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703635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81 大小:196.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1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哈拉道口中心小学

2017—2018年度第二学期

六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任教的是六(3)班,这个班级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习惯较好,空间观念较强,上课时能积极思考,能够主动,创造性地进行学习。

有少数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自觉的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针对这些情况,本学年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本班的整体成绩。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负数、百分数

(二)、圆柱与圆锥、比例、数学广角、整理和复习、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等。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负数、百分数

(二)和比例三个单元。

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学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是加强问题解决教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比例的教学,使学生理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尺的概念,会解比例和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会把一个图形在方格纸上放大或缩小。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圆柱与圆锥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对圆柱、圆锥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掌握有关圆柱表面积,圆柱、圆锥体积计算的基本方法,促进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百分数

(二)、圆柱与圆锥、比例、等知识的学习,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探究的过程,体会如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模型化”,体会应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多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整理和复习单元是在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内容之后,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全面的回顾与整理,这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原来分散学习的知识得以梳理,由数学的知识点串成知识线,由知识线构成知识网,从而帮助学生完善头脑中的数学认知结构,为初中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2、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和圆柱、圆锥的体积,能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

5、会看比例尺,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6、经历对“抽屉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抽屉原理”,会用“抽屉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推理的能力。

7、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应用、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扇形统计图、转化的解题策略以及总复习的四个板块的系列内容。

教学难点:

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成正比例和反比例量的判断、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解题策略的灵活运用。

五、教学措施

(一)教学方法:

1、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教师应转变观念,采用“激励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策略,以问题为线索,恰当运用教材、媒体、现实材料突破重点、难点,变多讲多练,为精讲精练,真正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益。

3、不增减课程和课时,不留机械、重复、惩罚性作业和作业总量不超过规定时间,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4、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本学期要以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空间。

要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创设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开放式的教学情境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从而达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5、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6、练习的安排,要由浅入深,体现层次性。

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练习,对优生、学困生都要体现有所指导。

增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的实际意义来诱发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7、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引导家长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育人。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勇敢战胜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学习和生活的强者。

(二)学习方式:

1、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2、通过查阅资料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4、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六、教学进度表

周别

时间

起讫

教学内容

节数

备注

1

3.5-3.9

负数

3

2

3.12-3.16

百分数

(二)折扣

成数

税率

利率

哪种更合算

练习二

1

1

1

1

1

1

3

3.19-3.23

生活与百分数

机动

圆柱的认识

练习三

1

1

1

1

4

3.26-3.30

圆柱的表面积

练习四

圆柱的体积

练习五

1

1

3

1

5

4.2-4.6

圆锥的认识

圆锥的体积

练习六

练习七

比例的意义

1

1

1

1

1

6

4.9-4.13

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

练习八

正比例

1

1

1

2

7

4.16-4.20

反比例

练习九

比例的应用

1

2

3

8

4.23-4.27

练习十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用比例解决问题

练习十一

2

1

2

1

9

4.30-5.4

劳动节

10

5.7-5.11

练习十二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

练习十三

1

3

1

11

5.14-5.18

数的认识

练习十四

数的运算

练习十五

1

1

2

1

12

5.21-5.25

式与方程

练习十六

比和比例

练习十七

1

2

1

1

13

5.28-6.1

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练习十八

图形运动

练习十九

1

2

1

1

14

6.4-6.8

图形与位置,练习二十

统计与概率

练习二十一

数学思考

练习二十二

1

1

1

1

1

15

6.11-6.15

综合与实践

3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课时

2006.2.21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认识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每人带一个圆柱,教师给学生每4人小组发一个纸制的圆柱。

每位学生准备好制作圆柱的材料。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圆柱侧面展开是长方形,并理解长与宽与圆柱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谁能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相对的两个长方形完全相同,长方体的高有无数条。

)正方体呢?

谁能说一说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哪些知识?

二、新授

教师: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种新的立体图形:

圆柱体,简称圆柱。

1、初步印象

教师:

同学们,请你们用眼睛看,用手摸,说一说圆柱与长方体的有什么不同?

(圆柱是由2个圆,1个曲面围成的。

2、小组研究:

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面与面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

3、交流和汇报

(1)关于两个圆形得出:

上下2个圆是完全相等的圆,它们都是圆柱的底面。

(2)关于曲面得出:

它是圆柱的侧面,如果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沿着斜线展开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

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

(3)关于圆柱的高: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圆柱的高。

高有无数条。

高有时也可用长、厚、深代替。

4、举例说明进一步明确特征

教师:

既然大家对圆柱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那些物体是圆柱呢?

(学生举例,再让学生自己判断。

当有一个学生说粉笔是圆柱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5、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

哪些不是?

说明理由。

6、制作圆柱

三、练习

1、运用知识进行判断

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

哪些不是?

说明理由。

第二课时(重点课时)

2.22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并根据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

运用侧面积公式、表面积公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质疑

怎样推倒圆柱的侧面积呢?

二、导入新课

教师: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和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请大家想一想,圆柱侧面的展开图是什么图形?

教师出示(略)

讨论:

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

说说:

圆柱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

三、新课

1.推导圆柱的侧面积公式。

 2.教学例1。

用投影出示例1。

(1)独立完成

(2)质疑、个别指导

3.小结。

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4.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教师:

请大家把上节课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

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教师指着圆柱的展开图,“那么,圆柱的表面积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使大家明确: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5.教学例2。

出示例2的题目。

教师: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学生:

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半径,求表面积。

教师:

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应该先求什么?

后求什么?

使学生明白;要先求圆柱侧面积和底面积,后求表面积。

教师:

我们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画出这个圆柱。

随后教师出示一圆柱模型,将数据标在图上。

教师:

现在我们把这个圆柱展开。

出示展开图,如下:

让学生观察展开图,“在这个图中,长方形的长等于多少?

宽等于多少?

圆柱的侧面积怎样计算?

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

指名学生回答,注意要使学生弄清每一步计算运用什么公式(如圆的周长公式和面积公式,长方形的面积公式,等等)。

然后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学生计算结果的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做完后,集体订正。

6.教学例3。

出示例3。

教师:

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学生:

已知圆柱形水桶的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

求做这个水桶要用多少铁皮。

教师:

这个水桶是没有盖的,说明了什么?

如果把做这个水桶的铁皮展开,会有哪几部分?

使学生明白:

水桶没有盖,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教师;要计算做这个水桶需要多少铁皮,应该分哪几步?

学生分组计算、集体交流汇报

7.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

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

四、巩固练习

1.做第5页3题

学生独立完成

2.运用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状的水桶,高是45厘米,底面半径是22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至少需要用多少材料?

五、作业

书5页2、4题

第三课时

2.23

教学目标:

通过圆柱切分和拚合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圆柱的特征认识,掌握圆柱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提高空间的想象能力。

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圆柱体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的求法。

二、习题练习

1、选择正确答案

(1)一个圆柱木棒,底面直径2厘米,高3厘米,如果沿地面直径纵剖后,表面积之和增加()厘米。

A6b12c24d48

(2)把圆柱的钢材沿平行地面的方向截成三段,表面积之和增加12平方厘米,钢材的第面积应是()

a6b4c3d2

2、讨论并解答

一个圆柱木块,高减少1厘米后,表面积就减少了6.28平方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测量黄瓜表面积实践作业练习

三、作业;数学书6页789题

四、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2.24

教学目标:

通过用切割拼合的方法借助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的体积公式;使学生理解圆柱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柱的体积。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计算圆柱体体积

教学难点:

圆柱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圆柱的体积公式演示教具(把圆柱底面平均分成16个扇形,然后把它分成两部分,两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区别开)。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长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

学生可能会答出“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教师继续引导学生想到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底面积×高”。

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3.拿出一个圆柱形物体,指名学生指出圆柱的底面、高、侧面、表面各是什么圆柱有几个底面?

有多少条高?

二、导入新课

教师:

请大家想一想,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学过的图形再计算面积的?

先让学生回忆,同桌的相互说说。

然后指名学生说一说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把圆等分切割,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找出圆的面积和所拼成的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再利用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导出求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师:

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呢?

大家仔细想想看,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应怎样进行转化。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想到的方法,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将圆柱的底面分成扇形切开教师应该给予表扬。

教师: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何将圆柱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求出它的体积。

板书课题:

圆柱的体积

三、新课

1.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会怎样呢?

(看模型,联想长方体)

推导其体积计算公式

板书: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师:

如果用V表示圆柱的体积,S表示圆柱的底面积,h表示圆柱的高,可以得到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V=Sh 

2.教学例1

出示例1

(1)教师指名学生分别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

求什么?

②能不能根据公式直接计算?

③计算之前要注意什么?

通过提问,使学生明确计算时既要分析已知条件和问题,还要注意要先统一计量单位。

(2)用投影出示下面几种解答方案,让学生判断哪个是正确的?

①V=Sh=50×2.l=105

答:

它的体积是105立方厘米。

②2.1米=110厘米。

V=Sh=50×210=10500

答:

它的体积是1050O立方厘米。

③50平方厘米=0.5立方米

V=Sh=0.5×2.1=1.05答:

它的体积是1.05立方米。

④50平方厘米=0.005平方米

V=Sh=0.005×2.1=0.0105立方米

答:

它的体积是0.0105立方米。

先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名学生回答哪个是正确的解答,并比较一下哪一种解答更简单i对不正确的第①、③种解答要说说错在什么地方。

五、作业:

数学书9页2、3、4、

第五课时

2.26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二1题回忆计算公式,并逐个计算。

2、选择:

(1)一只铁皮水桶能装水多少升是求水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2)做一只圆柱体的油桶,至少要用多少铁皮是求油桶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3)做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要用多少铁皮是求通风管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4)求一段圆柱形钢条有多少立方米,是求它的(侧面积、表面积、容积、体积)

三、深化练习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94.2平方厘米,底面直径是4厘米,它的高是多少?

2、一个圆柱形水池底面直径8米,池深2米,如果在水池的底面和四周涂上水泥,涂水泥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水池最多能盛水多少立方米?

3、投影练习(略)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5、6、7、8题

第六课时

2.28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判断:

1、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的计算方法。

2、圆柱体的底面扩大3倍,高扩大2倍,体积扩大6倍

3、当一个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沿着高线将圆柱体切开,这时这个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

二、求圆柱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略)

三、投影(图)

四、解答应用题

五、作业:

9、10、11、12

第七课时

3.1

设计思想:

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学习,通过动手操作,亲身感受,在自主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认识圆锥的高、侧面,底面。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建立立体图形意识,认识圆锥

教学重点:

认识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空间观念的培养。

教具学具:

教具:

(1)铅笔、卷笔刀

(2)圆锥体、圆

柱体教具各1个(3)大三角板一个

学具:

(1)圆锥体实物

(2)纸做的圆锥体、圆柱体模型各1个

(3)小刀、绳子、直尺、剪刀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支圆柱形铅笔,问:

这是什么形体?

你能说说圆柱体各部分的名称和它的特征吗?

生述

2、问:

把这支铅笔横截成两段,各是什么形体?

猜一猜,把它放进卷笔刀卷一卷,会出现什么形体?

生述完后师操作,出现一个圆锥体。

这就是我们这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圆锥的认识。

看了课题后,你想学习什么?

二、讲授新课:

放手寻找圆锥体各部分名称。

(1)联系实际举例。

师问:

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2)引导观察特征

取出圆锥体学具,问:

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圆锥,可以用哪些方法?

(看一看,摸一摸)

请大家看一看,摸一摸圆锥,你发现了什么?

说给同桌听。

让一生上来指,回答后师板书:

顶点:

1个

侧面(曲面)

面:

2个

底面(圆)

同桌互指互说一遍。

认识圆锥的高

(1)显示两个圆锥一个高、一个低,问:

观察这两个圆锥,你发现了什么?

(高、低不同)是由圆柱的什么决定的?

下面我们来研究圆锥的高。

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锥有几条高?

在哪里?

怎么画等)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自学课本。

(2)讨论交流

A.什么是圆锥的高?

B.①拿出一个捏成圆锥体的橡皮泥,这条高在圆锥的哪里?

看见吗?

指母线,这条是不是圆锥的高?

②利用手中的工具,四人小组合作找出圆锥的高.(工具:

小刀、绳子)

③交流汇报:

生汇报用小刀把圆锥切开,师问:

切时要注意什么?

这样切可以吗?

显示斜切的过程,为什么?

(和底面不垂直)这样切可以吗?

显示沿着底面直径的平行线切的过程,为什么?

(没有从顶点出发,找不到圆心)拉时要注意什么?

(跟底面直径垂直)

C.通过操作,你能再来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圆锥的高?

圆锥的高有几条?

为什么?

D.在下发的练习纸上的立体图上画高,标上字母h。

3、测量圆锥的高

(1)我们在一个可切开的圆锥体上找到了它的高,那么在一些不可切的物体上怎样找到它的高,并知道高是多少呢?

同桌互相商量一下,利用手中的工具,互相配合着试试看,量出圆锥体学具的高,有困难的可以看书本。

(2)操作

(3)汇报测量的步骤及测量结果。

师问:

其实,同学们手中的圆锥高度都是一样的,为什么测量结果不太一致呢?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圆锥平板必须放平、刻度处理、尺子必须竖直等)

4、认识圆锥侧面展开图

让学生把圆锥体学具侧面剪开,

问:

侧面展开是什么形状?

(扇形)

5、想象,对圆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出示直角三角板:

握住一个角的顶点旋转一周,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

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圆锥体的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找一找,哪些图形是圆锥体,哪些物体是由圆锥体和其它物体组成的?

2、判断

(1)圆锥有无数条高()

(2)圆锥的底面是一个椭圆()

(3)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4)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上任意一点的连线叫做圆锥的高()

3、同桌交流说说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并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指名回答后,整理入下表: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除了上面表中的一些内容外,你还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还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还想了解有关圆锥的哪些知识?

五:

作业:

到生活中去找更多的圆锥形状的物体。

六、板书:

圆锥的认识

课堂反思:

学生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能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探究新知,思维比较敏捷,达到了预期效果。

第八课时

3.2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能利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利用圆锥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圆锥公式的推导过程。

一、发现问题:

昨天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