃了乙的一块名表,以2万元的价格转卖给丙,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和销售赃物罪。

(X)

53、对犯罪分子盗窃、抢劫所得的机动车辆及其变卖价款,应当依照《刑法》的规定予以追缴。

此说法是(√)的。

54、赵某(15周岁)抢夺他人人民币30000元,某市公安局可以对赵某刑事拘留。

(×)

55、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

56、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

(√)

57、甲在路边拾一弃婴,抚养了几个月后,谎称是自己的孩子,以4000元的价格卖给他人。

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

58、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59、构成盗窃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

60、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组织者、领导者,应当按照其所组织、领导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所犯的全部罪行进行处罚。

(√)

61、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此说法是(√)的。

62、明知是赃车而介绍买卖的,以收购、销售赃物罪的共犯论处。

此说法是(√)的。

63、违反枪支管理规定,非法持有、私藏军用枪支一支以上的,涉嫌非法持有、私藏枪支、弹药罪。

此说法是(√)的。

64、以虚假、冒用的身份证件办理入网手续并使用移动电话,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的,依照刑法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此说法是(√)的。

65、继续犯的追诉时效从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

(X)

66、刑法中所称假药,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假药和按假药处理的药品、非药品。

此说法是(√)的。

67、在单位犯罪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一般被认定为主犯。

(X)

68、由于泄愤报复或者其他个人目的,毁坏机器设备、残害耕畜或者以其他方法破坏生产经营的,涉嫌破坏生产经营罪。

此说法是(√)的。

69、非法生产、买卖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警械,情节严重的,涉嫌非法生产、买卖警用装备罪。

此说法是(√)的。

70、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涉嫌故意伤害罪。

此说法是(√)的。

71、甲乙共谋杀死丙,但到了约定时间乙没去,甲一人将丙杀死。

甲乙的行为构成共同犯罪。

(√)

72、明知自己患有梅毒、淋病等严重性病卖淫、嫖娼的,涉嫌传播性病罪。

此说法是(√)的。

73、甲欲杀乙,向乙的饮料投放毒物,不料丙误把该饮料喝下,被毒死。

该情形不影响甲的犯罪故意的成立。

(√)

74、甲、乙二人合谋抢劫出租车,准备凶器和绳索后拦住一辆出租车,谎称去郊区某地。

出租车行驶到检查站,检查人员见甲、乙二人神色慌张便进一步检查,在检查时甲、乙意图逃离出租车被抓获。

甲、乙二人的行为构成抢劫(未遂)罪。

(X)

75、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以各种欺骗手段,收取他人财物的,依照刑法的规定,以诈骗罪定罪处罚。

此说法是(√)的。

76、甲(15周岁)将邻居一4岁小孩绑架到家中,向小孩父亲索要4万元,后因怕孩子认识自己而将其杀死。

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

(X)

77、“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

此说法是(√)的。

78、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此说法是(√)的。

79、民警甲与民警乙开玩笑,随手拿起执勤用枪向乙瞄准、开枪,同时戏称:

“我一枪打死你”,不料枪中装有子弹,乙被当场打死。

甲的行为属于意外事件。

(X)

80、盗窃未遂,情节严重,如以数额巨大的财物或者国家珍贵文物等为盗窃目标的,应当定罪处罚。

此说法是(√)的。

81、盗窃违禁品,按盗窃罪处理的,不计数额,根据情节轻重量刑。

此说法是(√)的。

82、甲潜入乙家,搬走乙家1台价值2000元的彩电,走到门口,被乙7岁的女儿丙看到。

丙问甲为什么搬我家的彩电,乙谎称是其父亲让他来搬的。

丙信以为真,让甲将彩电搬走。

甲的行为属于诈骗。

(X)83、盗窃技术成果等商业秘密的,按照刑法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此说法是(√)的。

84、刑法规定的拐卖妇女罪中的“妇女”,既包括具有中国国籍的妇女,也包括具有外国国籍和无国籍的妇女。

被拐卖的外国妇女没有身份证明的,不影响对犯罪分子的定罪处罚。

此说法是(√)的。

85、甲到乙的餐馆吃饭,在食物中发现一只苍蝇,遂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为由进行威胁,索要精神损失费3000元,乙迫于无奈付给甲3000元。

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X)

二、单选

1、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D)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2、职务侵占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A)将本单位的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A.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B.利用工作接触的便利

C.利用熟悉环境的便利

D.利用人员了解的便利

3、李某,14岁,放学骑自行车回家,因逆行且车速极快,在转弯处撞着对面行走的张某,造成张某因颅脑损伤,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李某的行为:

(A)

A、因为不满16周岁,不负刑事责任B、属于意外事件

C、没有因果关系D、构成交通肇事罪

4、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是指(C)

A、14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B、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C、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D、不满14周岁

5、孙某在13周岁的时候盗窃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盗窃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盗窃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18周岁时又盗窃1000元的物品。

在对孙某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盗窃数额应为(D)

A.15500元B.13500元C.10500元D.5000元

6、我国刑法规定,过失犯罪(D)负刑事责任。

A、可以B、应当C、必须D、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7、李某(男)深夜遇到一单身女子王某,遂起歹意将王某强奸,事后怕王某报案欲杀人灭口,王某苦苦哀求说“我不会报警”,李某将王某放走。

李某的行为属于:

(B)

A、故意杀人罪(中止)B、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中止)

C、强奸罪D、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

8、下列哪一行为可以构成使用假币罪(A)

A.甲用总面额1万元的假币参加赌博   

B.甲(系银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伪造的货币换取货币   

C.甲在与他人签订经济合同时,为显示自己的经济实力,将总面额20万元的假币冒充真币出示给对方看   

D.甲用总面额10万元的假币换取高某的1万元真币 

9、农民某甲见村庄附近的灌溉专用线路因降雨而暂时未使用,便于某日晚偷割该输电线200多米,次日卖给非法收购者,得到500多元。

某甲的行为构成:

(B)

A、盗窃罪B、破坏电力设备罪

C、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D、盗窃罪和破坏电力设备罪

10、甲某是某工厂的电焊工,在一次维修厂房过程中,未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棉纱和锯末,就进行电焊作业。

高温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棉纱和锯末上,引起火灾,造成厂房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800多万元,同时还导致当时在车间内工作的两名工人被大火烧死。

甲某构成:

(C)

A、失火罪B、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11、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刑法第263条规定的对抢劫罪加重法定刑的情形有( A)

A.王某和李某在小型出租车上实施抢劫

B.王某和李某在抢劫时致被害人重伤

C.王某和李某到一信用社抢劫;

D.王某和李某冒充警察进行抢劫

12、民警三人夜间巡察,发现一男青年有嫌疑,遂向其出示人民警察证,并要求其出示身份证明,被拒绝。

男青年借口民警推搡他,将一民警的鼻骨打成骨折(轻伤)。

该男青年的行为应认定为(B)。

A.故意伤害罪

B.妨害公务罪

C.不构成犯罪

D.寻衅滋事罪

13、公安机关侦破了一个涉恶犯罪集团犯罪案件,许某、刘某在该集团中属于首要分子,对其的犯罪行为应当(C)。

A、按照其所参与的全部犯罪认定

B、按照其所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认定

C、按照犯罪集团所犯全部罪行认定

D、从重处罚

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A)。

A、醉酒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B、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C、14周岁以下的人犯罪,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D、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15、持有、使用假币罪的主观方面要求:

(A)

A、明知是伪造的货币B、明知是伪造、变造的货币

C.、不要求是否明知是伪造、变造的货币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6、乙与丙因某事发生口角,甲知此事后,找到乙,谎称自己受丙所托带口信给乙,如果乙不拿出5000元给丙,丙将派人来打乙。

乙害怕被打,就托甲将5000元带给丙。

甲将钱占为己有。

对甲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A)

A.按诈骗罪处理

B.按敲诈勒索罪处理

C.按侵占罪处理

D.按抢劫罪处理

17、张某用面粉假充“白粉”(海洛因),卖给不知情的李某300克,李某即向他人转手出售200克,在交接时被警察抓获。

张某与李某的行为属于(C)。

A、两人共同构成贩毒罪

B、两人均构成贩毒罪,但非共同犯罪

C、张某构成诈骗罪,李某构成贩毒罪

D、两人均构成诈骗罪,但非共同犯罪

18、某晚张某在路上发现一独行的女青年上前将其拦住,拖到无人处将其强奸。

逃离现场时从受害人的自行车的车篮内窃取人民币200元。

而受害人穿好衣服到公路另一侧取车时才发现被窃。

对张某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C)

A、构成强奸罪和抢劫罪B、构成强奸罪和盗窃罪

C、构成强奸罪D、构成抢劫罪

19、沈某因无证驾驶机动车辆被民警赵某依法查处,沈某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某日,沈某见赵某独自散步,即对赵某进行殴打,致赵多处皮下出血(经法医鉴定为轻微伤),沈的行为(C)。

A、构成故意伤害罪B、构成报复陷害罪

C、不构成犯罪D、构成妨害公务罪

20、下列行为不属于刑法第263条第

(一)项规定的“入户抢劫”中的“入户”的有:

(D)

A、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封闭的院落

B、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他人生活的与外界相对隔离的住所

C、为实施抢劫行为而进入渔民作为家庭生活场所的渔船

D、进入某公司的办公室进行抢劫

21、甲系某百货大楼的职工,后被辞退。

甲心怀不满,在2005年2月间,先后三次打电话给百货大楼,谎称大楼中有爆炸物,大楼工作人员均报警,并组织顾客疏散,共造成14万元的直接损失。

对甲的行为应当定(D)。

A、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

B、破坏生产经营罪

C、报复陷害罪

D、编造恐怖信息罪

22、张某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发现赵某(当时已经死亡)散落的提包,包外有两捆人民币计2000元,包内尚有8000元。

张某将甩出包外的钱塞进包内,拎起提包停留5、6分钟后,见无人过问,当时交警还没到达现场,便骑车离去。

后经在场目击者指认,交警向其询问提包是否是其所拿时,其一口否认,拒不交出提包。

对张某的行为应当如何处理?

(D)

A、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

B、应当由赵某的继承人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张某返还包内财物

C、构成侵占罪

D、构成盗窃罪

23、行为人在实施抢劫行为后,出于灭口的目的而将被害人杀害,对行为人的行为如何认定?

(C)

A、抢劫罪的加重情节B、抢劫罪

C、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D、故意杀人罪

24、下列不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是(D)。

A、破坏电力设备罪B、私藏枪支罪

C、交通肇事罪D、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25、甲组织乙等10余人与马某等人聚众斗殴,结果马某被乙打致重伤,另外3人被打致轻伤,对此案的定性正确的是(A)。

A、甲和乙应定故意伤害罪,其他积极参加者定聚众斗殴罪;

B、乙应定故意伤害罪,甲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定聚众斗殴罪,对甲应从重处罚;

C、甲、乙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均定聚众斗殴罪,但对甲、乙应从重处罚;

D、甲、乙和其他积极参加者均定故意伤害罪,但对甲、乙应从重处罚;

26.下列原则中,(D)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

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D.数罪并罚原则

27、甲和乙看中了某花圃内的珍贵兰花,合谋其盗窃。

两人在A处盗得一辆工具车(价值30000元),半夜开到花圃门口,撞开花圃的门(造成2000元损失),将二十余株兰花(经鉴定价值8600元)搬上车运回住地,次日又将兰花以10000元的价格转手卖给他人。

后甲将工具车开到B处丢弃。

对于本案的盗窃数额,应认定为(C)。

A、38600元B、10000元C、40000元D、42000元

E、40600元F、12000元G、10600元

28、关于从轻、减轻处罚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

A、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D、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9.某甲将他人的一台价值8000余元的彩电偷回家中,经其父、兄规劝,在失主发觉前,又偷偷送回原处。

甲的行为属于(B)。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30.张某准备了作案工具欲到某厂财务室撬保险柜偷钱,邀约李某帮其望风。

李某不同意,并到派出所告发了张某。

张某的行为属于(A)。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31.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

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待曾在1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

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B )。

A、34000元

B、30000元

C、19000元

D、15000元

32.甲将正在使用中的铁轨道钉盗卖。

甲的行为构成(B)。

A.盗窃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过失破坏交通设施罪

33.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B)罪行的,以自首论。

A.已掌握的本人其他

B.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

C.还未掌握的他人

34.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的犯罪主体是(B)。

A.司法机关工作人员

B.有查禁犯罪活动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D.行政机关执法人员

35.刘某非常喜欢邻居家的男孩小涛,一日,刘某带小涛到大桥上玩,提着小涛的双手将其悬于桥栏,小涛边喊害怕边挣扎,刘某手一滑,小涛掉人河中,刘某急忙去救,小涛已溺水死亡。

刘某的行为属于(A)。

A.过失犯罪

B.意外事件

C.故意犯罪

36.某乡政府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时,甲纠集数人,冲进会场,大声辱骂候选人,殴打工作人员,并把票箱砸毁,致使选举工作无法正常进行。

甲的行为构成(A)。

A.破坏选举罪  

B.妨害公务罪   

C.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罪  

D.聚众打砸抢罪

37.修改后的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C)。

A.从新原则

B.从新兼从轻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38.甲为陷害乙,捏造自己的妻子被乙强奸的事实,并向乙所在单位告发,该单位向公安机关报案。

经查证,乙未受到司法追究。

甲的行为(B)。

A.构成诬告陷害罪(未遂)

B.构成诬告陷害罪(既遂)

C.不构成犯罪

D.构成诽谤罪

39、在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不是特殊主体的是(D)。

A、重大责任事故罪B、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C、保险诈骗罪D、破坏交通工具罪

40.孙某制作、复制、贩卖大量淫秽光盘,并组织播放供300余人观看。

对孙的行为应以( C )。

A.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处罚

B.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从重处罚

C.制作、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

D.传播淫秽物品罪从重处罚

41、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B)。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查

42.甲欲向乙强行索取财物,一日以麻醉方法将乙掳至郊外,待乙醒来后勒令其交付8万元现金,否则将杀死乙。

甲的行为构成(A)。

A.抢劫罪

B.绑架罪

C.绑架勒索罪

D.敲诈勒索罪

43.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客体是(A)。

A.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B.公民的人身权利

C.公私财产所有权

D.人身权利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44.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